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08W

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為您提供幫助!

茶葉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河姆渡遺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遺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遺存、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於北宋的我國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餘姚瀑布嶺發現的百年樹齡古茶樹,等等,這些無不說明餘姚是中國乃至世界茶飲、茶事、茶文化的源頭之一,在茶葉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從我市茶葉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與曾經擁有的歷史地位還不相當,甚至已落後於茶葉產業的後起之秀——新昌、寧海等。為此,我們組織調研組對我市茶葉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農林局關於全市茶葉產業發展情況的先容,並赴河姆渡鎮、鹿亭鄉、樑弄鎮、大嵐鎮等茶葉主產鄉鎮實地調研,考察了部分茶葉生產企業,徵求了市茶文化促進會的意見。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茶葉產業主要分佈在四明山及其周邊的山區、半山區,涉及18個鄉鎮(街道),約有茶農10萬人。現有茶園面積6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71萬畝,已建成無公害茶、綠色食品、有機茶生產基地1.8萬畝,產區規模在全省產茶縣(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現有各類茶廠200餘莢冬其中:精製茶廠42莢冬已完成改造並達到qs標準的企業42家。

 

    全市現有名優茶品牌20餘個,主要品牌為瀑布仙茗、四明龍尖和寧波白茶。恢復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歷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後獲得了寧波市名牌產品、寧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其製作技藝已被列為寧波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有生產成員單位28莢冬基地覆蓋全市。四明龍尖為新創名茶,是寧波市著名商標。我市是寧波白茶的原創地和主要產區,產量佔寧波白茶總產量的50%以上。

 

    2011年,全市實際計產茶園面積5.6萬畝,總產量6317噸,產值1.135億元。其中名優茶367噸,產值7372萬元,分別佔全市茶葉總產量的5.8%和產值的65%。珠茶產量5730噸,產值3783萬元。名優茶均勻價格達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黃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園均勻畝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畝值超2萬元。在茶葉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萬噸,出口貨值4億元。大嵐鎮作為全市最大的茶葉主產鄉鎮,1.8萬畝茶園為全鎮農民提供了近50%的收進來源。

 

    二、存在題目

 

    1、企業散小弱,發展後勁不足。我市名優茶品牌多而雜,茶葉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大的三、五噸,小的只有幾百斤,產值上百萬元的企業屬鳳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個別品牌外,盡大多數茶葉品牌著名度低、缺乏市場認可,單體實力普遍不強,缺少具有行業影響力和產業示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多數珠茶廠產品結構類同,銷售價格低、利潤薄,在煤、電、採摘等環節生產本錢不斷進步的情況下,委曲維持經營,無力擴大再生產。

 

    2、茶園經營分散,制約著茶葉產業的發展。部分茶園直屬村級集體所有,承包給個人經營,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於承包期短,導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為,沒有長遠計劃,茶園治理粗放,導致茶園老化。大部分村級茶園隨山林責任制分茶到戶,戶均有茶園,承包戶或自行加工茶葉,或出售鮮茶葉,由於茶園面積小,農戶治理不重視,難以保證質量。

 

    3、營銷網路薄弱,市場化程度較低。產量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銷售、定價等方面非常被動,基本上被中間商、外貿公司、外商所主導,缺乏市場話語權,是純粹的初加工。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名優茶,由於多年來形成的經營習慣,大多數企業還是以“人情茶”、“關係茶”、“禮品茶”、“扶貧茶”為主解決茶葉銷售題目,基本拘於本地市場,鮮有銷往周邊地區,難以輻射到大眾市場,品牌對銷售的帶動效應不明顯。我們通過網路調查我市名優茶在全國各大茶葉市場和全國最大茶葉流通企業天福團體的上櫃茶葉情況,基本上見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優茶的蹤影。

 

    4、工藝水平落後,產品品質較差。從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來講,我市大多數製茶企業生產裝置和工藝水平是較為落後的,這是導致產品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業普遍環境較差、裝置落後,加工標準不嚴,一旦受到國際市場動盪或歐盟對進口珠茶嚴格執行檢測標準,整個珠茶產業就受到重創。名優茶生產企業缺少大型冷躲庫等必要的蘊躲裝置,生產工藝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在採摘、攤青、製作等一系列關係到產品品質的環節仍較薄弱。如由於加工機械的原因,導致不同企業生產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影響市場競爭力。

 

    5、監管不夠到位,產業發展機制不夠健全。政府有關部分對茶葉產業整體發展缺少指導,較重視新品種改良、引進等前期工作,忽視對產中和產後的監管指導,對合作社的規範建設引導不夠,缺少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茶葉企業聯合組團發展。目前,全市範圍內成立了多家茶葉生產合作社、茶葉協會,如瀑布仙茗協會,會員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論上雖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體執行中不夠嚴格,個別會員茶葉產品質量低下,嚴重影響品牌整體形象。新昌縣花20多年時間集中政策資源發展“大佛龍井”和寧海縣花10年時間集中政策資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們鑑戒,如今“大佛龍井”和“看海茶”的產銷規模及市場覆蓋面已遠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對策建議

 

    1、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健全促進茶葉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體系。要研究制定《餘姚市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及其茶葉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確今後我市茶葉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建設專案、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設立隨財政可用資金增長的產業發展資金,落實並穩定稅收優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葉產業向著茶樹良種化、產出高效化、生產標準化、作業(加工)機械化的方向發展,進步名優茶產量,提升茶葉品質,擴大市場覆蓋面,完善市場行銷網路,建立現代化茶園,基本實行茶園標準化治理和機械化作業,大力發展茶文化旅遊。

 

    2、完燒瑰制機制,進步茶葉的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勵茶葉企業或茶葉經銷戶往外地特別是全國區域性茶葉市場開設專門銷售我市名優茶的專賣店、直營店、經銷店,並在市農批市場專設茶葉交易區,將專業市場、販銷隊伍、駐外視窗結合成有機的整體。二要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引導鼓勵企業之間和企業與農戶之間通過聯營、合作參股、控股、茶園經營權流轉、組建合作社等形式,組建龍頭企業或經營團體,發揮龍頭企業連線農戶與市場的紐帶作用,使茶葉生產經營向團體化方向發展,努力形成一個品牌1家企業或1個團體運作的局面。三要鑑戒新昌等地與天福團體(國內最大的茶葉連鎖經營團體)和北京老舍茶館(全國最負盛名的茶館)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計使我市名優茶進進茶葉消費高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