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8.47K

導語:一開始因為太年輕了,沒有在一起,過了五十年之後、因為太老了,也沒有在一起,霍亂時期的愛情,其實,連霍亂也是一種愛情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歡迎大家一起來品味著愛情的酸甜苦辣!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一對老夫妻,一個平靜的送另一個人去了,常有一方為了自己不孤獨而寧願讓伴侶吃苦也不幫對方完成心願,何況是死,而文中的老婦人知道愛人的夙願,尊重伴侶的選擇,不僅是因為互相知道自己的心,更是因為兩人心有靈犀,無需多言,你要走,我便送你。有的愛人在爭吵中一味強調自己的訴求,卻從來不去想想對方心裡想要的是什麼,對方做這個決定是因為什麼,更別說像這樣靜默偉大的支援了。

一路讀之,各種線索開始浮出水面。細細品味,才發現這篇小說,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是真的網羅了幾乎所有我們可能經歷的愛情模式和階段:初戀的契機、暗戀的糾結、熱戀的瘋狂、失戀的消沉絕望、、單戀的無止境等待、焦急的擔驚受怕的 牽掛、對愛情的懷疑、傳說中的殉情、喪偶寡婦的風流、放蕩任縱的偷情、白頭夫妻的細水長流、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的露水姻緣、只要勇敢,只要期待也會綻放的黃昏戀,還有老少戀。。。。。。。。很多讀者讀完可能會覺得這部著作下流,其實作者只是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座愛情博物館,愛情震撼了我們的世界觀,這是一篇無關世俗倫理道德的愛情大集合,是對愛情的形式及其各種可能性的不羈探索。閱讀欣賞它時不要戴上有色眼鏡,只要放開我們的心靈,不要把愛釘上神壇,我們需要愛,需要各種愛,有時候愛是兩顆靈魂的真心交融,有時候愛是兩顆流星的剎那光芒。只去縱情的想一想這世上有多少種愛可以將兩顆或純真或迷茫或寂寞的靈魂攏於一方,我們人類的一生會因際遇的不同而產生多麼大的差別。一個人的短暫一生雖不能走遍這帶刺玫瑰鋪就的長路,但可以全覽於紙上亦為佳事。獲悉作者於58歲上寫的這篇小說,不得不佩服他揣摩戀中人物的心理之精巧,描摹愛中眷侶的縱情之明睿,觀察愛情百態的奇異之用心。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因《百年孤獨》而獲諾貝爾獎,但他自稱這部小說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發自內心的創作。

菲爾米娜與阿爾薩

—————— 一場未完待續的愛情,穿越半個世紀,錯過了青春,趕上了夕陽,愛情得到圓滿,不是年輕的幻夢,而是精神上的相依相靠。以霍亂之名,將這愛的巨輪駛向永遠。

菲爾米娜在青春之花在剛剛開放時就遇到了痴情等待的蝴蝶——阿里薩,當時阿里薩18歲,他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見到菲爾米娜,對她就一見鍾情,愛的發瘋,日思夜想,“誰也想不到這偶然的一瞥,造成了一場大災難,持續了半個世紀尚未結束。”剛開始的愛慕到了後來發酵成非她不可。我們總是容易將愛戀的'物件在心中完美化,費洛蒙的氣息使我們自動為愛人添光加彩,有著詩人的靈魂的阿爾薩更是如此。新寫的信沒完沒了的到了菲爾米娜手上,狂熱的令人既沉迷又恐懼。同時也是由於姑媽對於愛情的遺憾他們的祕密交往才有了可能——懷著對愛情的嚮往,我們不願意看到別人為愛而受折磨。而菲爾米娜呢,一開始只是對阿爾薩感到好奇,每天看到這個哨兵為了年輕的自己站崗是一種消遣,甚至還有一種虛榮心在內也不一定,後來又被阿爾薩詩人般狂熱的愛、感動,變成了愛情,有同情心也說不定,因為這個瘦弱的愛慕者他(阿里薩)的棄兒般的眼睛,牧師般的裝束,他的神祕的行動,都引起她難以遏止的好奇心。。。。。。。。。。”雖然或許連她自己都未意識到其實她一直在懷疑這是否就是愛情。我們每個人總是會問,到底什麼是愛情? 愛情的症狀有哪些。事實上誰也說不清,我相信即使最睿智的哲學家也回答不好這個問題。這就是愛情,我們無法說清它是什麼,所以很多時候愛情的幼苗會被懷疑扼殺。菲爾米娜的父母不是相愛的戀人,這是菲爾米娜最終放棄這段愛情的潛在誘因。恰恰相反,阿爾薩是因愛而生,他母親愛著他的父親,他的母親享受愛情帶來的結果,不論是好是壞。當阿爾薩因相思病而備受折磨時,她說“為愛而受折磨是好事,我們應該趁年輕去盡力體會這種痛苦”,母親在兒子身邊由著兒子在愛的海洋裡沉浮,盡情品嚐愛的苦澀與甜蜜,兒子遇到打擊是隻是給予他細微的關愛和鼓勵。從這一點看,阿爾薩雖是個私生子,但他也算幸福的了。

兩人的關係穩步發展,但誰也沒有發現這種關係的危險所在,他們的愛情對彼此來說都像是美好的幻夢,互通書信兩年多,但是當面交談的次數屈指可數。各自把對於愛情的憧憬寄託在對方身上,最後到了談婚論嫁的份上,兩人卻交談都幾乎沒有。菲爾米娜一直很害怕,她還小,不敢告訴自己的父親,在她的父親意外的知道後,她奮起抗爭了一次,最後成為一次瘋狂的遠行,壓根兒不管危險的霍亂在肆虐。她彷彿無疑是要為了這場愛情鬥爭到底了,儘管連她自己也不清楚這份勇氣到底是為了愛情還是為了僅僅要反抗自己的父親。

但是人是最善變動物,有時候我們會被自己的心欺騙,愛情的最大敵人不是別的,而是我們自己的心。在另一個地方,她有了全新的生活,表姐們把她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她的生活突然變的無比寬闊明朗,生命有了無限可能,起初她還牽掛著阿爾薩,但後來她已經學會了放下,對她的感情已無當初那樣強烈,一年過後,當她從外地回來,對阿爾薩的感覺以有所改變。然後僅僅是見了一面,僅僅是看到他那冷漠的臉,她過去那幾年的火熱的愛突然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她毫不留戀,堅定地了斷了這場詭異的戀愛,絲毫不顧留在原地的阿爾薩那破碎悲傷的心。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不愛一個人同樣也不需要理由,“愛情不過是個幻覺”菲爾米娜總這樣說。 菲爾米娜就這樣與初戀告別了,如此輕易的告別,她為了這場愛情曾經被退學,曾經無懼死亡,曾經和父親鬧翻,曾經日夜牽掛憔悴,現在竟如此輕易的就告別了。轟轟烈烈終歸難免塵埃落定,人走茶涼。我不由得想,愛情難道真的只是一種幻覺,被一種青春荷爾蒙驅使著發熱發狂?愛情真的可以春夢了無痕?總之,菲爾米娜走了,放下了這段本以為會天荒地老的感情,卻走進了他父親安排的的婚事,恐懼是她避開這場愛情的一大因素,從沒人說愛是一件容易的事,作家沒有對愛情河流中的礁石視而不見,他說,愛是這世上最難的事。費爾明娜只以一句“不必了,忘了吧”就輕易地將阿里薩送入到愛情旋渦裡達五十年之久。但這不是這場愛情的結束,而是對愛情的昇華。馬爾克斯的這一筆處理,出人意料而又相當真實,乾脆利落而又餘味悠長。

對於阿爾薩來說,那只是漫長一生等待的開始,也可以說是一種朝聖的開始,向愛情朝聖。他看著她結婚、懷孕、生子、兒女成群,卻都是和另一個男人完成的,她的微笑,她的哭泣,她的惱怒,她的嬌嗔,全部為另一個男人綻放,與己毫無干系。最奢侈的事,就是藉著鎮上公眾活動帶起擁擠人群的掩飾,遠遠地、肆無忌憚地欣賞她嬌美的容顏;因為她短暫的失去訊息而擔驚受怕;因為她的倩影曾印在一面鏡子上而買了這鏡子在家;因為在劇院坐在她的座位後排而獲得無上喜悅,感謝上帝;無數次駕著馬車從她家門前經過,卻因為馬車恰好在她家門前壞掉而驚慌失措,狼狽逃開。為了她,他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使自己能成為她的依靠;為了她,他路過一路風景,卻從未停留。而她早就走出了這段關係,過去的狂熱像個荒謬的夢,一切隨風而逝,只是在婚姻生活中偶爾想到這場綺夢,幻想著如果。。。。。,然而終究還是用一句“唉,可憐的人啊!”揮別朦朧的過去。女人的心,誰說的清,人說女人善於同情,心地善良,但菲爾米娜是如此冷酷,她毫不遲疑,像個女皇,就此判定了阿爾薩長達半個世紀的守望。他曾經為了這場愛情每日在樹下苦等,他曾經為了這場愛情瘋癲發痴,他吃著玫瑰花讀菲爾米娜的每一封信,即使這只是對方極普通的日常;他曾經他曾經勇敢的在愛人那凶悍的父親面前表達了自己對他女兒的忠誠的不容輕蔑的愛意,面對著槍的威脅,他像個勇士,“向我開槍吧,”他說,“沒有比為愛情而死更光榮的了!”他曾經因為愛情而無視戰爭,被拘留,戴上鐐銬,卻因為是為了愛情而覺得光榮,甚至嫌拘留時間太短。我們可以說阿爾薩得了愛情崇拜症,但我們不能說他忘記了這場愛情,因為他確實在這場愛情長跑中受盡了折磨。

或許愛情就像霍亂病一樣,來了,來的如此迅捷,他破壞力如此巨大,燒的人頭腦發熱,頭昏腦漲,神魂顛倒,痴痴傻傻,突然卻又迅速消失;聽說愛情像是一場發燒,燒退了各奔東西,燒傻了就步入婚姻的圍牆,菲爾米娜醒了,阿爾薩卻只因一眼,魂斷終生。一次相遇,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從此他患上了一種和霍亂病的症狀完全一樣的相思病。為了這病,他曾經身處妓院而靜讀詩書,而不思淫慾。為了這病,他曾忘記一切 ,現在為了這病,他要獨自品嚐苦果。只是別人都說用整個青春與你該別,但他說用整個青春去等你;不是在痛苦中直呼太委屈,而是堅持下去無關名與利。他是最懂得“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人,他沒有玷汙愛情,只是珍藏了這份感情。

半個世紀後他的情敵終於去世了,首先他感到難過,因為烏爾比諾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他們共同愛著一個女人,他死的時候白髮蒼蒼,生命的流逝也是一種痛苦,但他對菲爾米娜的愛卻時不時噬咬著他的心,有時他感覺自己已經可以擺脫他了,但最後還是砰然坍塌,他的心只能住進那個最初的女人。在半個世紀的漫長光陰裡,阿里薩在數不清的女性肉體上尋找和迷失,儘管他在內心說“心房比旅店裡的房間更多”,但那些心房的牆壁可以輕易酥塌,於是那闊大的心房裡裝著的又只是“戴王冠的仙女”費爾米納了。他固執地以為他最終能與她結合。可是,對阿里薩來說,那難以實現的愛情又並非牢籠,他的意志在愛情的苦海中自由戲耍,甚至沒有顧及到可能沉沒的危險。可敬的上帝制造了他的本能,卻對他這種懸於本能之上的“愛情”無可奈何,甚至會感到受了威脅。他迫不及待的表達了這壓抑了半個世紀的滿腔愛火,沒有注意場合,說實在的,在那種場合說那樣的話菲爾米娜不生氣才怪,讀的時候覺得這老頭怎麼這麼沉不住氣?難道他認為二人愛情之間的障礙只有烏爾比諾麼?可以預料的,他惹怒了菲爾米娜,後來他改變了追求方式,不同於年輕時的充斥著火熱詩句的夢幻情書,也不同於年輕時的紙上談兵,這一次,阿爾薩腳踏實地,以心換心,每日找菲爾米娜交流談心,一起消遣最後的時光。最終,菲爾米娜終於被他從自己的神殿裡接了出來,二人才得以在世俗中得到幸福。可見夢幻的愛情最後一定要結合現實,從自己的內心出發,而不是隻顧自己的感情噴發。是以我認為作者安排他們50多年後再續前緣是出人意料的,但又是必須的,這段愛情的成熟需要再次思考,這杯愛情的美酒需要時光與風霜的醞釀。

費爾米納與烏爾比諾之間又是另一類的愛情,它如溪水般平靜、遲緩卻偶有跌宕。相對費爾米納與阿里薩跌宕的愛情,或許我們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的世俗的東西。但作家並沒有對它加以否定,最後二人都是心中充滿了對彼此深深的愛;恰恰相反,老馬爾克斯甚至把“幸福”這樣的字眼用到了上面。在“愛情”與“婚姻”的疊合、交錯中,作家認為“夫妻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反感。兩人最初結合時菲爾米娜並未愛上醫生,但在後來一輩子的相濡以沫中,醫生的聰明以及堅持原則是他們走到最後的基石。

顯然,阿里薩、烏爾比諾所代表的是兩種有很大差距的愛情;前者是激情的也毋寧說是帶有幻想性質的,作為天性謹慎的女人來說,菲爾米娜的決定似乎情有可原;後者是理智的也毋寧說是帶有世俗性質的。兩者之間,並未見作家有多少明顯的偏愛哪一種。其實,這兩種愛情恰恰是作家兩個精神層面的體現——老馬爾克斯既充滿激情與活力,又有一顆世俗的平常心。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瑣屑與高尚、變幻與永恆、平淡與傳奇、理智與激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人難以給“愛情”以明確定義以及種類之劃分,這是愛情的魅力,恰也是小說的偉大之處,作者沒有輕蔑任何一種愛情,只是對各種愛情的形式和契機作了描述。

小說對老年人心理的關注與開掘顯然與作家本人的年齡有關。小說一開頭就寫了一個人在六十歲自殺,只為了防止自己變得更老,當作家那回憶的幽靈天使一般在過往的時空裡飛翔時,我們便傾聽到一聲滄桑悠遠的嘆息。嘆息聲吸納了人物的私語聲,還隱藏了作家探求生命價值的慾望。同時,小說又湧動著滔滔激情。這是作家五十多歲時的作品,我們不得不對老馬爾克斯感到敬佩。

這樣,一方面,我們聽見了深沉的嘆息;另一方面我們又看見了一位老人滿臉熱烈的笑,那種熱愛生命、迴歸青春的笑。這一點在小說最後一章體現得最為鮮明。費爾米納與阿里薩在半個世紀後走到了一起。看起來兩人仍不太可能結合,但費爾米納早已枯萎的愛情又被啟用,且漸漸灼熱起來。當“新忠誠號”在熱帶河流上昂然而行時,兩位老人如患上“霍亂”一般迷醉,他們的愛情似乎冒出了騰騰的蒸汽。這簡直就是愛情挑戰死亡、青春活力衝擊生命極限的神話。我們在不期然中聽到作家的宣告:愛情的最高境界正在於其形而上的永恆品格。舍此,人類所謂的“高尚”、“偉大”必將大打折扣。我們被這個“永恆”所眩惑,恰如被小說結尾阿里薩說出的那句話所震動一樣:船長迷惑地問他來來回回航行要到幾時才停,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個日日夜夜前就準備好的答案”來回答船長,這個答案便是——“永生永世!”。

同時我認為把這本書僅僅看作寫了一部寫愛情的書本就低估了大師 ,字裡行間你沒看到歲月如流的生命?你沒看到人性的複雜?沒看到人類永遠躁動不止的靈魂?所以,《霍亂時期的愛情》 不是一本童話,不是一個只有白雪公主和王子一見鍾情然後過上所謂幸福生活的童話!它包含的愛情是豐富的、多樣的、複雜的哲理意味的,每一種愛情都是對人生姿態的概括,對人性極限的探索,愛情,說到底是人類靈魂的一種表現方式。

如果你領會了這部著作的精髓,那麼或許可以抓住作家天縱才氣的一角,但如果你沒有或是有所誤解,也不要著急,只把他放下一段時間,過後再讀,或許別有一番滋味。我也只是稍作探索,畢竟年輕。到了作家的58歲再來讀一讀,或許我們的人生就會大不同了。

愛情崇拜症

不是用整個青春與你告別,而是用整個青春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