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的讀後感500字(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2.33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子夜》的讀後感500字(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子夜》的讀後感500字(精選5篇)

《子夜》的讀後感500字1

日記《子夜》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創作的長篇小說,茅盾近乎以寫史的態度創作小說。《子夜》的情節,是被鑲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這一真實的歷史時空裡的。

小說中描寫的一些情景,如公債交易、蔣馮閻大戰等,都是有據可查的真實的史實。同時,《子夜》的語言具有簡潔、細膩、生動的特點。它沒有過度歐化的語言,偶爾運用古代成語,也是恰到好處,趣味盎然。

茅盾的小說,素以全景式地展現巨集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見長。《子夜》的舞臺設置於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並沒有擷取某條小巷或某個街角,而是從居高俯視的視角,整體展示這座現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資本家的豪奢客廳、x總會的光怪陸離、工廠裡錯綜複雜的鬥爭、證券市場上聲嘶力竭的火併,以及詩人、教授們的高談闊論、太太小姐們的傷心愛情,都被組合到《子夜》的情節裡。

同時,作家又通過一些細節,側面點染了農村的情景和正發生的中原的戰爭,更加擴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所以,《子夜》在全域性上不僅具有史詩般的巨集偉,在細節描寫上也極其細膩委婉,他巨集圖鉅製般的展現了三十年代舊上海的奢華與滾滾商機,也極其細膩的描寫了吳蓀甫這個生不逢時的民族資本家,具體展現了吳蓀甫作為一個民族資本家身上所具有的投降性和鬥爭性。

《子夜》的讀後感500字2

茅盾對於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國社會有比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在他的朋友中有做實際工作的革命者,有自由主義者,同鄉故舊中有企業家、公務員、商人、銀行家,並且常和他們來往。他很熟悉上海工商業的情況,有一段時間把“看人家在交易所裡發狂地做空頭,看人家奔走拉股子,想辦什麼廠”當做是“日常課程”(注:《我的回顧》,見《茅盾自選集》上海天馬書店1933年4月初版)。當時學術界正在展開關於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茅盾將親自看到的社會現象同論戰中一些理論對照,這就增加了他寫作《子夜》的興趣,決定通過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回答託派散播的中國已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謬論。在寫作《子夜》的時候,作家又充分地運用了他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獲得的社會經驗。

他說:“當時在上海的實際工作者,正為了大規模的革命運動而很忙,在各條戰線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我那時沒有參加實際工作,但是一九二七年以前我有過實際工作的經驗,雖然一九三?年不是一九二七年了,然而對於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以及他們工作的困難情形,大部分我還能瞭解。”(注:《〈子夜〉是怎樣寫成的》,1939年6月1日《新疆日報》副刊《綠洲》)過去的這段經歷,以及這一時期參加左翼文藝運動,接近革命者所得來的具體感受和間接經驗,不但豐富了他的創作素材,同時也使他有可能對客觀現實作出較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子夜》的讀後感500字3

最近閱讀了茅盾先生的小說《子夜》,得到了一些感受,感悟可能不深,在此作個分享。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1930年代的商界故事,小說內容充斥著資本家的利益考量、帝國主義的入侵與干涉、平民工人生活的艱辛等內容。茅盾先生用了巧妙且豐富的語言刻畫出了鮮明的人物性格並且為我們較為清晰得闡述了當時民族工業的發展困境。

由這篇小說我明顯可以感悟總結出一點道理:在一個完全沒有擺脫外國資本勢力控制的國度裡,想要發展本國強健民族工業體系是不可能的。這就好比一頭被鐵鏈栓著的猛虎永遠也無法成為森林之王一樣。但是在當時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民族工業還沒有獲得足夠優質的發展環境,尤其是當時外國資本勢力對我國的控制影響很強。外國勢力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肯定會千方百計阻撓我國民族工業的實質提升。一頭猛虎想掙斷鐵鏈是需要痛苦掙扎過程的,小說恰是在描寫當時的一個民族資本家在探索摸索發展過程當中歷經的掙扎而最終失敗的故事。

因此,讀完這篇小說我們當代青少年們應該從小就收穫豐富經濟知識。要明白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曾經是經歷過怎麼樣的困境,取得如今的成績是多麼不易。我們這一代青年一定要繼承先輩的業績,要以清醒的頭腦注重發展健全民族工業,秉承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的理念,在此基礎上拓新與發展,為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子夜》的讀後感500字4

儘管一眼就看出現行版諸多刪改處,有些地方“臉譜化”了很多,但是不失為一幅30年代整個社會風情長卷(儘管敘述以上海為中心)。

首先,資本家這些描寫就跟香港商戰片極其相似。所以這點絕不是像傳統認為最出彩的地方,其實是以中原混戰為背景的結構,讓人頓時進入了那個歷史時空,明白了多處政治對比勢力,汪xx衛,蔣xx石,共產黨,到底當時的地位勢力是如何的。

第二,寫知識分子的那些也特別有意思。範博文這樣的詩人,是有典型意義的,儘管作者對他的描寫最後來了“華麗的轉身”(受後來影響吧),但是小資式的苦悶情節非常到位,杜家兩叔侄的政治%主張,文藝氣息,吳芝生和許多年青人一樣,都認為只要一個問題解決就能拯救整個社會的想法很寫實,三位年青女子不同的性格生活雖然都不及第一點深入,都可以看作那時知識青年界的典型思維生活方式,而且這是有穿越時空意義的,作者的態度沒有大書特書,也沒有大批特批,非常客觀,很好。(這跟巴金等人就不同)。

第三,對共#產#黨正面反面的描寫,很有趣,每個人也可以看出各種不同的內容。難怪四人幫時期要被禁了。

當然吳少奶奶和黃埔軍校“長統馬靴,黃色軍裝”的雷參謀,那段過往的歲月與今昔的對比,更惹人深思。“祖上兩代侍郎,當今兩代父與子”的矛盾這些細節讀起來,一筆勾勒出時代背景的風貌,令人無限遐想。

《子夜》的讀後感500字5

早上,仰望窗外,天氣格外晴朗,我坐在床頭,注意到床頭書架上擺滿的書籍,便挑選了一本名曰《子夜》的古版書看起來。

仔細閱讀,發現矛盾的這部小說描寫的是1930年國民時期政府統治時期的事,我便興趣十足地閱讀起來,這本書主要講了吳家大少爺吳蓀甫在大都市建造了一座從外國引進的機器製造廠的過程。但當工廠開工時,卻遭到封建勢力官員的不滿和反對,於是,他們聯合起來,企圖來策劃一場險惡的陰謀,使吳蓀甫的工廠付諸東流。果然,他們的計劃成功了,逐漸使吳蓀甫付不起員工的工資而跨臺,輸得一敗塗地。

我迷上了這部小說,被它的文學魅力所折服,同時也知道了它產生的歷史背景。最讓我深思的一點,就是封建主義註定滅亡。小說中的主人公引進了外國的機器,本來是想報效祖,使祖國的工業更加先進,可那些封建主義嚴重的官員卻極力反對和阻止,導致了吳蓀甫的悲慘下場,這充分地體現了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也體現了當時官主義權力的強大,誤國誤民,也讓我們痛惜國民時期政府統治的失敗!

寫道這裡,我想起了清朝時期的一個事件,由於清朝政府的封建和固步自封,不會利用發明出的火藥,只會把國庫的銀子用在建造皇家園林和樓臺殿閣上,正是可悲!以致於後來,導致了牙片戰爭、割地求榮的行為,這也說明了封建主義註定是要滅亡的。

如今的新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使我們的國家不斷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