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社會變化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2.52W

實踐時間:

家鄉社會變化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報告正文:

一、社會調查目的:

1)對自己的家鄉的地理環境做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以便讓自己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的家鄉;

2)認識自己家鄉在鎮、縣、市、省的一個發展格局及自己家鄉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並尋求改善的良策,積極配合周邊的兄弟地區共同協調發展;

3)瞭解人民生活狀況、幸福指數,瞭解國家政策在推動“三農”建設上取得的成就是否切實落實到人民群眾身上;

4)調查人民群眾對政府、基礎組織的滿意指數,並瞭解政府、鄉鎮基層組織是否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5)瞭解人民群眾的受教育程度及醫療保險的落實情況,是否還存在上學難、看病貴等現象,瞭解鄉鎮醫療衛生狀況、硬體設施、人員力量的安排狀況及教育設施的建設狀況;

7)瞭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條件的改善,交通方面發生的巨大改變以及對當地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帶來的影響,並分析其中存在的發展經驗;

8)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分配、協調機制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方面有哪些作用、影響及對當地“三農”的改革與發展產生哪些深刻影響;

二、社會調查的內容:

1)時間:

2)地點:

3)內容:通過實踐瞭解家鄉近些年來的巨集觀(如:農業、工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變化以及其三者發展變化背後的多方面因素)和微觀變化;

4)實踐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紹家鄉狀況的文稿材料

b整理文稿材料,並作分析

c動筆寫作

在自身的實踐過程中,由於受某些因素的的影響,導致未能獲取全面、綜合的資訊,通過了解、探究自己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鍛鍊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強了與他人的交際能力;

三、實踐的結果和體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黨和國家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綱要時,舉國上下團結一致共同為此奮鬥。我的家鄉位於滇東北的一個壩子裡,它是雲南最大的壩子,是滇東糧倉具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它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四季如春)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水、礦產),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得以安居樂業。對於這樣一個地方,地理位置相對重要,鐵路、國道、高速公路相繼在這裡開通,改善了這裡的交通狀況。然而這樣的改變並沒有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給這裡帶來巨大改變,反而,從全國百強縣的.行列中被淘汰出來了,昔日那些能容納大量勞動力崗位的工廠陸續“下課”······從此便留下並滋生了一些汙染、浪費型的企業。在我的家鄉歷來以菸草、蠶桑等為重要產業,並且每年能為全縣人民帶來大量的收入,但由於工業慣性、科技落後、裝置老舊等原因,使得與這些相關的產業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的發展結構,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城鎮化程序緩慢、人們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這樣的狀況,政府未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來對經濟的發展進行及時的調整。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人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經濟作物(菸草、蠶桑)得到大面積種植,人們收入也隨之提高,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成了一種時尚;在追求時尚的過程中給我們身邊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汙染、浪費比比皆是,並在人群中出現了一些不利於社會和諧的人和事,讓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的顏面為之蒙受損失,人們的幸福指數也不會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脅。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難撫平這樣“傷口”,看教育辦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範圍有多廣、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鄉,教育設施相對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設施也不如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好的環境的確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只能治療精神上的傷口,身體上的傷還得靠醫生。說到這,順便談一下人們看病的問題,隨著醫療保險的實施,國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給廣大人民群眾建立醫療保險,大大解決了人民看病難的問題,提高了健康水平,節約了農民的血汗錢,也在人民心中養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識。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並且現階段我國的糧食供應始終處於一個基本平衡且偏緊狀態,自2006年國家取消了農業稅,並每年對農民發放種糧補貼,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三農”的重視,國家做出這樣的決策的確高瞻遠矚。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雖說有所發展但跟工業和第三產業相比,農業相對滯後,發展緩慢,有關農業的一些水利建設不夠完善,並且我國農業每年都要受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如:乾旱、洪澇)。如今,國家制定了促進“三農”有效健康的發展政策,並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支援農業的發展。修建基礎設施,改建電網,家電三下鄉,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生產質量。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為“三農”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山的雄偉構築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溫柔孕育了萬千生命,土的敦厚養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剛烈開啟了燦爛的文明之路,最後我希望我的家鄉---陸良壩子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