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4.44K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書筆記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書筆記1

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在許多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細節是全域性成敗的關鍵。教學細節雖小,有時毫不起眼,卻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課都離不開的閃光點,教師也正是通過對眾多細節的把握去影響學生,這樣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從課堂教學特徵、教學方法探索、教師的語言行為、課堂中的非語言行為、學生學習狀態、課堂突發事件、課堂教學環境、對課堂教學變革的總體認識等方面關注了課堂的50個細節,作者把課堂中看到的現象,發掘問題的實質,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並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拜讀完全書後,鄭金洲老師談到“課堂教學生活化”讓我感觸頗多,是啊!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也是學生生活的園地。課堂教學既是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也是師生充滿靈感、充滿激情並充滿理想的生活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理念要讓我們重塑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讓師生的互動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滿對生活的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使機械的、沉悶和程式化的空氣產生勃勃的生機和充滿交往的樂趣。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徹底的開放,使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迴歸,教育迴歸生活世界,迴歸兒童的世界。

首先要讓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舞臺。

生活就像一個大舞臺,在不同的場景裡,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我們應該讓學生享受快樂。對於快樂的人而言,在生活舞臺中,上演真實,所以全力以赴,無論生活中如何表演,最終的結尾卻都是讓學生學會歡笑、學會生活。讓學生明白生活是一個舞臺,我們都是這舞臺上的演員。無論你演得好與壞,都是你傾情演繹的你的人生。

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課堂教學是主渠道”。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物件觀,讓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大舞臺,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張揚學生的個性,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積極地參與生活,向別人來詮釋和展示自己。凡效率高的課,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動性都有協調有效的生動表演。在課堂上,讓學生盡情地跳舞、高歌,坦然地展現自己的風采;把學生的寫字、繪畫、手工貼在教室的四壁,讓每一塊牆壁都會說話;在課堂上深情地朗誦,投入地表演課本劇;在黑板上自由塗抹,在講臺前蹦跳……

其次讓課堂成為“圖書館”。

我們也應該把課堂學習努力營造具有圖書館的功能,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倘佯、流連。我們可以開設“班級圖書館”,向學生介紹有關的圖書,引導他們閱覽各類圖書,增加閱讀量,推廣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班級圖書館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學生們讀書可以信手拈來,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努力營造“圖書館知識海洋”的氛圍。牆壁上的名人字畫、凡人格言、師生平常的自己說的“名言”、大家讀書筆記等,都可以成為圖書館的一部分。

再有我們還可以讓課堂成為電影院、成為聊吧……讓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現實世界相貼近,讓生活走進課堂,將課堂引向生活。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書筆記2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籍,它將將課堂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進行了詳盡而深刻地剖析,看過書之後我有了恍然大悟之感,有了茅塞頓開之意。

平時,我們每位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與課堂無關的“突發事件”。對此,若處理得好,則會風平浪靜,海闊天空;若處理得不好,遇會招來是非,甚至會影響師生情緒,進而影響班級和學校聲譽。那麼,在短暫的時間內,對課堂“突發事件”,應怎樣巧妙處理呢?於是我帶著這樣的迫切讀了第一篇《飛進教室的蝴蝶》,再看了鄭老師對此位教師的解決水平做的中肯的評價,忽然想到在網上也曾看到過類似的事件,發生在語文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上課時,也是有幾隻蝴蝶飛進了教室,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於漪老師是這樣處理的:她首先讓學生把蝴蝶趕走,然後讓學生以蝴蝶飛進教室為題打一詞牌名,同學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時,於漪老師給出了答案:“‘蝶戀花’啊,因為你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在同學們會意的笑聲中,於漪老師又開始了她的講課。當課堂教學超出原來的設想,突然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且影響到正常的教學時,於漪老師採取以變應變的方式,展示了教師的智慧和獨到的教學本領。

我們不少老師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總有不少學生的行為不能讓教師滿意:這個在講話,那個在傳紙條,張三在摺紙飛機……,我們好多老師都會把每一件事都當成是對教師權威的挑戰,是對教師的不尊重,所以我們遇到這些情況就會氣急敗壞,甚至狠批猛打,以致一節課就因一個學生的調皮而以失敗結束.其實,如果我們平心靜氣的看,把每件事都當成是“調皮的小麻雀”的惡作劇,正確處理事情,減少負面影響,提高課堂效率,就不會輸掉整堂課。也許,那些教師想通過發火讓學生心生敬畏,讓學生加深印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事實證明,這樣並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事實上如果大事小事都發火是在向學生傳遞一個訊號:對這事你沒有辦法了。本來,當學生違紀後,大多數同學內心充滿了不安,如果你發火了,就抵消了學生的不安,學生也就無所謂了,所以教師在發火之前給學生一個機會說話,對教師冷靜處理以及學生的心理接受都是相當必要的。

當然,對學生的課堂不良表現提出批評是必要的,但態度和策略很重要。首先,輕輕的來了,就讓它悄悄的走。對於個別學生的走神、開小差,小聲講話等行為,我們可以通過注視、停頓或走到學生身邊去,引起個別學生的注意,暗示他:“老師已經注意你了,請你改正”,這樣對整個課堂沒有多大的影響,其它的的學生也不會因老師的發火而打斷他們的思維。

總之,在課堂上,遇到麻煩製造者,要把握教學的大原則,不要由於個別人的違紀或特特殊情況而影響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搗蛋分子”不怕你生氣功,他巴不得你生氣呢,他不怕你斥責他,也不怕你管他罰他,就怕你不生氣,冷靜的研究他。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第一節課中去細心關注學生們的精神世界,讓孩子們的精神生命在每節課上都得以成長。最主要的還是在教學中給學生創設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靠自己教學的吸引力扭轉學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學的內在魅力抓住學生的目光與思維。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書筆記3

隨著新課程理念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觸和接受,現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時閃爍體現新課程理念的亮麗火花。這種火花是新舊課程理念衝撞下的自然生成,是教師漸次接受新理念裝化為教學行為過程的必然現象。但是現行的課堂教學無論是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角色定位,還是教學過程中一下具體細節方面都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到底該如何將這些理念內化為行為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在閱讀了《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一書以後,感受頗深。

課堂,是教師展示自身生命價值的舞臺;教學,是教師職業活動的主要存在形式。課堂中的一舉一動,教學中的一顰一笑,都傳遞著這樣或那樣的意義,有著不相同的意蘊。《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這本書的內容很直白,就像一面無形的鏡子,照出了一位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怎麼去解決。

課堂常規教學過程中,師生免不了要進行相互交流溝通,但是有幾個用語值得注意。例如,“你在想什麼”、“連某某都已經舉手了”、“同學們課上不許(不要、不能)……”。這裡有幾個共性的問題:一是課堂教學用語的終極目的是什麼,這必須在教師表達之前要構思好。學生在課堂上偶爾注意力轉移現象,這時一句“你在想什麼”,或者用語言對學生的神態進行描述無法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的教學內容上來,反而給更多同學注意力轉移機會。課堂教學的任何用語一定要是對教學任務完成有用的,儘量減少沒有結果或者讓學生注意力轉移的用語。用語應是引導學生關注自己教學內容、明確結果以及增強學習動機。二是課堂用語要考慮學生心理接受能力,不能打擊學生的信心。三是不要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替代教育教學方面的合理引導。

由此引發我許多聯想。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人家如此重視課堂教學的細節處理,講求很實用的教學技巧,是很有道理的,很務實的。其實細節雖“細”,但並非小事。你的學生在10年、20年之後,肯定不記得你當年講課的具體內容,但是他們卻能夠回憶起許多細節,並且告訴你正是這個細節讓他一生記住了某個歷史事件、某個道理、某個思考問題的方法。你上課時對細節的技術處理就是你的教學風采,也可能成為你的學生一生的精神財富。

課堂教學的細節就是在課堂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在某一個相對完整的步驟,或者在兩個教學步驟之間進行過渡時,做出的細緻安排,或對臨場出現的問題做細微的處理。它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有意識地設計細節,如:採用什麼教具,什麼時候出示某件教具,設計課前匯入營造教學氛圍,等等;二是教師沒有事前準備,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狀態,應變修訂教案,即席做出的反應性安排,比如討論中,學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要求展示,他展示的作品雖然與本節課的教學有一定的關係,但其觀察角度卻與教師的設計不盡相同,教師就要做臨場調節,等等;三是針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偶發情況,比如學生提出一個教師事前沒有準備的問題,怎樣應對,等等。細節——事情不大,學問可不小,而且是一些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又不容忽視、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注意它,研究它,採取符合你自己和你的學生情況的技巧來處理它,那課堂教學就會成為我們教師和學生都很愉快的經歷。

教學細節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蘊含智慧;看似簡單,而簡單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心中有學生,充滿智慧,對教育教學有著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顧的教師才能去主動創設、積極捕捉與有效開掘這些精妙的細節,方可於 “細微之處見精神” !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書筆記4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舉一動都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展開,對於學生有效參與教學,掌握知識有著相當的影響。本書選取了課堂上常見的50個細節,來反映出現今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形色色的問題,透過這些細節來挖掘背後的問題,引人深思。

第一章:課堂教學特徵

作者從井然有序、環環相扣、行雲流水、涉及嚴密、人人稱道五個方面來說明了現今的課堂教學中一些病態的表現。從表面上看,做到上述五點的課是絕對的好課,許多評課者將此作為評價一堂好課的重要標準。而事實上,這些教學特徵恰恰是課堂的病態表現,我們應當推崇的好課是應該建立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的,雜亂、環節錯位、跌跌撞撞這樣的表現是原生態的課堂上必定存在的。有缺陷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才是活生生的課堂。教師應該樹立起這樣的理念:學生在課堂上走的跌跌撞撞、步履蹣跚、時而雀躍、時而深思,教師在課堂上並非得心應手,應對自如,而總是有本領上的恐慌感,這才是課堂的常態。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地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教師磨礪教學技巧和能力。

第二章:教學方法探索

從提問、發言、多媒體、板書這幾個方面入手,對於一些常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了探討。同樣的,作者用了一個個生動的例子來闡述他的觀點。比如《無需舉手,自由發言》、《捂住對方嘴巴的“討論”》與《零散的提問》,對於最常見使用的問答方式做了評價。作者認為,在課堂上,問題要提,但教師還要進一步思考:應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哪類問題才是學生髮展所需要的;哪類問題是完成教學任務所需要的。問題的時機與提問方式都是為課堂教學的展開所服務的,因此要糾正原有的“教學只有通過提問才能反映”這樣的觀念,學會恰當地提問。同時,在讓學生討論問題,回答問題時,也無需再堅持一貫的方式,讓學生機械化地回答問題,讓有序蘊藏在無序中,鼓勵學生更加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另外,書中還對多媒體和板書這兩樣教學手段進行了比較。現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越來越多地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我們常說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相整合,從今天的課堂上來看,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很好解決。多媒體更多的時候蠶食了課堂的內涵,侵佔了課堂的空間,同時傳統板書的缺失,讓課堂變得越發空洞化。而事實上,資訊科技手段和板書更多的是互補關係而非替代關係。多媒體手段是需要用,但不能喧賓奪主,不能過多過濫,不能顧此失彼,應當與板書以及語言有效結合,這樣才能相得益彰。

第三、第四章:教師的語言行為、教師的非語言行為

這是整本書給我印象最深,觸動最大的兩個章節。並不是說這裡蘊含了多麼大的道理,相反,作者只是例舉了一些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的細節問題,但就是這些細節,值得我們去深思。

《這個問題回答得不完整》、《這個問題回答得對不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誰來總結一下剛才各位同學的觀點》等等的問題也經常在我的課堂上出現,楞一看,這樣的提問沒有什麼大問題,但作者認為這樣的語言是值得推敲的。課堂需要互動,教學需要對話。但這樣的互動式缺乏實質性的,雖然這樣的互動有了互動的形式,問答連貫,相互激發,話語碰撞,但含有的智慧型成分有限。因此教師的提問更應該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問題應該圍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點本身,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求做到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另外,教師還要杜絕類似“連某某都已經舉手了”、“同學們課上不許(不要、不能)”這樣的語言,乍看一下,教師似乎是在鼓勵或是幫助學生,但事實上效果正好相反,用群體的水平來評判個別學生的行為,就有可能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生的參與興趣。而那些帶有強制性的語言則會讓學生倍感壓力。教師的.言行,關乎學生的誠章。課堂上的言行更是起著引導性的作用。

同時教師在課堂中還要注意手勢、行走路線等等非語言的行為動作。比如手勢語言是非言語溝通的重要手段,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教師手指著學生的腦袋讓他起來回答問題。”這事實上是缺少了對學生的尊重;“手掌心向下,從左到右,覆蓋班級每個學生,口中振振有詞:你們各位同學……”有意無意地展現出教師的強勢,類似國王與臣民一般。這樣的手勢都是不可取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需要注意自己的這些非行為動作,然後再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和完善,不僅有助於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而且有助於與其他人的交往與溝通。

第五章:學生學習狀態

本章從一些常見的學生學習狀態出發,給出了令人深思的課堂教學現狀。

《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不均衡》《高高舉手的孩子獲准回答問題的機率高》這幾乎是所有課堂上都會存在的問題,但後果同樣也是心痛的:積極回答問題的孩子幾乎就是班上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而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總是得不到教師的偏愛,喪失了他們回答問題,取得進步的權利,成績也就越來越差,自信心也越發失去。所以,教師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應當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針對學生的自身需求來進行選擇。儘量做到公平,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回答相應能力問題的機會,在課堂提問的時候,對提問哪些學生要做些思考,不能過於隨意運用。

《課堂上的異口同聲》、《廉價的掌聲》也是課堂的一種病態表現。異口同聲體現著一種和諧,表現出一種整齊,但這樣的和諧中存在著不和諧因素,整齊中存在的差異因素,我們需要注意到,捕捉到,並在教學中予以解決。形式上的整齊,與團隊合作的實質也不見得是相對應的。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常態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有助於我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六章:課堂突發事件

《飛進教室的蝴蝶》、《電源插頭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三個小故事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林林總總,教師在日常教學反思與積累中對應對突發事件應當有準備與預案,不能忙亂,應當試著用自己的智慧去處理,並在事後將這些教育突發事件加以分類,將常見事件以及處理方法加以提示,會形成很好的課堂突發事件應對預案。這樣的預案,增強了課堂教學突發事件處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七章:課堂教學環境

《“靠邊站”的講桌》、《留白的板書》、《叮噹作響的椅子》中,作者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適宜的課堂教學環境也是相當有必要的。在這裡所有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教學所服務的,為學生學習所服務的。如果“雜亂”有助於學生學習活動的深入,就應該將“雜亂”進行到底;如果“工整”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應該將“工整”降於次要的位置。

第八章:我對課堂教學變革的總體認識

可以這麼說,這一章是全書的精華所在,作者用精煉的語言將他的觀點呈現在我們面前。

《課堂教學生活化》:聯絡生活世界可以貫穿課堂教學的各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彙總新舊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抓手,把生活世界的某些相關經驗或疑難作為了解與掌握新知識的“敲門磚”。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防止無視學生生活世界重要教學資源,又要杜絕生拉硬扯,牽強附會聯絡生活實際。用在當用時,行在當行處。

《學生學習主動化》:以學生主動發展為著眼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在教學設計等環節中,創設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與空間。從學生的角度和眼光思考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方法的確定,真正從學生的立場去觀察與思考課堂。

《師生互動有效化》:師生互動注重凸顯教學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要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進行,追求一定的教學效率,在設計互動時,要從效率、效果、效益的角度來設計與實施互動,防止一言堂。

《學科教學整合化》: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關注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絡,知識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整合,探究式學習、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

《教學過程動態化》:課堂教學越來越處在變動不居的狀態,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即使生成的資源以及產生的一系列非預期變化,調整後續教學設計,形成新的教學程序,以便更優地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教學內容結構化》:教學內容建立起結構性的聯絡,在新舊知識之間、新知識各構成部分之間、新知識與學生生活世界之間等相互關聯,形成對知識的整體性認識。

《教學策略綜合化》:教學中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求出發,從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出發,選擇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並且將這些策略靈活運用於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達到知識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等方面的目標要求,呈現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形態。

《教學資源優化》:教師要逐漸樹立起資源的意識和觀念,不再將自己當做唯一的教學資源,而是將課堂教學方方面面的潛在資源提升到顯在的層面上,圍繞教學要求加以挖掘、利用、整合,從而使教學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的要求。

《教學物件個別化》:教師要從關注學生個別差異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立場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將每個學生當做具體獨特生命價值的個體來看待,區分學生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

《教學評價多樣化》: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運用評價這一槓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激勵學生學習行為,通過多樣化評價手段、標準等的應用,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在課堂教學中有所收穫,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