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高興》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96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不高興》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不高興》讀後感

《中國不高興》讀後感1

最近在網上下了這本書讀著很好。雖然有很多地方看的我很茫然不能理解。哈哈

《中國可以說不》冷靜地梳理了中西方關係,在當時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討論和爭議。看到從《中國可以說不》到《中國不高興》走過了12年的歷程,中國也從“只想領導自己”將變成“有能力領導世界”的國家。它是一本呼籲“正視內政憤懣”“呼喚高尚集團”“要做英雄國家”的“復興宣言”。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不高興》的確稱得上是《中國可以說不》的“升級版”。

“中國需要建立大目標,否則就沒機會了。”在書中提了不下20遍。的確。一定要有大目標,方能實現自己的復興計劃。哈哈 對於每個人也是如此。

“持劍經商”是大國行事之道。美歐尚且都是這般徑向。咱們也應該這樣。於是就有了派軍艦島索馬利亞護航、請外國使者來華參加海軍軍演....真希望我們能越走越遠。先寫到這吧。

《中國不高興》讀後感2

前一段時間,有鳳凰衛視著名評論員宋曉軍,國內左派學者王小東,《中國可以說不》作者宋強以及其他一些作者合作的雜文集《中國不高興》在民眾中引起強烈反響,銷量直線上升,我也拿來閱讀這本書,因此不得不有些想法,讀後感《《中國不高興》讀後感1500字》。

使“中國不高興”的可以概括為下面三個方面:

1.逆向民族主義的復辟

2.中國精英階層的精神下跪

3.我國持劍經商,成為具有大目標的國家的戰略國策

第一,逆向民族主義的復辟。眾所周知,在戰爭時期,此類人就一般被稱為漢奸了,而在和平發展時期,這類人搖身一變堂而皇之的成為國家精英,並且毫不猶豫的向外國精神下跪。記得去年有位上海第二外國語大學的黃姓教授大放厥詞曰:“中國人給與外國人的印象不應該再是龍這樣一種呈現霸氣凶惡的形象,而應該換成大黃狗,因為大黃狗代表了溫順服帖的形象。”此言一出,舉國上下一片譁然,且不說龍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精神圖騰,經歷上下五千年而不變,就說為什麼這位黃姓教授要拿狗來代表中國人呢?根源就在於骨子裡的奴性。客觀的講,我們以前是缺資源缺技術缺人才缺各種各樣能使自己富強的因素,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一些基本的發展條件我們已經具備,所以不必在有“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外國的月亮格外圓”之類的理論。誠然,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國家與國家的界限也會越來越模糊,民族與民族的融合也會越來越融洽,文化與文化的衝擊也會越來越緩和,但是決不能認為西方的民主主義自由觀就可以短期之內取代民族主義,因為民族主義從根本上來講也是民主主義的基石,一個不具有民族主義的國家或民族,怎麼能夠保證其中的個體擁有自由呢?

第二,中國精英階級的精神下跪。現在的中國,總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擁有著較為豐厚的財富,在社會階級中有著較高的地位,或者具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這批人中有一些人可謂將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劣根性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我國曆史因素造成的,我國自古以來就人口眾多,資源雖然豐富(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但是人均平均數還是較為低下,因此造成的競爭就非常激烈,所以當一個人通過各種努力各種形式站立於社會中的較高位置時,也必然會面對後來者凌厲的挑戰和大眾的質疑,因此拉虎皮做大旗,欺上瞞下,暴力鎮壓這樣的事情就屢見不鮮了。中國人自古以來還有個特點,就是別人不侵略你,就自己搞內訌,並且內訌的不是一般厲害。所以當年的“攘外必先安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為什麼後來抗日戰爭中全國人民會如此團結呢?亡國之憂與民族血性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那個時候沒有了所謂的精英了,大家都明白了若是亡國皆不存的道理,從反方面分析,這也是日本人失敗的原因之一,把所有中國人都打成光腳的了,難道還會怕你穿鞋的麼?

第三,持劍經商之道與大國崛起的大目標。中國的衰敗,起源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夜郎自大,造成的客觀結果就是,,當別人的大艦巨炮敲開我們國門的時候,我們沒有力量再去保證貿易平等的信條,接踵而來的是大量的商品傾銷,對中國萌芽期的工業體系的衝擊,鉅額的貿易逆差等等。反觀今日,竟然還有人提出減少國防支出增強自由貿易這樣的問題,難道看不到美國的11個航母戰鬥群在也在保護本國的貿易自由麼?就簡單的拿海軍來說事,中國現在最先進的驅逐艦052B,052C(168蘭州號170廣州號)以及054B,054C這樣的艦艇,美國有80艘,日本有40多艘,而且還要比我們的先進,航母就不用再說了。這樣強大的武力難道不是保護所謂西方的貿易自由麼?而且西方的貿易自由對於我們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正是一種貿易保護罷了。所以我們有力量才能站在真正貿易平等的一邊,若是沒有這樣一種武力,拿什麼來保證貿易平等呢?

說到底,大時代大目標,我們的內憂外患總是有的,我們的不高興是為了將來能夠有資本足夠高興,也不必為我們的不高興而憤怒和不知所措,這是一種態度而不是情緒。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於民族,國家來說也是一樣,因此記住大目標,記住自己流淌著的還是華夏五千年中華民族的熱血,發揮你自己的價值才是使我們富強的根本之道。

《中國不高興》讀後感3

曾經幼稚的認為,愛國只是一個口號。古人有黍離之悲,近人有國家遭受侵略之痛。時值盧溝橋事變72週年,有良知的國人都應追憶過去,掩卷沉思! 而今讀了《中國不高興》,收穫了不少道理,頓悟原來愛國……愛國並非喊口號!

有人說: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所以沒有祖國,沒有愛國主義思想,也能生存、發展。事實果真如此嗎?

問一下大家,將來想當什麼?回答肯定不超出明星、政治家、科學家等社會精英。但是我告訴你,除了少數精英和專業技術人員外,華人在美國收入普遍不高,在紐約唐人街打工的華人,平均月收入在1000美元至20xx美元之間,在美國的主流社會,並沒有多少華人的聲音,閃爍在電視螢幕上的華人形象少之又少。?另外,俄羅斯最近釋放了關押100多中國商人,逮捕他們理由是在俄羅斯經商手續不全或者某方面不合法,把在俄羅斯中國市場也關了,扣押據說數十億美元物品。大概有數萬中國商人一下變成窮光蛋,如果算上他們家庭至少有數十萬人受到影響。包括前一段,俄羅斯海軍打死一艘般上10多名中國人,說是闖入俄羅斯邊界,鳴槍警告後才開槍的。這些例子道破了華人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地位之低,使我們義憤填膺。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還不是因為我們沒美國及‘俄羅斯強大,所以他們輕視我們,敢於欺負我們嗎?再想想幾十年前,“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不正是我們民族國力虛弱,卑躬屈膝的產物嗎?所以,國家尊嚴和個人尊嚴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沒有國格,哪有人格?

而增強我們國格的唯一方法是,增強我們的國力,甚至超越美國!而超越美國是什麼含義?僅僅是GDP第一嗎?不,我們有了自己的微軟,自己的intel,自己的底特律,自己的矽谷時,我們才算真正的超越美國!而這些超越,不正要我們每人為祖國貢獻力量嗎?而且,國家是人活動的支撐,而是這股支撐發揮力量的前提,它能幫助人們有信念,有勇氣,有信心克服困難,使同一民族的同胞同舟共濟,度過難關。

班超當年橫行西域三十年,曾三十六人殺匈奴數百人,曾平息疏勒叛亂,曾使西域50餘國皆歸大漢,沒有愛國主義的信念支援,哪能成功?二戰期間猶太人慘遭滅頂之災,沒有它的支援,猶太人哪能互幫互助,克服重重困難,使這個古老民族倖存?

如此來說,愛國主義是世界上最有情感最有思想最有文化最有力量最有價值的思想之一。沒有愛國主義思想,也能生存、發展,是絕對的謬論。

說到這話,有人就要跳起來了:我不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去當工人怎麼了?鄒韜奮不是要一句話“能當將軍的我們讓他當將軍,能當小兵的我們讓他當小兵”嗎?工人還是中國發展的中堅力量呢,當工人不也能貢獻祖國嗎?

的確,這句話放在以前是對的,但時過境遷,在現在已經不一樣了。我們可以說,改革開放三十年,憑藉大量廉價勞動力,我們從事低端製造業取得了大量收入,取得了世界GDP第二大國的地位,贏得了世界的認可和“世界工廠”的稱號。

但是這一套到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原因很簡單,一、低端製造業汙染環境,三十年以來,環境問題逐漸凸顯,政府不得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整治。二、科技發展到今天,大量從事低端製造業的人力被機械取代,許多廠房實現了半自動化甚至全自動化,從事低端製造業的人口劇減,就業率下降。三、雖然我們的GDP很高,但被十三億人口一分,人均生產總值就很少了。所以,產業升級是中國的必經之路,低端製造業會逐漸降低它在所有產業中的比值,讓位於賺錢更多的高階製造業(如汽車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如軟體業)等。而這些行業要求職員有更多科學文化知識,更多專業技能。所以,我們只有順應時代潮流,當上“將軍”,才能更好地貢獻祖國。

中國想要強大,要少一些奴性,多一份骨氣!我想,只要我們人人為祖國,中國,將不僅僅是世界核工業大國、世界航天工業大國、世界農業大國,還應該是世界軍工產業大國、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大國、世界重工業大國。個人的短期利益無足輕重,只有國家強盛了,個人才幸福。”只要我們人人為祖國,我們絕對可以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就因為,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遙遠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

《中國不高興》讀後感4

我不知道那些"學者"們是否有買這本書,並且是否去看了這本書,首先要說的是如果您沒有看過這本書,僅僅是在網路或者別人嘴裡聽了幾句的話,那麼還是請您先閉上您的嘴,等看完了再評價也不遲。

中國從建國以來幾乎是每30年一個變化,改革開放快30年了,30年前中國是怎樣一個環境,也就要面對怎樣一個心態來處理國家前途。今天我們國家所處的環境和背景不同,我們是該繼續用30年前的觀念來建設祖國呢?還是用新的觀念來推動國家發展呢?我認為這本書不見得就怎麼"民族主義"了,當你用一種審視和批判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作者們的本意是希望我們不要沉迷於改革開放的成果之中,要了解我們目前面臨的環境,要懂得在不同的時期做不同的人!做個比喻:以前你窮,沒辦法你只能用一個窮心態來生活,現在你成中產人士了,是不是你還得用窮心態來面對社會?是不是等你都住上別墅了您還用貧困時期的心態來生活呢?每個人在每個時期的眼光和抱負都不一樣,國家也是這樣。我們完成了一個目標之後就是要有一個新的目標!要不國家怎麼發展?原地不懂?接著"販賣"褲子、鞋子給西方?老祖宗交給我們的:居安思危!先天下之憂而憂那裡去了?泡小祕吃海鮮去了?

有的時候不是我們不理解"老人們"的心裡,就像我們面對自己的父母一樣,現在你跟你父母講一些新時期的事情,他們可能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因為他們那個年代沒有這樣亂七八糟的事情。但是結果怎麼樣?社會不還是發展,"老的"終究要"老去"。那些已經接近"老去"的"學者"們,你們是否還跟的上這個時期的變化?你們腦子裡的"286"處理器是否還能處理當今社會的大量資訊?要不您先"升級"一下,這樣我們才能站在一起。

新時代的年輕人從觀念上和處理事情的思維上有很大不同,大家面對事情的時候通常都目標明確,不喜歡通過"附加值"來達成目的,就像現在"有話直說"一樣。我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層,當要與其他公司處理合作事情的時候,通常都是直奔主題,闡明自己的實力和誠意,原則利益說清楚,大家來均衡利益,然後就籤合同了。但是我們老一輩怎麼做?先是私下拜訪對方領導,然後送禮吃飯泡個澡,然後再研究研究最後才籤合同。這就是新時期年輕人與老一輩的不同。我們更注重實際的東西。更注重目標的東西

這本書之中有很多話題和論點是指責那些"學者""教授"的,不好聽的話當然誰都不愛聽,忠言逆耳嘛,但是它利於行。很多話題都是很直接的說出問題點,我們是該反思呢?還是一推三乾淨?

最後我覺得這本書是值得一看的,縱然書中的論點富有激情和民族主義傾向,但是他的出現與熱銷有他存在的道理,存在即合理。

中國從來沒有動輒向世界展示不高興,即便是受到外強凌侵,也會先禮後兵,也會首先爭取以智慧取勝,也會首先以人民的生命安危為重。中國人的不高興是在忍無可忍憤怒至極的情況下才有的表現,而且一旦表現,將是世界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但是,在當今世界文明趨於融合的時代,中國不會出現不冷靜、不理智、不智慧的行為。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滲透力不允許中國出現狹隘和過激的行為,中國十幾億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危不允許任何人軟弱,也不允許任何人逞強。

幾千年的文化,凝練了中國的性格:和諧包容自強不息。只有和諧包容,世界才會變得寬廣;只要自強不息,強權能奈我何?無需刻意向誰送笑臉,也不必向誰不高興。我們能容納一個巨大的世界,我們也不會對不屬於我們世界的人顯示我們的強大與傲慢。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趨勢,一切優良的文明最終會化育全人類共有的文明。在這個化育過程中,堅定不移地保持和諧包容自強不息的國家性格,中國的文化才有可能成為人類共有文明的核心,人類共同崇尚的文化。

近年來,一本《中國不高興》異軍突起,引起了眾多的關注。新近的這本暢銷書的基調卻是一種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無論是從書的作者群還是書的暢銷來看,人們都有理由重視這本書以及從中反映出的社會情緒。

百多年來,我們民族的情緒起起伏伏,時而激昂、時而悲憤。百多年來,生存競爭壓倒一切,中華民族的情緒及其表達也必須符合生存競爭的需要。大家是平等的,那我們就不必時時處處看著別人的眼色行事,就不必時時處處把自己的情感埋藏於內心深處。這個世界上有不公平,這個世界上有人還想欺負我們,我們就可以不高興,就可以把不高興說出來,而且不必為把不高興說出來而感到害怕。

《中國不高興》讀後感5

我們確實很難說這個世界是公平和完美的,大國欺負小國的事情時有發生,恐怖主義經常挑戰和平秩序,能源壓力,糧食危機……凡此種種,都會令許多人頭疼和痛心,不高興油然而生。有了不高興,人就想著法子高興起來。最近,有人寫了一本名叫《中國不高興》的書,討論的就是中國高興的目標以及怎樣達到高興的目標。我看了大約三分之一,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拿著書請一個同學替我看看,讓他看完後再告訴我這本書講了什麼。我同學死活不看,撂下一句話:“這麼垃圾的書!你還叫我看,這不是浪費我的時間嗎?”我想這本書還不至於到“垃圾”的程度,但是其結構鬆散不堪,論證不嚴謹,很多論點定義又不明確,只會高喊著看似雄偉的口號,卻毫無現實指導意義,發著嚇人的憤怒,卻閃爍著可笑的幼稚。稍微看一眼便知此書繼承的是國內極左分子和狹隘民族主義者的風格,也難怪我同學連書都沒看就完全拒絕了。用王小東(《中國不高興》五個作者之一)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就是認為他是一個臭雞蛋,因為他的臭味我聞到了。而且他的臭味把我薰得吃不下去!”

但話說回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說一些話,為什麼呢?別人的荒謬和錯誤對你自己無疑是個好的警醒,通過批評別人的錯誤和荒謬有助於自己建立起完善的、實事求是的理論和觀念體系,這叫前車之鑑;另外,通過百家爭鳴的辯論將有助於多數人擺脫謬論的干擾,這叫以正視聽。

《中國不高興》這本書中最為強調的就是中國的“大目標”。這也是本書的主要觀點之一。何為他們所說的“大目標”呢?“作者認為第一是要在這個世界上除暴安良,第二是要管理比現在中國所具有的更大更多的資源,給世界人民帶來福祉。”

“但我認為,如果中國只是要給世界提供一個新的榜樣,那這個目標太小了,中國應該提供的是真正的管理和領導。”

“如果把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比作一個拳壇的話,我們近期中期目標就是打倒拳王,終極目標是打碎拳壇。”

“我們中國需要一群英雄,一個真正的英雄集團。”

對這些觀點進行總結,我們可以知道“不高興”們所說的“大目標”分成兩個方向:一、對內的“大目標”,即形成一個英雄集團;二、對外的“大目標”,即獲得領導世界的權力,佔有更大更多的資源,除暴安良,給世界人民造福。

這幾個目標,一般人粗看之下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好的,但如果細細考究起來,卻大有可討論的餘地。比如說“英雄”有很多種,有些人說屠殺了幾百萬猶太人的戰爭販子希特勒也是英雄,這個說法估計大多數人不敢苟同。“不高興”們沒有直接具體的定義他們的“英雄”和“英雄國家”,如此一來,此目標的現實指導意義就很低了,說了等於沒說,這就好比有人提出要做個優秀的學生,卻不給“優秀學生”提出相應的標準一樣。不過從“不高興”對如何實現英雄國家的論述中,我們還是能夠找到一些他們間接對“英雄國家”的定義:“我們需要這樣一個英雄集團帶領我們這個民族,完成在這個世界上管理、利用好更多的資源,並且除暴安良的任務。我們要有制度建設,也要有文化建設。文化建設,就是尚武精神。”

目的往往決定手段,如何做是受要做什麼指導的,“不高興”說我們需要文化建設,又說文化建設是尚武精神,似乎暗示“英雄”必須具有尚武精神,“英雄的國家”必須起碼是一個尚武的國家。倘若這真是他們的目的,那就有提倡軍國主義的嫌疑。因為只有軍國主義國家才會用“尚武”精神教育人民,希特勒就說:“戰爭其實是一個極自然的東西,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必要的東西.....戰爭就是生活”。而一個國家的人民一旦備用尚武精神統一了心智,那麼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按照“不高興”的說法,英雄國家的建設為的是領導世界,除暴安良,佔有更多的資源以及給世界人民帶來福祉。第一個目標現在看來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要獲得世界的領導權,起碼要在實力上把美國比下去。根據美國08年釋出的《第十次全球綜合國力排名》,美國排名世界第一,中國排名第四。儘管相比三十年前,中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我們在許多領域和美國的差距還十分巨大,中國的軍事實力僅相當於美國的36%,經濟實力相當於美國的25%,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的25%,人均GDP位列全球第100位,僅相當於美國的5.5%,科技實力相當於美國的20%,教育實力相當於美國的12%。另一方面,“不高興”在沾沾自喜於中國巨大的經濟總量的時候(世界排名第三),卻往往忘記了這樣巨大的經濟總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口的規模優勢,並非是因為先進的'生產方式和優質的制度結構。而恰恰是低階的生產模式和不健康的制度結構構成了中國由開發中國家向較為已開發國家前進的主要瓶頸:1、資源分配不公平,中國的吉尼係數在06年就已經達到0.47,這意味著中國的貧富差距超過了國際上0.4的警戒線,超過了世界所有已開發國家的水平,也超過了絕大多數的發行站中國家;城鎮居民中20%最高收入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組(4567.1元)的5.6倍,農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組(1182.5元)的7.2倍;2、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中國近年來平均每年的環境汙染大約在2830億左右;我國萬元GDP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要高10倍。中國還是一個開發中國家,還具有如此眾多的問題,靠豪言壯語決定不了國家的命運,否則只能是現代的拔苗助長。

“除暴安良”聽起來讓人有點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感覺。“不高興”暗示“暴”指的是西方國家“問題在於一些西方國家在利用非市場手段破壞這個趨勢……”,

尤其是美國——“至少不會像美國那樣:好吃懶做、不負責任、墮落到搶、騙的地步,而是整個世界陷入到經濟衰退當中。”

現實告訴我們,世界政治和國內政治一個很大的區別在於世界處於無政府的狀態,在一個國家內,一個人如果對另一個人犯罪,該國政府會以法律對他進行相應懲罰,但在國家舞臺上,如果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犯罪卻沒有一個超越於所有國家的權力去執行正義。聯合國就顯然不是這樣的機構,它的許多決議還得依靠大國的推動方能生效。事實是,大國特別是超級大國在世界秩序的維持和制定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然世界秩序是由某一個強大國家提供的,那麼這個秩序提供者就難免不憑著它自身獨一無二的實力欺壓弱小的國家,破壞秩序,為自己謀私利。這說白了就是霸權主義。而要消除大國的霸權主義行為,要麼是霸權國勤於律己,要麼霸權國之外的力量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制約,要麼就是結束霸權國的霸權地位。“不高興”暗示“除暴安良”的邏輯關鍵在於中國替代西方(特別是美國)成為世界的新領導者,這就涉及到霸權的轉移問題。歷史告訴我們,世界霸權的轉移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和平的,一種是戰爭的,前者的例子就是美國,一方面,在二戰以前,美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大大地超越了西方各國,西方各國的實力又在二戰中大為減弱,客觀上沒人能夠和美國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另一反面,美國在二戰後客觀上為世界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滿足了些許國家的利益,贏得了這些國家的支援,比如它建立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長期有效地保持了世界經經濟的穩定發展,它向西歐國家實行的馬歇爾計劃有助於西歐國家的戰後重建;希望通過戰爭的形式獲得世界霸權的例子在現代最為典型的就是德國和日本,為了獲得霸權,他們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顯而易見:兩者都戰敗,德國先是被盟國一份為四,後來又被美國和蘇聯一分為二,日本則被美國長期佔領。對於這樣的結果,米爾斯海默的解釋頗有道理:“大國不但尋求獲取多於對手的權力,而且其目標是阻止對手以損害它們為代價獲得權力。”隨著某大國的實力增長,其它大國對其的猜忌和擔心必定會有所增加的,特別當實力增長的大國希望通過武力獲取世界霸權的時候,“受威脅的國家可從兩種戰略中做出選擇:建立均勢或是推卸責任。”

“通過建立均勢,一個大國直接承擔阻止侵略者顛覆均勢的責任。其初次目標是阻止侵略,但如果目標失敗,建立均勢得到國家就將投入隨後的戰爭。”

當大國形成聯盟之後,通過發起戰爭的國家就容易失去明顯的實力優勢,從而難以贏得戰爭。對於兩種獲得世界領導權的途徑,中國首先面臨的門檻在於中國的實力還遠不及美國,選擇戰爭途徑又是極其冒險的,尤其是在諸大國擁有核武器的今天,大國之間的常規戰爭很可能會升級為核戰爭,最終導致所有人的毀滅。“不高興”在這個目標上的模糊論述實在是留下了過大而且危險的選擇空間。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