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調研報告範文

才智咖 人氣:1.67W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有企業調研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有企業調研報告範文

國有企業調研報告1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入,地方國有企業審計國有企業審計物件大幅度減少,企業審計逐漸呈現出淡化趨勢。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前企業審計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強化企業審計職能既是審計機關的法定責任,也是審計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實現自身職能轉型的現實需要。在此我擬就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的現狀作些初步分析,並對如何加強企業審計作些理性思考。

一、當前企業審計面臨的現狀與難點

(一)企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市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而相繼組建了一些國有控股公司,這些公司的經營業務包括:負責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兩基一支”等社會經濟發展瓶頸領域專案的融資、投資、建設監管、運營監管、投資回收和相關債務清償;負責城市可經營性資產的經營和資本運作;它們在全市國有資本中所佔比重較大,且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執行所依託的法律環境較為複雜,且要求的計算機業務水平較高,如果審計人員沒有一定的專業水準,不懂電算化和業務系統審計,審計工作將難以有效開展。在評價其經濟行為的目標性和效率性時,也有諸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因素需要綜合考量。這對於審計人員的專業水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企業審計力量大幅削弱。一方面,隨著審計工作重點逐步由企業審計向財政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轉移,審計機關投入企業審計的力量已逐步減少。業務量的大幅減少導致平時缺少練兵,而方方面面的工作考核又更多傾向資訊化和巨集觀性,導致新進局人員往往對企業審計技能的積累重視不夠,業務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由於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相對要複雜些,願意認真學習、鑽研企業審計知識的人員也較少。企業審計業務人員少,不利於今後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深化企業審計的幾點思考

當前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面臨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發展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因素,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還是要調整思路、主動出擊。我們認為現階段企業審計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索:

(一)把握全域性,突出重點

李金華同志指出,企業審計應堅持“把握全域性、突出重點、重在整改、提高效益”的要求。為此,我們首先要全面瞭解掌握審計機關管轄範圍內國有企業的總體情況,瞭解管轄範圍有哪些國有企業,它們的規模特點、效益等情況,建立起審計物件資訊庫,收集有關的報表資料,並對這些審計物件進行動態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哪些企業屬於審計監督的重點物件。其次,在對一個具體的企業進行審計時,先必須對這個企業的總體情況有一個基本的把握,要詳細瞭解被審計企業總體的機構設定、資產構成、工作流程、資金的主要流向、內部控制等情況,不僅稽核財務資料,更注重對非財務資料的審計,向管理、制度、決策等領域延伸審計觸角加強綜合分析,挖掘審計深度。在全面掌握企業總體情況的基礎上,確定審計的重點、關鍵點,對佔比較大的資產、負債和損益專案作重點分析,弄清楚以下幾點:

1、企業至審計日淨資產狀況及其構成,即企業有多少“家底”;

2、企業資本結構是否合理,並對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長短期償債能力作出評價;

3、企業收入構成及比重,重點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4、企業基本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違規事項或不規範的財務處理。並且對重大的經營事項追根究底,做到有放矢,切中要害。

(二)積極探索,提升效益

在新時期,企業審計應注意將財務收支審計與績效審計有機結合起來,站在更高層次上,重點關注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戰略,從經營機制、管理方式、治理結構、投資狀況、內部控制、資訊系統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檢查和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效率及效益性。企業創造效益包括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在考核經濟效益方面,一是確定已實現的經營成果水平,主要是確定所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上繳利稅總額、資金利潤率等各項經濟指標水平;二是審查計劃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是將被審計單位實際數與計劃數、目標數相比較,確定完成程度;三是與相關指標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其成績並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過與被審計單位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指標的比較,或者與其它單位、同行業先進水平等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差距與不足,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明確方向。社會效益可通過以下幾方面綜合考量:一是是否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是否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或者有效地幫助人民就業、創業;三是是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並執行地方政策條例,在承擔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國家和地方實力或影響方面有哪些貢獻。也可參照國資部門確定的指標,與企業達成情況做對比。並且在審計中重點查詢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隱患,以及由此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問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議。

(三)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新形勢的發展對企業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效益審計、財務收支審計還是計算機輔助審計,最終都是由人來實現的。現在的國有企業,經營規模、範圍更大,管理理念更加先進,企業管理人員也比以前層次更高,有關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變化很大。企業審計人員如果不與之相適應,不熟悉國家的巨集觀政策法規,不掌握新的會計準則制度,不瞭解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是很難發現問題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與以前的企業審計相比,現在的企業審計更應當側重於為巨集觀管理服務。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會查賬,還要會綜合分析、總結,增強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已不再是審計人員的特長,而是審計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懂計算機就會失去審計人員的資格”正慢慢地由危機變成現實。面對新的形勢,審計機關應該重視對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企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優化企業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的同時,企業審計人員自身也要有緊迫感,自覺加強學習,不斷進取,瞭解和掌握現代審計的技術和方法,熟悉相關的業務和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四)結合內審,促進發展。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在關注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時,更應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建立科學管理制度,強化內部免疫系統功能,幫助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所以必須與加強企業內審指導工作相結合。地方審計機關應加大對內審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素養,幫助企業建章立制、規範財務管理,引導企業將內部審計工作重點從財務收支層面延伸到業務管理層面上,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國有資本的執行效率。

國有企業調研報告2

為了研究解決我市國有企業拖欠職工債務問題,有效化解社會不安定因素,維護我市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市維穩辦會同市國資委等有關部門,於11月初,對我市東北無線電廠和遼寧電子裝置廠拖欠職工債務的情況進行專題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企業現狀

東北無線電廠、遼寧電子裝置廠是國有企業,處於破產狀況。其中東北無線電廠始建於1960年,是原電子工業部直屬生產移動通訊裝置的大二型軍工企業,1986年下放到地方管理,1996年破產。企業原有職工1836人,解除勞動關係1218人,離退休職工599人,並軌職工13人。資產總額4879.6萬元,其中房屋建築折款2213.1萬元,機械裝置271.5萬元,土地2395萬元。企業負債總額5603萬元,企業欠繳職工各類保險金131.4萬元,拖欠職工債務2809萬元,合計2940.4萬元。

遼寧電子裝置廠,始建於1959年,是電子工業部直屬生產高中頻感應加熱裝置的骨幹企業,1996年企業破產,被遼寧電力電子集團整體接收,1999年遼寧電力電子集團解體,企業劃歸鐵嶺市管理。企業原有職工1652人,並軌人員939人,離退休457人,在冊職工83人。企業資產總額3298萬元,其中流動資產1145萬元,固定資產2153萬元。企業負債總額5075萬元,欠繳職工各類保險金542.8萬元,拖欠職工債務2637.3萬元,合計3129.9萬元。

二、債務的成因

1、經營管理性原因。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由於國家巨集觀經濟政策的調整,企業不能適應市場形勢變化的需要,對市場需求往往缺乏應變能力,盲目生產,有限資金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在銷售和定價方面還沒有利用現代促銷手段和價格政策,企業對生產經營,缺乏嚴格的管理,資金、裝置、人力的利用率低下,浪費嚴重,勞動、物耗無定額,質量無檢驗,獎懲不嚴明,分配不合理等,造成企業在競爭中失利,效益下降,債務增多。

2、制度性原因。我國的國有企業在實施撥款改為貸款後,因缺乏巨集觀制度的科學規範、保障和監督,又缺乏自身的更新。從財政方面考慮,因向企業的層層讓利導致財力日益分散,而將對企業的撥款改為貸款,從主觀上講,是將無償投入,改為有償借貸,從而迫使企業走向市場,在客觀效果上,銀行貸款成為國有企業資金的唯一來源,因而也必然使企業走上負債的道路。

3、政策性原因。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按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方式,理應在改革初始階段讓相當部分的國有企業逐步退出競爭隊伍,但在具有意識形態色彩的"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政策性口號下,硬要讓相當部分不能適應市場方式的國有企業生存下來,唯一的辦法也只能是主管要求當地銀行向虧損的國有企業貸款,而有些貸款是根本無望歸還的,使得國有企業有債難還。

4、財會制度漏洞原因。部分企業的領導不是想如何把企業搞好,把企業搞活,而是為了樹立個人"政績",不顧企業長期發展需要,在任職期間,一方面虛擬各項收入,隱瞞各項成本費用,企業多頭開戶,私設"小金庫",以截留資金用於非正常開支;另一方面,把企業的收益過多地向職工傾斜,為職工發獎金、實物,搞福利,把大量應當用於生產經營的資產轉變為各種形式的.消費資金,從而不良債務加劇。

究其上述原因,根本在於經濟管理體制轉軌過程中缺少過渡環節,構成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斷層"和"真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產、供、銷完全由國家各級和部門安排,企業的生產經營也納入國家計劃,物資積累也由國家全部調撥,企業不對經營的資產負責,因此就無需考慮企業生存和發展。在市場經濟情況下,企業要對其經營負責,要考慮今後的發展,因而在傳統體制下形成的諸多問題,沒有成功地解決辦法,只有摸著石頭過河,邊探索、邊實踐,企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就在所難免了。

三、思路和建議

一是推動企業改制,解決職工債務。通過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變職工債權為股權,解決職工債務。

二是搞好企業房改,利用政策償債。協調地方房產部門,給予寬鬆政策,儘快推動廠房房改後續工作和債務測算,解決職工債務。

三是進行資產保全,償還債務。東北無線電廠和遼寧電子裝置廠通過出售資產、出售土地,獲得資金,用於償還債務。

四是分類指導,一廠一策。根據各企業債務總額、債務構成和困難程度的不同,本著一廠一策的原則,研究具體的辦法,為職工解決債務。

五是相互協作,統籌解決。積極做好銀行、法院等有關部門工作,為企業解開債務鏈,對停產多年,虧損嚴重,存量資產大部分被銀行抵押或被法院查封,償債能力較弱的企業,要在指導下,主動爭取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援,償還債務。

國有企業嚴重的債務危機,確實有著嚴重的不良後果,沉重的債務嚴重地阻礙了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亦失去了企業轉軌改制的物資基礎,也使企業員工情緒低落,精神受到壓抑,導致大量大職工生活缺乏保障,易引起社會動亂或出現一些無序的現象。所以,對國有企業引發的債務危機的嚴重後果決不能低估,也不可以等閒視之。同時,我們還要看到,要改變這種局面,絕非小打小鬧的辦法可以奏效,而需是全方位、大刀闊斧的深入變革

國有企業調研報告3

一、定義

所謂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組織對人力資源的獲取、維護、激勵、運用與發展的全部管理過程與活動。一般來說,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有助於為組織達到既定的目標,協助組織完成發展規劃,有效地運用人員的能力與技術專才,促使組織成員的工作士氣高昂且激發潛能,滿足組織成員的自我實現感與增加成員的工作成就感,協助企業負責人做出正確決策。

二、我國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

現階段,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剛初步確立,所以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還十分的不完善,隨著我國加入wto後,企業面臨的國內和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在這種雙重壓力下,使得我國國有企業在人力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問題暴露無遺:

1.計劃體制影響下,全國人事管理分割,製造人為的勞動力流動障礙

我國的人事管理由各級的人事部、勞動部、組織部來進行,三個部門管理的範圍各有側重,組織部門管幹部,人事部門管一般國家工作人員,勞動部門管普通勞動者,各個部門為了各自的部門利益,對各自管理範圍內人員的轉出設定各種限制,這就造成了全國範圍內的人事管理的部門分割。

由於三個部門的管理範圍不是絕對界限分明,再加上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人員的流動更頻繁,這種人為的障礙,必然會增大企業的人力成本。

2.我國很多國有企業人才觀念和人力管理觀念落後,高階人才流失嚴重

由於我國企業的發展長期受到資金瓶頸的制約,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還處在以物為中心的發展階段,領導層並沒有重視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所在,企業人事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也受到極大的壓抑。尤其是對一些高階人才,隨著外資的大量進入,跨國公司優厚的待遇和企業環境吸引了很多高階知識分子,造成國有企業的人才流失。

3.政府與國有企業的權責不清,導致國有企業的人事管理權力不到位

企業與政府之間,一直都存在著很緊密的關係,國企改革的一個重點就在於,處理好企業與政府的關係問題,然而,雖然經過了20年的改革探索,但政府與企業的關係還是沒有理清楚。國有企業雖然有制定企業內部人事管理政策的權力,但由於受國家人事管理政策的制約,人事政策的迴旋餘地很小,用人權得不到保障,政府有意無意的在不斷干預著企業,致使國有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逐漸喪失吸引力,國有企業人才大量外流。

4.人力資源使用不合理

當前的國有企業中,存在著“高消費”和“低消費”的現象。“高消費”是指企業用人的標準超過工作分析的要求,例如招碩士生去做高中生就能幹的工作,原因是企業以招聘高學歷人才為榮或為了達到上級設定的人才比例結構,而不考慮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低消費”是指企業用人達不到工作崗位的要求,原因是有的企業一味追求低成本,或有的企業搞裙帶關係,不以能力為標準,任人為親。“高消費”浪費人才,增加了成本,而且經常會有較高的離職率,“低消費”會影響企業的競爭力,限制企業的發展。

三、對策建議

首先,國有企業應該確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理念。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關鍵,任何一個企業的經濟活動,都取決於人、財、物、資訊等,其中,人是第一要素,其他要素均受制於人,都由人操縱,只有通過人的運用才能創造價值,產生利潤。所以,人力資源是企業之本,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企業諸項管理中的關鍵。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正確地處理分工與協作關係,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組織氣氛,從而發揮群體的力量。

其次,要引人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在國有企業存在大量冗員、機構臃腫、效率不高的情況下,引人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競爭機制,就是指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優化組合是通過競爭來完成和實現的,它包括了競爭上崗、競爭換崗、競爭培訓這樣一個廣泛的範疇,這是一種業績的競爭,但更是一種能力的競爭;而風險機制包括上崗風險、換崗風險、培訓風險、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等等。

另外,要建立科學的人力發和員工工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構建多元化薪酬分配機制,對員工進行有效激勵。在員工工作績效考核評價方面,探索建立科學的具有目的、內容、方法、程式、標準和要求的量化考核體系、評價方式和方法,把員工的績效考評與獎懲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依據員工的工作績效決定員工的崗位、薪酬、晉升和培訓,有效激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並要構建多元化薪酬分配體系,在薪酬分配上要向對企業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經營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和科技人才傾斜,將管理、技術、知識等人力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納入薪酬分配體制,以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勵機制。

最後,應建立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機制,實現人力資源資本價值的最大化。企業在選人,用人等人力資源配置方面應打破人員身份、地域界限實現人力資源市場化配裡,特別是對企業發展急需的高階經營管理人才和高階技術人才,應不拘一格大膽引進,同時採取合適的方式對企業內部人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同時還要協調好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讓政府給予企業最大化的人才任用權,使企業自主的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