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讀書筆記800字(精選10篇)

才智咖 人氣:1.05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大學》讀書筆記8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800字(精選10篇)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1

社會就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它教會了我如何生存,如何交際,如何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而高爾基先生就是在社會底層長大的,所以在寫自傳三部曲中將社會這種複雜寫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這本《我的大學》更是令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講述了阿遼沙經歷了較為快樂的童年,又度過了城中而有苦悶的打工生活,滿懷著理想的他期望能進入大學--這個知識的海洋,但是像他這樣的窮人孩子是不可能進入大學的,他來到了“社會”大學學習,觸及到了許多知識分子,收到了各種思想的教育,而這所“大學”為它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寬廣的世界。

是呀,學習不止一種,學習也是永無止境的,學習更是需要持之以恆的,阿遼沙為了讀書能夠受盡各種各樣的屈辱,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學習一下他渴望讀書的刻苦精神呢?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上一輩的奮鬥精神,在自己的努力中不斷實現夢想,不斷向新的目標發起挑戰。

社會像一座繞不出去的迷宮,社會像一望無際的大海,社會像跌宕起伏的樂曲,社會也像有著千奇百怪生物的古樹林……我們未曾想過要涉足社會,但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就已經融入到裡面了。阿遼沙就是在這所大學中生存、求知的。在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並不是那麼簡單,社會更是複雜。一會兒就有人丟了工作啊,一會兒就有人想不開啊,這些如亂麻般的人們,這些如亂雨般的瑣事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而這時我就更能感覺到阿遼沙他對自由的熱烈追求,他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他熱愛這所“大學”,更親近這所“大學”,他學習到了怎樣與周圍人交流(社會有各種各樣的交流方式),並開拓了視野,他更在裡面獲得新生。

看看現在外面的大街上, 這些來去匆匆,邊走邊吆喝的商販,那些滿頭大汗還在一步一步吃力搬運的工人,還有頂著炎炎夏日還在街邊掃地的環衛人員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深入大眾,並如飢似渴地讀書學習,知識與實踐探索雙行,就已定會有一個燦爛的明天等著我們。

夜幕悄悄降臨,正如生活每天都在繼續。我望著窗戶,這天上的星星多得數也數不清,它們就像一顆顆鑽石般閃亮,而我竟忽視了它們的美麗。不!它們在努力,在為自己照耀,希望成為天空中最閃耀的那顆星!而人生亦如此,每個人都在拼命奮鬥,因為都希望在社會中嶄露頭角,希望成為社會中中最閃耀的那顆星!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2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不計其數的傳世鉅著。讀後感又俗稱讀書筆記,是對於一句話,一段文字,一本書的感想和見解。好的讀後感應該是和原著作者在思想上的一次火花交鋒,在文學修養上的一次昇華。讀後感欄目在此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優秀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一”假期,我抽空拜讀了高爾基的《我的大學》。

《童年》、《我的大學》和《在人間》是蘇聯偉大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著名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作者通過對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生活和命運的描寫,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我們上一代人的成長。作者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沙俄專制下的黑暗與罪惡是他成長的獨特的社會背景,也鑄造了他獨特的成長方式。

他是一位偉人,我們家喻戶曉,是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他就是高爾基。這個假期,我讀了他的書《我的大學》。

書中作者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沙皇統治的黑暗時期,人們相互抱怨,對罵,三天兩頭的打架,甚至於去殺人。作者為了上大學,來到了喀山,最終因種種因素,高爾基沒有上成大學,而是在那裡上“社會大學”。在這期間,他曾當過搬運工、麵包師助手、小店店員······在剛來到喀山時,他遇到了小偷和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嘲笑高爾基看書的“愚蠢行為”,有的人讚賞高爾基渴望獲得知識的精神,這些贊同高爾基獲得知識的人是理智的,因為他們堅信只有智慧才能崛起,不受這種壓迫。高爾基經人介紹,認識了藏有很多書的小店老闆潘科夫。以後,他白天銷售貨物,到了晚上刻苦讀書,並最終走向了革命的路。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高爾基生活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經歷了諸多磨難,從事了很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卻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後來,他在潘科夫的店鋪裡一邊做工,一邊埋頭苦讀,不顧一群愚昧的人的嘲笑,仍然讀書。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環境中,吃得飽,穿得暖,也有很多書看。我們生活的環境比高爾基要好很多,再不好好讀書,上不了大學,那就很說不過去。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用功學習,超越高爾基。

只有知識才能使人進步,只有讀書才容易獲取知識。沒有了知識,人們就會像一堆廢物一樣。沒有了知識,人們也不會發展科技,建設一個現代的文明的世界。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3

《我的大學》是文學巨匠高爾基所著的。這是高爾基上“社會大學”時批評沙皇統治黑暗的一本最佳的書。在這部長篇自傳體小說中,作者力圖以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為主線,塑造出一個努力探索生活的意義、尋找新的生活道路、內心充滿了激烈衝突的人物形象。

這本書最讓我難忘的是作者的語言藝術的高超,以及一些語言含蓄的諷刺沙皇統治的黑暗。全書人物眾多卻形象鮮明、性格各異,無論作家對之著力刻畫還是寥寥數筆略加勾勒,全都顯得輪廓分明、鮮活靈動,讀來如見其面,如聞其聲。羅馬斯的深沉幹練,傑連科娃的矯揉造作……書中都有鮮明的例子:比如描寫羅馬斯:“羅馬斯簡單而明瞭的對我說,他不在時我該做些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去做。我感覺,他似乎已經忘掉了人們用爆炸來嚇唬他的事了,就像忘掉蚊子叮過他一樣。”比如刻畫捷連科娃:“瞧,她來了,輕盈,飄逸,像玫瑰色的彩雲迎著旭日飄拂,可是,從她的眼神裡卻流露出內心深處虛偽的情愫。”

最讓我難忘的一句諷刺性的話語是:“自由就是我想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但到處都是官老爺,他們要來干涉你們的生活。沙皇從地主老爺們手裡搶走了農民,於是,沙皇就成了所有農民的老爺。如果你要再問什麼是自由,總有一天,沙皇會對你做出解釋,告訴你什麼是自由!”我被書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我不禁深深地讚歎於高爾基高超的語言表現藝術。

看完這本書,讓我得到了一些寫作的啟發。高爾基描寫的人物生動靈活,惟妙惟肖。而我在自己的作文中總是描繪出的人物形象,不生動,死氣沉沉的,沒有清楚地寫出人物的性格,我以後不僅要多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積累寫作的素材,還要多讀些世界名著,借鑑一些他們的寫作技巧,把人物刻畫的更加生動,還要本著作文的一大要點“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樣才能把文章寫得好,寫得讓人拍案叫絕。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4

《我的大學》作為回憶性的自傳體小說,故事情節簡單,並且很明顯,小說的資料和結構的組織與安排亦沒有經過謹慎細緻的構思揣摩,彷彿缺乏必須的有機性和完整性,然而,正是這些看上去存在的缺陷煥發著強烈的感染力,構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作者用簡潔優美的言語勾勒他的成長片段,在其中我們感到濃濃的真實和那些在灰色的環境中閃耀出的感人的光輝。

成長的`過程不是像白楊一樣由時間直直地拉離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樣清清爽爽地徑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說人的思維是草,那麼,成長就是這株草的幼芽在時間與空間裡蜿蜒招展的結晶。

成長在短時期內真的不具有有機性和完整性,儘管夢想是牽引成長的一條線,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遼遠而迷茫,有好多閃光的片段散落在這條線之外。僅有當回首時,在得與失、喜與憂的反覆回味中,我們才會真真切切地聽到自我拔節的聲響,彷彿一條繩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此時作者已55歲。對於一個投身革命且年過半百的人,用筆真切地再現少年時代的生活,他筆下流出的全是記憶的精華,含著倔強而又謙誠率真充滿智慧的氣度。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心總被某種東西激盪著,思維的火花一次比一次閃亮,我不能抑制自我,我要留住這些火花——這些成長的箴言。

《我的大學》——我的大學!我感到很幸運在上大學之前接觸了這部書,又在大學的實際生活裡反覆地體會其中的意味。它們對我是如此地重要,我要趕快留住它們,並把它們獻給同我一路成長的人。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裡無情地吸吮著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裡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裡的思考著。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5

本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第三部曲,其餘兩部為《童年》、《在人間》。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教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是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條件。

在《我的大學》裡,高爾基用自己的筆觸反映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統治的活動,展示了這一時期俄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在高爾基的自傳小說,我們看到青少年時期的高爾基就已經對俄國的醜惡現實十分憎惡,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經幻想自己做一個強盜,劫富濟貧或者用祈禱上帝的方式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但當時他還很年輕,當然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該怎麼辦”的問題的解答。接觸了許多具有革命情緒的知識分子,高爾基又想從他們那裡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長篇小說《我的大學》是高爾基一九二三年在國外療養期間完成的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後寫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說敘述十六歲的主人公滿懷著上大學的願望,告別了年邁的外祖母,從下諾夫哥羅德來到了伏爾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的看到,嚴酷的現實生活使他上大學的美好願望頓時化為泡影,因為他必須直麵人生,必須首先為生存而受僱去幹活。於是喀山的貧民窟、窮街陋巷和輪船碼頭變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頭一所社會大學。

《我的大學》描寫他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他16歲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麵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祕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6

《我的大學》是一部有著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小說以其現實主義寫實風格和熱情勇敢的生活態度征服了全世界無數讀者的心。它問世之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著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

《我的大學》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喀山時期的生活。16歲的他滿懷希望的來到喀山想進大學讀書,但他的大學夢很快就破滅了。他開始為生活奔波忙碌,他在那兒上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裡他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接受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驗,受到各種思想的啟迪和教育,對人生的意義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所大學為他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

作者是一個孤兒,沒有人給他呵護,沒有人給他引導,他大敞著年幼的心,睜大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作者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裡。他會很早發現這位可憐的媽媽的廚房哲學,分給他的每一塊麵包,在他心中都“如岩石般沉重”,由此他決定“出去找點活兒幹,自個兒養活自個兒”。在暴風驟雨的日子裡,躲在廢墟底下的大地洞裡,他頓悟“上大學——美夢而已”,而他又動情地寫道:“這個地方令我永生難忘,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學”。這是他在喀山的第一個成長片段。面對苦難的生活,他沒有一點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滿了感恩和希望。他知道苦難的日子很漫長,他對自己說:“苦難的日子裡我變得更加堅強了,我並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運降臨,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這個道理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在苦難面前,他更深切地覺察出的是苦難帶來的無與倫比的財富,正如赫胥黎所說:“沒有哪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和憂愁的鍛鍊價值”。

《我的大學》作為回憶性的自傳體小說,故事情節簡單,並且很明顯,小說的內容和結構的組織與安排亦沒有經過謹慎細緻的構思揣摩,彷彿缺乏一定的有機性和完整性,然而,正是這些看上去存在的缺陷煥發著強烈的感染力,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作者用簡潔優美的言語勾勒他的成長片段,在其中我們感到濃濃的真實和那些在灰色的環境中閃耀出的感人的光輝。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7

2014年1月14號看完了趙美萍的《我的大學我的苦難》。看的過程中,掉了好幾次淚,為作者坎坷的命運。邊讀我邊在腦海裡勾勒著一個小女孩苦苦掙扎著的畫面——6歲喪父的她是如何眼睜睜地看著從此與至愛的父親陰陽相隔,迫於生計被賣作童養媳的她是如何在別人家裡挨餓受凍飽受欺凌,13歲的她是如何扛起笨重的鐵錘砸碎一塊塊巨石,她又是如何面對縫紉師傅的嘲笑和打擊,後來奔波到上海的她又是如何的幹起洗碗端盤子的活計,而後來的後來,她又是如何在那家縫紉工廠裡出人頭地,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她是如何默默地經營著自己的夢想,看書、爬格子、發文章,是怎樣的一種信念支撐著她苦心經營著。

從江蘇到安徽,從安徽到上海,從上海到武漢,國小畢業的她從無助的採石女到縫紉工到洗碗工到技術工到《知音》雜誌社知名編輯,她一直在命運的風口浪尖上奮力搏擊。而今,終於攀上高山採摘到仙草,終於潛入水底覓得驪珠。

不禁想起《紅日》裡面的歌詞——”命運總是顛沛流離,命運總是曲折離奇”。但是命運從來不會捉弄一個自強不息永不放棄自己的人。

和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相比,我自己的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從5歲上學到今年25歲一直都過著幾乎無憂無慮的生活,雖然期間經歷過幾次比較大的波折,但是跟作者的比起來,真的不足掛齒。我時常抱怨自己沒有出身在書香門第,時常抱怨自己沒有溫柔體貼的父母,時常抱怨父母不能給我帶來榮耀,時常抱怨我不能很好的發展是因為家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時常抱怨我不能做成某件事是因為我精力有限。其實呢,往往是我自己在給自己設限。

畢竟過了20年衣食無憂的日子了。雖然談不上高階洋氣上檔次。但父母也盡力了。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我的抱怨太多而感恩不足。我也常常感覺自卑,為一些和我某些朋友格格不入的小事,為我遲遲沒有融入這個城市,為我的血液裡將永遠流淌著農村人的質樸。或許,我應該像作者一樣去闖一闖去拼一拼。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臣服於命運,但內心決不妥協,在我能爭取的範圍內奮力前進!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8

自昨天晚上到今天中午一口氣看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讓我深深的認識到,不論是那個名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他們的骨子裡面有著積極向上的精神,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種不滅的信念!也讓我重新認識到,苦難的人生,是一種不滅的信念在支撐著前進的動力!

好久沒有寫日誌裡,感覺對於自己內心的表達又顯得那麼生疏了!曾經對於自己的承諾沒有兌現,一而再,再而三的給自己找一些說服不了自己的藉口,來掩飾自己心中的那份不安,每當看到別人曾經的青春是那樣的拼命,看到趙美華從一個砸過石頭,在餐館端過盤子,在服裝流水線上做過縫紉工、技術員,在廣告公司做過業務員……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家庭重負,用掙來的微薄收入養活全家,供妹妹讀書。最後,她以國小文憑和發表的數百萬字作品,大膽應聘著名期刊《知音》雜誌社的編輯、記者,並被破例錄用。

這樣的高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的,就如趙美華在應聘知音編輯時說的那句話一樣,苦難就是我的大學!沒有經歷磨難的人生是殘缺不全的人生,沒有經歷苦難的人生更不會珍惜這匆匆的時光!但我讀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彷彿書中的畫面歷歷在目,久久不能讓我平息!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了自己的家鄉,回想起了我的爸爸媽媽。看到生命一次次的奪走了身邊親人的生命,我只能告訴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愛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誰也無法預測明天將會發生什麼,生命最終逃不過規律的輪迴,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有去面對的。直到今天我還未曾想明白,我要在我有限的生命裡留下一些什麼,只是這樣碌碌無為!更沒有明確的方向,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但卻未曾找到。有人問我,你的理想,你的目標是什麼,我最終不能夠給別人一個明確的答案,包括自己。

總想把這段時間的經歷給翻了出來,重新靜下心來思考今後的路在何方,我最恐懼的不是苦難,而是沒有目標,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也會讓人慢慢的在紛擾的人世間沉淪下去,耗盡了畢生的時光也沒留下什麼,帶給自己只是那些遺憾。

總想給自己一個期限,卻不知道這個期限是多久!現在給自己最大的安慰就是,一些事情總要經歷過,才能給自己一個兌現夢想的承諾!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9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這個耳熟能詳的名言,充分體現了高爾基對書的重視,對知識的重視。《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部高爾基的自傳體充分體現出了他對知識的渴望以及他孜孜不倦的求精神。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實為三本書,每一本《童年》主要寫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兒時在社會的所見所聞。《在人間》講述的則是阿廖沙在社會的艱苦環境下開始不斷求學並開始孜孜不倦的讀書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我的大學》講述的是阿廖沙在“社會”這所大學裡所懂得的知識。總的來說,這三本書講述的就是阿廖沙在“社會”這所學校的所見所聞以及所學到的知識,阿廖沙那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以及當時俄國青年反抗沙皇統治的故事。

看完這三本書,我被阿廖沙那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那廢寢忘食讀書的毅力給折服了。在《在人間》裡有這樣一段:阿廖沙在主人家裡發現了很多書,在經過主人同意以後,他就天天在打工的空隙和夜晚看書。但是主人家裡的人不准他“浪費”蠟燭,因此,阿廖沙只好收集蠟油,然後點了來看書。但是蠟油點火以後會讓人眼睛感到很澀,會不斷流淚,而且光也很微弱。很難想象,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把主人家裡堆積成山的書全部看完了,這是需要多麼強大的毅力才能完成的啊!如果換做是我,我一定受不了這樣的環境。極度的睏意加上白天的勞累以及微弱的光和十分澀的眼睛,這樣的樣子想想都讓人感到害怕,感到難受。但就是這樣,阿廖沙在這樣的環境下,讀完了一本又一本的書,是什麼在支撐他的意志?是那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吧,是那急切地想要獲得知識的心吧。也只有這兩樣東西,才能讓那時的阿廖沙擁有頑強的毅力。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三部高爾基的自傳體作品,充分的描寫了高爾基當時那孜孜不倦的精神,也正因如此,才會有現在的高爾基,如果他當時不想獲得知識,那麼就會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也就沒有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高爾基了,也就沒有“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這句話了,更不會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的自傳體三部曲了。高爾基用這自傳體三部曲告訴了我們:唯有孜孜不倦,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 篇10

最近,班裡流行起一股“童年”風,每天到了教室,一本本《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便出現在面前。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是一本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這本書裡總共有三個部分。

書中講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在父親去世後,隨外祖母和母親來到外祖父家,在這裡,阿廖沙度過了自己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字裡行間湧動出了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在這個部分裡,高爾基用幽默生動的語句描繪了一個慈祥的外祖母,兩個自私的舅舅和一個暴力的外祖父,讓人回味無窮。

第二部分是1871年至1884年的事,這便是《在人間》,在這段時間裡,他為生活,與外祖母摘果賣錢過活,為了掙錢,阿廖沙不惜當繪畫館的國小徒,船上的洗碗工,聖像作坊的徒工。儘管在人生道路中經受磨難,但是各種書籍最深深地吸引著他。他懷著自己堅強、堅定的信念奔赴喀山。

到了《我的大學》,整本書便接近了尾聲,雖然阿廖沙來到這裡,沒有實現夢寐以求的大學夢,而這裡的貧民窟、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在碼頭、麵包店、雜貨店都看到過他的身影,後來,阿廖沙閱讀了大量革命民主主義的書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到參加了革命。在喀山的四年,他的思想、學識、社會經驗得到了長足進步。

讀完這篇本書,我不禁被高爾基妙筆生花的寫作方法感到震驚,尤其是對人物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彷彿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比如《童年》第一章的一句話“她低下頭,默默地站在那裡,直到墓穴被填平”,讀了這句話,我好像真的看到外祖母滿臉樵椊,看著父親的棺材被兩個鄉下人埋到地下去。令讀者也不禁感到悲痛。

在這本書裡,高爾基埋下許多伏筆,劇情一波三折,讓人難以琢磨,給人以神出鬼沒的感覺。讓讀者也有時喜笑顔開,又有時悲痛欲絕,又有時為人物命運而擔憂。既表達了自己對苦難的認識,和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青少年。

相比起高爾基,我們的童年該是多幸福、多美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