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讀書筆記3000

才智咖 人氣:1.77W

紅”與“黑”到底各代表著什麼那?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紅與黑讀書筆記3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更多資訊盡在讀書筆記欄目!

紅與黑讀書筆記3000

紅與黑讀書筆記3000字範文1

紅與黑,兩種色調相反、反差極強烈的色彩的並列,在1830年成為了司湯達一部小說的名字。自小說問世以來,書名一直是眾多文學評論中必然提及的一筆,也不斷地引領著讀者反覆玩味,樂此不疲,引發無盡的猜測和遐想。以兩種色彩的對立作為小說標題似乎是司湯達的獨特偏好,其另兩部作品《紅與綠》、《紅與白》(原名《呂西安?婁凡》)莫不屬於此類。書名乍一看覺其模糊晦澀,不可捉摸,然將全書反覆咬嚼之後再細細體味,深覺這兩種顏色確實濃縮了作品最精華的意義和價值。色彩的語言是無限豐富的,對美術有過專門研究並寫出過《義大利繪畫史》的司湯達想必深知這一點。

紅與黑,其基本含義一般被認為分別代表了小說主人公於連的兩條人生道路:投身於紅色的軍旅生涯在戰場上建立光榮功勳和披上黑袍,去當教士。由這一基本喻義化出了諸多對假設:行伍與教士階層,革命與反動,血與黑袍,激情與死亡,可在紅道和黑道上下注的輪盤賭,紅黑相間的於連的勳章,......該如何解讀這個書名?該如何去理解整部作品?又有否可能通過作品窺探到作者本人的種種?

紅與黑,作為兩種切實可感的色彩在整部小說中出現了多次,為思考這兩種色彩的深層的象徵意義和挖掘小說的主旨提供了基本資訊。

紅與黑,首先表現為軍職和聖職的對立。於連生於拿破崙時代,呼吸過那個時代充滿了刀光劍影和光榮功勳的空氣,從少年時代起,就抱定了要出人頭地的決心,做過無數英雄偉人的美夢,立志像拿破崙那樣,憑藉身佩的長劍擺脫卑微貧困的地位,年及三十立功於戰場而成為顯赫的將軍。然而,正當他即將進入英姿勃發的年齡,時代風雲變幻,拿破崙慘敗於滑鐵盧,被大革命推翻了的波旁王朝實現復辟,平民青年通過個人才智而飛黃騰達的道路即被堵塞。於連是那一代人--今天被稱作"世紀兒"們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夢想與追求,他們生不逢時的悲劇與幻滅失落,繆塞用詩意的語言作了精彩的概括和表述:

"憂愁的一代青年,當時就生活在這個滿目瘡痍的世界上,所有這些孩子都是那些以自己的熱血灑遍大地的人們的骨肉,他們生於戰火之中,而且也是為了戰爭而誕生,十五年中,他們夢想著莫斯科的皚皚白雪和金字塔那兒的陽光,他們頭腦中裝著整個世界,他們望著大地、天空、街道和大路,但如今全都空空如也,只有他們教區裡教堂的鐘聲在遠處迴盪。人們則對他們說:“去當神父,”當孩子們說到希望、愛情、權力、生活的時候,人們仍然對他們說:“去當神父吧!”"

歷史經歷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革,對他們而言,時代與社會已是一片空虛,面前只有一條路可走:去當教士。當於連看到一個德高望重的老法官在一場無聊的糾紛中被一個小小的教士所擊敗,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神父就有三倍於拿破崙手下大將的收入,他聰明地覺察到,在他生活的時代必須改變策略才能實現飛黃騰達的偉大計劃。他不再提起拿破崙的名字,而開始發奮攻讀神學,希冀用《聖經》和《教皇論》作為自己向上攀登的墊腳石。他把對拿破崙的狂熱崇拜和對帝國的緬懷、嚮往埋在心底,但時時於不經意間在言行舉止的細枝末節上顯露無遺。於連一出場就是在偷偷地閱讀拿破崙的《聖赫勒拿島回憶錄》;他入世的第一步,到德?雷納爾家任家庭教師時竟隨身藏著拿破崙的頭像。他不僅懷著在復辟王朝的統治下被視為忤逆的敵對的政治嚮往和異端的價值標準,還外化為自己的行為,在那個壓抑他、扼殺他、擠兌他的社會裡,一直神經緊繃,心理戒備,無時無刻不在準備進行戰鬥。而在這種戰鬥的心理準備中,他總是把拿破崙作為激勵鬥志的榜樣,以拿破崙的回憶錄作為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光榮與夢想和幻滅與死亡同樣化身為紅與黑兩種色彩。於連沒有宗教信仰,沒有對來世的恐懼,有的只是一腔的雄心壯志和滿腦子的冒險精神,生活對於他是一場殘酷的搏鬥,要麼為榮譽、地位、財富及一切現世幸福而生,要麼希望破滅粉身碎骨而死。他拒絕了朋友富凱為他提供的一條平穩的發財道路,不想過一種安穩、自足而平庸、乏味的生活,他不能讓歲月消磨掉博取榮光的激情,寧願冒九死一生的危險去探求一條飛黃騰達的捷徑。他懷揣野心在尖角嶙峋的社會裡孤軍奮戰,卻得不到命運的眷顧,最終碰得頭破血流,敗下陣來。失敗的代價是失去生命。於連並不懼怕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死亡、生存與永恆在他眼中仍是個"對於頭腦發達到足以領悟的人而言"的"十分簡單的問題"。在他看來,生命的全部意義在於投入為謀求個人幸福而奮鬥的偉大事業,庸碌地活著實與死亡無異。當所有幻想的不可實現性在他面前驟然呈現的時候,他選擇了拒絕乞求赦免,因為即便能逃脫司法的懲處而苟延殘喘,命運的判決也早已把他投入了萬劫不復的地獄。最後在法庭上的那段發言是他生命的絕唱。個體的生命如一顆流星,在光榮與死亡的較量中,在紅與黑的交纏中,從絢爛走向毀滅。

紅與黑也表現為個人與社會的激烈衝突。於連屬於大革命以後成長起來的中小資產階級一代知識青年,受大革命種種新觀念的薰陶,拿破崙豐功偉績的鼓舞,早在心中粉碎了封建等級的權威,而將個人才智視為分配社會權力的唯一合理依據。他雄心勃勃,意志堅強,在智力與毅力上遠優於在惰怠虛榮的環境中長大的貴族青年,只是由於出身低微,處處受人輕視。對自身地位的不滿,使他對這個社會抱有一種天生的仇恨;對榮譽和財富的渴望,又引誘他投入上流社會的角鬥常"由於受遭人歧視的想法的困擾,主人公就像一匹受驚的馬,隨時隨地準備全力以赴投入戰鬥,擊退那些有權譏笑和懲處的人。這是一個與整個社會抗爭的不幸的人。"同時,追求財富的目標的第一步是離開韋裡埃,"他在這兒的所見所聞,使得他的想象力都僵化了",他要"拿起武器",向上流社會進軍。他代表著資產階級個性中最有活力、最有進取心的一面,其對立面是腐朽落後的.復辟勢力。他以平民意識對抗封建等級觀念,以個人價值對抗高貴出身。於連的以個人為核心的、與封建觀念相對立的思想體系,決定了他和那個行將滅亡的社會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也註定了他無可挽回的悲劇命運。他的才智受到某些人的賞識,卻招來更多人的仇恨,人們千方百計給他的成功設定障礙,終於完全粉碎了他的幻想,最後在法庭上,他總結自己的一生為:"我是一個反抗自己的卑賤命運的農民"。

於連的不幸在於懷著熾熱的觀念走進一個感情日漸冷漠的世紀。作為拿破崙的熱情擁護者,英雄業績、偉大事業和自由的嚮往者,他從充溢的感情出發尋找一種比現實生活所允許的更高、更明智、更輕鬆的生存形態。而這個虛假、世故和冷冰冰的世界卻滿懷敵意地始終站在他的對立面。他曾經有意或無意向現實妥協,變得自私、虛偽、狡詐了,原來的理想主義觀念被所謂"清醒"的理智的光焰漸漸燃荊然而他畢竟不屬於那個統治階級,當被那個階級當作卑賤的敵人徹底地拋棄時,他才猛然從夢境中清醒過來,絕望地與那個階級徹底決裂,在痛苦中迴歸自己真正的靈魂王國。但這時他的生命也行將結束,一個桀驁的靈魂在命運的座標上簡短而崎嶇的軌跡終於不再延續。紅色的鮮活的光點最終為周遭的濃黑所吞沒。

司湯達不同於巴爾扎克,在他眼中藝術的重要任務不是描摹巨集觀世界,反映業已存在的現實,而是把個人的自我的微觀世界擴充套件成大世界。他透過於連的心靈折射紛紜繁複的現實關係,通過個體人物展現時代、社會的本質特徵。反過來,也不難發現,存在於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矛盾、衝突與鬥爭也不可避免地內化為主人公自身的精神世界。於連自己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就是紅與黑的化身。

紅與黑讀書筆記3000字範文2

小說主人公於連,是一個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幹,從小就希望藉助個人的努力與奮鬥躋身上流社會。

在法國與瑞士接壤的維立葉爾城,坐落在山坡上,美麗的杜伯河繞城而過,河岸上矗立著許多鋸木廠。市長德瑞那是個出身貴族,在扣上掛滿勳章的人。

他五十歲左右,他的房子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園,他的妻子是最有錢而又最漂亮的妻子,但他才智不足,“他只能辦到嚴格地收討他人的欠債,當他自己欠人家的債時,他愈遲還愈好”。在這座城市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是貧民寄養所所長——哇列諾先生。他花了一萬到一萬兩千法郎才弄到這個職位,他體格強壯棕紅色的臉,黑而精粗的小鬍子,在別人眼中他是個美男子,連市長都懼他三分。但市長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決心請一個家庭教師。

木匠索黑爾的兒子於連,由於精通拉丁文,被選作市長家的家庭教師。他約十八九歲,長得文弱清秀,兩隻又大又黑的眼睛。在寧靜時,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輝,又象是熟思和探尋的樣子,但一瞬間,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由於他整天抱著書本不放,不願做力氣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棄與怨恨,經常被父親和兩個哥哥毒打。他小時瘋狂地崇拜拿破倫,渴望像拿破崙那樣身佩長劍,做世界的主人。認為拿破崙“由一個既卑微又窮困的下級軍官,只靠他身佩的長劍,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但後來他又想當神甫,因為“如今我們眼見四十歲左右的神父能拿到十萬法郎的薪俸。這就是說他們能拿到十萬法郎,三倍於拿破崙當時手下的著名的大將的收入。”於是,他投拜在神甫西朗的門下,鑽研起神學來。他仗著驚人的好記性把一本拉丁文《聖經》全背下來,這事轟動了全城。

市長的年輕漂亮的妻子是在修道院長大的,對像她丈夫那樣庸俗粗魯的男人,打心底裡感到厭惡。由於沒有愛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養3個孩子身上。她認為男人“除了金錢、權勢、勳章的貪慾以外,對於一切都是麻木不仁”。最初,她把於連想象為一個滿面汙垢的鄉下佬,誰知見面時卻大出她的意料:面前這個年輕人竟是這樣白皙,眼睛又這樣溫柔動人。以為他“實際上是一個少女”故意假扮男裝。她對於連產生好感,甚至覺得“只有在這個少年教士的心裡,才有慷慨、高尚、仁愛”。瑞那夫人的女僕愛麗沙也愛上了於連,愛麗沙得到了一筆遺產,要西郎神父轉達她對於連的愛慕,於連拒絕了女僕愛麗沙的愛情。瑞那夫人得知此事心裡異常高興,一股幸福的流泉瀉落在她的心海里,她發覺自己對他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一種感情。

夏天市長一家搬到凡尼鎮鄉下花園別墅居住,晚上乘涼的時候,全家聚在一株菩提樹下,於連無意間觸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一下子縮回去了,於連以為瑞那夫人看不起他,便決心必須握住這隻手。第二天晚上他果然做了,瑞那夫人的手被於連偷偷地緊握著,滿足了他的自尊心。瑞那夫人被愛情與道德責任折騰得一夜未閤眼。她決定用冷淡的態度去對待於連。可是當於連不在家時,她又忍不住對他的思念。而於連也變得更大膽,他在心裡暗想:“我應該再進一步,務必要在這個女人身上達到目的才好。如果我以後發了財,有人恥笑我當家庭教師低賤,我就讓大家瞭解,是愛情使我接受這位置的”。

深夜2點闖進了她的房裡。開始,她對於連的無禮行為很生氣,但當她看到“他兩眼充滿眼淚”時,便同情起他來。她暗想,如果在10年前能愛上於連該多好。不過,在於連的心裡則完全沒有這種想法,他的愛完全是出於一種野心,一種因佔有慾而產生的狂熱。他那樣貧窮,能夠得到這麼高貴、這麼美麗的婦人,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

不久,皇帝駕臨維立葉爾,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於連被聘當上了儀仗隊隊員,使他有在公眾面前大出風頭的機會。迎駕期間,於連作為陪祭教士參加瞻拜聖骸典禮。之後,他對木爾侯爵的侄子、年輕的安倍主教十分崇敬。心想,安倍主教如此年輕就有顯赫的地位,而且倍受女人的青睞,暗下決心“寧願受宗教的制裁,也要達到令美人羨慕的境界”。

瑞那夫人心愛的兒子病危,她認為這是上帝對自己不道德行為的一種懲罰,她陷入了可怕的懺悔裡。這時,愛麗沙又把夫人的事暗中告訴了哇列諾先生,他早先曾貪戀瑞那夫人的美色碰了一鼻子灰,便趁機給市長寫了一封告密信。但市長擔心如果把妻子趕出家門,自己將失去一大筆遺產,而且也有損於自己的名譽,採取“只懷疑而不證實”的辦法。但在這座城市裡,街談巷議對瑞那夫人和於連卻越來越不利。一次愛麗沙向西朗神父懺悔時,又談出於連與瑞那夫人的祕密關係。關心於連的神父要他到省城貝尚鬆神學院進修。告別後的第三天夜裡,於連又冒險趕回維立葉爾,與瑞那夫人見面,此時的瑞那夫人由於思念的痛苦,已憔悴得不像人樣了。

貝尚鬆是法國一座古城,城牆高大。初到神學院,那門上的鐵十字架,修士的黑色道袍,和他們麻木不仁的面孔都使於連感到恐怖。院長彼拉神父是西郎神父的老相識,因此對於連特別關照。他對於連說:“嘻笑就是虛偽的舞臺”。

在321個學生中,絕大部分是平庸的青年,由此於連自信會迅速獲得成功。他悄悄對自己說:“在拿破崙統治下,我會是個軍曹,在未來的神父當中,我將是個主教。”由於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院長竟讓他當新舊約全書課程的輔導教師。

但神學院是個偽善的地方,他很快就墮入了憂鬱之中。彼拉院長受到排擠辭職不幹了,並介紹於連為木爾侯爵的祕書。彼拉神父專門給他介紹侯爵一家他說“你要十分注意,一個象我們這種行業的人,只有靠這些大人先生們才有前途……在這樣一個社會裡,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註定的了”。

侯爵瘦削而矮小,有一對十分靈活的眼睛,頭上帶有金色假髮。他是個極端保皇黨人,法國大革命時,他逃亡國外,王朝復辟後,他在朝中取得了顯赫的地位。於連每天的工作就是為他抄寫稿件和公文,侯爵對於連十分滿意,派他去管理自己兩個省的田莊,還負責自己與貝尚鬆代理主教福力列之間的訴訟通訊,後又派他到倫敦去搞外交,贈給他一枚十字勳章,這使於連感到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於連在貴族社會的薰陶下,很快學會了巴黎上流社會的藝術,成了一個花花公子,甚至在木爾小姐的眼裡,他也已脫了外省青年的土氣。木爾小姐名叫瑪特兒,是一個有金栗色頭髮,體態勻稱,非常秀麗的姑娘,但“這雙眼睛透露出一種內心可怕的冷酷”。她讀過許多浪漫主義愛情小說,並被3世紀前一段家史所激動:她的祖先木爾是皇后瑪嘉瑞特的情夫,被國王處死後,皇后向劊子手買下了他的頭,在深夜裡親自把它埋葬在蒙馬特山腳下。她十分崇拜皇后的這種為愛情而敢冒大不韙的精神,她的名字瑪特兒就是皇后的愛稱。

起初,於連並不愛瑪特兒那清高傲慢的性格,但想到“她卻能夠把社會上的好地位帶給她丈夫”時,便熱烈地追求起她來。瑪特兒也知道於連出身低微,但她懷著一種“我敢於戀愛一個社會地位離我那樣遙遠的人,已算是偉大和勇敢了”的浪漫主義感情,因此,她在花園裡主動挽著於連的胳膊,還主動給他寫信宣佈愛情。為了考驗於連的膽量,她要於連在明亮的月光下用梯子爬到她的房間去。於連照樣做了,當晚她就委身於他了,過後瑪特兒很快就後悔了。

一次,他們在圖書室相遇,她邊哭邊對於連說:“我恨我委身於第一個來到的人”於連感到痛苦,他摘下掛在牆上的一把古劍要殺死她,瑪特兒一點都不害怕反而驕傲地走到於連面前,她認為於連愛她已經愛到要殺了她的程度,便又與他好起來。夜裡於連再次爬進她的房間,她請求於連做她的“主人”,自己將永遠做他的奴隸,表示要永遠服從他。可是,只要於連稍許表露出愛慕的意思,她又轉為憤怒,毫不掩飾的侮辱他,並公開宣佈不再愛他。

因為於連的記憶力很好,木爾侯爵讓他列席一次保王黨人的祕密會議,會上有政府首相、紅衣主教、將軍。會後,木爾侯爵讓於連把記在心裡的會議記錄冒著生命危險帶到國外去。在驛站換馬時,差點被敵方殺害,幸好他機警地逃脫了,與外國使節接上了頭,然後留在那等回信。在那兒他遇到俄國柯哈莎夫王子,他是個情場老手,於連便把自己的愛情苦惱講給他聽,他建議於連假裝去追求另一個女性,以達到降伏瑪特兒的目的,並把自己的五十三封情書交給她,“把這些信轉抄一份寄給你所選定的女性,這個女性必須是瞧你不起的對方的熟人。”

於連回到巴黎後,將這些情書一封封寄給元帥夫人,元帥夫人受了感動,給於連回信,瑪特兒再也忍耐不住了,跪倒在於連的腳下,求他愛她,於連的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看呀!這個驕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腳下了!”。不久,瑪特兒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寫信告訴父親,要他原諒於連,併成全他們的婚事。侯爵在愛女堅持下,一再讓步。先是給了他們一份田產,準備讓他們結婚後搬到田莊去住。隨後,又給於連寄去一張驃騎兵中尉的委任狀,授予貴族稱號。

於連在驃騎兵駐地穿上軍官制服,陶醉在個人野心滿足的快樂中,“由於恩寵,剛剛才作了二天的中尉,他已經在盤算好至遲有象過去的大將軍一樣,在三十歲上,就能做到司令,那麼到二十三歲,就應該在中尉以上。他只想到他的榮譽和他的兒子。”這時,他突然收到了瑪特兒寄來的急信。信中說:一切都完了。於連急忙回去,原來瑞那夫人給木爾侯爵寫信揭露了他們原先的關係。這時惱羞成怒的於連立即跳上去維拉葉爾的馬車,買了一支槍,隨即趕到教堂,向正在禱告的瑞那夫人連發兩槍,夫人當場中槍倒地。於連因開槍殺人被捕了。

入獄後,他頭腦冷靜下來,對自己行為感到悔恨和恥辱。他意識到野心已經破滅,但死對他並不可怕。瑞那夫人受了槍傷並沒有死。稍愈後,她買通獄吏,免得於連受虐待。於連知道後痛哭流涕。瑪特兒也從巴黎趕來探監,為營救於連四處奔走,於連對此並不感動,只覺得憤怒。公審的時候,於連當眾宣稱他不祈求任何人的恩賜,他說:“我決不是被我的同階級的人審判,我在陪審官的席上,沒有看見一個富有的農民,而只是些令人氣憤的資產階級的人。”結果法庭宣佈於連犯了蓄謀殺人罪,處以死刑。瑞那夫人不顧一切前去探監。

於連這才知道,她給侯爵的那封信,是由聽她懺悔的教士起草並強迫她寫的。於連和瑞那夫人彼此饒恕了,他拒絕上訴,也拒絕做臨終禱告,以示對封建貴族階級專制的抗議。

在一個晴和的日子裡,於連走上了斷頭臺。瑪特兒買下了他的頭顱,按照她敬仰的瑪嘉瑞特皇后的方式,親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頭顱。至於瑞那夫人,在於連死後的第三天,抱吻著她的兒子,也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