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1.51W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調查,並且最後的結果會記錄在調查報告中。好的調查報告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愛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愛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一片葉子只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7月份,我們一行來自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的十三位學生,組成了一支下鄉支教的隊伍,來到了株洲市湖口茶陵縣小譚村進行了為期二十天的暑期義務支教活動。

我們的支教地點茶陵縣湖口小潭村,這個村的位置或許就是這條公路的盡頭了吧,看到的地方沒有之前自己想象中的貧困,但我們的支教活動只能在村裡的幼兒園來開展,還要借用村領導的會議室作為一個上課教室,這裡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已外出,剩下在家裡的一般都是年邁的爺爺奶奶帶著自己的幾個孫子留守家鄉。

駐村以後,身為師範生的我們,對於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在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一方面在學校我們對孩子們做了相關的瞭解調查,另一方面我們在課餘時間積極開展調研活動,進行了一系列的家訪,對班上情況家庭情況特殊的留守兒童尤為關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我們犧牲了自己的課餘時間和休息日,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穫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留守學生是指父母雙方同時外出打工,家中的未成年學生由父母委託他人監護或無人監護的兒童。

留守學生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中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而催生出來的陣痛。

一方面父母為了生活到城裡打工掙錢;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將子女帶進城裡留在身邊。在不能夠輕易離開工作回不去與不能輕易帶上小孩帶不出雙重矛盾中,留守學生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留守學生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況大概有三種:一是隔代監護型85%,即由祖輩--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託管的方式;

二是親朋監護型10%,即把孩子託給親朋好友,叔嬸、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監護型佔5%,即由於沒有上面兩種條件,監護的責任就讓予了孩子自己。由於缺少父母的監護和關愛“盲區”、家庭和學校教育存在“誤區”、社會環境存在“雷區”,留守學生存在著安全、健康、教育等諸多問題,導致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心理障礙、寂寞無聊心理、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怨恨父母的心理等,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基於對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其分析和對留守學生心理狀況的瞭解,為了更好地讓那些留守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特提出以下幾點心得:

一:政策導向:解決留守學生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留守學生。可喜的是國務院就成立了農民工聯席會議制度,把農村兒童問題也統一規劃;全國婦聯聯合中央14各部門,成立了一個農村留守兒童的專門工作小組,專門來抓農村的留守兒童的情況。現實緊迫的是:

1、降低城市學校門檻讓農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裡孩子平等的上學機會。

2、加大對農民工學校的投資力度,完善軟硬體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3、鼓勵社會投資興建這樣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使更多的農民工子女有機會在父母的關懷下學習生活。

4、發展農村寄宿學校,讓那些學習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家庭方面:

1、慎重選擇。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後行,多考慮考慮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錢重要。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可讓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監護子女,一般以母親為主,母親心細,有耐心,孩子更願意與她們交流。父母都外出務工的,如果條件允許,可讓其在打工地接受義務教育。

2、定期“溫馨對話”。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時了溝通,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向老師和臨時監護人及時瞭解孩子學習生活等個方面的情況。

3、尋找“代理”,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需要父母雙雙外出務工而祖父母又沒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親戚朋友中為孩子尋找“代理媽媽”。“代理媽媽”既可以輔導孩子學習,又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學校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校在新學期學生報道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資訊,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在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學生之家”,使留守學生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學生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學生、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學生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學生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絡和交流。

3、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有序的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把鄉土文化引進課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建立和推行中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校園文化氛圍。建立和推行中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評價過程變成教育引導的過程,對學生產生約束力,實現由紀律和自律的轉變,為留守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

4、開展心理諮詢活動。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諮詢輔導站。特別是班主任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與由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交流。及時排除他們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5、注重培訓。儘可能對臨時監護人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識,開展一些座談會,讓他們瞭解孩子,更好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同時,要充分的利用春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黃金季節”,召開家長會。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裡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鉅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