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才智咖 人氣:2.68W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蒐集的關於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關於留守兒童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伴隨著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 留守兒童 這一特殊群體也日益龐大,由於遠離父母的直接關愛,在身心健康、安全保護、教育管理等方面產生了諸多令人擔憂的問題。這些孩子的應有權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關係著他們能否健康成長,影響著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廣大留守兒童權益保障現狀

受監護狀況令人堪憂。 留守兒童 的受監護權益因父母的外出而得不到充分實現,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角色多由其他人代替。主要體現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單親監護,父母的一方留在家中照料孩子,現實中多為母親,母親一人既要撫養孩子又要料理家務及農活,往往疏於對孩子情感上的溝通和教育上的監督;二是隔代監護,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撫養,在農村中較為普遍,由於祖輩文化水平有限,大多隻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缺乏情感道德教育,溺愛或者放縱的情況較多;三是代理監護,由親友代為照料,弊端是監護人的關心程度不高,孩子也缺乏歸屬感;四是自我監護,孩子自行負責自己的日常生活,主要為部分國中和高中學生,由於沒有家庭的教育和關懷,這類孩子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的可能性更大,極易產生性格和心理上的偏差。

受教育權保障不充分。部分 留守兒童 的受教育權僅停留在有學可上的層面,學校、家庭並沒能給予全面的保障。存在部分孩子輟學或間歇性上學的現象,不少父母因為孩子的成績較差而不讓孩子上學,或因為自身奔波的緣故讓孩子頻繁轉學、休學,這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觀,無法安定地學習知識,直接或間接地損害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同時,學校在保障輟學兒童受教育權方面還較為被動,孩子一旦輟學,難以通過約束家長的途徑來達到讓孩子返校的目的,加之現實中這種通過約束家長來讓孩子返校的方式很容易導致家長的反感,效果適得其反。

健康和安全問題突出。一是身體健康水平不理想。由於留守兒童飲食質量與有父母照料的孩子存在一定差距,日常營養得不到保證,身體素質普遍不高。加之留守兒童在生病時得到的照顧較少,醫治不及時、不徹底,青春期衛生教育也處於基本空白的狀態,身體健康保障還很不足。二是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留守兒童長期缺乏情感關懷和心理疏導,表現出相對較多的負面情緒,而家長的情感溝通不足,學校在心理疏導方面的能力建設還有待加強,社會力量的關注關懷還不夠,導致留守兒童容易產生自卑、冷漠、孤僻等心理問題,而且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化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三是人身安全保障不足。由於監管看護的不到位,留守兒童發生溺水、觸電、車禍等意外的情況相對較多,成為犯罪分子侵害物件的機率較大,在受到傷害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難以及時有效地開展維權行動,容易導致傷害的加深或者錯過了維權最佳時機。

廣安區留守兒童權益保障的主要做法

廣泛調查,摸清留守兒童情況

廣安區是四川省有名的勞務輸出大縣,是全國外派勞務基地縣。總人口125萬,其中農業人口96萬,出省務工人員規模常年保持在35萬人左右,佔全區農業人口的36%。留守兒童在各鄉鎮普遍存在,按照調查的比例估計,我區國小、國中、高中約有5.5萬名留守學生,佔在校學生的38.5%。其中,6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務工,這其中的85%是父親外出,母親在家操持家務,撫養孩子。其餘3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他們中的84.5%由祖輩撫養,13.5%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2%的孩子沒有具體的監護人,獨立學習生活。城區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學生約佔城區義務教育學生總數23%,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學生佔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總數49%。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我區留守兒童在分佈上呈現出總量多、農村比城區多、祖輩監護比住校的多等特點。

齊抓共管,建立留守兒童關愛聯動體系

各鄉鎮(街道)、學校、派出所、村組(社群)、警務室積極按照 八有 (即有牌子、有專人、有場地、有設施、有熱線、有制度、有志願者隊伍、有活動)要求,建好 留守兒童之家 ;關工委組織積極協同各相關職能部門開展關愛活動,衛生部門為 留守兒童 提供疾病防治和健康諮詢;司法部門到學校舉辦法制教育專題講座,團委組織志願者到校開展關愛活動;婦聯對監護人和家長開展培訓活動; 五老 志願者開展 結對關愛 活動;集中各方執法力量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和社會治安專項整治行動等,形成共同維護留守兒童權益,關愛留守兒童成長的機制體系。

創新舉措,開展活動助成長

年以來,積極創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方法,堅持開展關愛留守兒童主題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是進行三大幫扶。組織動員 五老 人員對口幫扶留守兒童,做到每月一次電話溝通、每季度談一次心、每半年送一次書或學習用品,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和引導。堅持開展 警校共育 工作,基層警務室全方位幫扶留守兒童成長。協興派出所四新警務室創新開展 三查四有五定期 留守兒童服務方法,被作為先進經驗在全市予以推廣,得到了溫總理 四川廣安的做法好,社會各界都應關心留守兒童 的重要批示。 三查 即查鄉鎮網咖、遊戲廳內有無留守兒童,查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物件有無留守兒童,查在街上混跡的人群有無留守兒童; 四有 即有留守兒童花名薄、家庭住址、學校班級,有家長在外務工的聯絡方式、地址,有留守兒童老師、所在村組幹部的聯絡方式、地址,有留守兒童在家監護人或親友聯絡方式、地址; 五定期 即定期和留守兒童家長通訊、通電話,定期瞭解留守兒童的在校表現,定期開展法制安全教育課,定期走訪留守兒童在家監護人、親友和村組幹部,定期到留守兒童家中開展幫扶活動。

二是加強三項建設。學校發揮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主陣地的作用,加強 留守學生之家 示範學校建設;基層村、社群等組織依託文化建立等活動,加強留守兒童週末、節假日的教育管理建設;積極鼓勵引導民間愛心人士參與教育投入,加強留守兒童託管機構建設。棗山鎮火山村以村活動室為主陣地,整合農村遠端教育平臺、農家書屋等資源,購置黑板、桌椅、青少年書籍和文體用品,建立農村留守兒童 快樂週末樂園 ,在週末和節假日組織留守兒童學習、交流,開展文體娛樂活動,彌補留守兒童週末教育管護的空檔,其創新做法得到省工委常務副主任徐世群的高度讚揚。虎城鄉退伍軍人張成東創辦留守兒童託管中心,從學習、生活、業餘活動等方面全方位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吸引了人民政協報、國防部網站、四川日報、四川新聞等眾多權威媒體的廣泛報道。

四是抓好三類教育。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和安全法制教育培訓,每週開設1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安全法制教育課,每學期舉辦一次安全法制教育專題講座。同時,通過家長學校定期加強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培訓,引導家長(監護人)科學教育管理留守兒童。大力實施 關愛明天,普法先行 青春紅絲帶 等法制宣傳進校園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結合文明城市建立活動,組織 五老 志願者深入社群,向廣大市民宣傳未成年人科學教育方式,引導傳統教育觀念的合理轉變,提高家長科學教育下一代的水平和能力。

五是開展三項整治。各中國小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學校安全隱患集中排查,開展一次文明校風建設活動,加強校園內部環境建設;各職能部門大力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公安部門強力整治社會治安,根據社會治安形勢,重點加強針對師生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建立多部門聯合行動機制,深入開展手機涉黃整頓、網咖綜合治理、家庭暴力遏制等 三項任務 ,公安部門組織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建立24小時專線查證反饋工作機制,涉黃資訊及時遮蔽,及時查處;聯合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門重點對校園周邊、城鄉結合部、城郊地區、鄉鎮等網咖、電子遊戲室、音像書刊店以及錄影廳、歌舞廳進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黑網咖和違規經營,淨化社會環境;大力宣傳《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積極宣傳家庭暴力行為的'嚴重性和社會危害性,社群、學校、公安、法院提前介入家庭矛盾調處,給未成年人預先撐起保護傘。

廣安區在留守兒童權益保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教育資源配置不足。由於資金緊缺等原因,我區農村寄宿制學校較少,食宿條件較差,國小几乎無寄宿條件,學校集中教育管理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全區學校教師緊缺,城區和偏遠學校教師差口較大。城區學校和中心場鎮學校大班額現象仍然比較突出,偏遠村小校舍閒置較多,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比較突出。教育資源的不足讓留守兒童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專項整治未成常態。各職能部門對校園及周邊環境進行集中整治後,學校周邊的飲食流動攤點、機動車輛亂停亂放、娛樂場所違規經營現象很快就會死灰復燃。個別社會不法人員氣焰囂張,針對師生的各類違法犯罪案件時有發生。由於專項整治沒有形成長效機制,聯動效果不強,還需不斷從制度上加以完善和保障,形成常態。

專項經費保障不足。由於沒有關愛留守兒童的專項基金和專項經費,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經費主要靠幹部職工捐款、社會捐贈、辦公經費來維持,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難以得到保證。

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建議

完善法律保護體系。目前雖然有《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一系列有關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法律法規,但對於留守兒童這一較為特殊的群體,還缺乏具有針對性的保護規定,可操作性不強,達不到預期的保護效果。呼籲儘快出臺關於留守兒童保護方面的單行法律、法規或者條例,為保障留守兒童權益提供更加強大的支撐和更加明確的指引。

加快落實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讀政策。進城務工農民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子女教育應當納入城市教育體系。積極推動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定居條件,把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勞動保障、職業培訓等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及議事日程,廣泛吸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園、入學,解除外來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投入。中央、省財政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資力度,縮小城鎮與農村教育的發展成本,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佈,從而降低農民工子女進城鎮上學的門檻,吸引有條件的農民工子女進城上學。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辦學,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加強引導,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發展民辦教育、看護中心及寄宿制學校,切實改善農村中國小的辦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