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4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何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寫讀後感

如何寫讀後感1

  讀後感的寫法很簡單,要求我們先“讀”,然後寫出你的感想。因此,你讀一篇文章是否有你的獨到感受是讀後感的靈魂,具體的寫作格式我們不要拘泥於形式,可以寫你今天讀了什麼書,直接寫出你的感想,這些感想可以是文章內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寫作方法上的。
  讀後感的一般的結構是這樣的:第一段寫我看了一本什麼書或文章,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相當於議論文的提出觀點(可以是文章內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寫法上的,或文字語言上的等)。然後就圍繞你的這個觀點來論述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寫出你的見解來,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寫。最後,可寫一些對你的啟示,做個總結。
  當你做到以上,寫好一篇讀後感自然就沒了難度。

如何寫讀後感2

寫讀後感,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和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第三,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最後,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如何寫讀後感3

讀後感是一種常見的應用文,國小生寫讀後感程式比較簡單,重點就是把自己讀後的真實感受寫下來。

國小生寫讀後感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讀後感,既有“讀”又有“感”,“讀”是基礎,“感”是結果,“感”從“讀”中來,“讀”的透徹,“感”的才深。“讀”時一定要認真,弄懂作品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邊讀邊做讀書筆記,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錄下來。

第二,寫讀後感重點是寫“感”而不是寫“讀”,因此,在寫讀後感時重點應放在“感”上。有的學生寫讀後感時,大量的筆墨在介紹書或的情節、場景,凡是自己認為有意思的段落都寫下來,到最後才寥寥幾筆寫感受,有的甚至僅剩一句“讀了這本書或我深受教育。”受什麼教育了?連他自己都說不清。可是,“讀”也不能一點都不寫,必要的情節敘述還是要寫的,你為何有感而發?必須交代清楚,這樣才有理有據,即:“讀”和“感”要有機結合。

第三,寫讀後感一定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寫,書或當中的某一個情節或某一句話觸動了你的心靈,你才有感而發。而這個“情節”或“一句話”正是你學習、生活中引以自豪或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離開了自己的生活實際何談感受?你的感受只有放在你的生活實際當中,才有說服力。

第四,讀一本書或一篇,由於個人的閱歷,水平以及掌握知識的程度存在差異,所以不可能句句理解,處處共鳴,有疑惑是正常的,敢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未必不是好事。這一點有則提出,無則可免。

國小生寫讀後感的一般模式:

首先,簡單交代在什麼時間,你讀了什麼書,或什麼,讀的怎麼樣。

其次,概括介紹書或的主要內容;簡介作者及作品。

再次,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書、的主要內容或感人之處談體會。

最後,提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疑惑。

如何寫讀後感4

一、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一段話、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

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

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生髮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讀好原文。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如果讀的.是故事,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此外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表現怎樣的中心;還要確定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你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選準感點。

一篇,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裡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三,引議得當。

初學寫讀後感易大篇幅的引用原文,自己由此想到的、感受到的寫的不多,這是寫讀後感的大忌。可以邊引用邊說感想,也可以引用完再說感受。無論哪種形式,都要特別關注一點——感才是關鍵,感受部分應詳寫。

第四,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如何寫讀後感5

這篇遊記寫出來的,在我腦海呈現出的,是一個渾濁,無情的生活,是過去的生活的縮影!從作者描寫隱含的嘲諷和蔑視中,處處體現出抗爭精神。而遊記反映出來的當時英國的社會風貌,也讓我明白到在時代進步的背後往往充斥著不幸與荊棘,但無論如何,它畢竟是生活,這篇小說可謂悲喜交織。

如何寫讀後感6

一點昏黃潑墨躍然紙上,隨水墨暈染開來的濃墨幻化成點點微黃的淡彩,遂其形狀又似海邊日出時分,天邊金黃色的一抹淡雲——若動、若靜。黃色潑墨下是一點飽和碧色之潑翠,隨水滲開,好似中國古代水墨山水中遠處的青山。書的封面中,碧色與黃色交染不知是蒼山青翠了斜陽,還是霞光的微黃溫暖了青山。

這一暖、一冷兩色調潑墨的暈染中,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主題,以行書之筆浮現在此書封面中央,書法濃墨與潑墨暈染開的淡彩交相輝映。翻開中國水墨古典風的書面,伴著淡淡墨香的靈動文字,我也追隨作者,行走山川、渡過江河,走過於丹先生走過的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杭州,醉夢西湖畔,尋找前世在湖邊丟掉的一湖煙波;踏著麗江穿越千年的青石拱橋,聆聽橋邊吱呀呀的水車轉動著潺潺溪水,伴隨著布農鈴叮咚作響,依稀看到千年馬幫從山中向我們慢慢走來;走進巴黎那氤氳著玫瑰花香與琥珀色酒香的小巷深處的紅酒坊,捧起一隻酒杯,輕輕地從木質酒桶最下面的龍頭中擰出一杯紅酒,把酒杯放在手心,用手心溫暖著杯底,慢慢地搖,品著慢慢搖出的酒香,回味曾經踏遍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的歲月,體會逝水流光中那些生命的瞬間。

伴著陣陣書香,我彷彿走進了作者的崑曲老師周銓庵先生與她的愛人謝錫恩老師他們位於衚衕裡大雜院的家,我想,那一定是個安靜而又清爽的初秋午後,夏季的蟬鳴和空氣中的餘熱還尚未散盡,高爽的天空帶給了我們夏去秋來的絲絲微涼,大雜院古老的青磚院牆畔,百年老楊樹上蒼老的綠葉和燦燦的黃葉還在老樹幹上錯落著,一陣風過,一簇簇葉兒,金黃、蒼碧,簌簌飄飛,有的飄到遠方的馬路,有的尋找新的土地,化泥、護花,有的則飄過青磚院牆,飛進周銓庵老師與她老伴兒朝夕相伴的大雜院兒裡的小平房。屋裡的泥地,斑駁不堪,正中間放著蜂窩煤球爐子,旁邊是把舊躺椅。謝錫恩先生靠在躺椅上,吱吱呀呀地慢搖,翻開一卷書頁泛黃的線裝詩集。周老師則在屋裡端茶倒水,手持簡陋的茶具,嘴裡還哼著最愛的崑曲兒。二老夕陽之年深居陋室而吟曲作詩的淡淡清歡,那份與君相伴便是晴天的暖流,也流進作者的心田,隨著作者靈動的筆墨,躍然《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書章,讓我們伴著幽幽書卷香氣,感受著于丹先生從孩提時代行至知天命之年,一路走來的心路旅程。眷戀著孩童時代的作者端午節時手腕上繫著的五彩繩;懷念著來不及與作者說再見就匆匆離世的張主任、耿總;珍惜著與愛人、家人、學生相處的分分秒秒,學會愛,更超越愛,把細水流年雕刻成生命的印記,在成長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找尋心安的歸處,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開一卷水墨淡彩,輕吟一句——人間有味,最是清歡。

如何寫讀後感7

曾記得多年前,初識著名文化學者于丹老師,是在她對《論語》《莊子》的解讀中。她用淺顯而生動的語言,引領芸芸眾生迴歸古代先哲所提供的生存智慧裡而不能自拔。而今天,當我開啟電腦,開始閱讀人民網推薦的于丹老師新作《人生有味是清歡》,頓覺倍感親切自然,一種溫馨油然而生——這本書講述了作者對人生、文化、社會、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50年來一改以往風格自剖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的一部哲理散文集。作品以更多的筆觸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對生命的意義為重點,讓我體會到生命流逝中的溫馨與感動。 猶如一個豐富而簡單的人,我喜歡。因為有她,無數個沉寂暗淡的日子被照亮,我的眼前彷彿打開了一扇窗,陽光進來,豁然開朗。

本書中延續了于丹老師作品的獨特風格,細膩寧靜、娓娓道來,以小見大,意味深長,處處引經據典,她從生命、成長、幸福、閒情、行走、流年六個部分,與讀者一起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有許多學者的哲思,小到一本書、一碗牛肉麵、一座城、一個節日等等,她都賦予了生命,這需要靜下心來閱讀,這種閱讀帶來的是凝思沉想,撩撥生命的律動,是與內心相呼應的東西,體現了中國夢的一部分。

因為心中有愛,所以更凸顯博大。《人間有味是清歡》包含著人間真愛、大愛、至愛,不僅讓我感動,更催我行動。她就像深山老林中汩汩流淌的那汪清泉,慢慢滋潤了我的心;她又像一盞燈,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照亮我人生前進的方向。

喜歡在居室外的陽臺上放一把摺疊椅,閒暇的週末午後,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來,我開啟電腦開始閱讀《人生有味是清歡》,沉浸在她帶來的美妙閱讀中,而窗外,白雲朵朵,飄飄轉轉。

這真是一種美好地享受。

如何寫讀後感8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

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我們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絡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絡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絡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絡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絡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六、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七、記住兩點寫讀後感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如何寫讀後感9

“少時讀經,收益終生”。暑假裡,我讀了少兒版的《百家姓》,果然感到收益匪淺。

《百家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都要早於《三字經》。讀了《百家姓》不僅使我瞭解了許多歷史故事,還讓我感受到了我們國家獨特的姓氏文化中所包含的深深的凝聚力。

《百家姓》用“姓氏來源”、“姓氏名人”、“故事與典故”來演說他們的歷史和名人故事。比如說我媽媽姓錢,錢姓的來源是:祖先是顓頊的玄孫彭祖。彭祖的孫子孚,曾在周代任專門管理朝廷錢幣的官。於是子孫便以官為姓,稱為錢姓。錢姓的名人有:吳越國創立人,五代時政治家——錢鏐;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錢謙益;現代著名國學大師——錢鍾書;現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等。原來每一個姓氏都有不同的歷史和故事。我們周圍的各個不同姓氏的同學,不管家裡條件如何,學習成績怎樣,可都是名人之後,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一分子啊!所以我們不可以小看自己,要以那些歷史中的傑出人物為榜樣,不怕困難,努力學習,好好生活,要對得起自己的姓氏,不給自己的祖先丟臉。

讀了《百家姓》,我感覺自己有了努力的方向,渾身充滿了力量。也許若干年後的《百家姓》中會有我們的名字和故事。

如何寫讀後感10

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裡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裡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