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5篇

才智咖 人氣:2.28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聊齋志異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5篇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

蒲松齡歷盡滄桑,閱遍人間百態;他雖身處蝸居卻心繫天下、憤世嫉俗,揮其生花之筆,終成一部沉甸甸的《聊齋志異》。

郭沫若先生一幅“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名聯,評價蒲松齡和《聊齋志異》,可謂恰到好處。但是,蒲松齡決不是一位板著臉、瞪著眼的老夫子;相反,他是一位在觥籌交錯時出口成文、頗善雅謔的才子,也是一個在柳蔭下為遠道而來的你端上一壺好茶的老頭兒,更是一位飽讀詩書下筆如有神的智者。所謂文如其人,也正因為如此,《聊齋志異》沒有成為千篇一律、淺薄無比的諷刺小說,也沒有成為“為志而志”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自有其獨到之處:思想性有之,藝術性自不必待言。

蒲先生生活在康熙年間的山東淄川蒲家莊;那時侯,“西學東漸”剛剛開始,或是還未開始。相信,達爾文的遺傳進化話思想不會“漸”到蒲先生的耳朵裡。但是,“龍生龍,鳳生鳳”這種樸素的遺傳觀念,蒲先生應該是知道的。在他的作品中,他多處用“遺傳學”的規律來借寫子女而實寫其父母,寫得卻也精緻可人,令人不免會意一笑。今擷其幾篇,妄加評說,以博眾一樂。

《嬰寧》的主人公最大的特點恐怕就是她的愛笑了:“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嬰兒。”蒲先生在這一點的刻畫上可沒少花氣力。本來吧,寫到嬰寧夫婦安居樂業也就足矣,最後又神來一筆:“女逾年生一子,見人輒笑,亦大有母風雲。”——兒子將母親的特點繼承下來,言子猶在言母,實在妙甚!

《嬌娜》一篇中,孔雪笠之狐妻鬆娘“舉一男,名小宦”,嬌娜“掇提而弄,曰:‘姊姊亂吾種矣’”。讀至此,大笑——虧作者想得出來!到篇尾,“小宦長成,貌韶秀,有狐意;出遊都市,共知為狐兒也。”乍一看,似無多大深意;細一想,儼然是聊齋先生在“都市”中親眼見過一般!弄得讀者半信半疑,又一大妙!

此二篇中皆為母子相似,而《鴉頭》篇中的鴉頭與其子王孜卻迥然不同:鴉頭“儀度嫻婉,實神仙也”,她受盡了其母的凌楚;而王孜卻“孔武有力,喜田獵,不務生產,樂鬥好殺”。雖為母子,為何如此之異?想來定是發生了基因變異吧!而且這“變異”程度還非常之大:王孜殺老狐之後,鴉頭“命持葬郊野”。而王孜卻“剝其皮而藏之”——豈非暴戾之甚?雖則如此,王孜為母報仇,大快人心,使人長舒一口悶氣,亦是快哉!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2

一聽到《聊齋志異》這個名字,我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因為聽說這本書裡全都是關於妖魔鬼怪的恐怖故事。可是,今年暑假老師卻給我們推薦了這本書,作為我們五年級的必讀書目。沒辦法,當媽媽把這本書買回來的時候,我只好硬著頭皮,懷著恐懼的心理,翻開了這本書。

剛看第一個故事《小官人》,我就被那離奇的故事情節,充滿童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沒想到,越往後看越精彩,書中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傳奇色彩,那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故事情節卻蘊含著一個個意味深長的道理,讓我在閱讀的同時收穫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嶗山道士》這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七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去向一位嶗山的道士拜師學藝。剛開始,道士只讓王七幹粗活,他忍了很久,道士還是什麼也沒有教他,他就準備下山回家。在王七回家之前,他懇求道士教他穿牆術,道士教會了他,並在他臨走之前囑咐:“回家後不要賣弄法術,否則就不靈了。”王七當時答應了道士,可是,他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向別人炫耀,並給別人表演,結果法術果然不靈了,他的頭上被撞了一個大包,還遭到了別人的嘲諷。

我覺得故事中的王七真是自作自受,他只學到了一種簡單的法術,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一回到家就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給忘到腦後。我真想對王七說,你雖然學會了一種法術,但是你不應該那麼的驕傲自大,回家以後你應該先去刻苦地練習,即使你練習的已經很好了,也不要這麼驕傲,不要急著去向別人炫耀,而是要把道士的話牢記在心,因為驕傲只會帶給你失敗。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由得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也有驕傲自滿的時候。有一次,我數學考試得了一百分,而且全班就我一個考一百分的,我覺得考一百分太容易了,自己真是太了不起了,就有點兒驕傲。結果第二次考試,我一看題真是太簡單了,所以根本就沒把這些題放在眼裡,拿起筆就馬馬虎虎地做了起來,做完後也沒有細緻、認真地檢查,就把卷子交上去了。我美滋滋地等著一百分再來找我,結果,發下試卷後,我卻只考了九十五分,而那次考試班卻裡有30多個考一百分的。自從那次以後,我就明白了“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這個道理。現在,我認真地看書,認真地寫作業,認真地練小提琴,再也不敢有一絲的馬虎和驕傲。

這本書,雖然每個故事都很短小,卻都蘊含著深奧的大道理。這本書,讓我一下子懂得了許多,讓我在以後更加懂事,更加優秀,這本書,真是讓我收穫多多。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3

《聊齋志異》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在文學史上,它是中國文學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篇《酒友》。

這篇《酒友》講述的是車生和狐狸夜中奇遇塑造了狐狸知恩圖報的形象。車生家庭貧窮卻酷愛喝酒,一天晚上,他偶遇狐仙並與狐仙結為知心的酒友。後來他通過狐仙的幫助發家致富,最終有了美滿的家庭。車生死後,狐仙也就不再出現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狐仙卻是長生不死的,狐仙等到車生死後便消失了,可見二人感情之深厚。

人們常說狐狸性狡猾,只會禍害人類,而這則故事中的狐狸卻懂得報恩。因為車生的幾缸子酒,報之以綿綿無盡的財富。然而,這對酒友之間的友誼也令我羨慕。雖然一個是人,一個是狐狸,但是他們之間的情誼也不亞於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在人看來,鬼狐是不及人的,但鬼狐也是可以與人類和諧相處的,那我們又為什麼要帶上有色眼鏡看待鬼狐呢?平常,狐狸給人的印象就是"狡猾奸詐",但永遠不要在不瞭解它們之前,給它們叩上任何帽子。而有些人看上去和顏悅色,但實際上笑裡藏刀。由此看來,有時候人是不及鬼狐的。

在《聊齋志異》中,鬼狐也是有情有義的。相反,有些人卻是阿諛奉承,陰險狡詐,這樣的人與鬼狐相比不是更加可怕嗎?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4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作品,書中講了一個個鬼狐神怪的故事,裡面有許多鬼怪,但是他們卻心地善良、知恩圖報,比人間的正人君子還要美麗、可愛。

尤其是《種梨》那一篇,印象最深。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賣梨人碰到一位穿破爛衣服的道士,道士想討個梨解解渴。但賣梨人就是不給。一個夥計就給道士買了一個,道士吃完梨用梨核作種子,種了一棵梨樹,一會兒就結滿了梨,並把梨摘下來分給大家吃,並把樹砍到。賣梨人說道士真傻,道士和人們都走了,賣梨人一看自己的一車梨全沒了,車把也斷了。哈哈!活該。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的美麗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往往那令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著一顆純潔、美好、透明閃亮的心靈。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5

一本好書,就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我覺得是一本好書—《聊齋志異》。這本書寫了人們是怎樣相信迷信的,以及相信迷信的後果。這才是開導著我們大家不要相信迷信。

我讀了《道士》這篇文章是說一個人去道士山上練功。一天,道士過生日,嫦娥來跳舞,還有許多神仙也來了。一天,老道給這個人說;“徒兒啊!你下山吧,你的法力已經夠高了。”這個人就聽道士一言返回家中。它給母親展示自己的法力,他直衝牆上碰去,碰得潢頭是血。結果一切都是幻想,他死了。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相信迷信的人,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那都是自欺欺人。

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是一份營養品,是一位高尚的老師。這本書不僅讓我們學到了知識,還提醒了我們不要迷信。迷信是人類愚昧無知的手物,作為學生只有崇高科學,去破除迷信,才能使自身健康地成長。

作為後生應崇尚科學,破除迷信,做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6

一看到這本書熟悉的題目,不少人第一時間想起一個令人耳熟的故事電視劇:《畫皮》,電視劇裡那些誇張的故事情節時到今日仍然令我們心有餘悸,所以很多人必須會誤以為《聊齋志異》這本書是一本純粹的恐怖小說,錯!那就大錯特錯!這本經典耐讀的小說如果單單停留在這麼低階的層面的話,它還會從清代一向流傳至今嗎?它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一個個故事,它還透過讓我們閱讀這些故事從而領會到一個個深長的道理,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也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前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聊齋志異》。《聊齋志異》十分搞笑,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裡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必須是完美的,正如俗話所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那令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著一顆純潔、完美加鑽石般透明。

其實,《聊齋》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汙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幾個?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們未必都會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作者大膽地揭開了所謂“盛世”下的“爛疤”替那些飽受迫害的下層人民提出控訴!在那裡,我又不禁佩服蒲松齡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7

一聽到《聊齋志異》這個名字,我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因為聽說這本書裡全都是關於妖魔鬼怪的恐怖故事。可是,今年暑假趙教師卻給我們推薦了這本書,作為我們五年級的必讀書目。沒辦法,當媽媽把這本書買回來的時候,我只好硬著頭皮,懷著恐懼的心理,翻開了這本書。

剛看第一個故事《小官人》,我就被那離奇的故事情節,充滿童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沒想到,越往後看越精彩,書中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傳奇色彩,那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故事情節卻蘊含著一個個意味深長的道理,讓我在閱讀的同時收穫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嶗山道士》這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七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去向一位嶗山的道士拜師學藝。剛開始,道士只讓王七幹粗活,他忍了很久,道士還是什麼也沒有教他,他就準備下山回家。在王七回家之前,他懇求道士教他穿牆術,道士教會了他,並在他臨走之前囑咐:“回家後不要賣弄法術,否則就不靈了。”王七當時答應了道士,可是,他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向別人炫耀,並給別人表演,結果法術果然不靈了,他的頭上被撞了一個大包,還遭到了別人的嘲諷。

我覺得故事中的王七真是自作自受,他只學到了一種簡單的法術,就覺得自我很了不起了,一回到家就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給忘到腦後。我真想對王七說,你雖然學會了一種法術,可是你不應當那麼的驕傲自大,回家以後你應當先去刻苦地練習,即使你練習的已經很好了,也不要這麼驕傲,不要急著去向別人炫耀,而是要把道士的話牢記在心,因為驕傲只會帶給你失敗。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由得反思了自我。在生活中,我也有驕傲自滿的時候。有一次,我數學考試得了一百分,並且全班就我一個考一百分的,我覺得考一百分太容易了,自我真是太了不起了,就有點兒驕傲。結果第二次考試,我一看題真是太簡單了,所以根本就沒把這些題放在眼裡,拿起筆就馬馬虎虎地做了起來,做完後也沒有細緻、認真地檢查,就把卷子交上去了。我美滋滋地等著一百分再來找我,結果,發下試卷後,我卻只考了九十五分,而那次考試班卻裡有30多個考一百分的。自從那次以後,我就明白了“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提高”這個道理。此刻,我認真地看書,認真地寫作業,認真地練小提琴,再也不敢有一絲的馬虎和驕傲。

這本書,雖然每個故事都很短小,卻都蘊含著深奧的大道理。這本書,讓我一下子懂得了許多,讓我在以後更加懂事,更加優秀,這本書,真是讓我收穫多多。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8

《聊齋志異》題材的特點在於一個異字。它同明代擬話本小說描寫現實生活中的世態人情不同,大多寫花妖狐鬼的故事。其中有寫鬼的,有寫狐的,也有既寫鬼有寫狐的。此外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在蒲松齡的筆下無不可以成精變人。就是就是一些沒有出現蟲魚鳥獸、花草樹木的故事中,也總有怪異之事。如《促織》中成名之子魂化蟋蟀,《阿寶》中孫子楚魂附體鸚鵡等。這是一部借非現實的幻景物來寄託對現實不滿的孤憤之書。《聊齋志異》的內容豐富複雜,瑕瑜互見,但總的看來,它所觸及的社會生活相當廣泛,反映的社會問題相當深刻,無論是接露社會政治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弊端,還是描寫愛情生活,都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再揭樓黑暗與官府的本質方面,《狼夢》同樣寫的很深刻。《狼夢》寫白翁夢見自己走進兒子的縣衙內,看見道上、廳上、堂上、堂下坐著、躺著的都是吃人肉的狼,而他們的周圍白骨成堆,又看到自己的兒子有變成了老虎。作者在篇末寫到:竊嘆天下只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明白的告訴人們夢裡的虎狼就是現實中官吏。

《聊齋志異》不僅寫了現實的黑暗和被壓迫與被損害的苦難,而且表現了人民群眾的反抗。席方平不畏死亡替父伸冤,受盡了許多酷刑之後,對冥王表示: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必訴!這種反抗精神是十分頑強的。另外,如《竇氏》中所描寫的農村姑娘,但她被惡霸騙子南三複蹂躪拋棄後,再陽世冤屈難伸,就化為厲鬼將仇人殺死。在這類作品中,還有《紅玉》更膾炙人口。馮相如在狐女紅玉的幫助下,同林村美麗的姑娘衛氏結合了,不料罷官在家的宋御使依仗權勢,打傷相如打死相如的父親,強走了衛氏女。馮相如到處伸冤,可無人為他申冤。後來一位虯髯俠士,為他殺死了仇人。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9

二百年前,那一亭,一碗茶,一席話,經過時光沉澱,交織成一張紙,一支筆,一本書。翻開書頁,縷縷墨香又帶我們穿越百年時光,一起暢談鬼神,笑看人生。

黃粱一夢造就了曾孝廉一世清廉,入山學道,遠離官場;嬰寧憶鬼母,一改笑顏反而哭;細侯雖為青樓女子,卻渴望一日得一人真心,不惜為愛殺子而逃;化作人形的桃花妖為心愛之人苦等,又為那位書生而亡……數不清的故事變成清晰的文字,收錄在《聊齋志異》裡,那位編纂《聊齋志異》的偉大學者蒲松齡用他獨有的睿智和他獨有的語言談論著奇異之事。看似平淡的文字裡,卻隱藏著他坎坷一生,而他在經歷了人生大悲大喜後遺留的只剩淡然和異使氏所說的段段話語。

蒲松齡出生於落寞已久的世家,一生坎坷,絕望至極放棄了仕途。妻子逝世,他悲痛不已,又占卜自己命不久,最終合上了眼。只記得炎炎夏日,他在亭中擺出一碗碗茶水,為路過的人解渴,卻要求一個故事為回報,在自己名為聊齋的`書房中記錄成篇。“異使氏曰”所說的盡是他人生所懂,在他的話語中,我們似乎更容易明白人生。

例如《考城隍》中宋熹在夢中去陰間考取了官職,但他面對官職卻選擇照料老母親。九年後,他母親逝世,他也去世,人們只覺好奇,而並不知宋熹已成仙。在苦難會考取了官名,宋熹卻頓時淚下的表現突顯了他的孝道,而戲劇性的情節發展卻成為了對於只求名利丟棄孝仁的人的有力批判,極具諷刺意味,卻讓人無法反駁。而對於我們,蒲松齡的話語讓我們明白了應時時刻刻牢記孝仁,名利地位根本無法與這種品質相比擬。

商三官雖為女子卻也是遵守孝道,願為父報仇。三官的父親被害,兩個哥哥打官司失敗,三官勸哥哥埋葬父親,自己卻失蹤了。直到害死父親的富豪壽辰,自己隨戲班子來到富豪家裡,富豪意圖與她同床,她趁此為父報了仇,自己也上吊自殺了。直到商三官兩個哥哥來驗屍後才知道那是失蹤半年的商三官。三官身為女兒身確實“俠客”,兩個哥哥是男子漢卻不是大丈夫。商三官守孝道,性格剛烈,而作者的“然三官之為人,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耶!願天下閨中人買絲繡之,其功德當不減於奉壯繆也!”或許就是對一個女子最高的評價了吧!

《聊齋志異》記錄了不少奇聞異事,每個故事裡似乎都有對世俗之人的諷刺,對守孝之人的讚揚,對鬼神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深思。《聊齋》借鬼神談笑人生,借文中之人抒發自身之情。蒲松齡這樣一個傳奇人物真正做到了“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連老舍先生也說他“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今與蒲松齡逝世已時隔二百多年,而他最著名的《聊齋》仍被人們廣泛流傳,為如今人們所稱讚。

百年前,那位文人駐筆;百年後,人們翻開書頁,又彷彿看到那一座亭,一碗茶,看到那位文人與路人暢談鬼神,笑看人生。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0

重新解讀了這部短篇小說名著及其作者,從本書裡,可以讀到《聊齋志異》在21世紀的全新內涵,感受到小說中關於“女權主義”和“環保主義”主張的前世先聲。更值得讀者注意的是,馬教授經過研究發現:《紅樓夢》對於《聊齋志異》有著多方面的承傳——“聊齋、紅樓都創造了烏托邦,《聊齋志異》還能夢想,還相信夢想;《紅樓夢》卻夢醒了,且無路可走。”……

聊齋志異這套連環畫冊是我小時候的最愛,書中優美的圖畫和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給過我許多美好的回憶,小時候每當父母給我幾毛錢零花錢時,我都會歡天喜地地和同學走上十幾里路,跑到新華書店看一下,有沒有最新出版的聊齋志異小兒書,每當有最新的就馬上買下來,幾年時間,我已攢下20幾本。時光荏苒,30年過去了,我的孩子也已經12歲,她也十分喜歡看我小時候買下的聊齋志異,我們倆常常一些閱讀,當我從噹噹網上看到有一套60冊的聊齋志異時,我就毫無猶豫地為孩子和我買下了它,因為這套書已不僅僅是名著,它裡面承載著我許多許多美好地回憶,我要把這套聊齋志異連環畫冊當成一筆財富,在我們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1

《聊齋志異》,雖說已經是清代小說了,但本人讀起來還是有些吃力。故事大意雖能讀懂,但箇中情節究竟怎樣迂迴曲折,箇中許多具體的詞語所指的人或物在如今的我看來也是不懂的。所以讀書的時候,讀完一遍文言,我不由得還得去看一看後人所寫下的註解。

《王六郎》,這是我看這本書以來,感到有意思的第一個故事。

因為之前的故事,大都十分短小,內容也十分簡單,或者是那種異常恐怖的描寫。雖說看的時候確實覺得蒲松齡描寫的恐怖場景和情節十分精彩,但讀來總是讓人感到戰慄和排斥。

這篇故事則不同,雖然也是寫人鬼之事,但卻少了恐怖,多了溫情,讓人不由得心生歡喜。

講的是一人一鬼之間的深厚友誼。

這個故事也改變了我之前對所謂溺死鬼的印象。往常看到的志怪小說或故事,總是把溺死鬼描述得十分可怖,它時時刻刻想要抓人償命的形象也十分鮮明地刻在人們的腦海中。這個故事中的溺死鬼卻不一樣,雖然已經沒有了生命,但仍有著悲天憫人的偉大情懷,並且有情有義。諷刺的是,現實中活生生的許多人甚至都沒有王六郎這個鬼品德高尚,不說高尚吧,有些人的所作所為都讓人不願稱之為一個“人”。

王六郎和主人公之前的情誼是十分令人感動的。

剛看開頭我以為這會是個以悲劇收尾的故事,王六郎會因為慈悲之心而長久地被困河中。然而小說卻來了一個翻轉,讓仁慈之人得到他應有的善果——當官,或者是當神了。這就讓本來壓抑的讀者心情豁然開朗,從正面宣揚了善有善報的道理。

而王六郎在他鎮當神,主人公不遠千里前去探望的故事,更表明了二人之間的深厚友誼,主人公的敦厚守信與王六郎的知恩圖報。

故事最後以美滿結局結束,也是給予了讀者一個美好的願望和想象吧。

第二則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則是《偷桃》。

這是一篇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使人讀來頗有一種回憶少時軼事的意味。看後人的註解,也有這麼一說。但是當我閱讀這個故事時,我不由得感到驚奇,故事中對於“偷桃”幻術的描寫過於神奇了一些,以今人之眼光看來也是絕不可能發生之事。

其實之前我本以為這只是一個古時魔術——幻術中一個小把戲,但蒲松齡的描繪實在是讓人驚異,以至於讓我懷疑這不太可能是他年少時親眼所見的表演,如若他的確看過這個“偷桃”幻術,那書中的敘述恐怕也是平添了許多誇張的描寫吧。因為我之前也對魔術這一藝術有些興趣,也探得了一些魔術的基本原理,可書中的幻術表演在我看來還是那麼的難以想象,有些不切實際了。

不過想想這本就是存在於《聊齋志異》這本志怪小說中的一篇小故事,不奇的話怎能對得起其“志怪”之名呢?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2

圖書漂流活動本週讀的是《聊齋志異》,書中各篇短小精悍,描述的各種人物生動形象令人過目難忘。我讀完《鞏仙》一文後覺得很有體會。

作者經過對鞏仙的描述,向我們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一個憨頭憨腦、成天樂呵呵的道士形象。他很有智慧,他想進王府賞花,無奈看門人和太監不放他進去,他就略施小計,用銀兩疏通了看門人和太監,就略施法術,可他又厭惡食財的太監,就戲弄他。表現出他是一個粗中有細、愛憎分明的人。

他常年居住在尚秀才家中,很感激尚秀才對自我的幫忙。當得知尚秀才有心上人後,他就施展法術,幫忙尚秀才與自我心愛的人,相親相愛,他得知尚秀才將會有一個孩子時,他竟用自我的道袍把一個剛生下來滿身血汙的嬰兒帶回來。表現出他是一個仁義的人。

當他明白自我將要離開人世時,還不忘把自我的道袍留下,因為這個道袍能夠救很多人。他是一個善良、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

這本是啟發和教育人們要揚善除惡,濟貧扶貧多做善事。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3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蒲松齡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鬼怪世界,正是這樣一個世界使我們瞭解到蒲松齡在當時不得志情況下的苦悶,及對現實朝廷腐朽的不滿。當代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為這部作品題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在內容上本書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一、在政治方面,它揭露了清末時期黑暗腐朽的政治,社會腐化,統治階級殘害壓迫人民,如:《促織》;二、在科舉制度方面,他反對現有的科舉制度,在他的作品中對社會的各種弊端,對考場的黑暗、考官的昏庸,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對考生的變態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劃,如:《王子安》;三、在婚姻愛情方面,他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頌純真的愛情,提出了新的愛情觀:在男女之間要的是真心,有至情就可以衝破一切阻力,實現婚姻的理想,如:《嬰寧》。

除上述三類作品外,《聊齋志異》還對當時社會進行了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或諷刺事態的庸俗,刻畫人心險惡、或描寫統治者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心理、或歌頌勞動者的正直勇敢。總之它所展示的人生圖畫是十分廣泛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同十分豐富。

蒲松齡生活在一個墮落社會,所以他嚮往沒有壓迫、沒有封建殘害、婚姻愛情自主的生活,他希望改革社會,但他的改革方案是不成功,他在《促織》中提出了請天子關心民命,在《席方平》中請二郎神主持公道,在《紅玉》中請俠客義士救困扶弱,另外再一些公案故事中,想靠清官來除暴安良。這些表現了他對封建統治階級還存在著幻想,幻想著有朝一日當朝者能傾聽百姓的聲音,救百姓於水火,而我們知道,他的這些幻想在當時以皇帝為中心的封建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抨擊黑暗社會的同時本文中也有相當多的篇幅宣揚了落後的甚至反動的思想,就是在那些優秀的篇章中,也常常夾雜著封建性的糟粕。有些篇章敵視和醜化農民起義,有些篇章宣揚因果報應、生死輪迴,有些篇章宣揚了封建倫理道德,還有些篇章美化了一夫多妻制或羨慕功名富貴。這也是蒲松齡作為清末文人所表現出的思想侷限性。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4

《聊齋志異》這本書我非常愛讀,我最佩服裡面的崔猛。

崔猛是個世家弟子,性情剛毅,脾氣暴躁。誰要稍微冒犯了他,他就拳腳相加。崔猛喜歡打抱不平,來求他辦事的人絡繹不絕。崔猛雖然脾氣暴躁,但是對母親十分孝順。

崔猛家隔壁有個凶悍的婦人,婆婆餓得快要死了,兒子偷偷給母親拿點東西吃,這悍婦知道後,就把丈夫罵得狗血噴頭。崔猛十分憤怒,跳過牆去,把悍婦的鼻子、耳朵和脣舌都割掉了,致使她當場死去。我覺得崔猛幹得對。因為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哪一個人聽完這樣的事不痛心呢?

我長大就想做一個崔猛這樣的人,除去天下的禍患,保祖國的平安。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5

近期讀完了《聊齋志異》,內心的感觸很多。

首先說說作者蒲松齡。他一生貧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恰好對他創作《聊齋志異》這樣的文學鉅著十分有利。他個人科場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卻由此而對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體驗,從而促使他把滿腔孤憤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為《聊齋》的重要內容,並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作者在書中主要表達了對科舉制度的批判。書中作者對科舉制度的抨擊,雖然只限於揭露其弊端,還沒有認識到這種制度的反動本質是為統治階級選拔忠實的奴才,從而象後來的吳敬梓那樣,根本否定這一制度。但他對那些只以功名利祿為念而醉心科舉的人物,是有所認識和批判的。如《王子安》中的王子安,在考試之後的醉臥中,夢見自己中了進士,殿試為翰林,便“自念不可不出耀鄉里”,於是大呼長班,長班稍稍來遲,他便驟起撲打,結果摔倒在地。作者用這個醉夢的境界有力地嘲笑了這類士子。《續黃粱》中的曾孝廉在高捷南宮之後,聽見術士說他有宰相之分,便興高采烈地說:“某為宰相時,推張年丈作南撫,家中表為參、遊,我家老蒼頭亦得小千把,於願足矣。”後來在夢中作了宰相,卻變成一個無惡不作的權奸。 作者最後也用地獄懲罰了他,並說:“聞作宰相而忻然於中者,必非喜其鞠躬盡瘁可知矣。”

相反,作者對那些不肯向科舉制度低頭、不屑“易面目圖榮耀”的士子,則給予熱情的讚揚。 《賈奉雉》中的賈奉雉“才名冠一時,而試輒不售”。後來他“戲於落卷中集其羽冗氾濫不可告人之句,連綴成文”,“竟中經魁”。 可是當他回頭來看這些文章時,卻“一讀一汗”,自覺無顏見人,終於“遁為丘山”而去。

看完這部書,不禁感嘆故事的精彩,和作者的聰明才智。作者在多個有趣的故事中又暗中批判了清官以及科舉制度的腐敗。這部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