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讀書筆記(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6.43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徐霞客遊記讀書筆記(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徐霞客遊記讀書筆記(精選5篇)

徐霞客遊記讀書筆記1

我讀了《徐霞客遊記》這本書後,很受啟發。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遊了二十四次,經歷了種種磨難,遊離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我知道了只要有堅忍不拔,敢於奮鬥,知難而上的精神就沒有過不去的路。

公元1586年的有感寒冷的冬天,徐霞客出生在江陰馬鎮的一個小村子裡,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親已經41歲了。他的母親王子孺在懷徐霞客的時候曾做過不同尋常的夢,夢境奇異,等待徐霞客出生之後,他的父母就給他取名弘祖,後又取字振之,是希望徐霞客長大後能光宗耀祖,振興已經中落的徐氏家族。徐霞客是徐有勉(徐霞客的父親)的第二個兒子,他小時候突出的表現更加讓他的父母對他充滿了更大的希望。徐家在科舉的道路上經歷了悲慘遭遇,而在徐有勉那裡得到了徹底性的改變,而徐霞客自己也不喜歡讀四書五經而是古今歷史,山海圖經,對各地山水勝景尤其感興趣。19歲時,徐霞客的父親因病去世,他的母親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徐霞客22歲時第一次出遊一直到了他逝世前一年,三十多年中,他共有2千次出遊,其中兩次遇盜三次絕糧,好友去世從人逃遁種種的磨難,並沒有難倒徐霞客出遊的意志。

偉大的時代出偉大的人,就是因為徐霞客堅忍不拔,敢於奮鬥,知難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內完成了一本著作——《徐霞客遊記》。

同學們,也許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生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走路,現在我們去某一個地方都有車騎,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當時去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麼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雙腳!同學們,讓我們去學習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學習他的精神,讓我們英橋向目標奮鬥吧!

徐霞客遊記讀書筆記2

“飽經風霜三十年,踏遍祖國山水田”——《徐霞客遊記》

當我們遊覽石灰岩溶洞,看到奇彩奪目的石筍、石鐘乳的時候,就會想起我國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的偉大功績。是他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考察和研究,為地理學作出了卓越貢獻。

1607年,22歲的徐霞客開始了他的考察旅行,從而開闢了系統地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考察的道路是和艱難的。那時候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經常要攀登懸崖峭壁,穿越激流險灘,頂著狂風暴雨,忍受飢餓寒冷,露宿山野叢林。這些困難都擋不住徐霞客,他不僅一天天、一年年堅持考察工作,而且無論每天的旅途多麼艱苦,總要堅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心得記錄下來。徐霞客三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地理考察,他的足跡踏遍祖國的16個省和自治區(按現在行政區劃),對各地的山脈、河流、動植物等的特徵,進行細緻的觀察,並加以詳細的記錄,最後寫成了二十卷的科學鉅著《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是以日記體裁寫成的,是徐霞客畢生經歷和心血的結晶,是一部對地理學的研究於發展極有價值的寶貴文獻。通過閱讀了解,徐霞客的整個寫作過程,揭示出徐霞客之所以能在地理學上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於他十分重視實踐,他的知識是通過實踐獲得的,從而論證了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哲學原理。

人們的認識不是人的頭腦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們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徐霞客遊記》不是在家中閉門造車寫出的,而是通過多年的跋山涉水的實際考察形成的。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接觸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絡,獲得感性認識並最終通過實踐把握事物的本質,由此深入事物的內部,掌握事物的規律。因此,要認識某一物件的本質和規律,就只有親身參加變革這一物件的實踐,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徐霞客遊記讀書筆記3

一個想成大器的人,必須要經歷世間的種種磨難,就像一個人在沒下雨的時候在街道上行走,所以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腳印,相反在泥濘的路上便可以找到自己的腳印,通過這個例項,我們便可明白,一個不經歷挫折,不經歷磨難,平平凡凡走過一生的人是永遠不會有成就的。只有經歷種種挫折的'人,他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腳印”,留下輝煌。

這個故事講的是:鑑真和尚剛剃度的時候,做了寺裡的腳行僧,化緣時經常遭白眼,於是,他憤憤不平,便不去幹活了,方丈知道了,便帶他到寺前的泥濘路上,把泥濘留痕的道理告訴了他,使他大受啟發,終於成了一代名僧。

泥濘的路才會留痕,一生碌碌無為的人,不經風雨,不經苦難,就很難成大器,而在苦難跋涉,經風沐雨的人才會有出頭之日,那些腳印證明了他行走的價值。

歷代許多人都在泥濘中行走過,所以他們便有所成就,比如說:徐霞客從小立志要遊覽天下,於是他從小便開始了他的行程,他每天走很長的路,風餐露飲,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大方几經生死,可他不怕苦,勇往直前,一年可磨壞許多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實現了理想,還寫下了《徐霞客遊記》。

像這樣的太多太多了,如李時珍,海倫·凱勒。但也有一些人遇上一點點挫折,便開始退縮,比起他們可差遠了,比如說我吧。有一次暑假,我練,一開始練得不錯,可漸漸熱了起來,我便不想練了,可是沒辦法,父母逼個不停,我只好惟命是從,可是太熱了,我剛坐下就發牢騷,終於我便被酷熱戰勝了。一事無成。

“泥濘”多形象的字眼,它象徵人間各種磨練,我只有在泥濘中走,才會留下光輝。我們走遠了,但腳印代表汗水無價。

徐霞客遊記讀書筆記4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話與我看見徐霞客雕像時的思緒形成某種諳合。江邊的雕像刻畫了一個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著飄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尋找他兩眼的聚焦點,目光竟穿越到了另1個新的空間:“風翳淨盡,澄碧入流。”

翻開《徐霞客遊記》,為了尋覓那青衫博帶下的仙風道骨。60多萬字的遊記,記錄了他從眉宇清雋的少年到風燭殘年的老人的所見所思。

步步都是險境,步步都是犯難,千山萬水行來,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溫泉的獵奇:從動物,植物生態品種的比較到礦業,手工業,物種的記錄。他的足跡遍佈奇山險壑,他無懼窮山惡水,因為他是大自然的朝聖者,他懂得朝聖路上必經磨難,所以他的腳步是那麼氣定神閒。

熱愛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雲霽為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幾次遇到生命危險。當他俯觀山河壯麗,仰嘆星河遼闊,在殘垣老樹之下點起油燈,燃起篝火,記錄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對理的信念幻化為對美的信念。

當他用毛筆記下“程愈迫,則流愈急。”中國的探索腳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遊記所儲存的關於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岩地貌的廣泛,深入的考察記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來,徐霞客遠遠走在了前面,他是歷史的創造者。

究竟是什麼力量使他彷彿有騰雲駕霧般的本領雲遊四海?

徐霞客出生書香門第,年幼受爸爸影響喜歡讀歷史,地理之類的書籍。立志要遍遊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勵下,肩挑簡單的行李,離開了家。他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

從小種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漸漸成長,他感到心裡有什麼要崩裂要揮揚的東西正在奪門欲出,於是他出發了。出門時定是“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吧。

當他攀上衝天的山巒,周圍雲霧縈繞,是不是有吐納天地的萬丈豪情?穿著一襲青衣,衣袂在風中舞動,這時遠處山頭的一片雲瀰漫飄散過來,把他包裹在內,一同迴歸山嵐,他是否更強烈的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與自然融合,決定一生與其共舞?

正是這份痴愛,讓兼具童稚般不泯滅的好奇和聖人般老道練達的思維。我彷彿看見,他一手拿著枯樹葉製成火炬,一手撫摸著崎嶇的巖壁,走進巖洞。耳邊叮咚的滴水聲,潺潺的流水聲,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著,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涼的仙露愛撫的從自己的手指間穿過,他仔細觀察溪底溪岸,經長時間沖刷已溫潤如玉,乳白色中鑲嵌著古老的黃褐,他有敲下一塊帶走的衝動,最終還是作罷。火炬的光芒漸漸微弱,他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他把自己的理想付諸行動,果真迸發出燦爛耀眼的光輝來。

他說:“我帶著一把鐵鍬,什麼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屍骨。”好1個“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臨死前手裡還緊緊握著考察中帶回的兩塊石頭。崇尚科學,尊重自然,他用一生實踐了這8個字。

“把理想都放到生活方式中燃燒吧!”

徐霞客啊,我彷彿聽見你說。

徐霞客遊記讀書筆記5

有本書看過了一段時間卻怎麼也忘不了,《徐霞客遊記》,當然被翻譯成白話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畫、老照片作插圖,別有一番情趣。

徐霞客的遊記大致可分為兩部分,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雲南風光。讀他的遊記,關於那些廣為人知的事不展開了,在這裡只撿幾件鮮為人知的小事。

他遭人陷害:“因為顧行生病不能燒飯,我到外面吃了稀粥,立刻出東門去看望靜聞。我本來打算把錢給廟裡的和尚,讓他買些綠豆和雜米來做粥,再用豆芽菜和鮮姜做菜給靜聞吃。但是一追問先前給他的錢怎麼用了,才得知竟然沒買米,都買麵餅吃了。我害怕又會這樣,就沒給他錢,準備自己去買回來給他,可靜聞聽了廟裡的和尚的挑撥,就同和尚一起用難聽的話來傷害我。我只好回來了。”

他路上被劫:“早晨開船出發,走著走著,忽然有隻船順水而上,追上了我們的船。船上的人大聲吆喝著,強行上了我們的船,掀開我們的船篷,並且說要徵用我們的船。混亂中痛打了船伕……所有東西,都被搶劫走了,整條船差不多被洗劫一空。”

他受人接濟:“我在家鄉時,朋友陳眉公就寫信給雲南的唐大來說:‘我好友徐霞客遊覽天下,現在要去探訪雞足山和大來兄。他絕不同於那些有求於平原君的食客,希望好好招待他’等來到雲南省城時,我已身無分文……唐大來雖然貧窮,卻把陳眉公的朋友也當作自己的朋友,我在貧窮時得到救濟,心存感激!”

僕人攜款棄他而逃:“早晨起床,僕人顧行還沒有來,我正要去查問,這時看見一個和尚慌慌張張地來了,他說:‘悉檀寺的長老讓我來迎候您。’我一聽就明白是僕人顧行逃走了。又問那個和尚,果然。……我來到寺裡,已經是中午。開啟箱一看,所有東西都不見了。長老要派寺裡僧人去追,我制止了他們,並說“‘追也追不上了,就算追上了也不能強迫他回來,他想走就讓他走算了’只是離開家鄉三年,我和他一主一僕,形影相依,共度多少難關和險境啊。但他卻在萬里之外拋棄了我,為何這樣狠心啊,心中不免悲傷”

古時候,生產力落後,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討苦吃;那時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標就是當官光宗耀祖養兒子子孫滿堂。可是有這樣一個人,用現代的話就是“另類”,給後人留下極其豐富的精神食糧,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闖蕩世界,用“另類”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跡,哪怕這一路困難重重、驚險不斷——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貧困和疾病折磨著……文中關於這些的描寫只是短短地帶過幾筆,接下來便又是大段大段興致盎然的景色描寫、地質考察以及風俗紀錄,好像這些艱難不曾發生過一樣!由於他的奇文妙語,於是這個另類的人被人永遠地記住了。

羨慕和佩服這些人,“出淤泥而不染”,無論遭受多少打擊磨難,到頭來依然心存善念、樂觀積極。他們善於發現身邊的美並且真心地讚美它們,他們把不開心的事拋到腦後,於是乎每一天醒來都是新的開始。

我想這是一群多麼幸福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