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讀書筆記(通用5篇)

才智咖 人氣:7.58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惡意》讀書筆記(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惡意》讀書筆記(通用5篇)

《惡意》讀書筆記1

“你製造這個陷阱的目的也就是你此次犯案的目的。你的最終目的是貶低日高的人格”

日高像太陽,沒有他,野野口就只是生活在黑暗裡的一隻鬼,遇到日高後,野野口的黑暗無處遁形,他面對日高,就是在面對自己的懦弱。

同樣被校園暴力,日高從始至終都不屈服,而野野口不僅迅速屈服在暴力之下,還主動做起行凶者的跟班,助紂為虐,這讓我想起《告白》的片頭,柔弱的少年被幾個同學欺負,被強者傷害的他看到飛過的,比他更弱的蝴蝶後,毫不猶豫的殺死了蝴蝶。

真正的善良是像日高一樣,即使被邪惡傷害仍然不屈服於邪惡,野野口屈服了,在他選擇討好施暴者的時候,他殺死了內心那個站立的自己,放棄了正義和善良,保住了身體的完整,心靈卻缺失了。

就像作者在書裡說的,“仔細一想,你當時承受的最大暴力,就是被迫成為那場暴行的共犯”。

野野口嫉妒日高,嫉妒他的骨氣和堅強,只有殺死這個品格比自己高的人,盡全力貶低他的人格,才能讓跪下的自己在黑暗中得以苟活。

把高個子砍了,讓世界只剩跟自己一樣的矮子,這樣自己就再也不矮了。

《惡意》讀書筆記2

全書讀罷不由得使人感慨人性的複雜。看評論很多人不理解野野口修的所作所為,認為不論如何野野口修也不能如此對待自己的恩人,恩將仇報。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真的很複雜。好人待人不一定他人就會還你好心。正如斯德哥爾摩症,罪犯對人質的迫害,威脅有時會讓人質產生依賴情緒,更甚者竟會對罪犯產生愛意。相反,你對別人好,可能助長的卻是他人的惡意。在書中少年日高的充滿骨氣與野野口修的卑微懦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野野口修對於校園暴力抽逃不出去,反而選擇同流合汙,自甘墮落。這並非他所情願的,甚至他對此極為憎惡的。但是對於他而言,他做不到像日高那樣正直,同流合汙,甘做走後是他唯一的存身之道。他強烈的自卑感和嫉妒心理,促使他對幫助他的人產生厭惡情緒,對於別人的幫助,他會認為這是別人對他的同情和施捨。日高就像面鏡子,野野口修面對他的時候,總能看見自己的陰暗面,這些陰暗面隨著野野口修將自己和日高不斷比較,兩人身份差距的逐漸拉大,近而更加扭曲。從這一點來講,與其說野野口修是對日高充滿惡意,倒不如說是他對自己痛恨的無以復加。雖然能理解他,可是真的讀到最後,他寧願費盡周折,甚至犧牲自己也要讓恩人日高名譽掃地,還是不免會讓人深思,難道人與人之間真的能產生如此強烈的惡意麼?

《惡意》讀書筆記3

著名作家日高邦彥被殺了。

經過層層篩查,警方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就是和日高邦彥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兒童文學作家野野口修,對殺人一事,野野口修供認不諱。但是在談到殺人動機後,野野口的回答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野野口稱雖然他和日高從小一起長大,但長大後的兩人並無交集,兩人重新聯絡是從七年前野野口拜訪日高開始的。當時的日高邦彥已經在文壇小有名氣,而野野口只是一個熱愛寫作的、想以寫作為生的新人。他寫了一部作品,想讓日高邦彥幫忙引薦,但是當時的日高總是敷衍他,而且,日高又遇到了創作瓶頸,不僅不想幫忙,反而抓住他和自己妻子有染的把柄,並利用手中拍好的野野口修要殺掉自己的視訊,把野野口修的作品據為己有,重新修改後出版了。意外的是,這部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日高邦彥也因為這部作品收穫了極大的榮譽,拿獎拿到手軟。從那以後,日高邦彥又繼續利用這些把柄讓野野口修當他的影子作家,替他寫了一部又一部作品。

在野野口修家搜查到的筆記也顯示,野野口確實有那些作品的初稿,只是後來被日高發表的時候,稍作了改動,但故事的脈絡大體還是那樣的,種種跡象表明:日高邦彥真的剽竊了野野口修的作品。一切都昭然若揭,日高成了人人唾棄的冒牌作家,而野野口修,才是那個才華橫溢、忍辱負重的影子作家。

輿論的風向馬上出現了逆轉:雖然日高邦彥是被害者,但是輿論一邊倒地認為野野口修是因為不堪他一次又一次的騷擾,才痛下殺機,一切都是他罪有應得,野野口修作為嫌疑人,本應被千夫所指,不料卻收穫了一大票同情,甚至沒有人來譴責他。

凶手被緝拿歸案,案件到此也已經真相大白,按理說,法官們大可鬆一口氣了。但是,有一位法官卻憑藉對破案過程中細微的觀察,覺得案件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他——就是加賀恭一郎。

說來也巧,加賀和野野口修多年前曾在一所學校裡供職,通過和原來學校的老師交談和他多年來對野野口的瞭解,加賀覺得野野口修並不像他自己說得那樣無辜。同時,加賀拜訪了野野口修原來的同學,在同學們的口中,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野野口修:

野野口並不像他在獄中寫得那樣純良無害,中學時候的他,為了躲避校園暴力,曾經幫助那些施暴者欺負那些善良的孩子們,日高邦彥便是被他們欺負得最厲害的一個。而反觀日高邦彥,雖然他一直被同學欺負,但卻心懷美好,因為和野野口家離得近,每當野野口因為害怕不想上學的時候,日高總會安撫他、陪他一起去。這樣真誠善良的日高,真的很難讓人和那個剽竊朋友作品的、面目猙獰的日高聯絡在一起。

加賀有過多年的教師從業經驗,結合日高上學時的經歷和其作品裡對校園暴力的描寫,以及無論何時都一直存在無法遏制的校園暴力事件,推測出了整個案件的前因後果。

從小和日高一起長大的野野口,其實心底裡對日高是非常不屑的。他憎惡他的出身,厭惡他的成長環境,雖然不得已和日高生活在一個地方,但他從不覺得自己和他是一類人,他的心裡一直是有某種優越感的。當他們長大後,在他眼裡平凡無奇的日高竟然成了暢銷書作家,而自視甚高的野野口修寫作道路卻一直很坎坷,為了自身發展,野野口修找到當時已經聲名鵲起的日高邦彥,而日高雖然手中掌握著他幫別人施暴的視訊,卻還是沒有怨言地把他引薦給兒童文學編輯,讓他成為了兒童文學作家,就這一點來說,日高對野野口修有著知遇之恩,野野口修應該感謝他才對。

但實際上野野口修不僅沒有感激他,反而對日高邦彥有很多不甘的,那不甘裡,有嫉妒,也有仇恨,終於,在得知自己得了絕症後,野野口修的嫉妒之火熊熊上升,化作了無窮無盡的惡意,製造了這一場蓄謀已久的謀殺。

憑什麼你成了暢銷書作家,有名有利,而我卻只能寫自己並不喜歡的兒童文學?

憑什麼你的生活那麼愜意,而我卻在正當年的時候得了癌症?

憑什麼出身如此卑微的你卻能收穫幸福,而本應過得幸福的我卻如此落魄?

憑什麼?你憑什麼搶走本該屬於我的幸福?

這股惡意的力量強大到驚人,因為懷著惡意和種種不甘,野野口修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抄寫日高邦彥的作品,並在情節脈絡上稍作修改,讓人以為真的是日高剽竊了他的作品;為了抹黑日高邦彥,野野口修不惜編造出自己和日高已故妻子有染的事情,也不惜通過在日高寄往加拿大的行李裡做手腳,偷拍潛入日高家作案的視訊和其他一件件小事證明日高是多麼地凶狠殘暴,而自己又是多麼的可憐和無辜。可以說,野野口修的手法之凶狠,心思之縝密,也是前所未有。

我將不久於人世,既然我過不好,那我也不讓你過得好,我不光要讓你死在我前面,還要竭盡所能搞臭你,讓你死後都不能保全自己的名聲,讓人們提起你來時都是鄙視和唾棄!

無法想象,是懷著怎樣的惡意,才能讓野野口修做出這樣違背良知又近乎瘋狂和變態的事情呢!

野野口君,午夜夢迴時,你的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東野圭吾的作品一直以情節跌宕詭異,故事架構匪夷所思著稱,尤其擅長從極不合理處寫出極合理的故事。在我看來,東野圭吾的書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讀到最後一章,你永遠無法預知作者真正要表達的是什麼。但是,一旦讀完整部書,心裡就會豁然開朗:這個世界上當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人性也真的能惡毒到我們無法想象的程度。毫無疑問,《惡意》是對人性的拷問,也是對人性最深刻的剖析。

可能有人會說:“這只是小說,是虛構出來的故事,現實生活中哪有人會狠毒到這種程度?”現實生活中確實沒有人會如此惡毒,但是,一旦人們心中被嫉妒包圍,所衍生出來的惡意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朋友小蘭有一位親戚,那位親戚從來見不得別人好,但凡別人升職加薪,她就會明裡暗裡嘲諷;看到別人婆媳相處融洽她也嫉妒,經常話裡話外挑撥人家間關係;村裡的大小事務,不管懂不懂,總要插上幾句話,不管人家願不願意聽。她的一生都生活在農村,她的全部世界也僅限於村裡那巴掌點的地方,所以她的見識和她的人一樣,都很狹隘和侷促。她巴不得天下人都生活得不如她,但凡別人有一點比她好的地方就受不了,但她不知道:她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而已,這個社會上有千千萬萬個人都過得比她好,正是因為她的狹隘和嫉妒,她的生活才越來越糟糕;正是因為每天只盯著別人看而忽略自我成長,她才一步步淪落到今天這鐘地步。

我們家鄉有一名醫生,這個醫生醫術非常高明,收費也合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人品也非常好,他在家鄉屬於那種德高望重的人物,但是,正是這樣一位本該被人們愛戴的人,自家建的房屋剛打好地基的時候,就被人們惡意毀壞了。醫生捫心自問:自己真心實意為老百姓服務,從沒多收過一分錢,也沒怠慢過一位病人,實在想象不出到底哪裡做得不對,讓別人這樣報復他。

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有些人本身不學無術,在看到醫生憑自己的本事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時候,卻又嫉妒得牙癢癢,他們不能明裡陷害醫生,就只能在暗地裡用一些別人看不到的勾當來對付他。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心態能夠平和一些。“哼,你不是過得好嗎?你過得再好,我一樣能整你,我就是見不得你好!”

不得不承認,當一些人的心裡真的升騰起那股惡意來的時候,他們會動用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做一些害人又害己的事情,彷彿只有這樣,才能讓心底的惡意消散。

我們總在歌頌生活的幸福快樂,但是正如張愛玲說得那樣:“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我們的生命中也會不時出現一些煞風景的人,他們的出現也在無時無刻提醒著我們:這個世界上,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過得好。那些見不得你好的人,就像牆上的那抹蚊子血,開始的時候是鮮紅,隨著時間的風化,慢慢褪色消散了。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提醒我們:你要努力,要做得更好,別人越是要毀滅你,你愈要過得更好。

有時候我想,這本書為什麼不叫《嫉妒》呢?後來想著,嫉妒也只是一種貶低、排斥、敵視的心理狀態,帶著濃濃的感情色彩;而惡意,就像是一張無邊無際沒入深淵的黑色的網,你猜不透裡面到底裝著什麼,但你知道,這些東西是威力無窮的,能致人於死地,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某種感情色彩就能概括的了。

雖然現實生活中的惡意比比皆是,但我從來沒見過像東野圭吾的《惡意》裡寫得這樣,能僅憑心中的惡意就將人置於死地,所以,這正是東野圭吾的厲害之處,他反其道而行,從別人觀察不到的地方下筆,然後步步緊逼、環環相扣,用縝密的邏輯和冷靜的頭腦策劃出一場跌宕起伏的驚天大案!

只能說,我從沒讀過這樣的小說。

只能說,《惡意》太可怕了,東野圭吾太可怕了。

《惡意》讀書筆記4

木心說:讀書是最低成本的社交。寒假,以低成本的方式再見東野圭吾。繼《白夜行》之後,翻開了久封的《惡意》。

讀到最後一章,終於明白書名《惡意》的含義。因恨生惡,因惡劫難。你可以在書中看到惡意的執念、詭譎、偽裝、猖狂……你可能會倒吸一口冷氣,怎麼會有如此邪惡之人?可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常有著對人性最深處的剖析直視。如果你承受不了小說中的這份惡,希望在現實生活中的你,只被善意溫暖。

一直以為愛恨皆有緣由,東野卻讓我們看到這世間還有無緣無故的'恨。只因看你不爽,就要暗下狠手,真是變態扭曲的人性。但這份瘋狂難道真的是無根之源嗎?不是的,小說交代了,是野野口的母親給了年幼的野野口情感偏向的引導。因為野野口的母親對日高那份不自覺流露出來的偏見和輕蔑,年幼的男孩深受母親的影響,對高日也產生了一份“沒由來”的恨。是野野口毀了日高,而野野口呢,是被她母親毀掉的,或者說是被家庭教育毀掉的孩子。他,也是家庭教育的犧牲品。所以,在年幼的心靈上,請多種下一些善意的種子吧,相信善意的根是結不出惡意的果的。

讀東野圭吾的社會派小說,總能被獨特的解謎結構所吸引,那份意料之外的推理,不讀到最後一刻,你永遠看不到真相。讀完之後,內心又久久地難以平靜,跟隨東野獨特的敘述視角,所解的不僅是一樁案件之謎,好像,還有一些關乎人性、親情的謎團。這是他的小說區別於其他推理小說的獨特之處,不管是寫作技巧還是情感人性,都有值得讀者思考推敲和學習的地方,就像東野圭吾自己所言:“人性的獨白、社會的炎涼,這些是人類永遠需要關注的命題。”他,做到了。

《惡意》讀書筆記5

是不是每個人心中都懷揣著一股惡意,很抱歉,我做不到原諒所有的人,做不到心平氣和的接受所發生的事,有時候也會被自己的尖酸刻薄暗自心驚,可是讓我原諒一個欺騙自己的人,真的很難,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遺忘,不再提及,忽然想起來,還是會覺得這個人很討厭。

這篇小說裡的劇情可謂跌宕起伏,劇情九轉十八彎。有時候在想,到底怎樣的薰陶,怎樣的影響才能造價一個人的性格,環境?家庭?學校?朋友?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人又經歷了多少,那些在我們眼裡的故事,又承受了多少他們的痛苦,懊悔,無奈和心酸,人真的不能感同身受,只有經歷過一遍才知道當時的心驚,否則體會到的只有同情。

在那樣的環境人,父母對周圍人的輕視,校園的欺凌,隱忍多時的痛苦,為什麼欺負的都是老實人呢,為什麼捱打的都是落單的呢,這樣的狀態下,早就了偏激的性格,野野口可恨又可憐,也許沒有當初的那些遭遇,他會不會成為一個很好的作家呢?最可憐的就是日高了,本身沒有做錯什麼,反而還要被汙衊,玷汙清白,一個幫助朋友,勇敢正直的人卻被殺害,好人就該短命嗎?

惡意,無處不在,卻又潛伏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