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學》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才智咖 人氣:2.04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普通教育學》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普通教育學》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普通教育學》讀書筆記1

赫爾巴特是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西方傳統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發表了《普通教育學》一書,此書的原標題為《從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學》,全書共分三編、十四章,三編之前有一個“緒論”。

以下是我對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一書做的一些摘錄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

“教育者的第一門科學――雖然遠非其科學的全部――也許就是心理學。”赫爾巴特提出了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也是作為教育者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的一門學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一)兒童的管理

“滿足於管理本身而不顧及教育,這種管理乃是對心靈的壓迫,而不注意兒童不守秩序行為的教育,連兒童也不認為它是教育。”赫爾巴特認為,對兒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責任,對兒童的管理是進行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準備,另外對兒童的管理不能太過。

(二)兒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為了要使那種在烈性與慾望中成長起來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會的傾向,就有必要經常對它們保持明顯的壓制。”赫爾巴特繼承了中世紀的教育對兒童的看法,認為兒童起初表現出來的意志就是不服從的烈性,這種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為了使這種烈性不會發展為反社會傾向,就必須經常用強制來壓制。

三、教學的步驟

教學過程包括“專心”和“審思”兩個基本環節。“專心”是指集中於某一主題或物件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動。“審思”是指追憶與調和意識內容的思維活動,即深入理解與思考,把“專心”中認識的個別事物集中起來,使之聯合成統一的東西。專心和審思都各有其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在此基礎上,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學階段理論,他把教學劃分為明瞭、聯合、系統、方法四個連續的階段。

(一)清楚

這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靜止狀態的“專心”活動,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注意。作為教師,要採用提示等直觀教學講授新教材,以便使學生清楚而又明確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決於學生的過去經驗,因此,要使學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觀念,以便向學生提供恰當的新觀念。

(二)聯想

對學生來說,這個階段是運動狀態的“專心”活動。經過了明瞭階段之後,學生能夠將以往的種種觀念迅速地正確再現出來,並自然地引起某種聯想。但是,也往往會碰到新觀念與舊觀念不相一致、與舊觀念不相聯絡的情況,這時,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其他有效方式,尋找某些較接近的新觀念或舊觀念,去代替或調和它們。在此階段,重視培養和利用良好的記憶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統

經過“聯合”階段,學生的新觀念與舊觀念之間產生了一定聯絡,但並不系統,需要學生進一步進行一種靜止狀態的“審思”活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初步聯合起來的種種觀念進一步與課程的整個內容和目的聯合起來,使相關的新舊觀念重新聯合為集團,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這一階段,想象和思維表現得特別活躍,並具有更嚴密的邏輯性。

(四)方法

這一階段學生對觀念進一步思考,表現為一種動態的“審思”活動。教學過程達到系統階段,並不等於觀念體系全部形成了,還需要不斷充實和完善,這便需要藉助實際的練習,使已獲得的系統知識付諸應用,使之變得更為牢固和熟練。

四、訓育及其方法

(一)訓育的定義

“現在便容易對訓育的概念下定義了。它與兒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徵,它是直接對兒童的心靈發生影響的,它與教學共同的地方在於它們的目的都是培養學生。”赫爾巴特通過把訓育與對兒童的管理和教學相比較,來更清晰地理解訓育的實質內涵,它們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二)訓育的方法

赫爾巴特提出的訓育方法有:

1、陶冶。訓育與管理不同,其最大的特點是陶冶性。通過陶冶,使學生逐漸受影響。

2、教師的人格感染。教師的形象對學生具有權威性,通過教師的人格感化學生,是訓育的一個重要手段。

3、讚許和責備。赫爾巴特說:“通過應得的讚許給兒童以快樂,這是訓育的出色的藝術。”兒童、少年與青年,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都須習慣於忍受其所招致的責備並保持這種習慣,只要這種責備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

4、建立有益於健康的生活制度。這是“教育的基礎,教育的首要準備”。

赫爾巴特在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學》裡提出的心理學對教育學的意義,兒童的管理理論,教學階段論以及訓育及其方法,這些教育思想盡管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但對教育科學發展的貢獻是傑出的,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鑑作用。

《普通教育學》讀書筆記2

作為一名教育類專業的學生,從剛剛踏進這個校園開始,就一直聽到不少的有關教育學的名著,就像是《大教學論》、《教育漫話》、《愛彌兒》、《普通教育學》等等,這些教育名著很多時候都在反映教育在作者那個時代所存在的方式,以及所具有的特色。回顧教育歷史,結合現代教育狀況,研讀教育名著,有助於我們教育類專業學生的學習。而就在最近,我讀了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感觸良多,尤其是對教育這個概念有了更多不一樣的理解。

《普通教育學》出版於1806年,它既標誌著赫爾巴特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也宣告了科學教育學的誕生。在赫爾巴特看來,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主張德育應該把其他部分作為先決條件,只有在進行其他方面教養的過程中才能有把握地開展德育。赫爾巴特把實現這種教育目的手段分為三種:管理、教育性教學和訓育。這三種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實際上就是一個從外在自由走向內在自由的過程,同時,它也符合我們今日教學工作中班級管理的運用。

管理的目的在於對兒童進行外部的領導,維持教學和教育的秩序,為給實施教學與教育創造條件,赫爾巴特寫道:“這種管理並非要在兒童心靈中達到任何目的,而僅僅是創造一種守秩序的精神。”的確,由於兒童的年齡特徵,他們形成意志力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在兒童形成意志力前的這段時間,就需要教育者對他們進行管理,引導兒童形成一種守秩序的精神,從而為教學與教育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同時,由於學生具有可塑性,因而在這段時間裡,教育者要做好學生相關的引導工作。

赫爾巴特曾經說過:“兒童心靈的培育是完全不能忽視管理的。”,因而,他就提出了五種道德觀念: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公平。這五種觀念看似簡單,但事實上卻有許多與之相反的例子,就比如仁慈這一點。所謂“仁慈”的觀念,其“首先提醒教育者應當避開一切會導致惡意的刺激,以免產生危害;但也有必要喚起學生對仁慈的尊重。”但是,在現實中卻存在著與仁慈相違背的事實:學生沒交作業,在烈日的操場上罰站兩個小時;學生不守紀律,被罰抄校規十次……

無論是直接的體罰或者是變相的體罰,這些都屬於惡意的刺激,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學生對老師和仁慈的尊重說不定也會相對應的減少。因而,日後當我成為一名教師的時候,我會把這五種觀念都應用到學生的道德教育上,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尊重的同時,也令他們懂得並學會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

瞭解了管理的目的、管理原因之後,當然少不了管理的措施。在整個管理的這方面,讓我有最大感觸的應該就是管理的措施。在這本書中,提及到的管理措施包括威脅、監督、權威與愛,這三點管理措施,無論是在現在或者日後都與我們對教育和教學的思考都有一定的幫助。威脅,是管理中最先使用的一種方法,也是見效最快的一種辦法,但是不會長效,就像是一個學生長期上課搗亂,經由威脅的方式管理後,之後的一到兩天他都會守紀律,但時間一長,這個學生便恢復常態。此外,各種體罰也是威脅,但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立法禁止體罰學生了。可見,威脅在這方面是有缺失的。因而,在我們日後的教學中,要懂得把握分寸,教育學生不一定要用到威脅的手段,可以轉換另外的方式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監督,這個可能被很多教育者或者家長認為這是管理兒童必不可少的措施,但赫爾巴特認為監督對於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都是一種負擔,而且還會妨礙兒童自己控制自己、考驗自己,使他們無法體認只有透過自己探索才能發現的許多事物。在這樣的兩種觀點下,我個人認為,監督在有些時候是必要的,因為在某些事情上不去監督學生,一旦發生什麼意外,學生的身心就不能健康成長,更不用談探索事物了。但是,在某些問題上,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了解自己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讓他們自己形成一種自我監督的意識。

當然,這一切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權威與愛,這兩者彼此不同,卻又可以相互融合。儘管可以讓兒童在權威的管理下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但並不意味著有權威者可以忽視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讓兒童成為權威者達到何種目的或獲得某些榮譽的工具。有權威的人,可以是教育者、家長等人,但這些人都無權違背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像狼爸、虎媽等這些培育孩子的方法,在我看來,這些並不是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方法,因為,儘管在這其中,有孩子能進入名校,但他們卻失去了許多同齡人的快樂,同時,這也是家長權威的濫用。而在愛這方面,我認為不僅是教師,家長同樣也要學習何種愛的方式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管理才是好的。

其實,許多當教師的人,都會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或朋友,自然,教師會放許多心思在學生身上。因而,教師是愛學生的,儘管有些時候表達愛的方式不能讓學生接受。學習到這裡,我知道我日後不僅要愛學生,更要需找一種讓學生接受我表達愛的方式。而在家長方面,家長們應多去了解教育孩子方面的書籍,愛孩子,並不是什麼都遷就孩子,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完成,而是用自己的愛去關心孩子,陪伴孩子。現在,許多家長都會選擇送孩子到補習班補習,而自己卻又很少關心孩子學習方面的事情,在此顯而易見,家長在孩子學習方面的愛是不夠的。因而,家長要懂得與教師溝通,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兒童的工作。在三種管理措施中,愛是最有效,同時也是最有力的管理,因而,在日後的教學中,不妨多考慮愛的管理方式。

在這本書的教育性教學方面,除了強調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更是提出了著名的四段教學法,即明瞭、聯想、系統、方法。在教學中引起注意與興趣,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在學習上。因此,在每節課正式開始時,教師都會有匯入這一環節,不管這個環節是為了引起學生興趣還是利用舊知識來引出新知識,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在興趣方面,教師不妨多從生活方面下手,生活是離我們最近的,興趣也與之相應地容易產生。學生在學習中若能較好地投入了注意與興趣,那麼教學、教育工作便能更好地進行。

而四段教學法中的明瞭、聯想、系統、方法,則較為全面地敘述了教學的過程。我是國小教育數學方向專業的,或者我可以用數學的教學過程來敘述對四段教學法的理解。數學學習的明瞭,即要對基礎知識進行一定的瞭解與掌握;其次,聯想就是思維的發散性思考,是對知識的擴充套件,在數學學習方面來說,便是一種進步,它不僅聯想到舊知識,還會思考新問題;系統的學習更是一種進步的表現,在明瞭與聯想的基礎上,把已學過的知識系統化,把知識整理清晰,在這裡反映的便是學習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數學學習若已達到系統化,那麼當我們再次遇到相應的知識時,便會很快地聯想到與這個知識點相關的知識,並會懂得分情況考慮,進而便到找出對應方法。因此,方法便是這四段教學法中的最後一步。

在整個四段教學法中,明瞭與思考聯想屬於專心部分,這便需要學生在這兩個方面專心學習,而系統與方法則屬於審思部分,這便需要學生運用思維進行思考。儘管赫爾巴特提出了較全的四段教學法,但是他過分強調教學的不可逆性與秩序性,忽視兒童認知的複雜性。赫爾巴特在教育性教學方面有著它的優與缺,作為日後教師的我們,要懂得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而做好取捨。

赫爾巴特指出,儘管訓育與兒童管理有共同特徵,但訓育更強調對青少年的心靈產生直接影響,即有目的地進行培養。在具體的實施上,訓育不同於管理,因為管理僅著眼於行動造成的後果,而訓育則還要看尚未付諸行動的意圖,由此可見,訓育就是按照特定的道德標準,對學生的精神或性格進行教誨的教育形式,訓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而管理則是作為訓育功能的必要補充。既然訓育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那又有些什麼方法呢?在赫爾巴特看來,訓育的方法有:陶冶、教師的人格感染、讚許和責備、建立有益於健康的生活制度。

這四者,的確可以在一定的方式上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文學作品、藝術等的陶冶能夠改變學生的性情,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對正當道德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幫助作用;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更大,這也突出了教師人格感染的作用;適當地讚許與責備,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對與錯的觀念;建立有益於健康的生活制度,對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更是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看到訓育的有關知識,令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個案例:翠兒的父親脾氣不好,在家經常打罵翠兒和她的母親,後來翠兒的教師讓翠兒多為父親做一些生活的小事情,讓父親感受到翠兒對父親的尊敬與愛。

就這樣,在為父親多做生活的小事情與參與了宗教信仰之後,翠兒改變了她以往的性格,在道德、人生觀等方面也有了更好的變化,是宗教與愛的力量,改變了翠兒的生命。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知道教師的人格感染與建立有益於健康的生活制度,對幫助兒童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本書讀下來,讓我對教育思想這方面的知識有了更多的瞭解。說實話,我很佩服那些有著與時代不一樣觀點的教育家,赫爾巴特便是其中一個。赫爾巴特在兩百年前提出的有關教育的觀念,在兩百年之後,對我們國家的素質教育這一方面,還有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教育是每個時代都必須的,但是教育的方式與教育的觀點卻會隨著時代的發展產生變化,也可以說,教育在過去的教育者的經驗積累與現代教育者的努力下,已經在走向不斷完善的道路。

儘管每個時代都會有其出名的教育家及其代表著作,但是在這裡面,難免不會出現時代的侷限思想,因而,在我們讀這些歷史名著的同時,要懂得分辨哪些思想與做法可以沿用和吸收,哪些思想與做法需要摒棄。教育的這條路很漫長,很重要,作為日後的教師,更要在這裡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

《普通教育學》讀書筆記3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是1806年發表的。該書所闡述的學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論以及教育目的等,從其政治方向來說,是為“安定”當時的社會秩序服務的,但是,該書所論述的教學理論,說明了心理學對於教育學的意義,提出了教學的形式階段的原理,論證了教育性的教學這一概念,特別是指出了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對於促進學生學習的意義。所有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價值,這就是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在世界各國得到傳播的原因之一。

《普通教育學》是從緒論開始的。在緒論裡,赫爾巴特著重說明教師學習教育學的意義與作用。他指出,“教育學是教師自身所需要的一種學問,但同時他亦必須諳於傳授它的知識的方法。”這就是說,教師必須學習並掌握教育科學的知識,進而遵循教育原理的要求來施教。而教師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正如赫爾巴特所說的,“我曾要求教師有科學與精神的力量。”而對於一個教師來說,應該學習心理學。因為“人類活動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學中從因到果地陳述了。”如果教師深入觀察人的思想、感情,有了心理學的一般知識,“那末,教育者所應注意的事項,一定像一張地圖展開在他的面前,或者可能像一張城市建築計劃藍圖一樣,在這張圖上所有方向相同的線條,都準確地交織成相同的角度,使得看的人不需要準備就可以一目瞭然。可見,教師認真學習心理學是十分重要的。

在該書的緒論中,他還論述了教學與教育的關係以及教育目的與作用等問題。

在緒論之後,《普通教育學》分三卷分別闡述了對青年一代進行教育的各種問題。在第一卷裡,赫爾巴特說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對兒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裡,他論述了興趣的多方面性,並且以“興趣說”為基本原理來解釋學校的教學計劃與學科設定,以及各門學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時,他在“多方面興趣”這個論題下,闡述了“教學的程序”和“教學的結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說,他在“興趣的多方面性”這個總題目之下闡述了他的全部教學論思想。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學》一書的核心,也是比較有價值的部份。在第三卷裡,赫爾巴特說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認為,人的性格與人所受的教育、社會環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約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兩個問題是:(一)兒童的管理;(二)教學理論。

(一)兒童管理

赫爾巴特在《普通教育學》第一卷的第一章裡詳細地論述了兒童管理的理論。必須明確地指出,他是以“性惡論”的思想為指導來闡述關於兒童管理的問題的。他認為,兒童生來“有一種處處驅使他們不馴服的烈性”,“還有一種盲目衝動的種子。”這樣,兒童就不守“秩序”。顯然,這種看法是一種唯心主義的遺傳決定論。實際上,兒童並不存在先天“不馴服的烈性”。他宣傳這種觀點的目的在於:盡力加強對兒童的活動的控制,所以他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他論述加強對兒童的管理是具有社會意義的。他一再說明,學校教師加強對兒童的管理,要達到的目的是:使存在於兒童身上的“衝動”與“慾望”的“種子”的發展,“不致是反社會的方向”的,是“避免社會本身所陷入的爭執狀態的那種衝突”的。

在“兒童管理”這一章中,赫爾巴特說明了管理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懲罰的威脅”、“監督”。而輔助的方法是“權戚”與“愛”。在他看來,“一切管理制度首先採取的是懲罰的威脅”。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手段”。教師利用這種管理手段有助於提高管理的“效果”。不過,教師要注意的是,在“壓制、強迫、懲罰時,某些精細的差別需要注意”。而在運用“壓制”的方法時,教師要“冷靜、簡明、無感情”。很明顯,這是封建的等級思想在師生關係中的反映。在他看來,有一部分兒童不怕威脅,而大多數兒童是經不住威脅的,所以要用監督的方法。“監督業已被認為是兒童管理中絕不可少的部分”。而教師加強對兒童的管理和監督的目的是“要造成一種守秩序的精神。”兒童在學校時只有“安分守已”,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放任兒童撒野,不予監督,不予教養,那麼,是不能“培養成偉大人物”的。十分清楚,他是從教育的目的角度來看待對兒童管理的方法的。對兒童進行管理的第三種方法是命令和禁止。赫爾巴特指出,命令是兒童要絕對服從的,所以命令和禁止要具體。第四種管理方法是“懲罰”。赫爾巴特提出的懲罰方法有:“罰站”、“禁止用膳”、“警告”、“剝奪自由”、“體罰”等。

然而,赫爾巴特認為,“在經常監督的壓力之下成長的人們,不能希望他們多才多藝,不能希望他們有創造的能力,不能希望他們有勇敢的精神,不能希望他們有自信的行為。” 於是,他提出管理兒童的輔助方法是“權威”和“愛”。因為“人心屈服於權威,權威能拘束心的出乎常軌的活動,因此在壓制一種傾向於邪惡的、正在成長的意志,權威可以有很大的用處”。由此看來,在對兒童管理中,藉助教師的權威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從師生的關係來說,“愛可以使師生的關係和諧。”教師要“愛”學生,把自己的“心分授以兒童”,這樣,教師就要“深入到兒童的感情中去”,並設法以某種特殊的方式使學生的情感接近自己的情感,如果做到這一點,那麼,教師對學生施教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理論

我們在上面已經指出,赫爾巴特在“多方面的興趣”這個論題下闡述了他的教學理論體系。這個體系包括五個主要問題:

(1)教學論的心理學基礎。赫爾巴特在《普通教育學》裡談到教學論的心理學基礎這個問題時,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有以下四點:

第一點就是什麼是“觀念”。在赫爾巴特看來,“觀念”是意識活動的最基本的要素,同時,它也是人們認識的物件。由於他認為世界是由許許多多的“實在”組成的,而且這些“實在”的自身是不可認識的。至於人的心靈,它也是宇宙中無數“實在”的一種。這樣,人所認識的只是“心靈”和其他“實在”發生的關係而構成心靈內容的各種觀念。從這個角度來看,觀念就是知識。他的教學論,實際上就是闡明“觀念”的形成、變化和發展的原理的。但是從他的德育理論來看,“觀念”所指的並非“知識”,而是人們對於事物、社會制度等的看法。由此看來,在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中,“觀念”這個概念可以說是具有多方面的內容的,應該根據他所論述的問題及其性質來判斷其真實的含義。

第二點就是什麼是“統覺”。從赫爾巴特在《普通教育學》一書中所論述的教學原理來看,所謂“統覺”,就是新舊知識互相融合的過程。可以說,赫爾巴特是以“統覺論”為根據來闡述“啟發式”教學法的。他要求教師在教學會考慮學生已經獲得的觀念,並以類似的觀念來“啟發”、“誘導”其它觀念的“再生”,正是在新舊觀念互相“融合”、“同化”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新知識。

第三點就是關於“觀察”、“注意”、“想象”、“思維”在教學中的作用問題。他從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及其對學生的觀察、注意、想象、思維在教學中的見解是有價值的。他認為,讓兒童對事物進行觀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官能上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鮮明的。而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時,要特別注意觀念的清晰性。但是,在教學中有些事物是學生看不到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除了運用圖畫、教具等直觀手段外,要運用描述的方法,通過描述來“喚起”舊觀念。在這裡,教師必須“慎重注意於其想象”,特別是在美育的鑑賞活動之中,更要注意這一點。可是,要讓學生掌握理性的知識,教師就要注意學生“深思”這個環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勤於用腦思考,他們才能掌握一般的科學原理。然而,一般科學原理是建立在對個別事物的認識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事物時,要有一個“層次”,則讓兒童先認識個別的事物,然後把各個個別的事物“聯結”起來,通過較高階的“致思”作用而認識事物的整體。

第四點就是赫爾巴特在論述他所提出的“教學階段”的理論時,主張把教師的活動、學生的心理活動以及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統一起來加以論證。這是他在關於教學過程的理論方面應用心理學知識的具體表現。我們清楚地看到,他運用兒童的注意、期待、思維等心理活動來說明各個教學階段的區別,其目的在於使他的教學理論具有“科學性”。應該指出,他這種嘗試在教學論史上是有重大意義的。

(2)“多方面的興趣”的意義。赫爾巴特力圖所教學原理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之上,在他看來,培養兒童的興趣,與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學生的能力,向學生傳授知識以及正確地安排普通學校的課程這些問題都是直接聯絡著的。於是,“多方面的興趣”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赫爾巴特的教學論的核心,他以“興趣說”為中心論述了教學論中很多重要的問題。

首先,赫爾巴特說明了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多方面的興趣”是學生意識活動的“內在動力”。他明確地指出,“因為我們有興趣,我們內心是主動的。”這就是說,學生如果有多方面的興趣,就能使他主動地去追求知識,這樣,從學生的心理活動來看,興趣能過渡到“慾望”或“意願”。同時,由於“興趣是在注意中展開的”,於是學生就能產生“專心的活動”,一心鑽研課業,使自身也“浸沉於其中”。“由於愛好而佔有人的心靈”,學生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識,達到教學的目的。

赫爾巴特認為,“知識是在觀念中摹寫在它前面的東西”。各種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材、直觀教具等包含著無數的觀念。從赫爾巴特的“統覺論”的觀點來看,在教學過程中,各種新觀念被舊觀念所吸收、融合的過程的各個階段都是與學生的興趣分不開的。人們由於對“外界實物”發生興趣,於是“外界實物”新引起的表象與兒童意識中的舊觀念就聯絡起來。隨著兒童心理的變化,當人們進一步探求事物的本質時,興趣得到進一步激發,而這時心智則要“靜思”。由於“知識物件的範圍包括自然和人類”,因而兒童的心智隨著他們的學習範圍的逐步擴大就涉及自然與社會的現象並探求其實質。在這個基礎上,人們往往想進一步瞭解新的東西,“於是慾望即從興趣中產生”。而當人們運用他們的知識時,興趣表現為行動。可見,赫爾巴特是根據注意——期望——要求——行動”這個發展過程來說明興趣在教學中的作用的。

其次,赫爾巴特說明了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興趣與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的關係。在《普通教育學》中,當他談到兒童的“德行”問題時,就在論述“多方面的興趣——道德性格的力量”中論證了培養學生具有多方面興趣對於形成學生的品格、養成“善”與“正義”的觀念的意義。他認為,培養學生具有“多方面的興趣”,這是教育目的的一個方面。在他看來,“多方面的興趣”,就是“多方面的勻稱的興趣”,學生有了“多方面的勻稱的興趣”,他們就能夠通過學習而獲得廣泛的知識,從而明辯“善”和“惡”以及“正義”的觀念,並形成人的性格,這就是他所說的“多方面的興趣——道德性格的力量”的內容。

再次,赫爾巴特根據“多方面的興趣”的理論,建立了一個包括廣泛學科的課程體系。他認為,“多方面的興趣”與學科之間的關係主要表現為以下六種:

第一種是經驗的興趣。赫爾巴特認為,“人由於經驗而達到知識”,所以經驗的興趣這是知識之源。

第二種是思辯的興趣。赫爾巴特認為,人由於“深思而瞭解事物的因果關係”,所以他特別注意思辯的興趣這個問題。思辯的興趣比經驗的興趣是進了一步了。他舉例說,人對所仰望的天空發生了興趣,這就是屬於經驗的興趣。如果人們在觀察天空的基礎上,進而研究星辰起源等問題,這則屬於思辯的興趣。與思辯的興趣相適應的學科是邏輯、數學、文法等。

第三種是審美興趣。赫爾巴特說明,審美的興趣是從美的自然界、優美的藝術品以及人的品行中引起的。兒童如果具有審美的興趣,則他們的心靈就會嚮往美的事物。與審美的興趣相適應的學科是圖畫、唱歌、文學等。

第四種是同情的興趣。赫爾巴特說明,同情的興趣是與人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學校與家庭都要培養兒童具有“仁愛”、“正義”和“善”的精神。與同情的興趣相適應的學科是國語、外國語等。

第五種是社會的興趣。赫爾巴特說明,社會興趣的中心內容是人們所表現在對社會和國家的關懷,要教育兒童關心“社會利益”,使人們能“和諧”相處,這樣,就不會引起社會“衝突”。與社會興趣相適應的學科是政治、公民、歷史、法律等。

第六種是宗教的興趣。赫爾巴特從他的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出發,認為必須對兒童進行宗教教育,這樣,人們的心靈才能“平靜”。在日常生活中宗教的興趣表現在對上帝的信仰上。家庭和學校都要通過宗教教育使“宗教觀念”在兒童的腦中紮根。與宗教的興趣相適應的學科是神學。

(3)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智力。他提出了兒童各種能力和諧的發展這個問題。從《普通教育學》一書中聯絡到關於兒童能力的發展,問題來看,他認為,人的“天資”是人的能力發展的基礎。同時,他還說明,“天資”各個人是不相同的,是“因人而有程度上的差異”的。據此,他認為,有的兒童是屬於“敏捷的人”,這種人易於接受教師的教授,“心智”發展快,勤敏而有能力。但是,為了發展兒童的智力,教師對這種人要加強培養和訓練。然而,他進一步指出,有的兒童的心智是比較遲緩的。對這種兒童,教師要負起責任來,對他們進行細心的教學。

(4)教育性的教學。在教育史上,揭示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原理的功績應該歸於赫爾巴特。他在《普通教育學》一書的緒論、“教學”、“教學的結果”等章中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教育性的教學這個問題。在《普通教育學》的緒論中,他主要是從教師要了解教育目的和努力實現教育目的的角度來談教育性的教學的。這樣,他就把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與實現教育目的統一起來,所以,當他說明教師必須學習教育學,“精通傳授知識的科學”時說:“在這裡我要立刻承認,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 “決不是所有教學,都是教育性的。例如,為了得到收益而學習,為了謀求生計,為了娛樂,不管學習的人由此是好是壞,這裡都和教育性的問題無關。”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可見,把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這是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5)教學階段論。赫爾巴特在《普通教育學》第二卷“多方面的興趣”和“教學的程序”這兩章中論述了教學階段的理論。他以“統覺論”的思想為指導,根據教師必須向兒童傳授知識並引導與組織他們運用知識的要求,探討了教學的程序以及在這個程序中的各個階段教師的任務以及他們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教學形式階段”的理論。他把教學劃分為四個階段,就是:“明瞭;聯想;系統;方法。”

赫爾巴特學派萊因等人,對赫爾巴特的教學階段論加以改造,提出了“五段論”。例如,萊因的五段論就是:準備、呈現、聯合、概括、運用。萊因說明,教師開始上課時要喚起學生頭腦中的舊觀念,使它與新教材聯絡起來,並集中學生的注意,為教學做好準備。然後,教師就呈現新教材,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所講授的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的舊知識“聯合”起來。第四個階段是概括和抽象,讓學生掌握科學原理、公式、規則等。最後就是讓學生把掌握的知識運用於實際。這種“教學程式”當時被德國、美國等許多國家的教師接受和運用,對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積極的影響。

《普通教育學》讀書筆記4

老實說,對我來說,讀《普通教育學》這本書還是挺具挑戰性的,因為這本書的語言比較抽象,難懂。但是細細品來,作者赫爾巴特的很多觀點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以下是我比較深刻的幾點看法。

首先在對兒童進行管理方面,赫爾巴特提出的措施之一是權威與愛,也就是說教育者應該在兒童心目中樹立權威的形象,受到他們的愛戴。而樹立權威的關鍵在於卓越的智慧;受到愛戴的關鍵又在於教育者自己要愛兒童,與他們保持親密的關係。本人是非常讚賞這種觀點的一旦獲得了愛,它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減輕管理的困難,這是自不待言的。

赫爾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養成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公平等五種道德觀念。在我看來,這種觀點應該引起當代社會的注意。因為在當下這個道德缺失的社會,很多人哪怕是知識也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事情來,如果是這樣,那受再多的教育又如何?還不行害人又害己,釀成了教育的悲劇?所以說,道德教育不是來得更重要嗎?而赫爾巴特正是強調了德行培養的重要性,指出並非“有知識”的人都是有“德行”的。這難道不正是我們當代人應該要反思的地方嗎?

還有,在西方教育史上,赫爾巴特第一次明確、系統地提出並論證了教育性教學原則。他強調說:“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反過來他也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他把教學作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手段,即教育離不開教學,要以教學為載體,而且任何教育都必須具有教育性。我覺得這個原則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是很有借鑑意義的。一方面,這告訴了我們思想品德這門課是有其存在意義的,學校開設這門課,讓學生從小就接受道德教育,也就是說通過教學來進行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教育者在設計課堂時時刻記得“無教育的教學”,也就是說設計任何一個課時,任何一個教學步驟都應該要思考其對學生是否具有教育意義。

當然,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普通教育學》這本書也不例外地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是無可厚非的,我覺得我們要做的是取其精華吧。

《普通教育學》讀書筆記5

老實說,對我來說,讀《普通教育學》這本書還是挺具挑戰性的,因為這本書的語言比較抽象,難懂。但是細細品來,作者赫爾巴特的很多觀點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以下是我比較深刻的幾點看法。

首先在對兒童進行管理方面,赫爾巴特提出的措施之一是權威與愛,也就是說教育者應該在兒童心目中樹立權威的形象,受到他們的愛戴。而樹立權威的關鍵在於卓越的智慧;受到愛戴的關鍵又在於教育者自己要愛兒童,與他們保持親密的關係。本人是非常讚賞這種觀點的一旦獲得了愛,它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減輕管理的困難,這是自不待言的。

赫爾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養成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公平等五種道德觀念。在我看來,這種觀點應該引起當代社會的注意。因為在當下這個道德缺失的社會,很多人哪怕是知識也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事情來,如果是這樣,那受再多的教育又如何?還不行害人又害己,釀成了教育的悲劇?所以說,道德教育不是來得更重要嗎?而赫爾巴特正是強調了德行培養的重要性,指出並非“有知識”的人都是有“德行”的。這難道不正是我們當代人應該要反思的地方嗎?

還有,在西方教育史上,赫爾巴特第一次明確、系統地提出並論證了教育性教學原則。他強調說:“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反過來他也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他把教學作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手段,即教育離不開教學,要以教學為載體,而且任何教育都必須具有教育性。我覺得這個原則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是很有借鑑意義的。一方面,這告訴了我們思想品德這門課是有其存在意義的,學校開設這門課,讓學生從小就接受道德教育,也就是說通過教學來進行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教育者在設計課堂時時刻記得“無教育的教學”,也就是說設計任何一個課時,任何一個教學步驟都應該要思考其對學生是否具有教育意義。

當然,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普通教育學》這本書也不例外地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是無可厚非的,我覺得我們要做的是取其精華吧。

《普通教育學》讀書筆記6

剛借到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時,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驚訝,當時還問了同學我們確定是讀這本書嗎?回答是肯定的。後來想想既然老師推薦我們讀這本書,那麼這本書就有它應讀的價值。我花了三天的時間把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大概讀懂了,但是有個別的還真的還是不懂。下面我來說說我讀完後的感受吧!

普通教育學這部分分為三部分:管理、教學、訓育。我影響最深的是赫爾巴特在兒童管理方面強調嚴格的紀律,要求在一定情況下采取威脅與懲罰手段,甚至主張體罰。認為兒童還沒有形成道德意志就憑藉懲罰或體罰來約束他們,但是又並不提倡無限制運用體罰,認為威脅不過是管理的一種消極措施。他說道:“當責備無濟於事的時候,我們往往採用的是體罰手段。但是,如果試圖完全排除體罰也是徒勞的,必須極少採用。”雖然說赫爾巴特在管理方面主張把體罰作為必要措施,沒有完全擺脫封建專制性的強迫教育觀念。但是還是有些值得我們借鑑的,我們教育孩子,無非就是想孩子成為我們所想的那樣,所教的那樣的。

我們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兒女有出息,然後教育他們。但是有些家長往往是按照他們自己的那一套去教育孩子的,成功了就說我的教育方法是對的,值得大家借鑑的,就好像虎爸、狼爸的教育孩子方式,我們一看就有種這樣的想法:怎麼會有這樣教育孩子的爸爸呢?難道精神有問題?但是我們不可否認虎爸、狼爸現在在教育孩子這一塊都出名了,還有很多人借鑑呢。但是我們不能說它完全可以適用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教育管理方法都有缺點的。還有,赫爾巴特說道:“當責備無濟於事的時候,我們往往採用的是體罰手段。但是,如果試圖完全排除體罰也是徒勞的,必須極少採用。”這個我們可以想到當孩子在幼兒園時候,不可能沒有被老師體罰過。因為孩子還小,思想上都還沒有成形,不聽話老師教導不聽的話,在一定程度上,老師肯定會以懲罰手段管理孩子,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但是我們並不提倡老師的懲罰過度,一定的懲罰還是有必要的。

還有,赫爾巴特的興趣觀對現代教育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因為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赫爾巴特說道在興趣中,一個人可以很容易的去完成他的各種決定,而且是使他覺得到處做事都會很有興趣,並不會因為有其他要求而取消他的計劃。是的,我是同意的,因為當我們有興趣做一件事情時,無論前面最多在大風雨也會繼續前行,跨越阻礙完成我們要做的事,這就是興趣所帶來的動力。

當然,我們不是做什麼都可以憑著興趣去做的,有些事是必須去做的,比如學習。我們就有這個義務。但是我們要把學習當做興趣去學,不僅我們個人要努力培養興趣,更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因為我們讀書每天面對最多的就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有責任去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科目產生興趣才能學得更好,在興趣中學習,在學習中找興趣。這樣我們才在學習中更有利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