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1500字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15W

這本書是易中天老師在09年底給中國移動做的幾次演講的主要內容,分為六部分: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

中國智慧1500字讀後感

誠如本書封底所言:智慧與知識不同,知識屬於社會,智慧屬於個人;知識可以收受,智慧只能啟迪。讀易中天老師的書總能學到很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至於說智慧,根據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個人修養、社會環境等因素會受有不同的感受,受到不同的啟發,有不同的收穫,但是我相信開卷有益,尤其是易中天老師的書。

在《中庸的原則》中很講到中庸“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的時候說即堅持原則,又靈活很難。這話說的沒錯。我們是要麼一點原則都沒有,人云亦云,要麼就是認死理,刻板死性。儒家認為“有經有權,需要很高的修養”,非常正確,沒有修養的人就是盲目的改變,根本沒有原則。甚至把自己不堅持原則認為是自己的原則。後面講到要“守住底線”,這也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做不到的!我們已經為了眼前的利益、為了金錢等誘惑,根本就沒有底線可言。而易中天老師建議我們怎麼守住底線呢?一是不說假話。不說假話就可以守住底線,避免很多錯誤;如果做不到不說假話,那就做到不說話。其實很多時候不說話比滔滔不絕、侃侃而談要成熟、穩重,並且那些假大空的話語說很多一點意義也沒有,反而會對其他人、社會產生危害,因此我們自己要時刻提醒自己,如果自己說出的話都是廢話、一點資訊量也沒有、都是閒話,那我們還是閉嘴的好。

在《中庸的原則》裡面《中庸與和諧》一節,易中天老師談到了如何做到和諧裡面第二條講到要“唱反調”,看了很有感悟。其實在企業中,你的員工是否有和你唱反調的很重要,如果大家千篇一律、千口一律,全部是大唱讚歌,全部是歌功頌德,那你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就應該反思了,因為沒人敢跟你唱反調,沒人敢說你的不對。通用老闆之所以不施行自己提出的方案,就是因為沒有人反對自己的提案,沒有人敢同自己"唱反調",這讓他覺得很不安。如果有人敢提出不同的意見,敢同自己"唱反調"的話,自己就可以對這個方案進行修改,直到最好。其實君臣關係、領導和下屬的關係應該是“濟其不及,以瀉其過”。具體做法就是:一件事情,領導認為可行,下屬發現還有問題,就提出問題來,作為補充,使這件事真正能夠做成。這叫做“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相反,領導認為不行的事情,下屬發現還有可行的部分,就提出可行的部分來,以便去掉那些“不行”,這叫“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這叫唱反調。我想這一點對於現代企業管理非常重要,我們有太多的人只願意聽、只能聽那些好聽的、順耳的,而對於那些不好聽的、提出意見的都斥之以鼻,甚至打擊報復,真的忘記了“忠言逆耳”了!

在《禪宗的境界》裡,易中天老師的一句話我深以為是:“印度人是最耐煩的,中國人是不耐煩的,中國人從來就認為,一件事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佛教要中國化,就必須簡易化。”的確如此。尤其是21世紀的`今天,我們還有幾個人能有耐心讀完一篇長一點的文章呢?我們已經越發的不耐煩了,我們不能給予親人更多的關心與呵護,心緒煩亂是我們的通病。看來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好好的向印度人學習了。

“智慧與知識不同。知識屬於社會,智慧屬於個人;知識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啟迪。”這是易中天先生書中的一句話。沒錯,知識是普存的,但能否變成智慧,是因人而異的。我們可以學習知識,但並一定會轉化為個人智慧,只有經過思索,提煉昇華,真正與個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識,它才會成為智慧。這是一個學習過程,而這個過程的轉折點,是“領悟”。如何領悟,可能我們需要他人的點撥,或者說是啟迪。易先生的《中國智慧》正是這樣一本啟迪智慧的書,讓我們從中國古代文化精華中汲取知識的養料,轉化為自身的智慧。

易先生的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我向來喜歡。讀他的書彷彿他就在你的面前講述,娓娓道來,條理清晰且觀點鮮明。這本《中國智慧》也不例外。本書分為六個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場講座整理後的講稿,分別是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沒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麼,聽易先生這樣啟發式的講解便成了學習中國古代文化最好的辦法。不求融會貫通,只要有所啟發就好。

《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其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提供了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也就是教會我們怎樣看問題。《周易》的啟示主要有四條:憂患意識、理性態度、變革精神、中庸原則。而《中庸》的原則並非人們常以為的“老好人”、“和稀泥”、“沒原則”,而是一種“不走極端,不唱高調”的原則,是一種常人之道,適中之道,可行之道,更是一種道德境界,一種思想方法,一種處世哲學,一種做人藝術。

易先生對“老子方法”、“魏晉風度”和“禪宗境界”的解讀,也讓我們對這些古代文化思想有了基本的瞭解。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把對這些思想的理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實踐中去,那便形成了一種智慧,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這種智慧能夠指導我們在生活,工作中正解處理各種關係,讓我們的人生之路更加順遂,更加寬廣。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