圍城讀後感1200字

才智咖 人氣:1.68W

圍城是錢鍾書的著名作品,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圍城讀後感1200字,歡迎閱讀!

圍城讀後感1200字

圍城讀後感1200字(一)

看完了《圍城》,感受頗深。曾經看到過某本書上將《圍城》列為中學生必讀的課外書。我認為不太合適,並不是圍城有多麼高深難解,而是書裡某些內容閱讀時需要社會閱歷,人生歷程。高中生能讀懂裡面詼諧的語句,巧妙的比喻,辛辣的諷刺。但不一定能讀懂裡面的人,人的心以及人的心裡感受。

《圍城》並不深奧,是的,它的情節並不複雜,人物也不多,篇幅在長篇小說中也不算太長。但是那數十個人物的性格卻在寸土寸金的字裡行間裡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例如寫小人,小人物的表現無不是無恥,奸詐,虛偽,氣量狹小。錢鍾書筆下的小人,各自有各自的小人法。李梅亭的小人,就跟高年鬆的小人不一樣。

初讀《圍城》的那一次最大的心裡感受也是這篇小說跟我以前讀過的小說相異。它並沒有去塑造一個正面的形象或者是去讚美它。裡面絕大大多數人物,尤其是首要人物錢老都不遺餘力的去譏諷,嘲諷,奚落。以至於有部分人看完《圍城》後會說寫方鴻漸那樣一個人有什麼好處。或者它的好處就在於那些奚落,嘲諷,它就像一把冰冷的手術刀剖析了那個時代所謂的知識分子階層。將他們的冷漠,自私,狹隘,封閉,軟弱等等劣根性瞭解透徹展現時讀者面前。

《圍城》它或許沒有我們閱讀傳統小說是對書中偉大人物,崇高情感的崇拜和感動。但是我們對書中人物的性格,命運無相異情,嘆息,鄙視,尤甚對當時國內那個時代的命運都佈滿了一種悲切和憂心,這裡的情感也是複雜和真摯的。《圍城》是一部批判的小說。錢老以他獨有的幽默和諷刺手法來寫《圍城》並沒有使批判失之厚重和嚴厲;反而能直指那個時代國內社會的病根,能夠想象《圍城》初版發行之時定讓讀者有心頭棒喝的心裡感受。

錢老學識淵博,筆力高深毋庸置疑。出色之處書中俯拾皆是。裡面引經據典之貼切,簡直妙到豪顛。古今中外之經典,全部信手拈來,卻又揮灑自如。非凡難能可貴的是錢老寫婆媳之中,妯娌之中的猜忌,彼此的鄙薄,貌合神離,搬弄是非等等這些女生作家所擅長的題材也描寫得無不入木三分那些嬉笑怒罵場合,那些拌嘴弄舌的眉眼,那些惺惺作態的情致簡直讓人心裡感受歷歷在目。這兩年有作家長篇大論的專門出書寫婆媳那些事,我草草看過甚覺的那些婆媳矛盾大有拼湊和製造之感,其寫作功力和創作境地與錢老那確實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可惜現時像那樣的好作家太少。現時是個文化快餐,情感速食的年代,書中情節大起大落,情感大悲大喜,經不起咀嚼。我希望我四周的朋友或者同齡人能夠看些書,能夠看些像《圍城》那樣有部分深度和好處的好書。當你鍾情於韓劇給你帶來的眼淚或者港臺劇製造的那些爆笑,提示大家花些時間精力在某些關於嚴厲題材,站在理性角度寫出來的有深刻好處的書,那樣你的眼淚或者歡笑會顯得有價值得多。

圍城讀後感1200字(二)

《圍城》是我認為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為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_我一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_《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_"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裡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我是錯的!

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

我這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一半,就總想知道結尾.一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佔了上風.以是餘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後果"使餘大失所望_這書的末尾不是結尾,而是什麼錢夫人寫的"附錄_記錢鍾書與《圍城》!"

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一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著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楊絳這個傢伙,沒事寫這個幹甚!這下可好,文章不用讀了,內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頭了!"

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一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_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從那次經歷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大學生的平常生活和豔遇等事件與"圍城"二字有什麼關係。

不過,在說"圍城"二字之前,還是先來說說這本書,這對理解有好處。

作者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說:"這書寫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許正是這樣,作者才寫出了本書。

其實,"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鍾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

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係還算比較好(不能說是十分親密_也許柔嘉說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說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阿姨,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一些。

但我認為,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得了的。

例如,在眾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鬆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鬆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為,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

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國小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國中後,這一切只是"父母在誇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裡想著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另外,我身邊還有一點像小說裡面的,就是緋聞鬧得很厲害.這一點是我要"批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