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之殤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才智咖 人氣:8.68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典之殤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典之殤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古典之殤讀書筆記1

發現此書是源於一篇文章——《耳根的清淨》。那是去年,翻閱《讀者》,從目錄上看到這篇文章,題目就感到很特別。一讀便覺不同凡響。讀了這篇文章我彷彿在懵懵懂懂中找到了知音,彷彿說出了我積鬱在心中的幾輩子想說又不知怎麼說的話。深邃敏銳的思考,敬畏自然的高貴心靈。作者是誰?他一定還有類似的文章吧。看作者,叫王開嶺。上網查,於是我迫不及待買到了這本書《古典之殤——紀念原配的世界》。

書的封面,深灰底色白色書名,給人簡潔大方、樸素自然、靜穆和諧的美感。讀完之後,我覺得書的封面設計和內容是相吻合的。

“這是一部追溯古典、保衛生活、懷念人類童年的書。這是一部喚醒記憶、修復現代感官和心靈美學的書。”在書裡作者從那些被人類辜負的生存元素開始,從那些我們人類曾經擁有現在已經消逝或者正在被人類消逝的東西開始……追溯了那些自然恩賜我們的最原配的世界、最古典的美好、最風光燦爛的一切!《耳根的清淨》、《湮滅的燕事》、《再見,螢火蟲》、《誰偷走了夜的“黑”》、《荒野的消逝》、《蟋蟀入我床下》、《那些美麗的禁忌》、《鄉下人哪去了》……篇篇引人進入思想的深處,字字撥動心靈的琴絃。《湮滅的燕事》使我想起兒時屋簷下的燕巢;《再見,螢火蟲》使那輕盈的流螢又進入我的夢鄉,兒時在村邊在院子裡撲捉螢火蟲的情景再次浮現在我的面前。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心靈的享受,都能讓心靈呼吸清新的自然氣息。

這是一部審視人類精神家園、敢於直麵人類愚昧的書;這是一部站在未來對自然、人類、精神、科學……進行深思的一本書。《荒野的消逝》、《古典之殤》、《在古代有幾個熟人》等讀完之後我不知為什麼竟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有多少極具特色的古村落消亡了我們才想起保護她,有多少極具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失傳了我們才想起應該重新拾起來;有多少自然的美麗被人類化,還美其名曰讓自然更美。作者說“好東西都是原配的,好東西應是免費的。”兩次山西的洗耳河之遊我深有感觸。

第一次大概是在七八年以前吧。那一次旅遊我感覺那是我遊過的最美的地方之一,雖然不是什麼著名的幾級幾級旅遊區,然而那地方最自然。清澈的小河就從自然的山溝流下來,河邊雜草叢生,高高低低;或紅或黃,野花爭豔;亂石大大小小,方方圓圓;沒有次序的棵棵垂柳和其它不知名的樹木幾乎遮住了整個河面。間或有一兩個農婦在河邊洗衣服,洗菜。好一條原始的河流!回來後心心念念再想著去一次。2013年又去了,大失所望。直到現在想起來心裡就痛。我的原始的洗耳河,我的自然的洗耳河呀。人工砌了河道,砌了河床……總之,洗耳河的原始風光蕩然無存。正像作者所言人類“正拼命用自己的成就去篡改和毀滅大自然的成就!”人類最純真最原始的童年風景逐漸消逝。

閱讀此書,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人類與環境、人類與自然、人類與科學、人類與文明。閱讀此書,我也在問:原配的世界,人類的童年——真的結束了?文明、現代化是以改變自然成就創造人類成就為代價的嗎?書太多了,時間太少了。如果你崇尚自然懷念人類的童年,請走進《古典之殤——紀念原配的世界》,訪一訪原配的世界,看一看那流逝的美。

古典之殤讀書筆記2

初遇這本書時,看著封面上“自然美學”“心靈美學”等字樣,我只是不屑地聳了聳肩。按照我的經驗,這種什麼什麼美學的文章通常空洞乏味,是我鮮少涉足的高大上領域。隨意地翻開,扉頁上突兀地寫著“紀念原配的世界和流逝的美”,彷彿一瞬間受了蠱惑,不由自主地讀了下去。

只是讀了序言,便再也放不下這本書。自顧自地陷入一種惋惜與留戀交織的複雜情緒中,我不是一個文青,卻感覺到某種純粹的東西即將消逝的恐怖氣息。

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的老家。記起小時候,在院外的石子路上踢踏踢踏地瘋跑,在小河邊折下一串串狗尾巴草,蹲在牆角逗弄石縫間的小昆蟲的日子。原來我也曾離自然這麼近,或者說,離純粹那麼近。然而這些都不在了,不記得是哪一年回去時,舊屋拆作新樓,石子路鋪作水泥地,道旁鮮見搖曳的狗尾巴草,沒有一方牆角容得下我的身影。哦,原來這就叫做消逝。那個我所熟稔的老家,我所牽掛的故鄉,早已無蹤,我在想待我們長大了,該如何寄託我們的鄉愁?是寄託於那個早已消逝的回憶中的完美恬靜的故鄉,還是寄託於那個逐步開發成型的陌生冰冷的城市?莫名陷入了回憶與思考中,這麼早就回憶了,或許是正因“無數事物只剩下背影,成了往事和收藏”,我們不得不堅信“傷逝提前降臨了”而我們的回憶,但是是“對清晨的懷念”。怎樣叫我不害怕?我怕,我怕遺忘,我怕那些完美被時刻沖刷消散,我怕自己變成冰冷的現代人。

“現代人過早地進入了心靈黃昏。”能怪誰?這是這個時代的宿命。

想想越來越少見的流螢吧,它們曾影影綽綽的陪伴多少兒童的夏夜;想想日漸停滯的流水吧,它們曾是那樣的奔騰不息,讓孔子感嘆“逝者如斯夫”;想想被迫噤聲的小蟲兒們吧,它們曾在每個夜晚不甘寂寞地吟唱……城市夜晚刺目的燈光使螢火蟲們黯然失色,城市的快速發展佔去了無數條河流,城市的喧鬧驚跑了一群群自由的歌者……或許我們無法遏制時代飛速前進的腳步,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純粹的完美在眼前消逝?不,不能。古典之殤,本就是人類之殤。應對那些原配文化的消亡,我們怎能袖手旁觀?王開嶺先生心痛地發現這些可怕的消逝,於是帶領我們回憶完美,應對現實。為的就是讓那些仍舊一心想發展,想勇往直前的人們,冷靜下來,別忘了為何要出發。

不僅僅是自然的美在消逝,許多生活中看似瑣碎的細節之美,也逐漸湮沒於時代的快速發展中。猛然發現自己早已違背了許多美的生活的規律。我從未體驗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鮮少聽見雞鳴,更別提由雞鳴喚醒一天的生活了。如今的孩子聽見的雞鳴,更多的是動畫片中經過電子處理的所謂“機”鳴,有幾人瞭解雞鳴真正的用途?又有幾人真正體驗過“伴蟲入眠,聞雞起寢”的生活?童稚時期耳熟能詳的《三字經》所言:“犬守夜,雞司晨,蠶吐絲,蜂釀蜜……”萬物各司其職,不逾矩不越位。可時代的發展漸漸剝奪了雞的本職工作,人工白晝把雞刺激得心神不寧,正如王開嶺先生所言:真是生物鐘災難。純粹的自然生活規律被打破了,人們違背了天地之序,人們無法做到“與時俱進”,不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前進,而是順著自然的時刻規律純粹地生活。

於是我很好奇。為什麼大人們不想想自己的小時候:他們也以前歷過無拘無束的童年遊戲,他們也曾顧慮過那些被長輩們一本正經地強調過的,看似荒謬但十分可愛的美麗禁忌,他們也曾在放學路上和小夥伴們走過一個個拐角,穿過一道道老巷,嘰嘰喳喳,興高采烈,他們也曾在父母不在身邊時被左鄰右舍或街坊們默默關懷,不用擔心什麼綁架、失聯等安全問題。他們比我們幸運得多。但是如今他們為什麼要把世界變成完全陌生的樣貌,為什麼任由時代的自由發展,卻偏偏剝奪了我們享受他們以前享受的純粹童年的權利。這不公平。他們忘記了美,也剝奪了美。

說到底,還是這個時代變了,不再純粹。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負面新聞,這天那裡一件食品安全,明天那兒一樁醜聞。負能量真的很多,不勝列舉,我也不敢列舉。旁的不說,僅一個食品安全,便能衍生出諸多話題,人心惶惶,應對一桌的佳餚也沒了胃口,誰知道這些菜是怎樣來的?誰又能把每一天過得知根知底?不得不說,我們已經習慣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因我們每一天都過得如履薄冰,險象叢生,來不及擔驚受怕。更可怕的是,人們習慣於接收負面新聞,甚至樂於聽取這些聽上去離奇、詭異、近乎變態的新聞。我們的時代,早已不再簡單,不再純粹。純粹變成了一種稀有的品質。

我不敢再多想這個時代的疾病。我從剛開始正因感覺到某種純粹的東西即將消逝的恐懼,慢慢地轉變為身處一個有些病態的時代而恐懼。但我很慶幸,能夠在還未被矇蔽前看清這個世界的缺點,同時對過去的純粹之美有所瞭解。我很慶幸我早早的讀了這本書。

我們還能繼續忽視古典之殤麼?我們還能繼續麻木地看著時代在病態的道路上策馬奔騰麼?不僅僅是詩詞中反反覆覆提到的美在消逝,先人們津津樂道的美在消逝,童年時耿耿於懷的美在消逝,更多的是純粹的生活態度在消逝,純粹的文化品格在消逝,純粹的人性在消逝。多麼可怕,多麼悲壯。我們能做什麼?我們還來得及補救麼?快快修復記憶吧,恢復自然原本純粹的樣貌,恢復生活原本純粹的樣貌,恢復人類原本純粹的樣貌。

純粹是可敬的。

跟隨《古典之殤》,向純粹致敬。

古典之殤讀書筆記3

在《古典之殤》的序言中,王凱嶺先生談到,在這本書誕生之前,他曾經頻頻向身邊的朋友們提起過這本書的寫作構想,但是由於朋友們都沒有采取行動,於是他便自己提筆完成了這本佳作。我也很不害羞地跟你說,我腦海裡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寫作念頭,但瞬間嘴角微微一翹,就憑我的能力,我何德何能?讀完這本書後,我也終於明白,要我寫這樣的一本書內容肯定遠遠及不上作者所寫的豐富,知道為什麼嗎?作者對這個時代有太多太多的惋惜和懷念,可我們這些後輩則有更多更多的遺憾和悔恨。

如果你問我:“你走過石橋或木橋嗎?”

我會回答:“我走過天橋、高架橋、立交橋等各種各樣的建築橋。”

——“你見過螢火蟲嗎?”

——“那是在電視劇裡面才會有的東西。”

——“你吃過純天然的食物嗎?”

——我搖搖頭,腦子裡閃過的都是蘇丹紅鴨蛋、地溝油、染色饅頭等。我不禁感到慶幸,吃著這些“垃圾”的我們,居然還活著!

但是,這個時代並不欠我們什麼,造成這一切的,是我們!是號稱“地球上唯一具有智慧的高階動物”的一代又一代的人類!這樣的稱號難免會讓部分人感到羞恥吧。人類自稱自己是“高階動物”,就驕傲自大。王開嶺先生說得對,“我們沒有創造這個世界,我們正忙於削弱它。我們需要找到如何使我們自己變小一些、不再是世界中心的辦法。”其實,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她哺乳著世世代代的人類、循循教導這世世代代人類、賜予了人類一個原配的世界。可日益驕固的人類卻狠狠地把它拽在手裡蹂躪著它,那個天光明澈、風物燦爛的世界正在漸行漸遠,無數的草木和生靈消逝了,似乎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們所破壞的、所失去的、所懷念的是多麼珍貴的寶藏啊,愚昧的人類卻在這場悲劇中活蹦亂跳。原配的世界或許真的結束了,愚蠢的人類,難道這絲毫不值得我們為此號啕大哭一場嗎?把原配的世界繼承下來的是人類,把原配的世界親手糟蹋的還是人類。人類把自己裝飾得再聰明再高階,到頭來也只不過是把原配的世界扼殺的凶手!

我們這一代已經無法在黑夜中看到看到那星星點點的綠光了,我們唯有在電視機前感受到那樣的漂亮、那樣的浪漫;我們也已經無法親身走過石橋、木橋的別番滋味了,感受不到溪水流過腳尖帶來的清涼,觀賞不到游魚在水中嬉戲,有的只是建築橋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一股股渾濁的液體在橋下流動;我們更無法品嚐到大自然的味道,只要是安全的食物,就足以讓我們感到欣慰,金錢的誘惑不斷不斷地通過食物侵蝕著我們的健康……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會看過這則公益廣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生。”人類大量殘忍捕殺野生動物,把它們當作餐桌上的美味佳餚,這不僅是對大自然的殺害,更是人類自服的毒藥啊。人類啊,清醒吧,妨事都有因果報應,這是要留著人類自己思考的問題。

這個寒假,我和好朋友來到莞城逛街。我每次去莞城都有這麼個習慣,就是臨走之前都會去然門公園走一走,去看看那些猴子,然後再爬上山頂去看看革命英雄紀念碑。可這次去讓我看到了一件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按照慣例,我首先去了猴子山。遠遠看到猴子山外圍著一群人,我不禁感到十分驚奇,我上次來猴子山的時候,裡面只剩下一直猴子,圍觀的人從來都不會有這麼多。我走過去,才知道原來裡面添加了新成員,現在裡面有三隻猴子了,而且那好像是一家人啊,其樂融融的氛圍。我原本是挺高興的,可眼下要發生的那一幕讓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圍觀了。一位年輕男子拿著一根較粗較長的樹枝靠在圍牆上,三隻猴子交替著爬上那根樹枝,它們多想離開這個牢籠啊。可是男子真的是為了這樣嗎?當然不是,每當猴子即將爬上來的時候,男子就會把靠在圍牆上的樹枝懸在空中,這樣猴子就會被重重的摔回原地。看著猴子們一次又一次地爬上樹枝,一次又一次被狠狠地摔在地上;看著圍觀的人們一個個樂呵呵地看著熱鬧,我的心不禁感到冰涼,它們有心嗎?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猴子,我聽到了它們憤怒的嚎叫聲,那是對這個世界的怒氣;我看到了它們犀利的眼神,那是對這個世界的鄙棄。我想去阻止他,可我沒有那勇氣。

正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兩個小男孩跑了過來,一個可能就6歲,另一個大概10歲。他們扯了扯我的衣服,用他們那稚嫩的聲音告訴我他們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正因為這兩個小男孩,讓我看到了小孩子的智慧和愛心,更讓我為那位年輕男子和在場的圍觀者感到羞恥,他現在做的那件事就連國小生都知道那是錯的是不應該的。我為這兩位小男孩鼓起了一絲勇氣,可膽怯的我還是停在原地不動。看著在眼前發生的.一切,我卻不能為此鼓起勇氣去阻止,我痛恨自己。

過了一會兒,那兩位小男孩又跑了過來,跟我說:“姐姐,那根竹子掉下去了,應該要結束了吧,可惜那竹子砸到了小猴子。”我立刻跑過去,果真的這樣,我鬆了口氣,應該就此結束了。可是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樣,那位年輕男子不知道從哪裡又找來了一根樹枝,準備接著玩。這是,我心中的怒氣已經無法再被我的膽怯壓住了。我快步走上前,一手抓住了年輕男子手中的樹枝,接下來我可噴了他一臉口水,“你是無聊還是幼稚啊!你不知道這是在傷害它們嗎?這是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你幾歲啊?我在這裡看你很久了,不要再讓我看到你這樣做。”還好男子還沒有到無藥可救的地步,聽到我這樣說後,膽怯怯地走了。他身邊還跟著一個7歲大的小女孩,還用她稚嫩的聲音說道:“哥,不玩了嗎?”我該感到多麼悲傷了,同歲孩子也存在這樣的差別。年輕男子走了之後,圍觀的人也漸漸散去,我既聽到了他們對我的讚揚,還聽到了對我的唾罵。人世間的冷暖,我在這件事中看得清清楚楚。

我後悔自己因為膽怯有沒第一時間就去阻止他,但最後很慶幸我還是這樣去做了。我雖然沒有能力讓猴子們迴歸大自然,那樣做是犯法的,但我至少盡到自己的一點點力量讓它們少受點傷害,讓它們即使在這樣的圈子裡感到一絲絲的溫暖。我還是會為那天的自己鼓掌,但也對一些人感到失望。

我們這一代的人已經失去了很多很多美好的東西,難道我們還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失去得更多更多嗎?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像蕭伯納所說的那樣“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時候要比我出生的時候好。”世界並不是只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它是共享的,它也屬於我們的後代。我們能給我們後代送上最好的禮物就是把這個世界裝扮的更好更漂亮。

我希望原配的世界不是用來追悼和紀念的,而是用來恢復和重建的。在這個偉大的工程中,需要人們的共同努力和奮鬥。

古典之殤讀書筆記4

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們成長的經歷與記憶中,自然少不了書的存在,書不僅傳授我們知識,而且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

在我印象中還真沒有幾本書會被我反反覆覆的閱讀、品味、感嘆,唯有一本《古典之殤》。幾年前偶爾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書,我被書上那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幽藍色的神祕所吸引,於是買下了這本書。

初讀,大概因為那時思想還未成熟,初步的體驗只是這本書不同一般,閱讀中,感覺似乎是在拉家常,可當時我卻認為這本書沒有多少"營養價值",對我的寫作不會有多大幫助,自然地它就被放在書櫃的一個角落,靜靜地等待著我的再次發現。

再次發現它,是幾個月後一個無聊的節假日,我又開啟它閱讀起來,漸漸地我瞭解了原來的大自然與現在的大自然,瞭解了真實與本質,也看清了一些社會現象。看到這些文字,心裡產生了一些共鳴,產生了那種不能言傳的特殊感受。但這種感覺太縹緲,太朦朧。往後的日子裡,我開始聽起新聞,觀察起生活,注意到周圍人身邊事,漸漸地對一些社會現象有了自己的看法。

我開始漸漸明白這本書的價值。這本書有一個副標題是"紀念原配的世界",意思是為了表達與原配世界的離別之意。在作者眼中,原配世界是一個天光明澈、風物燦爛的世界,我們今天正在告別這樣一個世界,正在用自己過度膨脹的慾望,拋棄延續數千年之久的傳統與習俗。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原始大自然的美,讓我理解了作者回憶往事時所流露出來的感情,我們產生的共鳴越來越多了。作者揭示了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一些不道德的行風。他把最現實的生活,徹底展示在我們眼前,使我學會了道德、責任的堅守,學會了誠實、善良地對待他人,懂得了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於是,我一口氣讀完整本書,那種正義、善良的品質已深深感動了我。那種百分之一百的實話的文章,雖沒有任何華麗的詞藻,卻用真實訴說著永恆。

這本書喚醒了沉睡的自然美景,這本書洗滌著我心靈的汙垢,它告訴我許多道理,這些道理將伴我一生,讓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改變自己。與高尚的人談話你也會變得高尚,讀好書就如同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他會改變你的一生。

古典之殤讀書筆記5

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現無詞無曲。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題記

我曾向朋友推薦過王開嶺先生的隨筆集《精神明亮的人》,他讀了之後說很好。最近他反過來也向我推薦同一作者的另一本書《古典之殤》,我讀了也覺得很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那種讓讀者“精神明亮”的好。查新華字典,“殤”的解釋是“還沒到成年就死了”,有惋惜和感傷的意思在。為什麼取這個書名呢?王先生說:“當我們大聲朗讀古典詩詞時,殊不知,那些美麗的鄉土和自然風光,那些曾把人類引入美好意境的物境,早已蕩然無存;現實世界裡,我們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現場,找不到對應物,連遺址都沒有……古詩詞,成了大自然的悼詞和殤碑。”原來這是一部祭奠之作。但作家不光是祭奠古詩,但還憑弔著人類的童年和自己兒時的回憶,他在紀念一個“原配的世界”。作者看來,世界有兩個組成:人間和非人間。

人間的成就不足萬年,而非人間即大自然的成就,包括原始地理和物種繁衍已達46億年。可你細打量,即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幾乎全是人類自己的成就!20世紀中葉後的人類,正越來越深陷此境:我們只生活在自己的成就裡,正拼命去篡改和毀滅大自然的成就!人類總認為世界即人間,他們忘了,自己和萬物一樣,只是地球的匆匆過客,投宿而已。人類不是地球業主,而是它的孩子,和草木蟲魚一樣,受地球撫養……它是人類的家園,但也是獅子、老虎和一棵草的家園。人類的倫理、美德和情懷,一旦越過了物種邊界,人類就變成了納粹,野獸的能量即刻釋放出來了。當它的孩子越來越少時,人——這個野心勃勃的物種也將面臨末日,或精神上孤獨而死,或肉體上被烈日席捲、缺氧窒息!

作者懷念著那個原配的世界,極其細膩地描繪著那個消逝的世界,看看那一篇篇文章的標題你就會體會到他的一片深情——“再見,螢火蟲”、“河殤”、“茶憾”、“橋是水的情書”、“誰偷走了夜的‘黑’”、“耳根的清靜”、“蟋蟀入我床下”、“消逝的地平線”、“湮滅的燕事”、“女織”、“消逝的‘放學路上’”、“多聞草木少識人”、“春天了一定要讓風箏放你”、“有股焦灼讓你必須連夜種點什麼”……老實說,光是這些標題就擊中了我心靈裡那個柔軟的地方,想起了我們曾經擁有的“美麗中國”和那些花樣年華,耳畔甚至還響起了風聲、雨聲和濤聲……那些草長鶯飛、魚戲蝦翩,那些青山綠水、星河燦爛,那些夏夜流螢、遍地蛙聲,還有古老的祠堂、繞村的小河和隆重的民俗……原來這些一夜蒸發了的物象並沒有在我的腦海裡蒸發,只是不去想、不願想、不敢想哪!就說“放學路上”吧。那一程路負載著一個孩子最大的快樂。

記得和好朋友勾肩搭背,嘰嘰喳喳,孩提時代幾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聞都是在放學路上邂逅的。那是最值得期待的,每天充滿了新奇和陌生。那時整個環境,在表面的鬆散和雜亂之下,有一種無形的維護系統,憑藉它,生活雖然貧困,卻是溫情、安定和慈祥的。可是現在的孩子呢?一個個孩子被大人押送著,離開一個“戰場”,休息片刻,喂一點食,再進入“第二戰場”!這不是一本所謂環保的書。這是一本充滿著人文精神、修復記憶、保衛生活、喚醒感官和心靈美學的書。人類無法停止前進的腳步,這是人的本能。於是一眨眼的功夫,無數事物只剩下背影,成了往事和收藏。弔詭的是,我們無意中留下的,卻成了需要全民保護的精神遺產。在這最好的時代裡,我們要努力著,為那一個簡單的夢,別讓古典,成殤。

古典之殤讀書筆記6

接觸到這本書,還是有次坐我們周校長的車,閒聊中,他說自己都會隨身攜帶一本書,包裡放著的剛好就是這本《古典之殤》,順便就向我推薦了這本,說挺不錯的。回頭我也立馬買了一本,但是拿到書一看,其實我是很排斥的,不是我喜歡的型別,感覺會很難讀懂,也就隨手扔一邊了。再次拾起這本書,是在懷孕期間,想著打發時間用的,沒想到越看越入迷,很多字不認識,邊查字典邊標記,倒是認識了很多生字。

這本書的封面上寫著“這是一部喚醒記憶、修復現代感官和心靈美學的書;這是一部追溯古典、保衛生活、懷念人類童年的書”看到這段文字,就不禁讓人想讀下去。讀了第一輯《再見,原配的世界》,才知道原來很多東西都在悄然地消逝,而我們卻不自知,這真的讓人細思極恐。小時候還會看到的螢火蟲、蟋蟀如今已很難尋覓到它們的蹤影;飛速發展的城市佔據了一條條河流;夜晚的霓虹燈使晝夜的邊界模糊了,夜變得淺薄,沒了厚度和深意;自來水的開通使井荒廢了,被鏟了,被填了;“無數的新橋轟鳴降生,鋼筋水泥,旱地拔蔥,和水完全沒有瓜葛了”……

突然記起小時候,自己也曾和小夥伴在小石子路上蹦蹦跳跳地瘋跑,在小河邊摘下一串串狗尾巴草,並做成戒指戴在手上,蹲在牆角甩弄石縫間的小蟲子,一幫人爬樹上偷摘無花果吃,跑去田間烤番薯吃的美好時光。原來我也曾離自然這麼近,或者說,離原配的世界那麼近,然而這些都不存在了,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已經流逝了,而且已無跡可尋。這讓我害怕,害怕找不到以前的自己,害怕那些美好的事物會被時光淹沒掉,怕自己也會隨波逐流。

但是這又能怪誰呢?這是時代的發展必然。時代變得複雜,變得危險,“現代人過早地進入了心靈的黃昏”,這是“古典之殤”,其實也是我們人類之殤。但是我很慶幸讀到了這本書,讓我瞭解了過去的美,喚醒了我的童年記憶。

跟隨《古典之殤》,向原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