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讀書筆記之論題和結論

才智咖 人氣:1.88W

批判性思維的表現形式就是提出並解答批判性問題,而第一個批判性問題就是“論題和結論是什麼”?我會用幾個問題來解釋什麼關於論題和結論需要了解的資訊。

學會提問讀書筆記之論題和結論

第一個問題,關於論題,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論題,簡單地理解,就是討論的物件。

無論是表達觀點還是討論問題,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討論物件。如果一個討論不給出特定話題,一篇文章不給出議論物件,那麼我們甚至不知道該怎樣繼續下去。而且,沒有討論物件或是討論物件不明確,話題和文章就沒有核心,就讓人難以理解。

尋找論題的意義主要有兩個:

一是能界定雙方討論範圍,避免出現討論“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

在生活中,有大量的爭論都來源於雙方的討論物件不一致。舉個例子,我認為A很“美”,你說“A塌鼻子,小眼睛,有雀斑,一點都不美”,在這裡,你認為我指的是“外表”,但實際上,我指的可能是她的“內在”,不明確討論物件和範圍,就可能造成誤解,導致無效的討論。

二是論題的型別會影響到最後對觀點的客觀評價。

理解這一點要先明白論題的分類。

論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描述性論題,一種是規定性論題。

描述性論題就是指關於過去,現在和未來事物描述的問題,它解答“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地球是不是圓的?”“感冒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中國2017年的GDP是多少?”這些問題的共同點就是所描述的事物是確定性的,是存在“唯一正確答案”的。

規定性論題是指對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所提出的問題。它解答“應該是什麼”這樣的問題。“人類應該保護其他生物嗎?”“政府應不應該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死刑應該廢除嗎?”這些問題的共同點就是所描述的事物是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根據個人不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也不同。即使保護環境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但依然有人認為沒有必要保護環境。規定性論題往往與個人價值觀緊密相連,顯示出人們眼中的世間萬物應該呈現的樣子。

因為規定性論題的答案存在太多個人因素,因此,很多時候對於規定性論題,就不能像對待描述性論題那樣嚴格追求“對與錯”,畢竟你所認為的“對錯”往往也受到個人價值觀的影響。

總之,你有必要根據論題的不同來確定評價的標準。如果你判斷對方討論的論題是描述性論題,那麼有必要提高標準,確定對方是對是錯,因為只存在一個事實。但如果是規定性論題,你大可以放鬆標準,尤其是不能將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對方,

一般而言,尋找對方的論題並不複雜。在標題,開頭的位置,你往往就能發現對方的論題。如果不能,你也可以根據結論來倒推論題,尋找結論的方法將在後文指出。

第二個問題,什麼是結論?

結論,就是作者對論題的回答,就是他的觀點,就是他希望你接受的資訊。

“人類應不應該保護環境?”——這是論題

“我認為人類應該保護環境。”——這就是結論。

結論是論證的核心。它就像一棵樹的樹幹,而其他內容——比如理由,假設,資料,案例等等——就是依附於樹幹而存在的樹枝。沒有結論的論證是不完整的。只有找到結論,我們才能對論證進行評價,才能根據評價結果決定是否接受結論。

一般而言,結論是需要有理由作為支撐的。但有一種特殊的結論,它沒有任何理由作為支撐,單單只是一個結論。比如有人認為某件事是正確的,某樣東西是存在的,但又沒有任何理由來支撐他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可以稱為“純觀點”。因為“純觀點”沒有論證,不能進行評價,所以“純觀點”的價值一般很小。

結論往往是一個觀點,但不是所有的觀點都是結論。用來支撐結論的觀點就不是結論。舉例來說,“我認為死刑不應該被廢除,因為沒有比死刑更適合某些罪犯的懲罰了”,在這句中,“我認為死刑不應該被廢除”就是結論,而“沒有比死刑更適合某些罪犯的懲罰”是支撐結論的理由,這個理由本身是一個觀點,但這個觀點在句中不是結論。

第三個問題,怎樣尋找結論呢?

通常而言,尋找結論並不困難,但是很多作者出於各種原因,總是將作為結論的觀點表達的相當晦澀,不願意直截了當地表達觀點。當你在第一次閱讀時沒法直接得出作者的結論,這時就需要一些尋找結論的技巧。

1、在標題,開頭和結尾處尋找

結論最常出現的地方就是標題和開頭,其次是最後結尾處,有時也會出現在第二段。當你找不到結論的時候,可以先在這些位置上看一看。

2、問問題

問問自己“作者和演說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作者希望我相信什麼?”“作者打算證明什麼?”多問一些以結論作為答案的`問題,就能幫助你在閱讀中抓住線索,尋找結論。

3、尋找指示詞

結論前面往往存在指示詞。“因此”“所以”“總之”“由此表明”“我認為”“我覺得”“我的觀點是”等等,這些詞語的後面往往跟隨著結論。即使不是結論,也是文章的重點內容。在閱讀中可以圈出這些指示詞,這能幫助你尋找結論。

4、根據論題推出結論

如果可以找到一篇文章論題的話,可以試著以論題的關鍵片語作為線索,在文中尋找結論。舉例來說,如果論題是“恐怖主義是否正在全球氾濫?”那麼就可以把“恐怖主義”“氾濫”作為重點關注詞語,在文中尋找這些詞語所在的位置,這些位置中往往存在著結論。

5、尋找作者的暗示

有些作者喜歡含蓄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用一些意味深長,充滿暗示性的詞語和句子來傳達資訊,指望讀者從中得出結論。這時你要問問自己“根據作者的論據,能夠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作者是不是要我們從他提供的資訊中尋找隱含的結論?”“這些資訊是在告訴我什麼?”“結論的意義是什麼?”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尋找富有暗示性色彩的文字,然後順著作者的思路往下思考,就能得出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

6、作者背景中得出答案

作者的背景往往能給出一些尋找結論的線索,比如環保組織的成員一般不會贊同破壞環境的行為。同時也可以試著在網路上搜索作者,來獲得關於作者的背景資訊。

7、推理得出結論

如果你能找到作者的論據和論證,就可以自己推理得出結論。剛開始這樣做會比較困難,但是當練習次數多了之後,就能培養出對論據和論證的敏感度,輕而易舉地推理出作者的結論。

8、記住不是結論的內容

在尋找結論的過程中,排除掉不是結論的內容:(1)例子(2)資料(3)背景資料(4)定義。

第四個問題,我們在寫作時應當注意什麼?

批判性問題不僅僅使用在他人的觀點上,更要用來檢驗自己的觀點。當你學完關於論題和結論的知識後,需要在寫作和演講中做到下面幾點。

1、旗幟鮮明,直截了當地說出你的觀點

你有沒有遇到過在閱讀他人文章的時候,不知道作者在說些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對作者的觀點有個模模糊糊的印象,但卻不知道作者的明確觀點。但僅僅做到這一點是不夠的,如果連作者的觀點都不明確,又怎麼能評價觀點呢?又怎麼能從評價中吸收有益的內容呢?

不僅如此,很多人甚至連自己支援的觀點都弄不清楚。他們只是有個大概的想法,就匆匆的下筆,結果寫到中途才發現自己寫作方向存在偏差,更有甚者,寫到一半才發現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樣做只會浪費時間。

在開頭就明確觀點有三個好處:第一有助於讀者理解你的意思,第二有助於奠定寫作的基調,讓後續寫作牢牢圍繞觀點來進行,第三有助於給讀者“邏輯清晰”的印象。因此,你有必要旗幟鮮明,直截了當地說出你的觀點。

建議你在標題或開頭第一段就明確陳述自己的觀點,否則讀者就可能因為無法在開頭髮現你的觀點而放棄閱讀。

2、在紙上寫下你的論題

在紙上寫下你的論題,意味著:

第一,縮小論題的範圍

在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明白大致的論題是什麼。但這是不夠的,因為一個論題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進行論述。

舉個例子,“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以這個事件作為論題,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寫:事件背後原因是什麼?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政府部門應當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這些角度就是新的論題。如果只是泛泛而談地談論虐童事件,卻缺乏明確的論題和著力點,寫出的文章就會缺乏實質內容。

因此,在寫作之前,首先要縮小論題的範圍,從可選的論題中找到想要寫的具體論題,找到自己最擅長的角度。

第二,明確寫作的論題。

很多人在寫作時喜歡有了大概的想法後,不做準備就興沖沖地開始動筆。但這樣做很容易出現寫到中途就寫不下去的情況,因為你的靈感往往不能持續一整篇文章。如果你不在寫作之前就深入的思考,進行寫作前的準備,就會在後續寫作中步履維艱。所以,除非你是那種倚馬萬言的天才和厚積薄發的大師,否則就應該在寫作前老老實實地進行準備工作。

寫作前的準備工作之一就是明確你的論題。你到底想要寫什麼?所針對的物件是什麼?寫作的第一步就要弄清楚寫作物件。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在寫作時往往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但這樣會導致寫作物件不明確,文章重點不突出的問題。有了明確的物件,你才能有明確的結論,才能有文章的核心。

因此,在寫作之前,問問自己“我要寫作的具體論題是什麼?”,將你的論題明確“寫下來”,然後針對論題,提出自己的結論,同樣也要把結論“寫下來”。

不要只滿足於在大腦中有個概念和印象,如果不能在紙上形成清晰明確的文字,就代表你的論題和結論需要進一步探究。記住,把你的論題和結論都在紙上寫下來。

第三,刪除多餘的論題

如果一篇文章中包含了過多的論題,重點就會不突出,就難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人在寫作時都有貪多嚼不爛的情況,常常一篇文章中包含了過多的論題。但除非必要,一篇文章中最好只有一個論題,這樣做能突出重點,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如果只寫一個論題較為單薄,或是有其他要求時,一篇文章可以存在多個論題,但每個論題至少保證結構完整(比如這篇文章可以分成幾篇來寫,但是出於對原書的尊重,以及文章內容較多,就可以存在多個論題),多個論題之間必須詳略得當。

在你將論題確定之後,如果是多個論題,那麼就可以刪除多餘的論題,專心寫一個。

3、將你的意思表達清楚

將你的意思清楚無誤地表達出來並不容易。人們在寫作時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誤認為自己的觀點已經表達的足夠清晰明確,讀者之所以不能理解是讀者自己的問題。在這裡,作者無形中以自己的水準代替讀者的水準,誤認為讀者擁有和自己差不多的理解能力,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大多數人自從走出學校後,就可能再也沒有看過一本書,他們從學校當中學習的閱讀技巧早已遺忘的差不多了。

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需要做到三點:第一,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第二,清晰無誤地闡明自己的邏輯,做到這一點需要在寫作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多問幾個為什麼;第三,使用更加大眾化的語言。只要你預計你的讀者是普羅大眾,那麼在遣詞造句的過程中就應當更加直白,更加簡單,這樣才更容易理解。雖然大量運用專業詞彙會讓你的文章“不明覺厲”,但是每增加一個專業詞彙,就可能流失一部分讀者。

直截了當的表達觀點,清晰無誤地闡明邏輯,使用更加大眾化的語言,這能讓讀者輕易地明白你的意思。

總而言之,你應當尋找文章的論題和結論,然後在自己寫作時清晰地陳述自己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