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紅集的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1.06W

第一次知道劉索拉是很多年前看她的小說《你別無選擇》,先鋒小說,具體內容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看完人整個都懵了,也可能是自己閉塞,不知道世界上有她小說裡那樣的人物,那樣與眾不同的活著……

口紅集的讀書筆記

後來就看不到她的訊息了,以至於我一直以為她是個女作家,還經常把她和虹影搞混......再後來資訊發達了,偶爾會看到關於她的隻言片語,離了二次婚,沒有孩子,同性戀嫌疑,本職是做音樂的,有個“劉索拉和她的朋友”樂隊,她在國內的時候好像住在望京,在宋莊蓋了個房子專門用於樂隊排練,望京家中經常有文藝界人士把酒夜談……

對了,她和洪晃是好朋友,我個人感覺她們某些方面的個性很像,都是聰明、大氣、堅強、獨立的女人,都活得很自己,我說“自己”而不是“自我”是因為我總覺得“活得自我”有一點貶義,好像不太顧及其它人的感覺,而“活得自我”更傾向於按自己的意志安排一切,內心篤定,不關別人什麼事兒。更何況,索拉是個美女,而且是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美女,對於所有本來可以靠顏值靠身家吃飯而偏偏要自己奮鬥的`人我都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言歸正傳,終於又看到她的書了,很驚喜。她自言這是一本“廢話雜誌”,大多是關於男女的廢話、時尚閒談,調侃性假廣告,及一些遊記散文等,話題嚴重也口氣輕薄,作為女人,嘴大“難養”,故名《口紅集》。

書很容易看,兩個多小時就看完了,但一點都不覺得淺薄,還是很有深度和思想,文字風格和她本人很符合,聰明坦率、有平等意識、有自己的判斷和認知,不隨波逐流。

比如她說家庭婦女,“當家庭婦女的一個前提就是不能當林黛玉(渾身的敏感細胞),當家庭婦女必須要有麻木的心態,才能平衡自我,因為那個家庭世界裡的任何人和東西都比那個主婦重要”......真理啊!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真心頓足捶胸,恨自己為什麼沒早兩年看到,要不是不是會更慎重地做選擇?

比如她說情人,“理想情人-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若有若無”;比如她說死亡,“上帝提前收回去那些無法完美結束的生命,好讓他們再次有重新開始完美結束的機會”;比如他她說生活在中國,“中國會容易有一種比較暗暗的憂鬱,因為常規特別多,然後你覺得這麼走也不對,那麼走也不對,強迫的也多……整個家庭,你的朋友,所有的都是牆,全是牆”……

這個女人,真的是個有經歷的女人,我不說她滄桑,是因為我覺得滄桑的女人都是不得不經歷,很勉強,而她是由著自己的興致,順著自己的心意,通透恣意地樂呵著,就像她自己書中說:“咱不寫小說,把日子給過成小說了。”

女人當如是。

書中摘錄:

在我的耳朵裡,琵琶真是陰性的樂器,演奏中的弱音色使人更加在惺惺懵懂中纏繞。而古琴的弱音出來的時候給人哲理感,猶如一股冷氣灌下,讓人清心寡慾。

威尼斯或者說義大利人對身體的驕傲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你真得是那種沒受過現代知識分子美學時尚汙染的人才敢這麼穿和這麼脫。

曼哈頓東村街上走的淨是披頭散髮的男女藝術家,夜生活比西村熱鬧得多。到了晚上人和狗都在街上整夜尋配偶。

那些競爭,拼搏,自我完善,生命價值之類的追求多了,活著反而變成第二位。

沉默後面的祕密和能量,一旦爆發就不可收拾。在沉默的背後隱藏著的角色,可能是上帝,也可能是魔鬼。

中國婦女(我覺得主要是古代)的美德就是在家養男知識分子,很多小說裡講到賢妻良母的形象就是一個女人為了養活一個書生,受盡滄桑苦難,所有的目的就是讓丈夫在家讀書。北京的女人因為心裡總是有“大女人”情結,喜歡在自己的生活裡安插一個慈善物件。

誰都不真正懂得什麼叫無聊。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消磨時間的方法,不知生命真正“無意義”的人以為事情是以有聊和無聊來劃分的。

劉索拉的媽媽說:“只要別試著去死,別的都可以試一下”。

巴赫的音樂有強烈的宗教儀式感,貝多芬的音樂加入了人文精神,就是個性自我,這就叫所謂的浪漫主義。

養生並不是活著的唯一樂趣,寡慾也不是上天堂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