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書筆記精選範文

才智咖 人氣:2.95W

《名人傳》,由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家、小說家、劇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法國)著,又稱《巨人三傳》,它包括《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三部“英雄傳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名人傳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參考!

《名人傳》讀書筆記精選範文

名人傳讀書筆記一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羅蘭認為偉大藝術家是"集體力量"的表達者,是群眾、各民族和人類巨大激情的表達者,因為他覺得"集體力量"是一種自發的和完全不為理智所理解的東西天才藝術家的偉大,包括所有天才的偉大,按照羅蘭的看法,絕不在於他具有某種超人的、非凡的力量。恰恰相反,一個傑出的人;尤其是一個天才,要比普通人更緊密地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他了解生活的本質要比別人更深刻,他預感歷史大變動的臨近,要比別人早一些。

早在本世紀初,羅蘭已經接近於對傑出人物的作用的這樣一種理解,而且這種理解在他的傳記特寫中得到了體現。隨著他研究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生平的日益深入,尤其隨著他為還沒有寫的其他幾部傳記收集的材料日益增多,他越來越清楚地感到那些偉大人物的內心世界的複雜,而他原先是打算把這些人物當作意志堅定和性格剛強的榜樣來加以描寫的。這就妨礙了他把擬訂好的叢書計劃繼續下去,不過這並沒有動搖他對所選擇的題材進行處理的美學立場。偉大人物是有缺點的,他們在所走過的道路上也有過動搖和錯誤,然而他們的偉大正是在於他們有時善於--用痛苦的內心鬥爭作為代價--戰勝弱點和克服動搖。

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的序言中寫道: “我沒有給那些高不可攀的英雄們建立紀念碑。我憎恨理想主義,因為它膽怯地迴避生活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弱點。然而,太容易受一些花言巧語矇騙的人民應該牢記:有關英雄主義的一切謊言是由於膽怯而產生的!英雄主義就是看到世界的本來面貌,熱愛這個世界。”這一思想,在該書的結尾中又重複了一遍:“難道,我應該象其他許多那樣只去描寫英雄們的英雄主義,用一塊蓋布把他們跌入的整個痛苦深淵罩上,可是不能這樣做!真實高於一切!我不能用謊言去答應給自己朋友們幸福!我不惜一切代價非這樣做不可,我只能答應給他們真實,甚至用幸福作為代價答應給他們真實,給他們勇敢的真實,並用真實這把刀子去雕刻不朽的心靈。”這肖像是本世紀初羅蘭在《貝多芬傳》中刻畫的。而且他還修改重審自己的這一早期作品,並持批判態度。一九三六年,他在著手他的鉅著的第三部《復活之歌》的創作的時候寫道:“我們研究貝多芬三十年了,在這期間,我們不僅更清楚地瞭解了貝多芬的生平,而且瞭解了一個人--人們--的生平……現在,為了一塊麵包,我們已經不能把貝多芬這一個人看成是想象中的英雄,看成是由不鏽鋼鑄成的具有倔強性格的英雄。他--就象所有的人,哪怕是英雄,一樣經歷過乏味生活,是某些身份不同的人和可以說地位不同的人之間的戰場。”生活的條件,壞境的壓力使人也決不可能擺脫內心鬥爭。“這使他的英雄主義具有更高的價值,因為眾所周知,他作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就是貝多芬也不能完全擺脫內心矛盾。儘管他的性格獨立不羈,但有時也會巴結強者。雖說他是一個不謀私利的人,但在就錢的事情同出版商和戲院經理的一些洽談中,他卻表現得極其固執而又堅決。儘管他滿懷共和主義激情,然而他仍為自己的貴族身份而感到十分自豪。所有這一切怎麼去解釋呢?羅蘭自己作了回答。“讓偉大藝術家力求成為代達羅斯,給自己插上翅膀,飛向……系在雙腳?上的秤砣卻把他留在大地上--這秤砣便是經濟上的奴役,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跌入人們共同的陷講。在那裡,他為了一塊麵包和可恨的貧困同別人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貝多芬許多個人弱點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由這一點造成的。對他來說,有錢就意味著相對減少依賴,因此他為了一個銅板就能固執地討價還價。對他來說,貴族身份是一種避免受別人鄙視的工具,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樣,因為那些不敬重貝多芬這個作曲家的人,卻很敬重貝多芬這個貴族身份,因而當有人對他貴族身份的真實性提出異議時,他就會大發雷霆。他的革命信念帝國警察局知道得十分清楚。這使他始終擔心會遭到迫害。因此,為了避免遭受迫害,他有時剋制住對巴結奉承的厭惡,在自己毫無天賦的學生和庇護者魯道夫大公面前說上許多恭維話。在敘述這一切的時候,羅蘭一味反覆地說:"天才的這些錯誤和失敗不應該把我們的眼睛遮住,使我們看不到他的偉大。這僅僅是對時代作出的不可避免的讓步。確實,羅蘭在這裡指出的'有關貝多芬個性的新觀點,同他《名人傳》原先的構思是不矛盾的,而只是對這一構思作了更明確的修改。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藝術家痛苦的深度,同時也看到了藝術家道德的偉大,因為藝術家善於不顧一切地保護自己內在的人的本質,從而保護了自己的創作天才,使其不受有害的影響。

名人傳讀書筆記二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德國古典主義最偉大的音樂家,是這樣一個不幸而堅強的人:在青年時期就開始耳聾了,

名人傳讀書筆記。對於一個以音樂為生命的人,還有什麼 比這更不幸的呢?誰又能想象 他在漫長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殘忍,把最美的音樂賦予了貝多芬卻剝奪了他欣賞音樂的權利,他聽不到自己的音樂,人們都在盡情享受他的音樂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他卻必須獨自忍受無聲的折磨!而就是這個人,寫出了那樣大量的樂曲,而且往往是歡樂的樂曲――從天國發出的,傳播到人們內心的歡樂!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鬥的成果,是勝利的標誌。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 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歡樂!”

“他是孤獨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愛 人,但無人愛 他。人們對他既欽佩,又懼怕。最終他在人們心中引起了一種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駕於他的時代。於是,他稍稍平靜了一些。他從高處看人,而人們則從低處看他。他始終是單身。他從不休息,連最卑賤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溫柔他也嘗不到,他一生中連一分鐘都不曾在另一個人的溫柔懷抱裡入眠。他從未得到過女人的愛。在這荒漠般的天地裡,只有維多利亞科洛納的友情 ,曾閃過一道純潔而冷峻的星光。周圍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熾熱的思想流星――他的慾望和瘋狂的夢境――飛馳而過。貝多芬從未經歷過這樣的黑夜。因為這黑夜就在米開朗基羅的內心。貝多芬的悲憤是社會的過錯,他本人卻天性快活,且渴望快樂。米開朗基羅則憂鬱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開他。他在自己周圍造成了一片空虛。”――《米開朗基羅傳》

貝多芬的痛苦來自病痛的折磨,米開朗基羅的痛苦來自他充滿矛盾的靈魂:他既無殘疾,也不貧窮。他出身高貴,是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他的祖國多災多難,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毀於戰亂。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會獲得一大筆酬勞,但他卻過著像窮光蛋一樣的生活 ,只吃麵包,喝點葡萄酒,每天只睡幾個小時;他驚人的長壽,一生渴望愛情,寫出大量火熱純潔的十四行詩,但他卻終身未婚,孤單到老;他的家族從未給他任何溫暖,總是一次又一次從他身上榨取金錢,利用他的名譽到處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卻使他出手大方;他驕傲固執,目空一切,他在藝術上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鬧翻,但他又軟弱可笑,總是在關鍵時刻選擇妥協投降,做出種種與他名譽不符的可笑舉動;他的藝術天分驚人,雄心勃勃,創作出《大衛像》、《奴隸》、《摩西》等驚世傑作,但他又不得不為教皇奔波賣命,這個任務還沒完成,又有新的任務在催促著他,因此他計劃中最偉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廢。他一生都在超負荷的工作,同時還要為那些沒完成作品忍受內心的譴責;到了老年,他已經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後一位藝術大師,人們對他像對上帝一樣敬重,無人敢於挑戰他的權威,但他卻越來越虔誠,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儘管米開朗基羅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儘管他一直沒能實現自己最偉大的計劃,可誰也不能否認他的藝術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精神,從大衛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嚴,人的意志;從摩西和奴隸身上看到了人與命運的抗爭……米開朗基羅塑造的是神靈,但他表現的卻是現實中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徵,永遠銘刻在人類的記憶之中。寬廣的前額上兩道微彎的皺紋,白色的雙眉異常濃密,一部忠厚長者的鬍鬚,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蒼老的面龐變得平靜、溫和,留著病痛、憂傷和慈祥的痕跡。從二十歲時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爾從軍時的呆板嚴肅,到現在的他改變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銳利深沉,顯得坦白直率、胸無城府卻又明察秋毫。”――《托爾斯泰傳》

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是貴族出身,地位優越,衣食無憂;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有深愛的妻子兒女;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評如潮,他是巍然聳立的文學高峰,他不僅為讀者展示了俄羅斯近代歷史的廣闊畫面,還精彩地譜寫了俄羅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每一個都讓人們點點頭說:“是的,俄羅斯人就是這樣的。”總之,他是一個一般人看來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他為城市貧民的悽慘處境感到鎮靜,為農民的生活貧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質富有,生活優裕而內疚,為自己不忍心擺脫家庭羈絆去過苦行生活而苦惱……總之,他的博愛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難,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 安詳的生活。為了實現他的理想,他首先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農民生活勞動在一起,他在自己的莊園裡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他推行 “愛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惡”,甚至提出“敵人要打你的左臉,要把右臉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變本加厲,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財產,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絕之後,他以八十二歲高齡離家出走,最後孤獨地死於出走途中人的苦惱和感情!

名人傳讀書筆記三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裡,《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