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62W

緊張又充實的社會實踐又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實踐活動,取得的收穫不是一星半點的,一起好好總結一下這段經歷的收穫和付出吧。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1

轉眼之間,炎炎夏日過去了,這已是自己在大學的第二個署假,驀然回首,不得不感慨光陰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無奈。為了使這個漫長的署假過得充實,為了給自己的能力作一個檢驗,所以作為一名高等院校的學生的我,就決心好好利用這個暑假,決定參加學校裡組織的社會實踐,來鍛鍊一下自己。因此我參加了由我係組織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與我的隊友走出了校門,獲得了與校園 不同的生活,感覺很特別,也很有意義!

2014年7月12日,在公共衛生系黨總支書記張穎老師的領導下,陝西中醫學院公共衛生系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團赴商洛市柞水,開展了以“普及傳染病的知識以及預防的措施”為主題的為期兩天的實踐活動。

此次,“三下鄉”活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基層、經受風雨、接受教育,提高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機會,同時也推動了農村醫療的發展。

12日上午,在服務團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柞水,在那裡為當地群眾進行了疾病相關知識的諮詢活動,同時為群眾講解健康相關問題,還宣傳預防保健和心理疾病的相關知識,發放了《常見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問答》、《高血壓病的預防》、《關注心理健康構建和諧新農村》及《老年人的保健》等知識傳單。12日下午,老師還帶

領我們測了當地的大氣粉塵指標和採集土壤標本的工作並且具體給我們講解了儀器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領及一些相關原理和知識,讓我們瞭解到許多以前沒有的知識。

13日,老師也組織了大家去登山,這不僅增加了師生們之間的交流聯絡,也增進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是整個團隊更為團結。站在山的上面,面對大自然的美麗風景,那青山綠水人家,更讓我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激起了我們要更熱愛和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增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大學生下鄉活動,一方面將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踐中,走入基層,為農村醫療的發展提供些許線索,讓我瞭解到現階段農村存在的一些醫療問題,農民對傳染病的知識還是比較缺乏的;一方面,大學生走入基層,與當地群眾“同呼吸共瞭解”,聽老百姓講些生活的瑣事,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盡我們所能給予幫助。同時淳樸熱情的山裡人也讓我們感到極其溫馨,在牛背樑森林中也見到許多未見未名的中草藥,當地人會將他們所知道的知識與我們分享,這對於我們以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學習的機會。

通過此次“三下鄉”活動,我也收穫許多心得體會:

一、在這次暑期實踐活動中,我發現好多人都沒有太多的醫學相關的常識,他們的生活習慣方式還存在著極大地問題,對於醫學知識的普及顯然我們做的還不是更好。因此,作為醫學生,當我們還在大學期間,就應該努力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實踐,培養自己的動手、觀察能力,為以後更好的發展打下

堅實的基礎,為了能使農村群眾更多的瞭解到醫學知識,我們責無旁貸。

二、作為醫學生,我們都知道疾病是不斷地變化著,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水平的提高,藥物的新出和使用,許多疾病都有了一定的耐藥性,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就不能只單單停留在當前的水平上,我們必須時刻準備迎接巨大的挑戰,所以我們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緊跟科學的前沿多去了解和學習先進的醫學技術,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眼界,強化自身的科研能力,是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三、對於一名醫學生,求學路途是艱辛的,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激勵自己能夠長期努力下去的目標,時刻提醒自己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不懈努力的奮鬥,朝著那個目標前行。

社會實踐是我們瞭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鍊才幹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社會基層,體驗生活。每一次確確實實的實踐活動都會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培養大家理論運用與實際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的精神,實現了社會實踐過程中“服務社會、鍛鍊成才”的目標,真正做到“雙贏”。由此,我們希望我係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會越辦越精彩,讓更多的學子投身於社會實踐。只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才是真正的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出來,才會真正的造福社會。最後感謝學院給了我們這次機會,讓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學到了,感悟到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吧!

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2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本地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本地區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300份調查問卷,回收276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一、調研背景

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加深對國情、民情的瞭解,結合專業背景發現、思考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增知識、長才幹、做貢獻。同時,聚焦時政熱點,使廣大青年學生在假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高度的熱情和具體的行動學習貫徹黨的十八街五中全會精神。

二、調研形式

2.1調查的物件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尤其是加強本地學生對本地區就業形勢的認識;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更好地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就業盲目性與隨波逐流。

三、調研分析與結果

3.1總體來看,大多數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雖然很大部分學生在對自己發展前途的態度上,一般選擇很樂觀或比較樂觀。在問及求職中最困擾的因素時,主要回答有:資訊量少;學校就業指導不夠;僧多粥少,自身優勢不突出;求職方法技巧欠缺。

3.2從求職意願來看,多數學生目標集中在國企或政府部門,且更傾向於經濟發達的地區或東南沿海城市,5%左右的同學願意在自己家鄉發展。還有部分學生對目前的可獲得的工作不滿意,其中60%選擇參加研究生考試。

3.3多數學生有想過自主創業,但只有2%的學生堅持下來。大學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搶奪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機會。但是資金、技術和經驗任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主要因素。

3.4大多數學生的擇業觀是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人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資料顯示,20%的被調查者希望畢業後就業一步到位,有穩定的收入。

3.5被調研的學生認為自身周圍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低於70%。高薪的期望也普遍降低。理想的工資(試用期)在3000到5000之間。

3.6調研中發現,大學生獲得就業資訊的主要渠道是學校或院系就業資訊欄、學校就業平臺,以及從老師或同學或親朋好友方面得到就業資訊,也有少部分通過網路招聘平臺獲得資訊。

四、促進本地大學生就業的幾點建議(從大學生角度出發)

4.1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4.2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援。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4.3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說,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4.4 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當下,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所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其實不然,我們選擇時也要考慮到職業對自我一生髮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是否有發展的潛力,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對於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麼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於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

4.5鼓起勇氣適度自主創業。我國教育局常常鼓勵有條件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能夠紓解就業的壓力,也為畢業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於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侷限性,在大學期間沒有為生存做好必要準備,導致很多學生放不開手腳,特別是自主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普遍不強,而創業者恰恰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知識結構、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外,還應具備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毅力,這就導致了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創業,而許多人錯失了機會。並不是說鼓勵所

有人去自主創業,只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正視這方面的選擇。

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3

一、資料來源及研究方法

我們此次調研的主要內容是東營市綠色建築的發展現狀及趨勢,以及瞭解市民們對綠色建築的期許。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主要採用訪談法、實地參觀法、調查問卷的方法對課題展開調研。在實地調研中,我們分別對山東金辰建設集團、東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東營市環保局進行參考調研,並和負責人進行了一對一的訪談。通過訪談,我們瞭解到東營市知名綠色建築——“生態谷”12號樓的相關情況及應用其中的新技術、新裝置,綠色建築的涵義、設計理念、主要思路,設計綠色建築時常用的節能措施,綠色建築推廣中遇到的問題。我們走訪東營市環保局,瞭解了過往幾年東營市綠化產業市場相關指標和相關最新優惠政策。在對東營市民調研方面,我們發放並收回300份有效調查問卷,並在發放調查問卷的同時與部分市民進行了訪談,獲知了他們對綠色建築的瞭解程度和評價,收到明顯的成效。通過本次調研,我們瞭解市民們對於綠色建築的期許,並且對綠色建築的發展現狀作出總結,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規劃展望,為綠色建築的發展方向提供依據。

二、結果分析

 1、綠色建築的發展現狀

(1)綠色建築的涵義

綠色建築是指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同時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築物。它是實現“以人為本”“人、建築、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

所謂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規劃、設計、施工、執行、拆除/再利用)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它是“可持續發展建築”的形象代名詞,綠色建築也稱生態建築、可持續建築、與環境共生建築等,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概念。

綠色建築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實現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所謂的“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和象徵,指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生態平衡條件下建築的一種建築,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迴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發展是人類社會永遠的主題。但面對世界範圍內人口劇增,土地嚴重沙漠化,自然災害頻發,溫室效應,淡水資源的日漸枯竭等人類生存危機,人類不得不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綠色建築是指在設計與建築過程中,充分考慮建築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利用光能,風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的減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汙染。

綠色建築的室內佈局十分合理,儘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如圖1)

圖1堪薩斯州葛林斯堡鎮的.凱厄瓦高中

以人、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儘可能的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

(2)綠色建築設計理念和主要思路

綠色建築設計的大體思路,即“綠色構造”,“綠色施工”,“綠色室內裝修”等三個層次來完成綠色建築的內涵。

綠色構造是第一步,亦即採用對地球汙染較小的構造方式來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其中最直接的方法是推行“鋼結構”(如圖2)和“木結構”建築(見表1)。

其中鋼結構的輕量化,節約建材,低汙染性與高回收率,是被譽為綠色構件的最大理由。現行大型建築均以採用鋼結構,但小型住宅若採用鋼結構則會大費周折,因此積極推動“輕鋼構住宅”成為小型住宅的“綠色構造”方式。另一種綠色構木結構建築可以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有益於緩解溫室效應,同時對環境造成最小的衝擊。(見表2)

(圖2)表1建築物單位面積拆除廢棄物生產量

構造拆除廢棄物種類組成(主體結構建材和裝修材料)鋼材混凝土磚石類非鐵金屬玻璃木材總計鋼筋混凝土結構60鋼結構7磚結構007900.70.8108.0899木結構00990.70.8445546表2某幢住宅不同形式構造CO2的排放量 木結構(比例)金屬結構 RC構造溫室氣體當量

(CO2)Kg621807645693566第二種“綠色構造”是以“高效能混凝土HPC”來減少混凝土用量的方法,是適合較高層結構的綠色建築工法。HPC是一種改進傳統混凝土的綠色科技,它將混凝土的強度發揮到極致,同時可以節省10%左右的用鋼量與30%左右的混凝土用量,還解決了高層結構中的肥樑胖柱的問題,增加一定的建築使用面積。而HPC中的細摻量主要為一些工業廢渣和一些工業廢水,所以hpc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並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一種值得鼓勵的構造。

綠色施工其內涵包括營建自動化空氣汙染防治,廢棄物再利用等重點。其中最重要的是營建自動化,就是以工業的方式來營建建築物,將建築物的部件工業化預製化規格化,以及採用自動化來施工。許多建築物外牆,樓梯等均可由工廠生產,再運至現場組裝,如此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建材浪費,同時減少空氣汙染。綠色施工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建築空氣汙染防治,其內容主要為噴灑水,防塵網等。第三個重點是“建築廢棄物的再利用”,在建築中,使用三至四成的再生玻璃,再生混凝土磚,再生木材等,已成為綠色建築的必不可少的設計元素。

室內環境的汙染與室內的裝修量成正比。綠色室內裝修提倡,第一步,不做無謂的裝修,儘量簡樸實用。第二是使用“綠色建材”,使用對地球環境無汙染和對人體無害的建材。各國都已開始對建材使用“環保標識”。同時,儘量使用本土建材,減少長途運輸耗能。

從“構造”到“施工”再到“室內裝修”,也是從企劃,計劃到施工的一系列的措施。這是從“源頭整治”做起,而非“事後的整治”,只有這樣才會有真正的“綠色建築”(如表3)。

表3 “事前預防”和“事後管制”的比較事前預防綠色構造→綠色施工→綠色室內裝修結果:源頭整治,代價低事後管制不合理構造→粗狂施工→過度裝修結果:汙染大,治理難 (3)東營市“生態谷”12號樓綠色建築的相關情況及其中應用的新技術、新裝置“生態谷”專案是以中國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為基礎,包括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企業研發總部、院所合作基地、企業孵化社群等內容的高新科技園區。“生態谷”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容積率1.03左右,建築密度21.6%,綠地率36.7%,基建投資5.4億元。園區規劃合理,建築造型優美。場地建設與選址完全符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控制項要求。室外綠化物種選擇了適宜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室外地面採用綠化和鋪設植草磚等方式使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達40%以上。總體規劃秉持“自然、生態、可持續”的設計理念,為本建築申報綠色建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2#樓坐落在“生態谷”中央,三面環水,綠色縈繞,環境優美。建築面積為1843平方米,建築層數3層,高度11.65m。建築主要功能為:建築科技論壇、建築技術與節能技術研發和推廣。12#樓在設計過程中,延續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的理念,科學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為使用者營造出自然、舒適、環保、健康、優美、便捷的生活空間。建築物中廳設計營造出和諧、舒適的公共空間。中廳兼做節能展示大廳、會議室等,凸現建築主要功能,同時具備建築物自然通風、自然採光和太陽能利用的功能。室內房間採用大空間設計,分割靈活,避免因功能改變造成二次拆建。30%的外窗開啟率可以保證各房間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外牆保溫和門窗設計嚴格執行國家現行節能標準。整棟建築節能設計達到山東省《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的設計要求。

為推廣和展示節能領域的高新技術研究成果,減少建築物對資源的消耗,將建築物對環境的汙染降到最低限度,本建築採用了大量的節能高新技術產品及裝置。現將建築物建設過程中採用技術介紹如下:

(a)光伏太陽能發電

本建築光伏太陽能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為13.02kWp,可供整棟建築的照明及部分裝置用電。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為固定系統,設於屋頂,安裝CNPV-195M 型高效多晶矽元件40 塊,裝機容量為7.8kWp;另一部分為逐日系統,設於樓前綠地,安裝一組雙軸跟蹤支架,採用CNPV-290W 元件18 塊,裝機容量為5.22kWp。 電池方陣採用固定傾角安裝,使用三臺小型光伏併網逆變器,將直流電逆變成交流電後接入使用者側低壓電網。本專案年均發電量約1.2 萬度,年均節約標煤約6.23 噸,年均減排CO2 約22.1 噸。

(b)太陽能輻射板建築一體化

太陽能輻射板建築一體化技術,綜合利用太陽能、空氣能和太空低溫源及跨季節蓄能技術,採用室內一體化低溫差輻射供能系統,實現建築物的製冷、供暖及熱水供應。輻射板技術原理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應用太陽能的觀念。源端的太陽能輻射板系統,可根據需要設在屋頂或牆面,不改變建築外觀,與建築真正形成一體化;採用末端室內一體化低溫差輻射供能系統,既節省了維修、維護和更新費用,又可自行調控、舒適、免維修、增加使用空間。通過源端、末端的優化耦合方案,以經濟性和舒適性為宗旨,為建築量身定做綠色能源複合供能系統,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築對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消耗。實現建築的低能耗供暖和製冷。通過本專案的實施,可實現整棟建築全年供暖製冷及生活用熱水年總耗電量低於30kWh/㎡。

(c)跨季節蓄能

跨季節蓄能技術是利用輻射板夏季收集熱量,冬季收集冷量,同時將收集的能量儲存進入地下,利用土壤恆溫層的蓄熱和保溫能力,將儲存的冷熱量跨季節交替使用,用於製冷和制熱。本技術的應用實施能有效提高能量收集效率,實現低位環境熱能的高效利用,避免地源熱泵系統出現效率衰減狀況,減少熱泵的執行,降低系統執行費用。

(d)地源熱泵系統

地源熱泵技術是將利用熱泵技術將淺層地下恆溫層的低位能源變成可供建築物使用的高位能源,進而對建築物進行採暖、製冷的技術。地源熱泵系統執行的關鍵在於地源熱泵的總釋放量與總吸收量基本平衡。跨季節蓄能技術的應用可很好地解決地源熱泵系統的總釋放量與總吸收量相平衡的問題,同時變地下低位能源為中高位能源,提高熱泵效率。與傳統空氣源熱泵相比採用地源熱泵技術可節能50%以上。本建築採用了效率較高的滿液式機組一臺,地源井28口,井深120米,水泵採用變頻執行。 (e)通風熱回收技術

隨著房屋保溫措施和密封效能的改善,因建築通風造成的能耗損失在整個建築採暖、製冷總能耗的中所佔的比例顯得尤為突出。因此,安裝具有熱回收功能的機械式通風設施變得非常必要。通風熱回收技術的原理是利用排風中的熱量和新鮮空氣進行熱交換,對新鮮空氣進行預熱預冷,使新鮮空氣接近室內溫度,從而減少對新風系統加熱或製冷的能源需求。本建築熱回收的效率可達60以上。本建築每層採用一臺新風熱交換機組,風量為2600立方/小時(三層),3000立方/小時(二層),3000立方/小時(一層)。

(f)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技術是通過收集建築中的優質雜排水,並將其處理達標後,再回用到建築中去的供水技術。中水回用可有效地減少建築汙水對環境的汙染,減少建築對水資源的依賴,實現建築汙水的再回收利用。本建築中水源為盥洗廢水、空調冷凝水,並輔以雨水作為補充。水處理是採用高分子膜材料(MBR中水處理裝置)對汙水中有機物和雜質進行生化處理和膜過濾。處理後的中水用於衝廁,使建築物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40%。實現廢水資源化,達到節約用水,治理汙染,保護環境之目的。

(g)雨水利用

城市地面硬化和地下水的應用,嚴重地破壞了地下水自我平衡能力。通過室外增置透水磚、綠地和室外滲井的做法,可有效地補充地下水,實現地下水的自我平衡。多餘雨水經收集後排入景觀水系用作景觀用水和綠化用水。充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實現用水的可持續利用和自然迴圈。

(h)節水裝置

衛生器具均採用節水型器具。坐式大便採用沖洗水箱不大於6升的大小兩檔式沖洗水箱。蹲式大便器採用感應式高效節水型延時自閉沖洗閥。公共洗手間延時自閉水龍頭。淋浴採用帶水溫調節器的節水型淋浴噴頭。本建築洗浴用熱水全部通過屋頂太陽能裝置供給。給水管材選用PE管,具有阻力小、防腐效果好、介面嚴密,施工方便和可再生利用的優點。供水龍頭和閥門選用高效能銅質閥門,可減少水的漏損。

(i)智慧監控

安裝在建築物內的探頭會自動檢測建築物室內的環境明暗程度,並根據時間要求和聲音來判斷是否需要開啟或關閉燈具,從而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用電浪費。用於製冷制熱和通風的探頭可感知建築物室內溫度、CO2濃度,從而控制製冷制熱裝置和通風換氣裝置開閉,並根據需要量的大小合理調整裝置執行,以達到節約能源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創造舒適的辦公、居住環境之目的。

(4)綠色建築常用的節能措施

節能設計的主要措施:開窗節能設計,節能玻璃的使用,屋頂節能設計等等。(如圖3)以選好“節能玻璃”為例。選好節能玻璃是很有效的節能對策,尤其是對開窗面積大的建築,採用節能玻璃的節能效益更突出。玻璃的節能特性主要在於“保溫效能”和“遮陽效能”。保溫效能以熱傳遞率U值表示,值越小,保溫效能越好。遮陽效能以日透射率η表示,值越小,遮陽效能越好(見表4)。

設計者在選用玻璃時,一般要遵循“北保暖,南遮陽”的規律。目前LOW —E玻璃是溫熱氣候降低空調耗能的一種不錯的玻璃。它擁有超低的日射透過率約0.32,並擁有高達66%的可見光透過率,同時還有晶瑩剔透的透明度,尤其符合採光眺望和空調節能的需要。

採用節水器材,設定雨水貯存和利用系統等。綠色建築的節水設計,最便宜又有效的方法是採用節水器材。衛浴廁所的用水比例約佔總的生活用水的五成。

如果採用適當的耗水器材,會造成很大的用水浪費,如果換成節水的器材,勢必節省很多水。如住宿類建築中最普遍使用的坐便器,一般使用的單段式沖水機能,使小便與大便耗用相同的沖水量,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還有許多家庭設有兩套浴缸裝置,而實際上有九成的浴缸閒置,造成浪費。假如能在部分建築上取消浴缸設計而改用淋浴裝置,必可減少用水量。常用的省水器材有節水型水栓,省水坐便器,自動化沖洗感知系統等。

建築CO2的減排的主要措施:結構的合理化,建築的輕量化,使用再生建材。以結構的合理化為例來討論CO2的排放的影響。結構的合理化,即在兼顧安全與美學的原則下,以最合理,最有效的結構系統來建造建築,以減少建材的用量以達到最低的CO2的排放量。優良的結構系統相比於不良的結構系統,在相同的安全係數條件下,最多可節約30%左右的鋼筋用量和23%的混凝土用量。由此可見,合理的結構系統設計對CO2減量有相當大的作用。

表5高層建築優劣結構系統與用鋼量之關係

(由此可見,採用合理的節能手段,是綠色建築生成的一個重要環節。)

(5)綠色建築推廣中遇到的問題

綠色建築的推廣主要遇到的問題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所要推廣的建築是否真的“綠色”,包括選擇的材料(主材及輔材)、所有材料的製作過程及將來是降解是否環保,工程的施工工藝是否環保等等細節要有說服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概念,不要因為用了某種環保概念的產品就把整個建築冠上綠色建築的概念,這樣做的結果,是大家對綠色建築的懷疑,我們要做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築,不是概念,只有建築的每個環節都做到綠色環保,那大眾自如會接受。

在推廣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扣綠色環保的大帽子,應該讓老百姓和小企業真正的從中得到實惠,比既然綠色建築已經到了推廣期,那麼技術就已經不是問題了!

主要矛盾在於大眾對綠色建築的接受和認可。現在大眾對綠色建築還不是很瞭解,不清楚它的優越性。所以要深入基層,走進工廠,單位,老百姓家中進行宣傳,現在大眾的環保意識有顯著的增強,這就有助於工作的展開。如說太陽能系統對電費的節約,地熱系統對供暖費的節省等等。

綠色意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綠色建築從默默無聞到成為時尚,從理想到現實,發展迅速,成績顯著。但也應看到,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遺憾,我們只有不懈的努力,“綠色世界”才能真正的實現。

2、綠色建築的發展趨勢

(1)綠色建築的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建築單體本身,而是要擴充套件到社群、城市、乃至區域層面,換句話說,就是要從微觀到巨集觀整體來考慮可持續發展問題,這是因為,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是全球性的大問題,涉及面很廣,有大氣環境的保護、物種多樣性、水汙染的治理等問題,這些都不是單獨一個社群或者一棟建築單體的建設就能實現的目標。同時社群作為構成城市的基本細胞,生態社群的發展依賴於城市的發展,如城市的功能結構、生態環境建設、交通網路等都對社群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應該從城市空間形態、土地利用、交通體系、社群空間佈局、公建配套等方面來深入研究綠色生態社群。

       (2)要儘快發展綠色建築的適應性技術。國外生態社群的建設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各國都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各國均根據各自的國情和條件採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來解決資源和能源問題。我國各地氣候條件資源條件相差很大,因此因地制宜的建設生態社群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原則問題,參照國際經驗,加強綠色建築相關的技術及規範的研究開發力度,加快推廣和普及國外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促進綠色建築的發展。

(3)要多種方式促進綠色建築的建設。歐洲各國政府對生態建築在政策上支援,在經濟上扶持,是生態社拯得到發展的重要原因。我國應實行限制性政策與鼓勵性政策並舉的方針,對達不到節能設計標準的建築,採取禁止投入使用等強制性措施進行限制,對於達標或超標的綠色建築,採取減免稅收、貼息貸款、財政補貼進行鼓勵。另外綠色建築的建設要講究經濟效益,算細賬,在能源、材料、水電資源等方面與普通建築相比究竟有多少經濟效益,從而讓開發商和居民認識到綠色建築建設帶來的實惠。只有尋找到經濟上的支撐點,綠色生態建築的建設才有內在的動力。

(4)要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綠色生態建築建設的公眾參與。國外生態社群建設的最重要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強調公眾參與,許多生態社群建設都是公眾自發進行的。只有通過改變人們的思想行為習慣,養成節儉和適度消費的觀念,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讓公眾瞭解綠色生態建築的內涵和重要性,人們才會自覺地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到綠色生態建築的建設當中。另外, 隨著公眾環境意識和對居住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一公眾也將更加青睞綠色生態建築,使綠色建築更具有發展空間和市場。

3總結

本文通過對山東省東營市綠色建築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實地調研,分別從東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東營市環保局、東營市民等多個角度獲取資料和資料,綜合各方面的內容和資料加以分析和研究,並得出具體的綠色建築發展現狀及趨勢。結果表明綠色建築在東營市有了較為不錯的發展,且獲得了市民很高的滿意度,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經驗。但是,目前在綠色建築的推廣上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當地市政府加大力度對症下藥,將綠色建築發展的更好。

節能、降耗、綠色、健康,已成為全世界對於未來建築的共同追求,建築能耗降低,將對全社會節能減排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建築”作為一個古老的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綠色建築”之路。

建築的生態和綠色,源於我們人類對於生活方式的生態觀和綠色觀,它是一種看待生活的態度和對待生活的方式,其內涵將隨著實踐活動的增多而充實,可探索的途徑也將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