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高一5篇

才智咖 人氣:2.8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高一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書筆記高一5篇

論語讀書筆記高一5篇1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中道理,知識是多麼深刻,淵博呀!

老師課堂上說過,《論語》是由孔子孔老先生與他學生們之間對話編寫成。一聽這話,我心裡那叫個激動呀。因為我是“前不見古人(孔子)亦後更不見來者(主席)”。現在,有這本“寶書”,歌德說過嘛:“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在和一個高尚人在談話。”這樣,我就可以和我心中一直敬仰孔老先生“面對面”對話!嘻嘻嘻……

《論語》裡面有很多很多篇章,但我印象最深只是其中之一——“雍也篇”裡“賢哉,回也!……賢哉,回也!”在這其中,孔老先生兩次提到“賢哉”,從這裡我可以知道,孔老先生很喜歡顏回好學,勤奮,也引以為傲。在其餘部分,我也解到顏回忍耐能力很強——他住在破陋小巷,吃飯,喝水都很少,卻還依舊勤奮好學。哪裡像現在極個別一些同學,有非常優越學習條件,還不努力學習呢!他們不自己外加練習就算,有時甚至連老師佈置作業也不按要求完成。

希望大家都能向顏回一樣好學,現在努力學習,將來努力為國家效力,成為社會佼佼者!

論語讀書筆記高一5篇2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並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學習有僅指學習書本知識,還應包括學習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則等。學習的重要原則是學以致用,學了就要應用於實踐中,而且要常溫、常用、常練。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方能學懂、悟透、靈活運用。在學、用、練中體會成功的快樂,體會成長的快樂,達到熱愛手頭上的事兒的地步,沒有什麼學不會的,沒有什麼做不好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遠來造訪,何其快樂!幾千年來,真正讀懂孔子的人都是他遠方的朋友,跨越時空的交流,精神領域的深層對話,找到知音、找到心靈家園,那是人生最滿足、最快慰的事情。

別人不瞭解自己,不必怨恨,報怨是修養不夠。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應該瞭解你、理解你、認同你,幹嘛非強求那麼多人去了解你呢?你有實力、有魅力,首先應先推銷給自己,然後再推銷給別人。讓別人瞭解你、理解你、認同你,你自己應先了解別人、理解別人、認同別人。

論語讀書筆記高一5篇3

《論語》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門徒們的言行被記錄後編成的一本書。曾經在中國的私塾教誨史上施展過重要浸染,與《孟子》、《詩經》等一路為講義,由私塾老師(先生)逐句逐段的講授,謂之“孔孟之道”。

在中國已往的二千多年的汗青中,被歷代君主帝王積極推許,在中國的文化勾當中充當了主流學說,對人們的頭腦起了嚴峻的約束浸染,並且《論語》中首要建議的是 “禮教”也就是宣傳“忠君、尚禮”,與當代社會的頭腦見識(劃一、自由、均富等等)已有很大的差距,也很難溶入當代社會的文化中。

可是,就《論語》中有些倫理道德的概念等不能通盤否認,照舊有可取之處,並且已被中華民族接管並傳承至今。

曾讀過於丹傳授的“《論語》心得”,古本年中外信手拈來;也在央視屏上聽過她的答覆題,神定氣爽娓娓道述。所講篇章約佔《論語》的異常之一多點,已很了得呵。但也有她自我認知的範圍,岜不說曲直解之意可也是誤解或謬誤了。好比:《論語》中有一句“民無信不立”,孔夫子的語境應領略為:守信於民。可能:對老黎民要講諾言。而不能表明為“信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行文於此,也聲名孔老漢子分明汗青是會變遷的,會後浪推前浪而長奔不息。這就是心得讀後的心得。

論語讀書筆記高一5篇4

這段時間,我們把《論語》這本書學完了。還記得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非常的精緻,上面還寫著非常大氣的兩個字——論語。剛翻開書頁,就看到了人物介紹。這本書的作者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今山東曲阜),中國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師業,被中國人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俗話說: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顏回,曾子,子路,子貢,管仲……

《論語》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包括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藝術等方面,有許多富有啟發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國古代名言之一。

全書語言精練,意義深刻,有許多言論被人視為至理名言。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起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有缺點的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許果有的話就立刻改正。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

論語讀書筆記高一5篇5

《論語》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典絕學,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後所做的記錄;有一部分是回答諸侯國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沒有問題,只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因此,《論語》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對我們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例如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中,孔子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已經學過的知識;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中,我們知道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空想而不讀書就必然會產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論語》,除了那些我們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們還會找到一些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嘗無誨焉。”它的意思是:學生主動帶一束肉乾來見我,我是不會不教他的。我認為,當今社會的師生關係融洽,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這些都不需要物質來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學生要送禮才可以得到老師的賜教,這足以反映出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

再如:“朝,於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意思是說,孔子上朝的時候,與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從容不迫;與上大夫說話,態度和悅;君子在場時,說話侷促不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級的人說話態度明顯不同,他的做法與當今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是不相符的,充分說明孔子所處時代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時代。

此外,從“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說朋友送的禮物如果只有車馬,沒有祭肉,孔子也不會行拜禮)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時的人們很重視祭祀祖先,即使別人送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祭肉,主人也不會高興等。

當然,雖然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帶有明顯時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會的腐敗氣息的言論,但從整體上看,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治家治國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它仍是一本好書,孔子也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