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建設調查報告格式

才智咖 人氣:1.29W

我們黨為實現社會和諧目標而進行的不懈奮鬥,生動地體現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歷史經驗及其對經驗的科學總結之中。下面是關於社會建設調查報告格式,僅供參考。

社會建設調查報告格式

社會建設調查報告格式

為學習借鑑先進城區的社會建設經驗,推動我區社會建設,9月中旬,區社工委調研組赴成都市錦江區考察調研,實地考察了市民中心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社群公共服務站、居民小區院落公共服務平臺等,聽取了有關情況介紹,收穫頗豐,對我區社會建設帶來諸多啟發。

一、成都市錦江區基本情況

錦江區位於成都市東南部,幅員面積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87萬人,轄16個街道辦事處,59個社群,是成都市的核心城區。 近年來,成都市錦江區以建設“社會協調發展創新區”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以群眾主體為核心、以社群建設為基礎、以發展社會組織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關鍵,統籌推進街道管理體制、社群治理體制、社會組織管理體制等改革實踐,全面推進社會建設,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先後被評為“中國最關愛民生區”、“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區”、“全國和諧社群建設示範城區”。錦江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榮獲第三屆“建設成都傑出貢獻獎”;“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錦江樣本”榮獲“中國城市管理進步獎”。

二、成都市錦江區社會建設的主要經驗

(一)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關鍵,把解決當前問題與構建長效機制相結合。錦江區在全省率先成立區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和區社會建設諮詢委員會,形成了區社會建設領導小組決策部署、區諮委會出謀劃策、區委社工委統籌協調、部門和街道具體負責,各方齊抓共管、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區委、區政府先後出臺《建立共創共享機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社會建設的意見》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推進社會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社會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對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作了系統設計、全面部署。推進街道管理體制、社群治理機制、社會組織管理體制三大社會管理創新改革,構建了具有錦江特色的社會管理工作方式。

(二)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把加強社會管理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堅持將新增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投入公共服務和社會建設領域,2007年來全區社會公共事業投入累計達60億元。按照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場提供多樣化選擇的原則,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優質化,在全省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學費和資訊技術教育費。以養老助殘為重點突出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建立健全養老助殘工作平臺,在全省率先開通養老助殘熱線、發放養老服務券。大力推進物業管理全覆蓋,全區850多個老舊院落和新型社群實現了物業管理;大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刑事案件發案率連續5年下降,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三)堅持以群眾主體為核心,把加強社會管理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相結合。在全省率先實現64個社群“兩委”換屆全面直選,有力促進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推進社群治理體制改革,構建起社群居民代表會議決策、社群居民委員會執行、社群居民代表會議工作委員會監督的社群自治體系。同時,對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群重大事務,實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議事程式,促進社群重大事項決策的程式化、規範化、民主化。從2009 年起,區財政為每個社群安排20多萬元的政府定額補貼專項經費並逐年遞增(2012年是32萬),服務專案由社群居民自主決定使用。完善街道、社群考核機制,加大居民群眾對街道社群的考核評價力度,調動了社群居民參與社會管理的熱情。

(四)堅持以社群建設為基礎,把加強社會管理與強化社群自治相結合。剝離社群居委會原來承擔的行政職能,出臺《社群工作準入審批辦法》,改變過去政府部門任意向社群攤派工作的情況。實現社群居委會自治職能的歸位。按照“一站一居”或“一站多居”方式,成立28 個社群公共服務站,作為街道派出機構向社群居民提供公共服務,承接居委會轉移的行政職能。全面推進以“五有”(即:有黨的組織、有自治組織、有服務平臺、有居民公約、有自治活動)為重點的院落(小區)自治建設工程,建成80個院落公共服務平臺,引導居民成立1035個住委會(家委會),自主制定切合實際的居民公約,居民民主協商管理小區院落事務。

(五)堅持以社會組織發展為重點,把加強社會管理與擴大社會參與相結合。在全市率先改革社會組織管理體制,積極扶持發展服務類、公益類、互助類社會組織,探索實行社會組織登記備案雙軌制,在區和街道分別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搭建社會組織的培育平臺,解決了社會組織“登記難”問題。在積極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同時,區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創辦社會組織給予資金支援,成立錦江區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著力從機制上解決社會組織可持續發展問題。目前,全區社會組織已有694個,分別是改革前的三倍多,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個數全國領先。成立區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社會組織發展的規劃、指導、監管;在有條件的社會組織成立黨支部,確保社會組織發展的'正確方向;成立區社會組織評估中心,建立社會組織活動評估制度,成立區社會組織聯合會,促進社會組織自律。

三、成都市錦江區社會建設對我區的啟示

(一)著力從體制改革入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從體制改革入手是治本之策。在實踐中,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實施以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社群治理體制改革、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為核心的社會管理創新,既提高了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又增強了社會活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不難看出,錦江區進行的街道辦事處職能轉變和社群新型治理機制,為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管理打下了基礎,而培育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又為政府“瘦身”提供了可能,三項改革環環相扣,一脈相承。這種系統化的體制改革思路值得我們借鑑。

(二)著力建立健全社會建設工作相關制度。制度更帶有全域性性、根本性、長期性。錦江區在推進“三項改革”的過程中,出臺了一系列相關配套檔案,使各項改革有章可循,得以規範有序開展。如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的《關於深化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社群治理體制改革方面的《關於推進社群居民院落(小區)自治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群社會管理的意見》、《錦江區社群工作準入審批暫行辦法》,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的《錦江區社會組織評估實施辦法》、《對社會組織發展提供資金扶持的實施辦法》等幾十個規範性檔案。目前,我區街道社群體制改革、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扶持培育社會組織等工作都亟需系統設計,出臺相關制度統籌推進。

(三)著力激發社群居民群眾的自治功能。通過改革,錦江區把社群的行政性事務剝離出來由社群公共服務站承擔,社群居委會迴歸自治職能;同時,在社群自治組織內部建立起決策、監督、執行相分立的組織體系,並完善社群的民主議事機制,使社群自治組織的自治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這種組織體系,既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又把黨的領導融入到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全過程,促進社群自治功能歸位,真正發揮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作用。目前,我區有社群黨委、工作站、居委會、管理處、業委會、各類社會組織等多套馬車聚集社群,工作站承擔了140餘項工作事項,居委會被邊緣化,職能基本虛置,不符合當前的社會改革方向。在社群管理體制改革上,亟需由政府“大包大攬”逐步向基層自治的方向轉變。需全面釐清社群工作站的職能和工作任務,研究探索街道、社群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向社會轉移,強化居委會自治功能,逐步改變“站強居弱”的局面,把居委會打造成為社會自治的基礎平臺。

(四)著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錦江區通過打造服務優質高效的社群公共服務站、出臺政府定額補貼社群自治組織專項經費制度、對社會組織發展提供資金扶持、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等舉措,使得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建議我區高標準推進社群服務中心建設,準確核定社群服務中心的工作定位,合理配備社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研究制定我區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向社會轉移的相關制度和目錄,加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力度,不斷擴大購買範圍,規範購買行為;健全公共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將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納入財政預算,制定和完善各項資金扶持政策,推動建立公共財政對社會組織資助和獎勵機制、對社群自治組織的補貼機制等。

(五)著力培育扶持社會組織。錦江區多舉措系統推進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如實行社會組織登記備案雙軌制,降低門檻,支援社會組織發展;在區和街道分別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搭建社會組織的培育平臺;區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創辦社會組織給予資金扶持,成立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力圖從機制上解決社會組織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立區社會組織評估中心,建立社會組織活動評估制度,評估成果作為政府支援的重要依據。這些措施既有制度、場地、資金方面的支援,又體現出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並重,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建議我區按照省、市關於深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儘快研究出臺社會組織登記和備案的實施細則,探索建立我區社會組織分級分類准入制度;加緊推進區社會組織總部基地建設;制定和完善社會組織資金扶持政策;探索開展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建立科學的評估指標和完善的評估體系;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逐步實現黨的組織、工作和作用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