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

才智咖 人氣:6.1K

狼圖騰小說歌頌了狼的機智,勇敢,團結,多次將狼的精神與草原的蒙古騎兵精神相比較,相結合,向人們揭示了成吉思汗年代披靡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精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範文,希望喜歡!

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範文三篇

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一

辛卯年六月,臨近畢業,翰文兄臨行前贈我一書——《狼圖騰·姜戎》,意在喚醒自己靈魂深處的狼性。利用工作休息等閒暇時間,每到共鳴處,發人深思觸動心靈處,都會勾勾點點,濃筆勾勒,加以標示,以便日後重讀。歷時一個多月,已於今日拜讀完畢。除《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後,此為我所拜讀第二部小說。期間,有些許感觸,給予表述,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

閱讀之前,我曾經聽說過這本書,以及其他的一些以狼為題材的書,在同齡人口碑好的還有《狼道》《藏獒》之類的書籍小說。出於翰文兄的強烈推薦,又兼翰文兄的親筆籤送,外加霸氣的贈言,我試著開始了這段心的路程。

這是一個以作者親身經歷為基礎的近乎真實的故事。在那個年代裡,作為一名知青,陳陣自願來到當時仍過著遊牧生活的內蒙古大草原,接收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文中的“陳陣”“張繼原”“高建中”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人,所以讀此書猶如在讀作者的草原日記。每一個場景的描寫猶如親歷其境,多有讓人閱讀起來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以至於自己感覺好像沉溺在了小說營造的大草原氛圍之中,經歷著陳陣同樣的經歷——與狼共舞的草原原生態生活。從記述陳陣來到草原和畢老人一起看蒙古狼打圍黃羊,到自己掏狼崽,養狼崽,再到建設兵團剿狼滅狼,再到自己親手把精心養大的“小狼“送上騰格里,以及二十年後重回草原看到的人與事。其間,作者一邊記述這段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一邊從一點一滴的經歷中闡述遊牧民族文化與農耕民族文化的衝突與優劣,一次次展示自己心中漢文化與蒙古民族文化的強烈的思想衝擊,一次次被騰格里的自然規則所折服,自己也漸漸成了理解草原這片熱土的少有的漢人。文中作者從一個個血淋淋的事件後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感悟,每一次對比後產生的結論都使自己汗顏,深深的折服,同時又發人深思。起初,閱讀三分之一的時候我就產生了和陳陣一樣的想法,也掏一窩狼崽,也能打打草原蒙古狼。這也萌生了想去草原,想去內蒙古的衝動。可是,隨著閱讀的加深,我知道我的這個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了。因為隨著農耕文化對遊牧文化的侵入,草原已經破敗不堪,大面積沙化,原有的騰格里相傳千年的古老法則已經失效,狼的諸多優點也不會再展現在中國境內的草原上。如文中作者的感慨一樣,以後很難再見到千年不變的騰格里了。如他所言,二十年後鼓足勇氣重返草原,草原已經物去人非。與狼共舞的歲月成為陳陣今生彌足珍貴的回憶,小狼的結局也成為陳陣一生的遺憾。我想草原的今天給陳陣帶來的創傷,或許能讓他再撰寫一部著作。知青下鄉再學習的期間,陳陣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喝奶茶、吃羊肉、淘狼崽、蒙古包還有還有套馬竿,養狼的那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期間的那些所思所想,這些足以讓陳陣珍視一生,他的人生也因此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因為我們這些後輩們根本沒有了這樣的經歷,根本沒有了重返草原,享受原始騰格里美好而自由的原始遊牧生活裡得機會,更難有再享受原始蒙古人的豪放與熱情。草原的變遷,不僅是陳陣的悲哀,更是我們後來者的悲哀,因為我們沒有再也沒有窺視狼圖騰的奧妙,洞察狼帶給我們的一次次刻骨銘心的“課堂”。從這個角度上我們是悲哀的,作者是幸福的。作者的經歷是讓人心痛的,也是讓人羨慕的。草原沒了,還有人惦記著那片曾經的熱土,還著了書,從這個方面講,我們又是幸運的。所總之,作者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同時代的我們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時間已經遠去,事情每天一直在發生,草原很難再恢復到以前的水平,狼也再難回到騰格里,這是狼的悲哀,是草原牧民的悲哀,也是華夏民族的悲哀,更是你我的悲哀。為了不讓這種悲哀不再繼續,請審視你我自己的言行。

除了在書中讀到作者對狼的痴迷,以及作者對很多問題闡述背後深刻的含義以及狼的野性與“詭計多端”之外,我還讀出了環境保護的重要。人往往被自己的高大所迷醉,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所以無所不用其極。然則在大自然面前,這些顯得很愚昧很自大。而往往在沒有惡果到來之前,總是倔強的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可是結果往往超出人所能轄控的範圍,三門峽的爛尾工程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項。書中的外來戶所作的“惡行”帶來的後果,從作者的痛心疾首,言辭鑿鑿,大篇幅的抒情描寫不難看出作者對此的深惡痛絕。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不得不算是推廣“發展要更加註重自然生態保護”的好教材。

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二

很久之前就有聽說過《狼圖騰》這部作品,無奈一直沒有時間,閱讀的計劃也就此擱置著。直到最近,我在圖書館閒逛時無意中發現她,驚喜之餘不免覺得相見恨晚了。

在閱讀此書之前,對狼也只能用知之甚少來形容。不懂得狼的特別在哪裡,更不知道何為狼性。一直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藉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弱勢的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凶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彷彿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像在一部電影裡,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神祕的動物,出沒在蒙古草原上,它們就在那裡繁衍生息。狼,是蒙古人的圖騰,是蒙古人的靈魂。

然而人對狼,似乎並不和善,人們給予狼的,只有無情的子彈。因為我們始終認為狼非善類,而狼之所以被人們認為是凶殘、惡毒的.動物。那是因為在生存的食物鏈中它永遠都是捕食羔羊、山羊、綿羊等羊類的殺手。在人們看來,羊是毫無戰鬥力的弱勢動物,在凶殘的狼面前,它們沒有任何攻擊力,只是一隻任狼屠殺的羔羊而已。但這個時候狼為了生存,沒有表現出一點同情心,依然凶殘地捕食著自己的食物。狼只是為了生存才表現得如此凶殘。而人呢,他們捕食羊甚至更多的弱勢、強勢動物,卻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以致享受生活。這樣看來,我們卻是比狼更加凶殘百倍、千倍。那麼,用“人心狗肺、人狽為奸、白眼人、披著羊皮的人”等詞彙來做形容詞或許更加地確切一些。還有”從“狼”字就看得出來。“狼”去掉一點是“狠”,可見,狼在人心目中,就是凶惡、狠毒的殺手。但是,它們在毀滅狼的過程中忽略了一點,正是這被忽略的一點便可能使草原變成一片茫茫沙漠。

草原狼的作戰計劃,可謂是天衣無縫。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根本不用狼嚎聯絡,只需動動狼耳,甩甩狼尾,對方便心領神會。圍攻、偷襲,還有聲東擊西、出其不意、趁火打劫……這些計謀,幾乎是它們與生俱來的。就如同書中的陳陣養了一隻小狼,小狼從沒見過別的狼,卻能做出標準的嚎叫動作,發出一聲聲嘹亮、悠遠的狼嚎。

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等等,無不使我聯想到人類。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是一種幸運。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排程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群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裡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忽而又想到那天看的視訊裡有關日本人的故事。日本這個國家之所以能從二戰戰敗國的廢墟里迅速走出來併成為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第二大經濟體,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而在這裡我願意把他們與狼性聯絡起來。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便是同一本書,不同的人看了也有不同的感受。《狼圖騰》的作者以狼為標準進行了反思,雖然我對“圖騰”的瞭解還很侷限,但我知道,那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一種頑強地拼搏精神,一顆永不放棄的恆心。

狼圖騰讀後感1000字三

《狼圖騰》這本書,早幾年就流行過了,曾經引起過不小的轟動。但因為種種原因,我一直沒有看過這本書,直到最近在舊書攤上看到,才買了回來。誰知,一看就不可收拾——是本好書。

作者寫的蕩氣迴腸,驚心動魄,讓人身臨其境無法自拔。作者姜戎是一名學者,這本書是他當知青下放到內蒙古時的真實經歷。小說歌頌了狼的機智,勇敢,團結,多次將狼的精神與草原的蒙古騎兵精神相比較,相結合,向人們揭示了成吉思汗年代披靡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精神。

狼是自古以來被人們所唾棄,所憎恨的動物,因為狼性狡詐,凶狠,殘忍,毫無公道可言。狼群所到之處,屍橫遍野,萬物狼藉,的確是“狼患”,“狼災”。但是本書卻顛覆了人們對於狼性的一貫認識,給我們闡述了一個全新的觀點:狼是人的老師

畢利格老人是作者筆下對於“騰格里”(蒙語“天”)的代言者,藉由老人的口,人們認識到了“騰格里”的威力,他維持著整個草原的生態平衡,讓所有的生命都擁有自己的“活路”。不趕盡殺絕,其實也是書中想表述的重要觀點。也是人性的重要體現,自古就有“天無絕人之路”的俗語,大自然的生物鏈也是相輔相成才能維持生態平衡的。這一點,狼比人更加恪守,它們一邊在追殺獵物果腹的同時,一邊也懂得要適可而止,這樣才能“生生不息”的道理,因此,狼性中更有人性的體現。

書中有兩次次狼群圍獵的描寫,看得人熱血澎湃!一次是狼群圍獵黃羊,它們巧妙地運用“天時地利人和”的計謀,等待最佳時機,將黃羊群趕進了死無葬身之地的“雪殼子”(外表被薄冰和雪覆蓋的水窪子)。近乎完勝地獵獲了幾百只黃羊,打了個漂亮的圍獵仗。作者甚至分析了成吉思汗家族的拖雷大軍大勝金國三十萬大軍的戰例,就是向狼學習來的。雖然這樣說未免言過其實,可是由此窺見狼群的智慧是可見一斑的。

畢利格老人帶著知青陳陣埋伏在狼群后面,坐收漁翁之利,帶領全族人們豐收了一把黃羊節。其中,畢利格老人將被困的黃羊放生,並且見好就收,沒有將狼群的戰利品全數收穫,借騰格里的口告誡人們說:人要知足,狼吃了人的羊和馬,就要用這些黃羊來還債。但是要是全部取走了,狼沒有食物過冬,就會再來搶咱們的羊和馬了。這是騰格里規定的道理。

但還是有貪心的牧民們偷偷留下記號,將剩下的黃羊盡數取盡了,為絕後患,人們趁著母狼繁殖的季節上山掏狼崽。於是,引發了第二次的狼災。目標就是馬群。藉著大風雪的天氣,狼群快速出擊,殊死博鬥,跟馬群展開了肉搏戰,這一場戰打的慘烈,犧牲的不僅僅是馬,還有很多狼。它們因為人類的貪婪和對立,而展開了瘋狂的報復。畢利格老人仰天長嘆:這都是騰格里的意思啊!

很多人質疑作者將狼性過於美化,有歧視漢人的觀點。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大自然弱肉強食的規律所在。在《狼圖騰》裡,我們值得學習的是狼的智慧,而不是它本身嗜血的野性。

例如書中關於“飛狼”的傳說,為什麼狼群可以越過高達好幾米的石牆吃到羊呢?它們是怎麼飛起來的呢?原來,它們選用一個高大的狼趴在石牆上,後面的狼群藉助這個跳板,衝刺飛躍過去,跳進了羊圈。出來的時候也如泡法制,最後的那個充當跳板的狼將羊屍搭成跳板,成功逃生。這樣的案例是不是匪夷所思?有時候就連人類也未必能想的出來。騰格里卻賦予了狼這樣驚人的智慧!這不得不讓人感慨驚歎!

但是,狼性在狡詐,也逃不過人類的殺戮。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少凶殘的動物都成了人類槍口下的亡魂。人性裡有閃光的一面,更有比狼性更貪婪更野性的一面。貪得無厭才是最大的野性!可是,人類並不比狼多明白這樣的道理。

書的最後,陳陣養的那頭小狼最終還是逃不過死亡的命運,作者說:狼是不願意被圈養和馴服的動物。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的一個新聞:說是有一個男子身患絕症,想自殺,於是去了動物園,佯裝掉進狼群,想被狼吃掉以換取些賠償留給自己的妻兒,可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動物園裡的狼群被從天而降的人嚇壞了,不僅沒有吃掉這個人,還被嚇生病了。多可笑的場景?狼失去了狼性,還叫做狼嗎?

草原失去了狼,那還叫做草原嗎?現在的草原,滿目瘡痍,早就失去了草原的生氣。用現代化的手段放羊,除害;讓牧民們過上穩定的生活,住上安逸的瓦房。這些在新聞聯播裡的畫面看起來是多麼的美好,可是,隱藏在這些美好背後的危機呢?有多少人真正地看見了?

甚至有很多人覺得崇尚大自然的規律是“吃飽了撐的”。其實呢?地球環境一天天惡化的跡象已經表明了人類的貪婪是多麼的無知。可是,誰又能夠改變得了思想的力量呢?就算是開個“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就算是全民開始環保,全球開始減排,又能怎麼樣呢?那片藍藍的天空,那片青青的草原,已經再也回不來了!

我們在看《狼圖騰》的同時,也該思考些狼性之外的東西,我相信作者想要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狼圖騰”的膜拜,更多的是關於人性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