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1.89W

小微企業方面的調查工作開展有利於幫助小微企業更好地進行發展。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小微企業調查報告,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小微企業調查報告

小微企業調查報告一

小微企業是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擴大就業、增加稅收、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受國際國內異常嚴峻和複雜多變的巨集觀經濟形勢影響,小微企業經營難度加大,面臨諸多困難。為全面瞭解我區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剖析發展障礙,探索發展對策,區人大常委會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開展調研,聽取各鄉鎮和區級有關部門的工作彙報,召開小微企業業主和人大代表座談會8次,走訪企業12家,發放企業調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業100家、中型企業50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近年來我區扶持發展小微企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區小微企業共24786家,佔全區企業總數的98.8%,涵蓋了國民經濟的主要行業。今年上半年,全區小微企業完成銷售收入452.25億元,實現利稅22.89億元,安排就業24.14萬人,分別佔到全區全部工業總量的66.5%、59.0%和83.2%。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發展,加大扶持力度,創新服務載體,優化發展環境,取得良好成效。

1、落實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積極應對巨集觀經濟形勢,及時制定出臺《吳興區進一步促進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意見》,通過加強財稅支援、搭建發展平臺、推進企業兼併重組等措施,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取消、停止、返還、補助或優惠徵收工程質檢費、工程定額測定費等13個收費專案。加強對區級部門收費專案的清理規範和收費驗審,取消各項不合理收費,切實減輕小微企業負擔。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市各級政府關於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幫助企業積極向上爭取專案和政策支援。以實施“雛鷹計劃”為載體,從資金扶持、創業指導、要素保障、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方面,切實加大對成長型小微企業的培育力度,促進小微企業做大做強。

2、創新工作機制,緩解要素制約。努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建立重點工業專案和企業資金需求庫,向金融機構重點推介有資金需求的重點專案及成長性好的小微企業。全力幫助小微企業爭取應急週轉資金,共爭取到企業應急週轉金近5億元,佔全市一半以上。不斷規範小額貸款公司的運作模式,努力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切實加強對各類擔保機構的監督管理,著力規範融資行為。積極主動應對民間借款糾紛,努力降低企業損失。大力推動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建設,鼓勵建設標準廠房,充分發揮吳興科創園、多媒體產業園、織裡中國童裝城等平臺在為小微企業提供創業指導、管理諮詢、培訓業務、專案申報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小微企業集聚發展。通過舉辦人才招聘會、人力資源交流大會等形式,幫助小微企業搭建人才引進平臺。開展企業家培訓交流活動,開拓視野,提升素質,推動企業管理和制度創新。

3、強化服務保障,優化發展環境。深入開展“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以“局長駐點工作室”為平臺,深入小微企業摸實情、辦實事、破難題、促發展。深入開展區級部門助推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專項活動,牢牢抓住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等重點,推動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深入開展“作風建設深化年”活動,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手段,提升服務效能,努力為小微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當前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從企業自身看,小微企業結構性、素質性矛盾尚未根本改變

1、產業結構亟待優化。我區小微企業大部分集中在紡織服裝、機械製造等傳統行業,全區小微企業中80%左右為紡織服裝類企業,“低、小、散”現象難於改變,園區化程度不高,不利於企業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大部分小微企業屬勞動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汙染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比較薄弱。

2、經營管理亟待改善。小微企業的經營管理大部分還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業內部管理落後,部分企業管理比較粗放,運作不夠規範,財務管理等制度不夠健全。行業管理不夠完善,容易出現拼量壓價的無序競爭。資訊渠道不夠通暢,對各級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優惠政策條件而沒有積極主動爭取。

3、創新能力亟待增強。小微企業中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偏少,技術含量整體不高。企業對科技研發投入較低,缺乏創新人才,在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進展緩慢。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滯後,產品質量和檔次不高,很多企業都是代加工或貼牌生產,普遍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處在“微笑曲線”的底端。

4、發展信心亟待提振。面對嚴峻形勢,大多數小微企業都在堅持,甚至是苦苦支撐,調研中很多小微企業業主對當前巨集觀經濟走勢和未來經濟預期持悲觀態度,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創業多年的企業家反映,當前的經濟形勢是近年來最艱難的時候。對企業投資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個別甚至萌生退意。

(二)從外部環境看,複雜多變的巨集觀經濟形勢給小微企業帶來嚴峻挑戰

1、要素制約十分突出。一是缺資金。調研中企業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小微企業往往缺乏固定資產抵押,很難爭取到銀行貸款。特別是去年爆發民間借款風波以來,小微企業相互擔保的信譽度下降,很多擔保公司受到牽連,陷入困境,銀行大都不願意與擔保公司合作。政府應急週轉資金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數量遠遠不夠,不少小微企業仍需要民間借貸來解決週轉資金,不僅成本增加,且一旦銀行不再續貸,便會面臨巨大風險。即便是爭取到銀行貸款,利率相對也比較高,調查的小微企業今年1-6月貸款平均月利率0.885%,比調查的中型企業平均高出15.8%,且不包括部分銀行收取風險保證金,或要求企業將部分貸款用於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變相增加利率部分。二是缺土地。各級政府往往把有限的土地指標優先安排引進大專案、大企業上,小微企業很難爭取。調研中發現一些小微企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就是苦於缺少空間而放棄訂單和發展機會。一些企業申請土地指標五年以上都得不到落實。個別企業裝置都已購置,但因生產用地得不到落實而長期閒置。三是缺人才。小微企業經濟實力、福利待遇和創業環境等均無法與大企業相比,存在難招人、難留人現象。調查的100家小微企業中有26家企業存在用工缺口,共缺655人。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荒”問題越來越突出。小微企業高階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更是緊缺。調研中很多小微企業反映高階人才“難引進”、專業技工“難招收”,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市場形勢不容樂觀。一是成本上升。近年來,各類原材料價格波動大,影響了小微企業的正常生產。相比大企業,小微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增長更快,調查的小微企業今年1-6月職工人均月工資2198元,同比人均增幅12.2%,而調查的中型企業同比人均增幅為8.7%。同時隨著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小微企業勞動合同管理逐步規範,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銷售不暢。很多企業出現庫存增加、訂單不足的情況,調查的小微企業今年上半年產品庫存餘額同比增加35.4%,增加幅度比調查的中型企業高出25.1個百分點;原材料庫存餘額同比增加23.5%,增加幅度比調查的中型企業低11.8個百分點;調查的小微企業中目前僅有29%的企業手持訂單。特別是出口主導型企業,形勢更嚴峻,很多企業開始轉向內銷。三是利潤下滑。小微企業缺乏市場議價權,各類生產成本的上升進一步擠壓了本已微薄的利潤空間,不少企業通過壓縮生產規模來保本經營,一些企業甚至放棄已有訂單。與此同時,企業應收款大幅增加,調查的小微企業今年上半年應收款餘額同比增加26.6%,比調查的中型企業高出14.9個百分點。企業誠信受到衝擊,“三角債”等問題開始顯現。

3、創業環境還需改善。一是扶持政策難於到位。目前各級政府出臺的有關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調研中很多小微企業對相關政策瞭解不多,資訊不對稱現象普遍存在。部分政策門檻過高,大部分小微企業難於達到申請條件。有些政策缺乏明確的操作細則和配套措施,以致難於貫徹實施。二是企業負擔仍然較重。很多小微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上交的是定額稅,應該說在生產正常、經營良好的年份,這部分企業的稅費負擔是相對比較輕的,但在當前市場不景氣、效益下降的情況下,不少企業反映稅費負擔較重,而且這部分企業往往難於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三是服務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基層領導和政府職能部門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意識尚需增強,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輕小”、“重資料、輕服務”的思想。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區金融辦等工作機構職能不全,力量配置薄弱。各鄉鎮企業服務中心人員的年齡和知識結構亟待優化。

三、周邊地區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創新做法

調研組專題赴德清縣和寧波市鎮海區、寧海縣學習考察,他們在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1、關於拓寬融資渠道方面。德清縣在縣農商行專門設立小微企業貸款中心,規模3億元。並引進臺灣微貸技術,建立了信用貸款新模式;探索組建民間融資規範管理服務公司,推進民間融資陽光化試點;將財政性存款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掛鉤。寧波市鎮海區鼓勵有條件的鎮、街道商會建立轉貸互助基金,根據轉貸互助基金規模和服務績效,給予轉貸互助基金每年20-50萬元的經費補助。寧海縣對小額貸款公司繳納的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和營業稅三年內由同級財政給予全部返還。

2、關於扶持科技創新方面。寧波市鎮海區對研發投入在100萬元以下且佔當年銷售收入4%以上的小微企業按比例給予10萬元以內補助,對小微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按技術交易額的20%給予補助;區財政從20**年起每年安排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於支援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產業集聚、金融支援、創業基地、人才培訓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寧海縣實施“抓大壯小扶微”計劃,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獎勵,鼓勵小微企業做大做強。

3、關於構建創業平臺方面。寧波市鎮海區鼓勵鎮、街道、村及社群建設工業標準廠房用於小微企業創業,從20**年起,對新投入使用的出租工業標準廠房面積累計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出租給小微民營企業的面積不低於總出租面積70%的,給予產權所有者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獎勵,政策有效期三年。

四、進一步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發展小微企業是實現“兩富”總目標的重要渠道,對於增強我區工業經濟發展後勁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針對當前我區小微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強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發展信心。一是注重宣傳引導。要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各項優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曉率。引導企業正確應對困難,善於在挑戰中尋找發展機遇,增強發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體系。要進一步細化各項政策措施,提高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指導、幫助企業積極向上爭取政策,通過專案包裝、抱團申請等形式,讓更多的小微企業享受到優惠政策。三是突出重點扶持。研究制定小微企業評價評估辦法,重點扶持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型企業和有發展優勢的成長型企業,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汙染、低產出的小微企業,確保有限的資源向優質小微企業傾斜。

2、推進轉型升級,努力增強發展後勁。一是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小微企業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在細分類別產品市場做精做專,贏得市場競爭力。大力淘汰落後產能,騰出發展空間。深入開展織裡童裝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緊緊圍繞“減量提質、做優做強”的發展戰略,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完善產業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全國品牌童裝的先進製造中心、設計中心、營銷中心和產業示範基地,加快“童裝大鎮”向“童裝強鎮”轉型。二是培育特色產業。重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尤其是成長性強、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小微企業,引導小微企業向技術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的行業轉型。發揮好大企業、大專案的龍頭帶動作用,圍繞龍頭企業的配套帶動,延伸產業鏈,促進龍頭企業與小微企業配套發展,互利共贏。三是引導自主創新。建議設立創新扶持基金,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鼓勵小微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發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支援小微企業自建或聯合建立產品研發中心、檢測中心等機構。引導小微企業加快技術裝置更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品牌建立,努力拓展中高階市場,不斷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附加值。

3、緩解要素制約,合力破解發展難題。一是合力破解資金要素制約。積極構建政府、銀行、企業之間的溝通平臺,成立金融協會,完善金融工作例會制度。積極探索農房產權、林權等抵押形式,鼓勵和支援金融機構在貸款方式上拓寬可抵、質押資產範圍。不斷完善信用貸款機制,引導企業健全財務制度,重視誠信建設,擴大信用貸款覆蓋面。積極爭取、運作好政府應急週轉資金,落實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配套政策。強化日常監管,規範運作模式,引導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健康發展。加大對地下的錢莊的打擊力度,積極防範民間借貸風險。二是合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約。重視小微企業發展需求,幫助企業積極爭取土地指標。總結推廣八里店鎮尹家圩經編園區建設經驗,推動小微企業集聚發展,促進塊狀經濟向產業叢集提升。鼓勵建立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一批適應產業導向、符合小微企業發展實際的標準廠房。三是合力破解人才要素制約。組織開展對小微企業業主和業務骨幹的培訓,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通過定向培養、定期培訓等形式,加強小微企業與本地大專院校的合作。努力改善人才創業和生活環境,切實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4、優化服務手段,著力改善發展環境。一是增強服務意識。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發展,加強聯絡指導,提供優質服務。把服務小微企業列入“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的重要內容,開展“千名機關幹部結對千家小微企業”等活動。建立由區發改委牽頭、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加強對小微企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專案實施和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二是構建服務平臺。建立覆蓋全區小微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成長提供資源和資訊應用服務支撐。扶持發展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完善有利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中介服務體系,建立有效的行業自律機制和監督機制。三是提升服務效能。重視各鄉鎮企業服務中心建設,優化工作人員年齡和知識結構,強化業務培訓和工作考核。加強部門溝通,簡化審批手續,減輕企業負擔,努力為全區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環境。

小微企業調查報告二

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轉型壓力加大的新形勢下,我市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更加值得關注。近期,市委政研室採取座談、走訪等形式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微企業對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一頭連著經濟繁榮,一頭連著社會穩定,在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滿足市場需求、促進區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截止 2011年底,全市登記註冊的中小微企業(全口徑)達2.4萬戶。其中工業企業0.62萬戶,佔比25.8%;第三產業1.63萬戶,佔比67.9%;其他企業0.15萬戶,佔比6.3%。在全市工業企業中,中型工業企業248家,佔比4%,小微工業企業5950餘家,佔比95.96%。限額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增長,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2962.6億元,增長21.2%;利潤總額166.4億元,增長17.8%;增加值增幅達 15.7%,高於全市整體工業2.7個百分點。今年1-5月份,全市以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單位數17.68萬戶,同比增長6.32%;其中私營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微企業)18075個,同比增長9.41%。民營經濟註冊資金571.14億元,同比增長15.82%;其中私營企業註冊資金 442.52億元,同比增長20.23%。

(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11年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中小微企業實現增加值890億元,佔gdp的57%;納稅額113億元,佔全市稅收總收入的` 76.4%。今年1-5月份,私營企業納稅額累計完成53.86億元,同比增長10.2%,佔全市稅收總收入的75.2%。從各區(市)中小微企業納稅額所佔比重看,滕州佔比60.58%、山亭92.89%、薛城80.58%、市中70.44%、嶧城84.6%、臺兒莊77.45%,中小微企業已成為區(市)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業新增就業崗位4.59萬個,佔全市新增就業人員的82%。今年1-5月份,私營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微企業)從業人數20.61萬人,同比增長6.95%。小微企業廣泛吸納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和農村富餘勞動力,最大限度地緩解了我市社會就業壓力。在拓展就業門路的同時,小微企業的發展也增加了居民特別是農民收入。2011年,全市小微企業職工人均工資收入1.6萬元,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中的 50%以上來自於中小微企業(包括個體),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更是大部分來自於小微企業務工,小微企業的工資收入已佔居民收入的二分之一。

(三)產業集聚的有生力量。通過科學規劃、服務平臺建設、財政扶持、市場開拓等措施,我市小微企業產業叢集快速發展,已初步形成了機械製造、生物醫藥、紡織服裝、化工、食品、玻璃等眾多支柱產業。目前,我市小微企業產業叢集發展到15個,營業收入過100億元的產業叢集有2個,過10億元的5個。其中,XX市中小機床行業小微企業有390多家,已經形成了鑄造、刮研、鈑金等專業化產業配套體系,被命名為“山東省中小機床製造業基地”。XX市現代玻璃產業叢集小微企業有280多家,從業人員達4萬多人,形成了玻璃生產、深加工、銷售、裝飾裝修系列化的產業鏈條。滕州中小機床和玻璃行業已入選省級產業叢集。

(四)公益事業的助推動力。我市小微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其社會責任意識也在不斷加強,熱心於捐資助學、新農村建設、扶危濟困等社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和企業團體越來越多,慈善捐款逐年增加,2011年達到全市慈善捐款的35%。部分企業如棗莊凱博商砼有限公司、XX市森博傢俱有限公司、XX市盛苑房地產有限公司等,採取“留本付息、合同捐贈”的形式,分別認捐慈善基金100萬元,本金留在企業運作,每年將本金的5%交付給慈善組織,專項用於慈善救助專案。還有部分企業採取現金直接捐贈的方式,如國酒茅臺滕州專賣店,連續三年每年慈善捐款10萬元;XX市級索鎮匯立建安公司、官橋鎮煤炭機械公司等,捐贈金額都在3萬元以上。

二、當前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經濟轉型的雙重影響,我市小微企業面臨著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稅費偏重、服務滯後以及創新能力不強等多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一)企業經營成本增加,持續增效難度加大。由於能源、原材料及勞動力價格上漲較快,我市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費用居高不下,利潤空間縮小,生產經營處於微利或無利狀況,有的甚至難以為繼。特別是加工企業,利潤空間兩頭受擠,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加大。部分小微企業由於訂單不足和生產不穩定,熟練工、技術工流失嚴重。一些企業為留住具有一定技術的員工,不惜付出一定的生產和管理支出來維持開工率,增加了用工成本和經營風險。我市某機床裝置生產企業生產已經基本停滯,為挽留技術工人和保工人就業,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在組織員工進行學習和廠區綠化等“工作”,企業負責人表示其多年積攢的家底已經耗盡,企業隨時都有可能倒閉。

(二)融資渠道狹窄,資金短缺問題突出。目前,多數小微企業經營狀況欠佳,資金短缺問題較為普遍。我市金融機構主要以“工、農、中、建”等國有銀行為主,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較少。對多數小微企業來說,由於固定資產較少、擔保抵押物不達標,以及財務制度不透明、整體信用不高等,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援。有的企業負責人講,“我們有技術,有人才,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就是沒有高樓大廈作質押。”為解決資金短缺難題,一些小微企業選擇地下融資渠道,以高於銀行數倍利息的借貸來解決創業和經營的資金需求,企業經營風險進一步擴大。目前,已出現個別企業(如棗莊鑫虹食品有限公司)老闆因貸而“跑路”的現象。

(三)稅費負擔仍然較重,整體環境尚需優化。企業涉稅種類多,除了現行的增值稅、營業稅以及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稅種外,還要繳納工會經費、價格調節基金、社會保險費等各種名目的稅費。雖然單一稅費不高,但各種稅費加起來卻是個不小的數目。企業運營環境有待改善。一些行政執法機構資金來源與罰款直接掛鉤,企業建設前期監管缺位滯後,後期運營時進行隨意罰款的現象較多且額度較高。有企業主反映有“外地貨車不敢來棗莊”的現象。外地大貨車來棗只要被碰到,動輒罰款上萬元。一些企業只能將貨物託運到臨沂、徐州後通過小貨車轉運,無形增加了成本。還有電力設施建設需要繳納的部分費用,周邊臨沂、泰安及徐州等地均沒有收取。

(四)產業層次相對低端,企業間惡性競爭加劇。我市多數小微企業處於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底端,產業集聚程度低,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與大中型企業同臺競爭時劣勢明顯。許多小微企業進入門檻較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生產工藝和產品雷同,產品價格拉不開檔次。企業間為爭奪訂單相互壓價,甚至採取偷工減料、假冒仿冒他人產品、偷稅漏稅等非法手段來降低生產成本。行業內的惡性競爭不僅導致企業效益低下,也造成了社會資源浪費和市場秩序的混亂。

(五)高素質人才匱乏,管理和創新能力低。小微企業往往是作坊式企業,企業主素質普遍不高,尤其缺乏領軍型、創新型企業家人才。許多企業家勉強帶領企業走過短暫的創業期、機遇期以後,已很難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與此同時,小微企業往往無力滿足員工職務晉升、未來發展等訴求,許多人才不願僅僅為稍高的工資加盟,此次調研接觸到的小微企業大都存在人才缺乏的問題。人才的匱乏一方面使小微企業難以建立起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經營決策容易出現家長式和隨意性,內部管理粗放,財務及用人制度混亂。另一方面也導致小微企業在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進展緩慢,難以開發適應市場變化要求的新產品、新服務,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小微企業的發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市相應的配套政策也將於近期出臺,小微企業的發展迎來了乘勢而起的好時機。作為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有效抓手,建議市委、市政府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一)強化政策引導,傾心扶持發展。建議建立統籌推進小微企業發展長效機制,至少用5—10年的時間,通過“抓大壯小扶微”,努力實現全市經濟“大產業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型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發展激勵表彰機制,給予貢獻突出的小微企業主一定的政治待遇,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評選中給予傾斜;借鑑前幾年發展鄉鎮企業的做法,每年召開一次大規模、高規格的小微企業工作會議,對優秀小微企業及服務其發展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學習借鑑外地的經驗做法,提高市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數額,從去年的500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另外再設立1000萬元的創業引導資金。完善企業上市獎勵辦法,對成功三板上市的企業,給予50萬至150萬元的獎勵。加強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監督考核和跟蹤問效,切實用好 12345政府服務熱線,集中受理中小微企業反映的問題,對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辦理情況進行跟蹤回訪。加大對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堅決清理和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繼續開展好“百千百”評議活動,著力優化符合企業發展訴求的經濟環境。

(二)加強銀企對接,拓寬融資渠道。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不能只依賴市場,需要地方政府、銀行、保險、企業多方共同努力。一是通過財政撥款、會員企業風險金、社會入股等方式,吸納各路資本設立小微企業信用擔保基金,提高支援小微企業融資的能力。進一步做好中小企業信用園區建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放大財政扶持資金效果的有效路徑。二是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多元化的服務小微企業品種。金融機構應提供適合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如推廣應收賬款貸款、動產貸款、第三方監管貸款、土地合作社抵押貸款等貸款品種,並在擴大授信額度、簡化審批程式上作出進一步努力,為小微企業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務。同時,在現有存量小微企業客戶的基礎上,優先向信用觀念強、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高科技含量的企業傾斜。三是嘗試新的融資方式。以人行濟南分行與我市簽訂《共同推進XX市國家農村改革實驗區建設的合作協議》為契機,鼓勵民間資本創設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社群銀行和小微企業互助合作經濟組織,在規範管理、防範風險的基礎上促進民間借貸健康發展,形成一張分工合理、交叉有序的中小企業融資網。

(三)搭建服務平臺,培植企業增量。實現我市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局面,還應在優化升級現有存量企業的基礎上,鼓勵更多的小微企業成長起來。一是深入開展民營創業帶頭人活動,加快小微企業孵化基地建設。可在我市各開發區劃出專門區域建設服務小微企業的平臺,將各鄉鎮工業功能區建設成為主要服務小微企業的平臺,建立微型企業一條街和示範點。組織由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和政府工作人員參與的創業服務專家隊伍,針對創業者的實際需求,提供專案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和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二是扶持全民創業。切實用好創業引導資金,可借鑑“投資者出一點、政府財稅補一點、稅收返一點、金融機構貸一點、規費減一點、職能部門幫一點”的“六個一點”工作方式,放大創業資金扶助比例,引導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等為主力軍的投資者創辦微型企業,激發全民創業熱情。特別是應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的出臺,支援民營資本進入旅遊服務業領域,推動更多的服務業小微企業跨越式發展。三是大力發展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加快小微企業產權交易中心、資訊交流網路、經濟技術諮詢服務、人才培訓機構及人才市場、法律諮詢維護等服務平臺的建設,以市場化手段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加及時、準確、廉價、有效的服務。

(四)搶抓轉型機遇,力促提檔升級。目前市場正處於低谷,小微企業一改往日的疏忽和懈怠,急切期望通過轉型升級謀求出路。再加上一系列幫扶政策和措施的出臺,我市小微經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最好時機。一是成立創新扶持基金,加快利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現有產業和產品升級換代。應改變“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做法,將有限的扶助獎勵資金、貸款額度等資源用於支援小微企業應用新技術新裝置、開發新產品、進行自主創新上來,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實現小微企業的合理佈局。對不符合產業政策、沒有發展前途的企業,應勇於“壯士斷腕”、主動放棄。二是做好小微企業家隊伍建設。加大政府人才培訓資源傾斜力度,更大範圍地向小微企業開放企業管理、專業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培訓資源和平臺。建議設定專項培訓資金,重點用於企業家培訓和外出考察學習。加強校企聯合與合作,針對小微企業家的實際需要依託高校進行中短期培訓。每年選派部分優秀青年企業家到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鍛鍊、學習。三是解決人才制約。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工作機制,鼓勵企業自建或聯合建立產品研發中心、試製中心、檢測中心等科技機構,對有願望、有需要的小微企業提供產業指導和智力支援,平攤高階人才成本。重視中高階實用人才的引進和使用,幫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特別是規範、透明的財務制度,提升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信用等級,杜絕逃廢銀行債務和挪用貸款等失信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