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戈利諾拿回皮肉的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1.88W

薩特說存在就是本質,我一直對這一點耿耿於懷,就像學生屈服於老師的解說之中,但內心的疑竇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在火車站這個睏倦的午後,在博爾赫斯的《但丁九篇》中,被勾出來。

烏戈利諾拿回皮肉的讀書筆記

斯蒂文森在《倫理研究》中說,一本書中的人物由言詞構成。這使我想到關於本質這種東西,好像具有不同的承載物。書中的人物,自然是隻生活在言詞裡,它的本質由言詞決定,而“我們”則不同。我們生活的世界遠比言詞要複雜得多,這種複雜一方面豐富了,另一方面也掩蓋了我們的本質。

直接說說我的想法吧,我覺得人的.本質與“這個”世界一點關係都沒有。現在的學習語境非常功利,好像學習就是為了讓我們在這個世界裡生活得更好,可是我覺得,學習,是為了挖掘自己的“本質”,它不是向外(向這個世界)的,而是向內的,如同挖出泥土深處的暖玉,那才是能被稱為“我”的東西。

如果我們過度看中“時代精神”(榮格語),過度向外,就會選擇那些外向的輔料來填充自己的本質,就像一個拔河的人,拼勁全力想把本質拉回到自己這邊,可是本質的繩子卻越來越短。

相反的,如果專注於“深層精神”,我們不需要什麼輔料,我們只需要一把類似於薩特或尼采的撬,靜靜挖掘。村上春樹曾不止一次描寫主人公靜坐在黑不透風的深井之中,穿越了現實和非現實的界限,這不是玄幻意義上的非現實,而是我作為存在的堅硬核心,類似於哲學家對於科學的批判。

但丁在《地獄篇》裡寫烏戈利諾的四個子孫希望他拿回他們的皮肉,歷史上的烏戈利諾到底有沒有吃他的兒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但丁希望“不希望我們這樣想,但希望我們這樣猜”,那種搖擺的曖昧的雙重性構成了烏戈利諾的本質。“我們都傾向於形式可以脫離本質”,博爾赫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