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精選6篇)

才智咖 人氣:2.0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精選6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1

我想做一位好媽媽,可是對於養育孩子經驗太少,一面回想作為兒女受父母照顧的體驗,一面反思作為父母的自己可不可以做得更好。

1、提高愛的質量

關於打針。仔一歲半,每次打預防針都是嚎啕大哭,道理都提前講了很多次,哭鬧仍然沒有明顯改善,是不是就是我的某些行為放大了打針這件事,反而增加了他的恐懼感。

關於霧化。感冒做霧化,仔是抗拒的。後來霧化前,我先讓他觀察別人怎麼做的,再把霧化面罩遞給他,他像拿到玩具一樣的接受了,像其他大孩子那樣自己拿著做了幾分鐘,又扯下來看看。無奈,仔爸見狀就在一旁說我的方法沒有效果,還是硬著來。於是仔又開始抗拒。其實,在我看來,仔能夠接受自己拿著做幾分鐘,對他來說就是很大的進步了,畢竟上一次霧化面罩一碰他,他就開始反抗。這件事也給我提了個醒,養育孩子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爸爸平時比較忙,不善於學習,我不僅要自己學習,還有責任把心得體會及時傳達給爸爸,讓豬隊友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關於捉弄孩子,在這點上,仔還沒有遇到過,在他長大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作為媽媽我應該要保護孩子,同時還要學會對逗孩子過分的親戚說不。

分享書中所寫的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共勉: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提高愛的質量,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平等的和孩子溝通交流。

2、學習是輕鬆的事

書裡寫那麼多,我的總體感受就是早期的學習主要是閱讀,而閱讀興趣需要培養,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學習一定不會太差。對照我自己的成長之路,父母在我小時候因為工作忙,經常是把我放在書店,慢慢的我對閱讀有了興趣,這個興趣一直延續到現在,也因為這個興趣自己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每天晚上,我們一家人窩在床上讀書的情景讓我覺得特別溫馨,我給仔講故事,看他聽得入迷,特別幸福。

如果,你不知道怎樣陪伴,就陪他一起讀書吧。因為閱讀真的是最不受體力限制而能深化關係的活動。

3、品格教育和習慣培養

在我看來,這些更多的是潛移默化,因為仔才一歲半,我對這兩塊的感受不是那麼深刻。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特別的告訴我要有怎樣的品質,所有的習慣都在日常生活裡。以身作則,他們用一言一行影響著我。我想對我的仔,我也要像我的父母那樣,潤物細無聲。

4、家長智慧

“家長掌握著孩子的命運,任何改變孩子的打算,都必須從改變家長做起。家長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讓孩子的命運千差萬別”。為人父母,是一項需要持久學習和實踐的事情。我們創造了孩子,不僅有義務讓他長大,更是有責任讓他幸福。這條路還很長,我需要不斷探索,他的進步,也是我的成長。

5、兒童無小事

作為職場媽媽,目前一歲半的仔的很多小事我都無法一一參與,只能隨了家裡老人的想法去。無原則的小事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則性的事讓仔爸和奶奶說說。在我看來,老人開開心心的帶孩子,我們放放心心的上班,一家人和睦溫馨是最大的好事了。

6、教育誤區

這一塊感受不深刻,學校教育畢竟是針對大多數的人的,不可避免的會有侷限性和他的不完善,我根本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現狀,所以只有讓孩子去適應,改變自己,更加重視家庭教育,家庭和學校的結合互補才是最好的教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很全面,裡面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給我帶來了新的育兒角度。希望,我們都能不停的追求自己的成長,永遠當一個有榜樣的父母。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2

很早以前就已經看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本書,當時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潤物細無聲”的育兒理念。今年重拾這本書,靜下心來又認真品讀,沒想到書中很多章節竟然對如何做個好老師也有諸多啟發。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有心無痕的教育,看似簡單,卻貴于堅持;看似容易,卻常常忽視;點滴之間,卻處處體現了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尤其是以下幾方面,我感觸頗深。

一、尊重學生和孩子

在傳統思維中,我們總是希望學生聽我們的話,按照我們的想法和指令去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下按時完成我們佈置的作業。在這種管理性的思維模式中,過分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導致學生被動的學習。所以,我覺得作者傳達的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尊重學生,把學生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引導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給他更多的鼓勵,去強化他的優點,並推而廣之,而不是反覆強調他的缺點或者錯誤。想要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就要想方設法保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強烈的求知慾下,必然帶來學生各方面越來越好的變化。

二、加強孩子的課外閱讀

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會發現一些成績好的同學課外閱讀量都比較大,結果成績越來越好;而一些成績差的同學上課思想不集中,課下貪玩應付作業,無暇顧及課外閱讀,從而惡性迴圈;另外還有一些同學成績中等,總是升不上去,我發現其實主要原因也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差,不能靜下心來去思考問題,認真的去做一件事情,人也因此變得浮躁,表現在學習上則粗心大意,成績也很難上去。

所以,我也特別重視培養兒子的閱讀習慣,每天不管再忙也會陪著兒子一起閱讀半個小時的書,時間長了,發現兒子不讀書就不睡覺。很高興我也發現我們學校的一些語文老師也經常帶領學生一起去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我們的學校真正成為坐落在圖書館中的學校。

三、注重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作者認為品格決定命運,童年決定一生,而對孩子的品格教育其實都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這一觀點我認為運用在教育教學中也十分必要。人們常說什麼樣的父母帶出什麼樣的孩子,什麼樣的班主任帶出什麼樣的班級,這其實就反映了父母、班主任和老師的品格對孩子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我認為要“樹人”首先要“樹己”,老師更應該注重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學生的品格教育,用自身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尤其是我們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更要發揮其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雖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書,但我認為,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能受到許多啟發,掌握更多的教育智慧,思考更多的教育問題,讓我不僅成為一位好媽媽,也要成為一位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3

第一次做媽媽有些緊張,同時也有少許興奮,怕做不好又怕太嬌生慣養寶寶。近期在同事的推薦下看了第一本育兒書,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雖然寶寶才七個月,但是整本書看下來我覺得我收穫頗深,有些認識早晚都會用到的,有些方法也需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適時調整。

針對同一本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下面是我這個新手媽媽總結的認為書中比較好的方法以及觀念。

1、對待孩子有些觀念及認知應該嘗試是以同等身份的對待。不要嚇孩子,明確的告知孩子。比如打針有些疼,可是這個疼可以忍受以及為什麼要打針。讓孩子打心裡認同,而不是被恐嚇住。

2、不要捉弄孩子。逗和捉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逗是以兒童快樂為前提,以兒童能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

3、善良豁達的對待周圍的人和事,比如給小板凳揉揉疼,通過新的思維方式讓孩子感知這個時間的理解、善意和尊重。

4、古詩滋養孩子。把故事當做唱歌,體會其中的律感。

5、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小朋友對於凡是都有好奇心,在一定的情況下允許孩子犯錯。孩子的錯大部分在於不成熟,而這需要一個過程。就像你我好多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成長。

6、把學習當做輕鬆的事情。學習不是懲罰,不能讓孩子覺得學習寫作業對於他來說是一種懲罰。同時對於孩子的閱讀也需要誘惑,創造一個環境,言傳身教。同時在孩子的成長初期,孩子重在閱讀,而不在於一定要看有用的書。只有擴大知識範圍,閱讀範圍廣,潛移默化孩子的作文水平也不會錯到哪裡去。

7、日常生活中進行品格教育。

8、針對學習,不要一定限定於考100分,以及考好給予獎勵。不應把獎勵當做考好的一個誘餌。

9、不管是最好的管。

10、不怕小動物。

其實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不同,在與孩子成長的路上,肯定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狀況。有些事情確實無法一概而論,書中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可能也需要適時調整來看。不過不管怎麼樣,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我們與寶寶才能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我們家sunne雖然才七個半月,每天早上醒來都特別開心。身邊如果沒人醒來他就開始用小手拍打爸爸媽媽,一定要叫醒一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4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我以前曾看過,印象中這是一本比較實用、讓人印象深刻的書。這幾年,關於教育自己小孩,我也花了不少心思,但效果總未達到我理想中的效果,小孩的一些好習慣還沒有養成。細想起來,在對我兒子的教育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抱著尋求教育良方的心態,我前段時間再次細閱了這本書。在看書過程中,我結合作者的觀點和教育方法,不斷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觀念,受益良多。這真是一本值得為人父母者細讀的好書啊!為了讓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給家人推薦閱讀。

筆者尹建麗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學校教育實踐經驗,接觸過大量的心理諮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功底;當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長,女兒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幾條是我閱讀過程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

一、如何讓小孩有節制地看電視?

看電視屬於被動閱讀,對人的發展和成長的作用微乎其微。小孩為什麼喜歡看電視?往往是因為他的家人也很喜歡看電視。如果想讓小孩不看或少看電視,家長首先應該約束自己的行為,剋制自己看電視的衝動。家長不應自己在客廳饒有趣味地看電視,而責怪子女不認真在房間讀書。

如果子女喜歡看一會兒電視,那就讓他心安理得地看,讓他享受這個過程,不要讓他對看電視有負罪感。畢竟,適當看看電視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不看電視,也許會少一些和同年齡朋友的談資。

二、大量閱讀。

幾乎所有的教育專家都認為,閱讀不僅能增大小孩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思維,並豐富他們的情感。有過大量閱讀經驗的小孩學習的後勁大,學習的爆發力強,能後來居上。尹建莉說:愛閱讀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會暫時落後,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趕上來。

三、自覺性。

孩子寫作業需要陪著嗎?練鋼琴時是否身邊一定要有個人看著?這些行為會阻礙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家長不生氣,不過分指導,孩子才有機會主動調整,要經常給孩子製造主動感和成就感。管多了反而效果更差。

四、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考好了不獎勵。很多家長會因小孩某次某次考試成績好就會給一些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學習其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獎勵多了,孩子慢慢就會以為學習是大人的事情,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一些獎勵,而忽視學習本身的樂趣。當然考差了也不要批評。

五、細節教育。

在我們看來很小的一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對於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外,還要能很善於處理還一些“小事”。兒童並非整天無憂無慮,他們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傷。家長要善用觀察孩子,從細節中發現問題,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問題,並以恰當的.方式解決。每一種和兒童相處的細節,都是一場德行教育,也是一種心理輔導

六、不要孩子“聽話”。

不要孩子“聽話”不是要培養不守規矩的野孩子,而是家長不要總是對小孩說:你要聽話,你要乖一點,你要聽家長的話、老師的話、長輩的話云云。這樣說會有兩個弊端。

一是給孩子一種暗示,你不夠好,還沒有達到我們的標準。

二是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和反省的機會。

長期習慣於聽“權威”話的孩子,遇到事情可能沒有主見,會有奴性,不利於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不要急。

現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很多人都成了急性子。做事情都期望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人生是長跑,不要只看起點,要贏在終點。小孩犯了錯,是否該馬上批評?有很多人說:就是要立刻指出來,以便他及時改正。

但我認為,小孩犯了錯誤,家長馬上批評小孩,指出他的錯誤,可能效果不見得好;更甚者如厲聲怒斥,那麼效果只會更差。因為家長的斥責和怒罵,小孩就不會覺得內疚和慚愧,心理就會獲得平衡,也會失去內省的機會。

八、寬容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也會有一些與生俱來難以克服的缺點或不足。不要總拿自己的小孩和別人家的小孩比。對於小孩犯的一些錯誤,如果不涉及道德問題,都不必指責或發火,甚至不必提出來,孩子自己會在過程感受不便和損失,知道以後該如何做。如果非要說,那就再以後找個時機,看似無意地、隨意的、很不經意地指出他的錯誤。

九、不要追求完美。

“不考100分”。“不當第一名,爭當第二名”。分數只反映小孩在某個時間內的學習水平,最重要地是讓小孩有對知識的好奇心、愛鑽研的精神、提出問題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興趣、有效的學習方法、平和的學習心態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過別人,會給小孩很大的壓力,起反作用。讓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盡力而為就夠了。

十、要相信孩子。

也許是經歷的事情多,成年人對這個世界往往不夠信任,比較多疑。具體到教學小孩方面,常有這樣的擔心:小孩說的話是不是實情?他說謊沒有啊?具體到家裡的一些事情,往往會懷疑小孩,是不是他乾的?等等。其實小孩子內心是很純潔的,大人越擔心他有某些壞行為,他反而會越好奇,越容易讓他養成這個壞行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5

作為父母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我也如此,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想多給她弄點家庭作業讓她多寫多練習,或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好。可是孩子不是這樣的,每天都不及時的完成作業,邊寫邊玩磨磨蹭蹭的到九點多,更別說什麼家庭作業了,總抱怨作業多,草草寫完後,我看了一氣之下全擦了重寫,孩子就會大哭起來,無奈之下孩子寫了,是邊哭邊寫的,心裡恨死作業了,恨死我了。甚至害怕寫作業了。我看她那樣,一肚子的火氣,總是忍不住的發脾氣,覺得她的幹什麼我都不滿意,自理能力太差了,哎,我上火了。不知怎麼辦才好。我的做法太過生硬了,有點拔苗助長了。

那天我想起了趙老師曾經建議我們家長讀那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那本書,就買了本看,剛讀了不到一半,覺得那書寫的很好,很有道理,我覺得茅塞頓開,原來錯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我該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了。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在孩子身上顯現的問題都是來源於我們家長的身上啊,而現在我再來埋怨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差,確實很不應該了。

幸運的是,現在發現了這個問題還不晚,從現在做起還來的及,學習是從興趣入手的,勤奮是從習慣中養成的,習慣是從堅持做的小事情開始的。我必須馬上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來影響孩子一點點去改變她已經養成的不好的習慣。我必須想辦法使得她對學習感興趣,使她對自己有信心,使學習能讓她感到是一種享受,或許能改善這種狀況。

作為媽媽是最瞭解自己的孩子了,楊佳璐從小就依靠大人習慣了,也就是我們包辦的太多所以自理能力太差,形成了惰性,包括不愛寫作業,不愛勞動,不愛動手動腦筋等等,想想這都是我們作家長的錯啊,不能只怪孩子差。於是,我從她寫作業開始入手,我就想到一個不太理想的辦法試試看,弄了個光榮榜,告訴她:“今天在媽媽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而且錯誤在2個以下,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小紅花了,攢夠是10朵小紅花你就可以得到5元以下的你喜歡的東西”她很高興的去寫作業了,時間也比往常短了,雖然還是寫的不太好,我把氣憤改成了誇獎,耐心的對她說:寶貝,你自己找出5個你自己認為寫的不好的字擦了重寫。她就按我說的去做了,這次改錯沒有眼淚和怨氣。

我把氣憤改成了誇獎,她好像有點自信了,慢慢的她的字寫的比以前好很多,更多的誇獎比批評更能使孩子進步。就像書上寫的那樣,即使批評孩子也需要選一種既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能是她認識到錯誤,並愉快去改正。我知道有難度,方向我已找到了,我想,給她講個類似的故事,舉幾個例子等等,具體怎麼實施,還需要多動腦筋吧。不能一味的總責怪孩子,也要多反思一下自己,這就是我理解最多的地方。

現在我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她太粗心馬虎了,太懶惰了,不願動手動腦等,遇到困難就退縮,不願意去創造,也許這都是我們從沒給他培養出來吧。慢慢來吧,一點一滴開始慢慢改變她。我打算多花些時間和心思陪他多動動手,多觀察一些好玩得動西,找她感興趣的事來鍛鍊她。

另外,我要陪她多讀書。她懶得讀,都是讓我給她讀她只喜歡聽,我現在已經改變一點,就是事先商量好我只讀一半,剩下的她自己讀,還不錯,好奇心使她願意去讀剩下的那一半。後來我覺得總去買書很貴的,而且看完了她就不願意再去翻,她總是要看新的,為此,我打聽到在東城有一家圖書館,那裡有著各式各樣的圖書,挺不錯的,就給她辦了個借書證,每週去借書讀,不用花錢還能讀很多種書,而且那裡的環境氣憤挺好的,去那裡借書的孩子來不同年級。

也許這種環境能對她有所改變吧。她的借書證是貼的是她的照片和名字,為此她覺得很驕傲,見了誰都說這件事,也非常願意去圖書館。慢慢來吧,我希望我所做的對她能有所改善。看來,我要多讀讀書從中能多找些智慧才行啊!

以後,我不僅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還必須多注重孩子對學習興趣的培養,還要多和孩子溝通,更要有健康的人格思想。要使孩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有難度,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智慧從點滴認真做起,我想,再多難題也會迎刃而解的。

孩子是我們的,但她更屬於她自己,她是個有思想,獨立的個體,我應該更多的尊重她,幫助她。我希望在她眼裡的角色不僅是她的母親,還是她的朋友,用更恰當的方法去正確的引導比強硬性的命令效果會更好吧。

我要做一個合格的母親,為此我要更努力。孩子是我們捧在手心稚嫩的幼苗,需要我們用愛的土壤,辛勤的汗水、智慧的陽光才能茁壯成長。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很愛她。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6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這本書是她16年教子手記。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的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在閱讀《“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這篇文章時感受很深,想起了自己在兒子上一年級開始寫作業時,就搬個凳子坐在旁邊盯著,非常形象地“陪”。從一年級一直陪到三年級。光害怕孩子把作業寫錯了。我發現兒子做錯題時,就及時告訴他,讓他改正。學習了這篇文章後,才知道自己陪讀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自從閱讀了這本書後,我開始放手,想辦法從中抽身,讓他自己把會寫寫完,不會的我會點撥他,讓他動腦筋想辦法去做。“陪”所製造的習慣,只是肢體上的,“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陪”與其說在幫助孩子,不如說是給他製造麻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個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家庭是他的第一教育場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場所,父母就是對他影響最深刻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人如果沒有獲得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多半很難在他身上正常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媽媽”的重要性勝過“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處處提到作者的女兒圓圓,更多地表現了她的優點。作者只是想通過她教育女兒這一“個案”,來呈現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與更多的父母們分享一些有效的教育經驗。

願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願天下父母都在養兒育女中感受到美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