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水利工程技術管理的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42W

江蘇位於長江、淮河、沂沭泗流域下游,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境內地勢低窪,降雨時空分佈不均,洪澇旱災頻繁,素有“洪水走廊”之稱,因此,水利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始終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歷屆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我省逐步形成了防洪擋潮、除澇、調水、灌溉、降漬等五大水利工程保障體系,水利固定資產總量、工程管理水平在全國均處前列。省屬水利工程作為全省流域性重點骨幹水利工程,在歷年除水害、興水利,保民生、促發展工作中始終發揮著關鍵作用。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加強省屬水利工程的技術管理工作,為建設美好江蘇提供更好的基礎保障,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需要認真研究並解決。

有關水利工程技術管理的調研報告

一、省屬水利工程技術管理的現狀

截止目前,省屬水利工程共有130座,其中抽水站20座,涵閘93座,堤防32.35km。在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廳屬水管單位各項技術管理工作不斷推進,並取得了顯著成績,確保了省屬水利工程在抗禦歷次水旱災害鬥爭中的自身安全及效益的充分發揮。

(一)多措並舉,工程技術管理的規範化水平不斷提高。規範化管理是實現水利工程科學管理、發揮社會效益的基本要求。俗話說:“不立規矩,無以成方圓。”只有管理規範,才能實現高水平的技術管理和工程管理。一是抓制度建設。省屬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以防汛責任制為核心,不斷加強對執行管理、維修養護、財務審計、內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設。灌溉總渠管理處健全“執行規程”、“操作規程”、“安全規程”、“檢修規程”,並掛牌上牆;修訂《汛前工作考核實施細則》、《工程防汛預案》、《工程汛後檢查工作考核細則》,確保責任落實到人,提高應急處理能力。江都管理處嚴格執行《江蘇省水利廳廳直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修訂完善《工程維修養護專案管理辦法》,保質保量完成各項維修養護專案。省屬水管單位的內部管理通過抓制度堵漏洞,基本實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錢”。二是抓管理考核。按照水利部頒佈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辦法》(試行)及其考核標準和水利廳制定的《江蘇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辦法》,省屬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明確目標,加大投入,紮實推進省屬水利工程目標管理和管理考核工作。截止目前,已有省級以上達標單位13個,佔全省達標單位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國家一級管理單位1個,省一級管理單位10個,省二級管理單位2個,樹立了全省水利工程管理的典型(如表1所示)。三是制定並落實各項工程技術管理辦法。依據工程多年執行的實踐經驗,省廳先後出臺了《江蘇省泵站技術管理辦法》、《江蘇省水閘技術管理辦法》、《江蘇省水閘、抽水站觀測工作細則》、《江蘇省省屬水利工程觀測及資料整編考核辦法(試行)》、《江蘇省水利工程養護修理預算定額》、《江蘇省政府採購管理暫行辦法》、《江蘇省省級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廳直屬水利工程汛前檢查內容》、《江蘇省水利工程高壓電氣裝置預防性試驗規定》等一系列技術規範來指導省屬水利工程的管理,逐步形成了技術管理規範體系,使省屬水利工程技術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省屬水管單位因地制宜,將各項制度、管理辦法細化,根據工程實際制定“工程管理辦法”,從控制運用、檢查觀測、養護維修、安全生產等多方面入手,詳細規定工程的每個裝置、零部件的操作規則、注意事項和土工建築物的巡視、觀測事項等,規範工程技術管理行為,克服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熟視無睹、麻痺大意的思想,使各項規章制度等到有效落實。

表1 省屬水利工程管理考核達標情況表

序號 單 位 達標等級 批准日期

1 江蘇省沙集閘站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5月20日

2 江蘇省二河閘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1月7日

3 江蘇省三河閘管理所 國家一級 20xx年7月22日

(20xx年11月通過複核驗收)

4 江蘇省淮安抽水一站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1月8日

關於水利工程技術管理的調研報告關於水利工程技術管理的調研報告

5 江蘇省六垛閘管理所 江蘇省二級 20xx年1月8日

6 江蘇省海口閘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1月8日

7 江蘇省濱海樞紐工程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5月20日

8 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第一抽水站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1月8日

9 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第二抽水站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1月8日

10 江蘇省秦淮新河閘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9月16日

11 江蘇省高港閘站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8月4日

12 江蘇省高港船閘管理所 江蘇省二級 20xx年8月4日

13 江蘇省丹金閘管理所 江蘇省一級 20xx年1月8日

(二)積極推進工程技術管理的標準化建設。標準化管理是實現水利工程科學管理、發揮社會效益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在省屬水利工程規範化管理日趨成熟的基礎上,我廳積極推進技術規範性檔案上升為地方標準,為指導省屬水利工程技術管理提供更加科學、更具權威的依據。《大中型泵站主機組檢修技術規程》(db32/t 1005-20xx)於20xx年2月實施,規定了大中型泵站主機組檢修的檢修方式、檢修週期、檢修專案、大修準備等內容,《泵站執行規程》(db32/t1360-20xx)於20xx年5月釋出施行,規定了泵站執行的'基本技術要求、開停機、機電裝置執行、不正常執行和事故處理等有關事項。上述規程均在省屬泵站工程中得到廣泛的貫徹應用,對規範省屬泵站執行、管理行為,保證泵站機組、裝置安全執行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水利工程觀測規程》、《水閘執行規程》也在抓緊修訂中,逐步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成為省屬水利工程技術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三)突破傳統治水思路,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推進工程技術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新材料、新裝置、新技術也應運而生,成為實現省屬水利工程科學管理、發揮社會效益的動力和“催化劑”。一是注重新裝置在技術管理上的應用。目前,已有部分省屬水利工程藉著除險加固的“東風”,淘汰舊裝置,更新新產品,面貌煥然一新。未列入除險加固計劃的工程,也在維修養護等專案經費中積極謀求對現有陳舊裝置的更新換代。以省屬水利工程應用自動化裝置為例,截止20xx年,省屬水利工程中具備微機監控系統的工程56個,具備微機保護系統的工程24個,具備視訊監視系統的工程64個,已接入管理處區域網的工程45個,已接入省廳防汛決策系統的工程22個,初步實現了省屬水利工程的自動化和工程管理的資訊化。又如駱運管理處泗陽二站、劉老澗站引進空調冷水機組,較好的解決了電機軸瓦傳統水冷方式導致的管路堵塞問題,有效改善了機組軸瓦冷卻效果,提高了泵站執行可靠性。二是不斷探索和研究新技術、新方法在技術管理上的應用。近年來,省屬各管理處、省河道局積極探索和研究新技術、新方法在工程技術管理上的應用。“十五”以來,省屬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共實施或參與實施科技研究36項,獲得省水利科技三等獎以上專案12項,這些科研專案的實施和推廣,有力的促進了省屬水利工程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江都抽水站機組測控關鍵技術”、“大型閘門測控技術”兩個水利部“948”專案的研究和推廣應用,改變了我省泵站、水閘傳統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推動了我省水利工程技術水平的升級換代,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技術水平。又如駱運管理處引進並聯合金現代公司開發的“江蘇省駱運水利工程管理處安全生產管理系統”,包括操作票系統、工作票系統、考試系統以及在此基礎上新增的專項工程、安全管理、缺陷管理、執行值班、裝置管理、報表管理等六個模組,基本涵蓋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內容,特別是專項工程管理模組實現了專案上報、審批流轉的網上操作,大大縮短了審批流轉時間,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專項工程的管理更加透明、便捷、規範,有效地促進了工程管理規範化的開展,進一步推動了工程管理網路化程序。

二、省屬水利工程技術管理存在問題

(一)工程設施、裝置老化依然嚴重。“十五”以來,我省共新開工省屬水利工程除險加固專案35項,完成投資總額5.3億元,使省屬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但由於省屬水利工程大多數都建設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整體上工程老化現象依然存在。且由於投入不足,工程裝置特別是自動化設施不能及時更新,維修養護難以全面到位,導致工程執行效率難以持續發揮。目前,省屬工程中經安全鑑定為三、四類工程共20座,其中四類5座,但仍需“帶病”堅持執行,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亟待加固改造。如沭陽閘、柴米地涵20xx年經安全鑑定為三類工程,目前沭陽閘啟閉機老化嚴重,閘門啟閉時有電流超標現象,啟閉過程中門體及平衡砣出現抖動,啟門力不足;閘墩、胸牆、工作橋排架、公路橋砼碳化嚴重。柴米河地下涵洞洞身存在裂縫,伸縮縫漏水嚴重;洞身基礎反濾層區域性被淘空;閘門門槽普遍損壞嚴重,下游翼牆伸縮縫填料流失嚴重。這些設施、裝置老化的工程作為重要的流域性骨幹工程,一旦需要投運而不能執行將會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損失。

(二)工程功能的拓展為工程技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程序的加快,水利工程從季節性排程向全年經常性排程轉變,排程頻次越來越高,在水資源供給、水生態修復、水源地保護、水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能力日益凸顯,給省屬水利工程技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常熟樞紐實施“引江濟太”為例,20xx年應急調水136天,抽引江水21.5億立方米,其中泵站抽水18.6億立方米,入太湖13.1億立方米;20xx年1月9日常熟樞紐實行閘站聯合執行,全力實施調水引流工作,至6月8日連續執行150多天,抽引江水21.5億立方米,其中泵站抽水18.4億立方米,入太湖達8.9億立方米;20xx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共抽引江水12.29億立方米,其中,泵站抽水8.66億立方米,入太湖4.85億立方米,為加快太湖水體流動、預防太湖藍藻生態危機,保障太湖地區供水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一方面,這種執行工況的變化造成常熟樞紐海漫、護坡出現多處新生破損,泵站9臺機組相繼出現葉輪頭連線螺栓不同程度的鬆動或斷裂、葉輪外殼不鏽鋼襯套出現裂縫、水導軸承損壞等故障。20xx-20xx兩年間,該處組織搶修上下游海漫、護坡多次,共完成水下砼澆築約3500平方,泵站機組搶修達25臺次;20xx底開始對常熟樞紐實施加固改造,僅利用82天就完成了對海漫加固處理、消能設施的加固和長江側新建清汙機土建等混凝土工程、閘門防腐及止水更換、主機泵檢查維修等方面工作。上述種種造成了工程執行人員、望虞河沿線巡查人員工作強度大,應急預案需不斷完善以便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等問題,極大地挑戰了該處的組織後勤保障、工程措施等方面工作。又如秦淮新河站“引江換水”,20xx年至今共開機166天(14063.7臺時),抽引江水5.123億立方米,加快了秦淮河水體流動,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環境,為XX市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特別榮譽獎”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泵站機組執行頻繁,特別是冬季長江枯期水位較低時,機組執行水位差較大,超過設計揚程,五臺機組普遍出現氣蝕、震動大等現象,20xx年至今已解體檢修8臺次;機組在高水位差執行停機時,工作門閉門阻力大,機組反轉嚴重,且不能完全停止,只能採取先關工作門,當開高到400~300mm時停主機,但也造成拍門在瞬時水負壓作用下對工作門的作用力加大。

(三)工程技術管理與綜合經營的矛盾依然突出。省屬水管單位管理著上百座全省流域性骨幹工程,數量多、戰線長,日常維修養護等技術管理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但另一方面由於政策內的福利沒有得到落實,水管單位要提高單位綜合實力,改善職工福利待遇,必須大力發展綜合經營,從而導致一批業務骨幹精力分散,工程技術管理和綜合經營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不可避免。以江都管理處為例,該處由於自然資源不足,大部分經營收入是靠職工勤勞的雙手辛辛苦苦創造所得,每年執行管理工作繁忙的季節,也是外出經營任務最重的時候,造成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的短缺,對工程安全執行造成不利影響;在工程執行緊張的時候,只能放棄來之不易的經營專案,以確保工程安全執行,執行和經營之間的矛盾難以有效調和。

(四)對工程技術管理人員教育和培訓力度尚待進一步加強。一是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截止去年底,省屬水利工程管理技術人員中,50歲以上的佔 11.3 %,40歲至50歲的佔19.6%,40歲以下的年輕管理人員佔68.3%。據統計,管理處技術人員中,具有高階技術職稱、管理經驗豐富、技術管理水平較高的人,大部分集中在50至60歲的階段,隨著這部分人員的逐步退休,年輕技術人員一時也難以完全達到現代化管理的要求,將難免在工程管理人員中出現斷層。二是對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經費投入不足。截止20xx年底,管理處共2847人,財政撥付省屬水管單位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為557800 元,人均僅為196元,以致教育、培訓的覆蓋面較小,許多基層一線的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無法接受系統培訓。三是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的知識更新不夠及時。新裝置、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這就要求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和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術,但是由於綜合經營任務重等的壓力,許多專業知識無法得到及時更新。四是對新進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有待加強。目前,除崗前培訓外,新進工程技術管理人員主要靠有經驗的前輩“傳幫帶”來學習基本的技術管理知識,這樣的學習不夠系統也有侷限性。如何使新進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快速掌握知識並指導工程技術管理實踐,適應現代化水利工程技術管理的需要,值得我們認真考慮並加以解決。

三、幾點建議

在調研過程中,我發現造成上述省屬水利工程技術管理問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自身的原因,也有財政經費投入不足,政策支援力度不夠等外部因素。針對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現初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思想認識,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一是要充分利用事業單位的改革的契機,分清輕重緩急,工程的公益性方面要著重考慮。省屬水利工程絕大多數是公益性基礎設施,服務千家萬戶,因此要宣傳和強化服務意識,牢固樹立所有部門都是服務部門、所有崗位都是服務崗位、所有工作人員都是“公僕” 的觀念,加快推進省屬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機制向“服務型”轉變,力求在工作作風上有新改進,在工作效率上有新提升。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及時修訂和完善不合時宜的制度和做法,形成一套符合工程技術管理實際的管理制度體系,努力構建工程技術管理的長效機制,規範管理,保證工程安全執行。三是要建立激勵機制。此次事業單位的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工資制度改革,要實行績效工資制,推動水管單位的薪酬管理從過去計劃、行政手段下的品位分類管理逐步轉變為市場導向的體現崗位價值的崗位定價、績效導向的績效薪酬制,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對在科技創新、技術管理創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人員,要從精神和物質上給予必要的鼓勵與支援,同時要兼顧公平,使單位形成團結向上、積極有為的良好氛圍。四是要引入競爭機制。積極推行人事、分配等各項制度改革,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切實增強技術管理人員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努力消除惰性,提高工作積極性。五是要繼續加快“管養分離”改革向縱深推進。要結合省屬水利工程的特點,積極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維修養護水利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執行與經營的矛盾,保障執行安全。

(二)爭取政策支援,增加省屬水利工程管理經費投入。儘快爭取省編辦批覆省屬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純公益性單位的性質,人員工資、機構費用、管理經費財政應給予全額保障,政策內的各項福利財政應給予落實,而多種經營僅作為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的補充,以此解決省屬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經營之苦,後顧之憂。同時要增加省屬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投入,確保工程裝置的完好率,並適當向新設施、裝置購置方面傾斜,提高工程設施的現代化水平;要增加省屬水利工程除險加固經費投入,徹底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工程執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增加科研經費投入,引進先進技術,特別是國外成熟的技術,研究新方法,並在省屬水利工程中積極推廣科研成果;增加培訓、教育等經費的投入,建設、培養一支精業務、懂管理、會經營,適應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需要的技術管理人才隊伍。

(三)完善培訓、教育模式,建設一支技術過硬的專業管理隊伍。事業發展,關鍵在人。省屬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逐步健全完善教育培訓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工作和發展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工作,為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援。一是要認真制訂、落實教育培訓方案,力求計劃周詳,培訓學以致用,貼近實際,滿足工程技術管理的需要;二是注重對一線工程技術管理人員操作能力和應急能力提高的培訓,通過開展技能比武等競賽增加其不斷學習的外在動力;三是開展多種方式的教育培訓。在日常技術“傳幫帶”基礎上,對工程技術管理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外送培訓、聯合培訓、執行管理現場培訓;四是強化檢查考核,保證培訓質量。紮實開展“每月一試”和“每年一考”工作,有意識的把應知應會、技術難點、新技術應用等業務知識放到試題中去,循序漸進,提高全員的技術能力;四是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工程技術管理人員面向管理應用,面向工程實踐,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工作,激發其科技研究和創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