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讀書筆記800字(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1.53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莎士比亞讀書筆記800字(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莎士比亞讀書筆記800字(精選5篇)

莎士比亞讀書筆記1

從小就讀過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從此心中便給這個偉大的劇作家留了一席之地。竟在八年級的語文書上發現了莎士比亞所寫的《威尼斯商人》選段,無比欣喜。

這篇文章我讀了好多遍,突然發現其實自己並不是真的欣賞巴薩尼奧,而是可憐狠心的猶太人夏洛克罷了。心胸狹窄,復仇心極重,一遇機會便要瘋狂報復對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對手於死地不可的人倒是最令我覺得惋惜的,莎士比亞把人的一切醜惡全部都放在他的身上,安東尼奧對友情的重視和心地善良,巴薩尼奧為朋友的奮不顧身為的就是要襯托夏洛克的凶狠與嗜錢如命。我想雖然莎士比亞是為了諷刺猶太人夏洛克,可他同時也表現出了當時的社會對猶太人的歧視和排斥。所以說夏洛克是一個可悲的角色,但他並不值得可恨,可恨的是當時的社會,正是這樣的社會造就了一個悲劇的夏洛克。

在課文的第二段鮑西亞審判中,委婉地勸導夏洛克慈悲一點。“鮑西亞:那麼猶太人應該慈悲一點。夏洛克:為什麼我應該慈悲一點?把您的理由告訴我。”從中看出鮑西亞勸說夏洛克應該慈悲一點,但夏洛克毫不領情。“還是慈悲一點,把三倍原數的錢拿去,讓我撕了這張約吧。”即使巴薩尼奧願意出三倍價錢還夏洛克,可夏洛克還是不肯,表現了夏洛克復仇心理極強。“鮑西婭:夏洛克,去請一位外科醫生來替他堵住傷口,費用歸你負擔,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約上有這樣的規定嗎?鮑西婭:約上並沒有這樣的規定;可是那又有什麼相干呢?肯做一件好事總是好的。夏洛克:我找不到;約上沒有這一條。”鮑西婭要求夏洛克請外科醫生替安東尼奧“堵住傷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可夏洛克因“費用歸你負擔”,並以“約上沒有這一條”而拒絕了。可他不知道這“血”字是鮑西亞促使安東尼奧和他的命運發生倒轉的法寶。“夏洛克:那麼我願意接受還款;照約上的數目三倍還我,放了那基督徒。”夏洛克看計謀失敗,便想拿三倍的還款,夏洛克嗜錢如命的本性暴露無遺。

我想金錢固然重要,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遠遠比金錢重要的東西,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你不能因為自己的優越而歧視任何人,更要學會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別人。

莎士比亞讀書筆記2

《李爾王》稱得上是莎士比亞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現了人性中難以迴避的醜陋,無以復加的殘酷以及難以逃脫的悲哀;與此同時該劇也充分體現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善良,不求回報的奉獻,不離不棄的真誠以及感人至深的犧牲。整部劇充滿著對王權、對社會、對正義、對人性、對自然、乃至對神的拷問及深思。本文以過往李爾為核心,以該劇中五個與李爾相關的重大場景為劃分標準,細緻考察李爾在整部劇中的轉變以及其所受到的教育。

作為國王的李爾是專橫的獨裁,這主要體現在其為小女兒考狄利婭抉擇夫婿中。在考狄利婭觸犯國王李爾之前,其是十分受疼愛的,李爾要分給她“比你的兩個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也能感受到這種偏愛,“他一向都是最愛我們妹妹的”。但當考狄利婭並沒有按李爾的意圖訴說對其的愛時,李爾不但剝奪了考狄利婭的土地,更是向她的兩個追求者極力貶低考狄利婭。他直接勸勃艮第公爵“放棄他吧”,勸法蘭西王“您還是丟開了這一個為天地所不容的人,另外去找尋佳偶吧”。即使在法蘭西王執意選擇考狄利婭後,李爾仍不忘詛咒他們,“你們不要想得到我的祝福”,致使法蘭西王“盛怒而去”。國王李爾對女兒婚姻隨意專斷,反覆無常;將心愛的女兒轉瞬間稱為人,其極致的專橫可見一斑。

國王李爾不僅是專橫的,更是愚昧的,極易受到矇蔽的。他面對高納里爾和里根的奉承,顯得極其受用,認為其所說的就是她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完全沒有一點懷疑的傾向,而面對考狄利婭的無話可說則擅意決斷,根本不考慮考狄利婭所說是否是真實情況。而其在面對肯特為考狄利婭求情的死諫時,李爾根本不加思考,只是仗著君主的權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從,“閉住你的嘴巴”,最後剝奪了其官職並將其驅逐出境。

由此可見,國王李爾是一個專橫、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宮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權所構築的自我世界中,王權將其完全封閉,令其行為、言語等都隨心所欲、任意妄為,他看不到真實的世界,看不到社會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諷刺的是,其悲劇恰恰起源於他基於王權的任意妄為,因為這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權(分割國土事件),這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開始認知真實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劇的逐步進展中,逐漸受到教育,擺脫專橫、愚昧乃至深入其血脈的宮廷王性。

莎士比亞讀書筆記3

《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包含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富有詩意、蘊含深刻哲理的故事。這些故事題材新穎、深刻,突破了悲劇與喜劇的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真實面目。可謂是值得我們高中生細細品讀的一部佳作。

一、題材新穎、豐富、深刻

例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死去的父親的靈魂,《仲夏夜之夢》的仙王與仙后。這些都是作者在現實的基礎上所摻入的魔幻元素。這使得文章題材更加新穎。再例如《冬天的故事》中,國王里昂提斯對自己妻子赫米溫妮的胡亂猜疑,在殺死王后後國王的追悔莫及。《皆大歡喜》中,公爵的弟弟將其哥哥趕走,攛掇權位,到後來公爵的弟弟歸還權位,公爵恢復地位。這些新奇而曲折的故事情節並上新穎的題材,就使得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增強了故事的趣味性,更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而縱觀其所有作品,都有著一個共同而深刻的價值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良的國王無論怎樣最後都會恢復王位,而那個篡奪王位的人最後都會受到應得的懲罰等)

二、故事情節突破了悲劇和喜劇之間的侷限

例如故事《暴風雨》中,故事情節從普洛斯彼羅被安東尼奧聯合那不勒斯的國王趕出自己的王國這一悲劇進展到後來安東尼奧和那不勒斯受到應有的懲罰,普洛斯彼羅的女兒收穫愛情,普洛斯彼羅恢復王位這一喜劇。

再例如《威尼斯商人》中,就在惡毒的商人夏洛克即將得逞的時候,機智聰慧的鮑西亞的一通辯護及時地阻止了夏洛克的罪行,於情急之中挽救了善良的安東尼奧。並且反過來起訴夏洛克,讓夏洛克受到了其應有的懲罰。原來本是悲劇的劇情卻在突然之間變成了喜劇,故事情節能夠瞬間在悲劇與喜劇之間自如轉化。這極大地調動了讀者的思想情緒,讓讀者的心情隨著曲折的故事情節上下波動,使得讀者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三、極力反映了生活本來的面目

縱觀全書所有故事,劇情都來自於生活。

無論是皇宮裡普洛斯彼羅的弟弟對其公爵哥哥的謀權篡位,還是國王里昂提斯對皇后赫米溫妮的胡亂猜疑,無論是三女兒對其父親李爾王無私的愛,還是羅密歐與茱麗葉之間堅貞不渝的愛情,這些劇情都是取自於生活。因此,人們常常感覺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有著自己的影子。而我們也可以這些戲劇故事中獲得生活的啟示,明確正確的方向,走上正確的道路。

莎士比亞讀書筆記4

莎士比亞,十六世紀後半葉到十七世紀初英國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集大成者。它影響深遠的作品有《羅米歐與朱麗葉》。其代表作最高峰的四大悲劇《王子復仇記》、《奧賽羅》、《李爾己》和《麥克白》。我所讀的就是堪稱世界最悲劇的《王子復仇記》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了最複雜的文學典型之一。

《王子復仇記》是將講述一位丹麥王子復仇的悲摻故事。故事說: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父皇——老聃麥網離奇的死亡。因此,王子十分困惑和傷心。在敵樓上他見到了他死去的父皇的靈魂,父王的靈魂告訴他是現任的國王克勞迪亞斯把他給殺死了。為了證實,聰明的他,最終證明了父親說的話,並且找出了真凶。此後,哈姆雷特也開始了他的復仇計劃。但在復仇記劃中失去了他的愛人奧菲莉婭,最後奧菲莉婭的哥哥奧提斯被國之利用與王子交戰,結果,當真像大白於天下時,所有人也為此死去。

看完後,我覺得哈姆雷特真的很可憐。原來快樂的他卻在父親死後不久,背上了父親靈魂施加的包袱。他每天都活在復仇的痛苦之中,被迫裝瘋的他,身心疲憊,哈姆雷特真是活得累極了,多想讓自己放鬆呢?可是他不能放鬆,因為他那醜惡的叔叔在他的身邊安插了好多,一旦發現,就是死路一條。這些密探也不過就是他的朋友。從哈姆雷特身邊的朋友一個個背叛中,我看到了人類良知的泯滅。那些曾經要好的朋友為了金錢露出了一副副貪婪的嘴臉!再回頭說說王子吧!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和智慧,就是他的聰明,是他一次一次逃過了克勞迪亞斯為他設下的圈套。他是很勇敢而且很聰明,但是他善良的本性卻出賣了他!他相信所有的人都向他一樣善良。他相信奧提斯是善良的,所以他答應了決鬥。也就那樣死在了奧提斯的毒劍下,我想,也許他的死是必然的。

哈姆雷特向我們一樣真實,但又比我們偉大。他以自己的“毀滅”毀滅了醜陋的叔叔克勞迪亞斯、深深的吧醜陋的現實次了一刀、成就了他的祖國——丹麥、留下了振聾發聵的“哈姆雷特命題”。他是與惡劣世俗同歸於盡的悲劇英雄,但他悲壯不悲觀。

其實悲劇共有一種深刻的美,悲劇純在的'意義就在於他不只贏得人們一掬同情的眼淚,而是通過對悲劇的產生、發展、結局的整個過程喚起人們對生命意義的嚴肅思索。悲劇也是通過對一切必然性的揭示,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肯定。

莎士比亞讀書筆記5

《莎士比亞劇集》羅列了莎翁的悲劇,是以劇本的形式來描述的。剛開始時,那些一大串長長的名字讓我難以記住。翻閱著劇本的同時時不時地翻到人物介紹,以便熟悉各人物的之間的聯絡,更熟悉劇情。雖說《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愛情響徹全球,但對於他們之間的情感,作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難以理解。羅密歐一直深愛著一位貴族少女,為她的美貌所傾倒,以至於茶不思飯不想,甚至一天見不上就活不下去,他的眼裡再也容不下別人。但是在朱麗葉家族開辦的舞會上,羅密歐就瞄了一眼她,便把先前對他人的深深地愛瞬間轉移了。與朱麗葉青梅竹馬的堂哥遭受羅密歐殺害後,朱麗葉流淚了,但令人費解的是她的淚竟是為了殺了人而遭受流放的羅密歐流的。

雖說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沒能開花便夭折了,他們的愛情卻讓全世界的人為之驚歎,但不知為什麼我翻看之餘我竟沒有同情之感。名著之所以有名,它一定被眾多人認可,應該是幾乎所有的人認可。但是我讀著讀著,反而覺得我印象中的羅朱之愛更美麗,更富魅力。

前些日子看了關於一些讀者看了張愛玲的書籍的感受,之中說道,要讀懂張愛玲,必須讀懂她所處的環境;要讀懂張愛玲,必須讀懂她的生長曆程……看來要讀懂《羅密歐與朱麗葉》必須要懂得中世紀歐洲的文化氛圍;要讀懂《羅密歐與朱麗葉》必須要懂得當時人們的愛情觀;要讀懂《羅密歐與朱麗葉》必須要懂得當時當地人們的觀念,以他們的心態,他們的心境,他們的文化讀他們的愛情。非但如此,要想正確的詮釋莎翁的作品,與百年前的莎翁近距離的接觸,必須對莎翁的人生歷程有個瞭解,對莎翁的個性加以熟悉,對莎翁所處的環境做一剖析,如此讀著,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有共鳴。

正如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曾借人物之口表達自己的戲劇主張:“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演變發展的模型。”這是一種現實主義戲劇觀的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