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讀書筆記1500字(精選7篇)

才智咖 人氣:2.65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讀書筆記1500字(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讀書筆記1500字(精選7篇)

《家》讀書筆記 篇1

《家》是巴金在1931年作為激流三部曲之一寫成的。巴金在這部小說中刻畫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中國封建地主家庭中不同人物不同的性格、行為、心理特點、遭遇等,反映了“五四運動後”中國封建宗族社會和封建地主家庭崩潰的局面,暴露和批判了封建主義的罪惡,也讓我們看到當時中國社會新文化與舊道德矛盾對人們的影響和衝擊。高老太爺是高家的最高統治者,他唯我獨尊,獨斷專行,掌握著家庭的財產權,支配著晚輩們生死存亡的命運。在高家,他以所謂的“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的封建倫理道德作為統治家庭的精神支柱,妄圖用這些封建訓條把家族中每個人都禁錮起來,殘酷地剝奪青年男女的自由幸福。當高老太爺死去時,也意味著這個家族宗法制的大廈快倒了。因此,《家》中的高老太爺及其封建地主家庭的沒落是當時中國整個封建宗法制度崩潰的縮影。

覺新,是新舊矛盾下的悲劇人物。在讀《家》時,最讓我痛惜和同情的就是覺新。他年輕也受過好的教育,夢想出國深造。但是,封建宗法家庭制度卻扼殺了他的夢想。他作為長房長孫,在父親去世後,不得不支撐起門戶的重擔,他的命運就這樣被規劃好了,而且他無力反抗也無力改變。他奉行著托爾斯泰式的“不抵抗主義”和“作揖哲學”。為了避免家庭衝突,他常常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為了換取長輩們的歡心,他也學會隨波逐流;迫於祖父的命令,他勸說覺慧不要參加學生運動,勸說覺民接受包辦婚姻;當與他從小就青梅竹馬的表妹梅回來時,他又沒勇氣幫助她;當長輩們封建迷信要求妻子出城分娩時,他一點也不反抗,以致妻子斷送了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覺新在封建倫理綱常和家族宗法制所構成的十字架下,艱難地行走,無法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位置。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覺新是一個心地善良,不自私自利的人,這使他不會墮落到克安、克定一類的紈絝弟子圈中去。覺新這一人物形象正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中一些有接觸新知識,曾有自己夢想的但在封建家長壓迫下無可奈何、不抵抗也無法抵抗的青年。鳴鳳、梅、瑞珏是封建禮教下的女子。在中國封建家庭中,地位最低的是婦女,她們經受封建禮教最嚴格的約束,承受著生活最深重的苦難。鳴鳳因不願嫁給一個封建老頭子而投湖自盡,寧死不屈。梅被包辦婚姻而與表哥覺新分離嫁到外地,不久又守寡了,最後因哀傷過度生病而死。瑞珏,一個心地善良的賢妻良母型女子,最後被所謂的封建迷信信條所殺害。

覺慧,新青年的代表。覺慧是第一個在高家擺脫冷氣,敢愛敢恨敢於反抗專制家長的青年。他受五四運動新思潮的薰染,積極參加進步的學生運動。他崇尚自由、民主、科學、進步,積極參加《黎明週報》宣傳新思想,抨擊就思想。鳴鳳投湖、梅表姐、瑞珏嫂嫂被封建禮教殺害的事實更激發了他對封建勢力的憎恨,他決定要衝破這個“狹的籠”,去尋找“新天地”。另外,覺慧的反抗不是孤立的,覺民和琴、《黎明週報》的夥伴們都和覺慧一起反抗封建舊思想,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進步。因此,以覺慧為代表的新青年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一代覺醒青年的文化心理。他們是社會新的力量,他們的思想與行動,體現了“五四”反封建的時代精神。

《家》是巴金“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中沒落封建家族的歷史現實。今天,當我們翻讀《家》時,可以從中瞭解到當時中國社會變化發展的一些情況,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青年對於新生活及美好未來的渴望和追求。正如巴金於1953年3月4日在新版後記中寫道:“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是的,青春是一個古老又年輕的主題,在歷史每個時代,都有一些向上進步的青年,不管是古代的青年,還是《家》中的青年,還是今天的我們,我們都一樣,為了理想,為了未來,不斷地奮鬥,不斷地探索,其中也許有過迷茫和彷徨,但是我們不拋棄不放棄,始終懷著一顆熾熱的心勇敢地追求著幸福。所以,青春是美好的,就讓我們一起譜寫屬於我們的青春樂章吧

《家》讀書筆記 篇2

長篇小說《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

作品在揭露這個封建家庭罪惡的同時,還側重表現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摧殘和迫害。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為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高老太爺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作為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作品突出表現了他專橫、冷酷的性格特徵。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作品通過塑造高老太爺這樣一位腐朽反動的人物,表現出了封建制度以及舊禮教、舊思想、舊道德必然滅亡的趨勢。

覺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滿了矛盾,是個“有兩重人格的人”。覺新善良,待人誠懇,原是舊制度培養出來的、有較強傳統觀念、且有著“雙重性格”的悲劇人物。他性格中的這種矛盾性,真實地反映出了當時某些時代特徵。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典型人物,批評了“不抵抗主義”,指明對於封建舊制度、舊觀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劇的惟一出路。覺慧是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他有正義感,同情下層人物,勇於反對封建束縛。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作者對覺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實於生活的。儘管覺慧身上有著明顯的幼稚,但他卻真實地反映出了“五四”時期我國覺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在藝術上有著突出的成就和特色。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於通過細緻入微地刻畫人物心理,展示人物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從而突出人物性格。如作品寫鳴鳳投湖時的心理,就非常細膩,是全書極感人的篇章。它將一位年僅17歲的少女在即將走向生命盡頭時的痛苦、惘然、哀怨、掙扎以及最終絕望,一層層真實細緻地剖示出來,使讀者從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舊制度摧殘人性的罪惡,看到這位弱小者生命的寧折不彎。又如,作品寫覺慧在鳴鳳死後的內心也極細緻,作者還利用夢幻來剖示人物內心的隱祕,筆墨中透露出人物內心極度的悲哀與懊悔。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覺新等人物時,也非常注重採用細膩的心理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如,正是由於作品細緻地寫出了梅的內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覺新是一位有著“兩重人格的人”,作品多處細緻地剖析他的內心,表現了人物內心深處因受新思想的啟發,對現實不滿,又受舊思想的羈絆而最終不能或無力抗爭的苦悶、矛盾,使人物複雜的性格得以凸現。

《家》讀書筆記 篇3

在《家》出版的那個年代,它的任務就是向整個舊社會揚起反抗的劍。而今天,按巴金的話:“我的作品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任務,讓讀者忘記它們,可能會更好一些。”我現在重新拜讀這部作品,為的是瞭解封建社會的一些情況,畢竟它就是一部描寫:“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

有時候死並不可怕,也許思想沒死身體已死更可怕。兩個弟弟認為大哥覺新這種人是沒有一點希望了,是無可挽救的了,給他帶來新的希望,使他掙開眼睛看見這個世界的真面目,只不過是增加他的痛苦罷了。這正像使死屍站起來看見自己腐爛一樣。覺新是這個家裡的長子,在這個家庭裡又是長房的長孫。就是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被決定了。儘管他想去德國留學,儘管他是為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那又如何?他的“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可悲地使他被人玩弄著,像一個傀儡;又被人珍愛著,像一個寶貝。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當他犧牲掉許多美麗的幻想的時候,當他按祖父意願去公司當職員的時候,當他第一次領到三十元薪水的時候,他心裡充滿著歡喜和悲哀。一方面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掙來的錢,另一方面而卻因為這是他賣掉自己前程所得到的代價!

梅表姐,那個能夠了解、安慰覺新的錢家表妹。她的一生何其不幸啊!一段大好姻緣,僅僅因為兩家母親麻雀桌上一點口角而告吹。另嫁他人後受盡委屈,丈夫早逝,回孃家終日以淚洗面,最終鬱鬱而終。整本書,梅徹頭徹尾就是一個不幸的生存的悲哀,訴說著一段悽哀的故事。

其實整個封建社會,這種悲情女子又何止梅呢?

面臨著大哥與梅表姐相同命運的覺民和琴,他們都是中國的新青年。他們清楚地知道如果誤於苟安的思想,一步輕微的退讓,就被逼著步步退讓,等退到懸崖的邊緣,回頭一看,後路就變成了茫茫的一片白色。這時候即使頓悟了自己的錯誤,也只得縱身跳進無底的深淵。於是他們反抗,為他們將來的自由與這個封建家庭拉開戰幕。他們向這個大家庭發出了怒吼,要讓它知道他們是“人”,他們並不是任人宰割的豬羊,更不是它手中的傀儡!這兩個人被愛情和信賴支援著,在那裡面找到了希望和安慰,讓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這個家庭所發出的各種威脅與手段,一切的阻礙都不能分離他們。在這兩代人中間妥協是不可能的。他們堅定這種信念,如果現在有犧牲的必要,那麼就讓他們來做一次犧牲品!琴決不做第二個梅表姐。

反抗最終以祖父同意取消與馮家的訂親為結局。新一代青年的力量決不是那個腐敗的、脆弱的,甚至包含著各種罪惡的舊家庭所能抵抗的。勝利是確定的,無論什麼力量都不能夠把勝利奪走。梅和覺新的時代快要完全消滅了,而讓位給另一個新的時代,這就是琴和覺民的時代。

相對於都是犧牲品的梅和覺新與同是勝利者的琴和覺民,那麼有著新思想的覺慧和處於舊社會的鳴鳳又如何呢?

鳴鳳那張美麗的臉上總是帶著那樣的表情:順受的,毫不抱怨,毫不訴苦的。像大海一樣,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連一點吼聲也沒有。“命啊,一切都是命裡註定的。”她常拿這樣的話安慰自己,甚至在被打罵的時候。最後她要被送到馮太老爺家做小妾時,也只能向覺慧求救。當得不到援助時,她不得不在後花園的湖裡斷送自己年輕的生命。她死了,對這個世界,對這個公館並不是什麼損失,人們很快就忘了她,好像她不曾存在過一樣。

梅表姐鬱鬱而終,大嫂因“血光之災”之說而難產而死,心愛的少女被逼投湖自殺,家中長輩勾心鬥角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逼得滿腦革命思想的覺慧覺得,在這個家裡一刻也不能忍耐。在兄弟與朋友的協助下,他遠遠地逃離了這個公館,在重慶向這個公館、向整個封建制度投下一枚枚的炸彈。

時間沖走浮華與喧噪,沉澱下來的才是時代的精華。我從時間長河的沉沙中撈起這本《家》細細嘗味。也許在當今充斥著名利,競爭激烈的社會,《家》的意義與幫助不大,但我也只能在這裡才找到那個年代純純的革命情懷。

《家》讀書筆記 篇4

巴金在《家》的代序《文學生活五十年》中寫到:“《家》是我自己喜歡的作品。我自己就是在那樣的家庭里長大的,我如實地描寫了我的祖父和我的大哥——一個“我說了算”的專制家長和一個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還有一些鉤心鬥角、互相傾軋、損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我的長輩們,還有那些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還有受苦、受壓迫的“奴隸”們。我寫這小說,彷彿挖開了我們家的墳墓。”正如巴金所說,《家》寫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輕人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同時,也寫出了在高府的底層,人們正在或先或後的覺醒。如果說大哥高覺新並未覺悟新生的話,那麼二哥高覺民在抗婚上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覺悟。三弟高覺慧更如一團火,為高府後院帶入了光明。覺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覺醒者。他對高家舊秩序已不存任何幻想。他敢於宣傳新思想,抨擊舊道學、舊秩序。

在我看來,《家》是一部現代版的《紅樓夢》。其思想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①通過梅、鳴鳳、瑞珏三個女子的悲劇,控訴封建制度、禮教對年輕生命的摧殘,揭露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惡;②歌頌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義的覺醒及其反封建鬥爭;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沒落、崩潰。

《家》是巴金用來批判封建宗法專制制度的一件利器,於是他選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氣的覺慧作為執行批判的代理人。在書中,覺慧是大膽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義覺悟的年輕一代代表,是“五四”進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主義覺醒有一個發展過程。他的思想基礎是民主主義、個性主義、人道主義。全書用他的視角對書中的人物進行描述和品評,借他的思想獨白來表達自己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因而,這個人物成為全書中著墨最多的人物,儼然是小說的中心。作者希望通過覺慧的思考給讀者指出一條新生活的道路。《家》的另一個第三代代表覺新並不是作者要褒揚的人物,但他的命運悲劇卻是批判封建宗法專制的有力罪證,因此作者用在這個人物身上的筆墨僅次於覺慧。而從藝術角度來看,這個人物則堪稱是全書中最成功的人物——由於覺新是以巴金當時剛剛辭世的大哥李堯枚為生活原型的一個人物,他的身上凝聚著作者對自己最親愛人的深切痛惜,對他的刻劃涓滴無遺地流露出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情感。最真實的往往也是最動人的——長房長孫的覺新雖然令人有“怒其不爭”的痛感,但卻受到絕大多數讀者及評論者的關注,成為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至於《家》中第三個重要人物高老太爺,則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因此,這一人物開篇便處於不容爭辯的被否定的地位。為此,在作品中作者極力將之塑造成一個可憎的、專制獨裁的家庭暴君,一個封建制度行將崩潰時期封建家長制的代表人物,整個封建階級的罪惡典型。為了突出這一形象的“惡”,達到批判封建宗法專制的目的,作者有意無意地迴避對這一人物性格複雜性的揭示,使之成為一個近乎於“類”的存在。在作品中,高老太爺出場的次數並不多,而且大多是介紹他簡單的行動,或以覺慧的眼光去評判他,潦潦幾句的概括卻從細微處刻劃出高老太爺的形象。如年關敬神一節,幾次提到“老太爺”,但只是這樣一些句子:“老太爺一出現,全個堂屋立刻肅靜了。”、“依舊是由老太爺開始向祖宗叩頭。老太爺叩了頭就進房去了。”“克明又進去請了老太爺出來……他笑容滿面地受了禮,便走進自己的屋裡去了。”再如作品寫到老太爺為了覺民逃婚而大發雷霆時,有一段議論:“他只知道他的命令應該遵守,他的面子應該顧全。至於別人的幸福,他是不會顧到的。他只知道向覺新要人。他時常發脾氣,罵了覺新,罵了克明;連周氏也捱了他的罵”。這段評論顯然是把高老太爺作為一個批判的靶子在進行抨擊了,在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覺慧式的憤慨,但更應該把它當作是作者對他所憎恨的封建制度的統治者的抨擊。於是在這樣的描寫中,“高老太爺”成為一個“類”的符號;並且,在小說的大部分時候,他是處在這樣的地位的。

《家》中的人物,在不同型別的社會中培育,不同色澤思想澆灌、照射下生長。他們不象現在的我們,有著一層溫室的護罩,他們直接面對著變幻莫測的風雨。

今天的我,看到了他們彎延伸展的努力與永不妥協的精神。

《家》讀書筆記 篇5

開始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看巴金先生的《家》,但看完之後不由得佩服巴金先生在字裡行間中體現出的強大的感染力,讀此書時,我彷彿回到了20世紀初期的中國,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盡了高牆門第裡的悲歡離合。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滿眼黑暗,社會中充斥著違心和奉承,家不再是每個異鄉子女心心念唸的避風港,相反的,家已經成了一個空殼,一個虛有其表的外殼,填塞著封建制度的,還有那代人數不盡的悲哀。

高覺新是高家的長子,直到看了接近一半的文章,都始終覺得他是一個懦弱的,被封建禮教所摧殘的喪失了自己想法和主見的傀儡之人。他生來就是一個優秀的少年,少時被私塾老師鎖看好,在家又被雙親所寵愛,父母都暗中慶幸有這樣一個“寧馨兒”,他的學習成績優異,對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曾經的他,也有著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他想到上海北京去研究化學,甚至想去國外留學,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婚姻決策和家庭變故,我可以想象出來他的人生大道將是多麼平坦。

然而命運不可能從頭到尾只眷顧一個人,終於,在失掉母親的重壓之下,他獲得一場荒唐的婚姻——她的新娘竟是抓鬮抓出來的,沒有考量,沒有思慮,只有荒唐,不盡的荒唐。但他也終於是接受了,大概他懦弱的性格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養成的吧。可能一直到了瑞鈺被命到城外生產的那一刻,他的心還是沒有產生絲毫的想反抗的精神。瑞鈺也終於和他天人永隔,在房門的另一邊,在妻子生命的最後,他和她,還是隔著一道門。

這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妻子的死給他些許的清醒,他幫助覺慧逃離高家,並給予他鼓勵,看到這時我很欣慰,他終於有了些許自己的想法。

而高家的另外兩兄弟,確是與覺新有著背道而馳的性格,覺慧聰明勇敢,飽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喜歡自己的丫鬟鳴鳳,也勇敢的去說,去做,但再勇敢的人,也難免被頑固的封建禮教侵蝕自己的人生,鳴鳳被嫁給一個在年齡上完全可以當自己爹的“劊子手”馮樂山,僅僅只是為了讓兩家保持好的關係,鳴鳳作為一個名門望族之間所固有的社交工具,一個犧牲品,最終選擇以死來躲避這場災難,鳴鳳是可憐的,也是可敬的,她寧死不屈服封建的長鞭,即使已經遍體鱗傷。

覺慧在鳴鳳去世之後,只是難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讓這件事藏在心裡,他不能為了感情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們的雜誌,始終是他努力的目標,他在充實的工作中逐漸找回了原來的自己。

覺民相對於覺慧,顯得更加執著且沉著。當他被要求娶別人家的小姐是,便跑到友人家去躲著,直到老太爺說不再談論覺民婚配的事之後才出來。他對琴的喜歡和對封建禮教的厭惡也充分從這件事體現出來。

覺民和覺慧一樣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傳播者,最終是他們以及他們這一代人,真正的敲響這戶家庭的喪鐘。

高家的其它成員,就如克定和克安還有那討人厭的陳姨太,他們整日裝神弄鬼,先是以為老太爺驅鬼為由活活嚇死了高家老太爺,又以避血光為由令瑞鈺到城外生產,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瑞鈺的死亡。克安陰險狡詐,克定窮奢極欲,不僅吃喝嫖賭樣樣行,甚至騙取妻子的首飾去買。他們夥同陳姨太,在高老太爺剛剛去世就鬧著分家,他們所代表的,是的封建禮教和黑暗的社會制度,即使即將走向毀滅卻仍然要給人最重的一擊。

整個高家看起來井然有序,家庭成員們彬彬有禮,家庭和睦,殊不知平靜背後暗暗湧動的狂潮隨時有可能沖垮這座虛有家的空殼的建築。偌大的高家萬貫的家財,卻沒有人真正快樂過。

巴金所寫的家,不僅是小說裡的高家,更是那一代人的家,處在封建禮教瀕臨湮滅的邊

緣的那一代年輕人,受著新文化運動影響的思想免不了與大家庭頑固的舊勢力碰撞出火花,此時,何談家的溫暖,那一代人的家,家已不是避風港,而是每個人唯恐躲避不及的牢籠,高老太爺窮盡一生去維持著高家表面的繁華,到頭來卻都是表面的盛興。

但那一代人,他們沒有逆來順受,他們勇敢的反抗與鬥爭,最終造就了一代中華民族的脊樑!

《家》讀書筆記 篇6

《德伯家的苔絲》,聽上去便是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有同學推薦看的,於是就先到圖書館裡借來一本減縮版的先看了看,後來覺得不錯就又看了漢譯本原著。受故事中女主人公苔絲深深地吸引,索性把電影版的也看了,覺得更加生動形象。《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於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接受真正愛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後來,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著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臺。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於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美好夢想化為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著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悲劇。有人會說安璣·克萊才是真正該批判的人,但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己,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樣,只有,把苔絲當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認為苔絲的悲劇應該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對於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說,生存的機會就多了。《德伯家的苔絲》裡的女主人公苔絲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現代女性。苔絲是美的象徵和愛的化身,代表著威塞克斯人的一切優秀的方面:美麗、純潔、善良、質樸、仁愛和容忍。她敢於自我犧牲,勇於自我反抗和對生活抱有美好的願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對人的愛和信任,女性的溫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體。她有美麗的女人氣質,堅強的意志和熱烈的感情,同時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實和自然純樸。她沒有藉助婚姻來實現追求虛榮的願望,而是立足於自尊去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亞雷"德伯那兒尋求幫助的時候,她的目的是想通過自己的工作來解決家庭的困難。她一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就堅決離開了亞雷"德伯。苔絲的靈魂是純潔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資產階級的道德面前,她卻被看成傷風敗俗的典型,奉為警戒的榜樣,是侵犯了清白領域的“罪惡化身”。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下,她成為了人們心中嘲諷的物件。哈代的觀點和社會偏見尖銳對立,他通過苔絲這個形象對當時虛偽的道德標準嚴加抨擊。哈代堅持道德的純潔在於心靈的純潔,不在於一時的過錯,不僅僅在於她得過去,更包含她的將來,因此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社會則堅持傳統的習俗,認為一時的過錯就是不可挽救的墮落,苔絲是一個犯了姦淫罪的罪人。哈代認為世界上沒有完人。人的完美體現在對人生的理解、對生活的熱愛、感情的豐富和忠實的愛情之中,只有從這樣的完美中才能產生出純潔來。哈代嚴厲批評了克萊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

指出它已經成為人們精神上的枷鎖。然而正是這種民族風俗習慣結晶的倫理道德,它具有神聖的性質,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認作永遠正當的東西。苔絲就是這種世俗謬見的犧牲品。哈代通過苔絲的悲慘遭遇無情結揭示出這種倫理道德的偽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殘酷內容暴露出來。毫無疑問,苔絲的悲劇首先是社會悲劇。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是以其故鄉威塞克斯為背景的。19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侵入農村,哈代的故鄉也遭到強大的衝擊,其宗法社會迅速解體,個體農民在經濟上陷入失業、貧困的悲慘境地。面對工業文明帶來的後果,哈代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者,心靈受到強烈衝擊,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戀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業文明對人們和諧生存狀態的摧毀。

苔絲這個女性角色,她不同於傳統的柔弱的女子,美麗迷人是她的資質,可是她在更深層次上來說是一個想憑自己的雙手勞動謀生、追求自己起碼的幸福權利的淳樸姑娘,可是社會的強權卻沒有給她這樣的機會,在遭遇了、拋棄的重重打擊與傷害後,最終釀成了苔絲的命運悲劇。

《家》讀書筆記 篇7

家是每個人心中溫暖的一個角落,有很多的元素構成。在生活美學家蔡穎卿的這本書裡,是她對家的理解,對家裝修的經歷和感悟。看到了空間與生活與實務的結合,詮釋了美好生活的空間意義。

本書從對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慢慢細說各種設計理念和空間美學,數百張實拍照片今昔對比解說,向我們讀者完整呈現30個空間的生活表達。

作者蔡穎卿對於空間的追求是實用與美的結合,實用比美更重要。

蔡穎卿對於生活,對於空間,對於美,對於飲食的細膩是最為打動我的地方。現在的生活節奏這麼快,大家都在向外走,往外看,很少把心思放在好好生活上。喜歡作者對於生活的態度,忠於自己,也忠於簡單純粹的生活。從生活中感悟愛,並將愛返還給生活。

家是我們卸下面具,最讓人輕鬆的地方。家的設計體現了主人對生活的追求與品味。

一個好的居家環境,是一個家庭生活有質量的基礎,所謂的豪宅,就是“好宅”,賞心悅目,各種用具都待在它們該待的地方,取拿方便,起居舒適。一個好的住宅,需要具備各種應有的功能,以及與居住在其中的人的作息密切結合。

“用”,空間才有人的能量;而“維護”是表達我們對空間的敬意。無論身在何處,人與空間都是彼此照顧、彼此效力的。

房子是用來生活的,它的好壞也決定著我們的生活質量。我非常喜歡序中的一段話:我們在這空間中呼吸和成長,所有的情緒,包括喜、怒、哀、樂,甚至是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都發生在這裡。這也是為什麼打造一個舒適安定的家、一個更美好的生活空間,可以帶給自己和全家人樂趣及安全感,甚至能提升對生活的體驗,同時衍生更新的瞭解與喜愛。

豪宅就是好宅,雖然不是室內設計師,對美的感受從不缺失。一個舒心的居住空間,一份生活的熱情。

我心目中的豪宅,就是‘好宅’,兩個人的餐桌,兩個人的家,如此溫暖。

家應該是簡單,樸素,溫馨,協調而有質感的空間。

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句話:“空間是一個容器,裝的生活。”而我一直心心念念可以擁有一方天地,空間無須多大,容得下我一人三餐四季即可,如果可以,再加一貓或一狗就完美了。這儼然已經成為我生活的動力源泉,只希望這動力源可以持久再持久些。

清潔是環境美學的基礎。沒有清潔的觀念,空間的質量得不到維護。改變一個空間的質量,不一定是要通過重新裝修,畢竟裝修的機會不是說有就有的,但清潔卻能使空間立即發亮。所以,平凡如我,買不起豪宅,也沒有室內設計和對於美學的才能,只有擼起袖子,勤勞的多做做清潔了。

我們在空間中所見到的顏色是環境中所有色彩彼此影響的總結,它不像調色盤,顏色的相混有其規則可循,而已經是各種感受的歸納。

空間是充滿靈氣的,並非毫無活力,所以我們要認真對待,讓她“活”起來,美起來。

讀完,有很多收穫。特別令人感動和羨慕的是作者文字中的生活得穩和美!人終究需要有一個固定的住所,以便漫遊時有出發點和歸宿之處。家無需要多奢華,打造一個讓自己舒服心安的避風港即可。

烹飪、縫紉、裝修與寫作都是蔡穎卿無師而成的。從烹飪到縫紉到裝修,對於美的領悟是相通的。當每一種工作到臨時,她從沒想過“我不會”,而是透過自己對生活的有主見,廣闊的背景知識和經驗,對美的追求和想象力,不畏辛勞的身體力行,無比強大的執行力意志力獲得成功的。這本書通過分析空間來分析生活,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了她生活中的精彩一面。

人生一世,總需要那麼一個溫馨的地方來安放我們的心靈和身體。家,總能使我們身有所安,心有所依。

生活中的我,對於空間、設計,是沒有什麼概念的。這本書中,蔡穎卿也在說她不是內行,但真的特別喜歡她的裝修和設計風格。以後,要是我有自己的房子了,也要試一試裝修和設計,讓家溫馨,充滿柔和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