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3篇

才智咖 人氣:2.58W

《童年的祕密》作者是蒙臺梭利,該書詳盡地告訴父母,兒童的成長有著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境進行活動來獲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3篇,歡迎閱讀!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3篇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一

《童年的祕密》是20世紀義大利傑出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著作。在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示了成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生動之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慢慢研讀。雖然我看了一遍現在還未能完全理解,但書中的許多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導論中,蒙臺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說,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說,兒童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怎樣才能對兒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幼教所面對的是一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生機勃勃,充滿動力的,卻不善於以成年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個體。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的行為很難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也往往會對兒童的行為採用不合適的教育方法。

在“秩序”一節中,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對外界秩序有一個敏感期,這對我們來講似乎有點奇怪,因為通常認為兒童的本性是無秩序的。但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使我們明白了兒童對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就已經可以感覺到。當一件物品被置於不恰當的地方,是兒童發現了它,並且把它放到應該放置的地方。兩三歲的兒童會注意最小的細節上的不協調,而成人和更大一點的兒童都不會注意到這一點。

例如,在小班,我們經常發現兒童會有把一把放在不恰當地方的椅子搬到桌子邊,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放進籃子等行為,而這些並沒有老師的提醒。看到某些東西放置零亂,這似乎相當於一種刺激,也是使兒童活動的訊號。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當他得到滿足時,就產生了真正的快樂。在幼兒園裡,中大班的孩子做完練習後,會把器械等東西放回過去習慣安置的地方。這是他們所執行的一個最高興和自發的任務。

蒙臺梭利還認為,兒童跟成人的衝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為在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過程中,成人始終像“一個擁有驚人力量的巨人站在邊上,等待著猛撲過去並把它壓垮”。在成人眼中,孩子熱衷於一些十分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成人們會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並且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確實很有益的,而且是有趣的。他們能夠從中得到滿足感。如成人看到兒童試圖自己穿衣服或繫鞋帶、梳頭時,他知道兒童不可能迅速地完成,也不可能成功地達到他的標準。這時,儘管兒童正在進行一種令人欣喜的建設性活動,但成人走過去強制地“幫助”他完成,兒童所有的企圖都受到阻攔。

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因為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蒙臺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視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專門做了用於訓練兒童係扣子、繫繩子的工具,這些蒙氏活動材料,讓孩子在“工作”中探索發現和創造。教師作為孩子活動的間接指導者,並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糾正幫助,更多的以兒童為中心,以培養幼兒獨立的`人格和個性。

讀到《愛的智慧》這一章時,給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書中列舉的孩子與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因為在我和兒子之間也曾經有這種情形。例如: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覺,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會覺得很討厭呢?我們來聽聽蒙臺梭利是怎麼說的:早晨,兒童進入父母的房間喚醒他們,這是件令父母極討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麼東西會使一個小傢伙一醒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黎明,當一個兒童去找他的父母時似乎是要說:“天已經亮了!是早晨了!”但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為了去教導他們,而只是去看他所愛的那些人。

看到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裡有一種溫暖的東西在湧動?蒙特梭利對兒童的細微觀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讓人佩服。也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觀念,我們是否真的瞭解兒童,是否知道他們的心裡在想些什麼?我們真該適時的轉換一下角色進行思考,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兒童的世界,瞭解童年的祕密。由此再引申到我與班級裡的孩子,仔細想想一些孩子平時的表現,在當時可能會覺得不耐煩,但現在再好好想想,就會知道那是孩子一種愛的表現了。感謝蒙臺梭利告訴了我們這種愛的重要價值,今後我要向孩子們學習,學習這種愛的智慧。

這真是一本偉大的著作,通過這本書讓我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認真揣摩兒童的成長過程,一定會探索出最好的兒童教育方式,使得兒童時期的成長髮育更加順利,從而成長為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創造力的成年人。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二

讀了義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瞭解了很多,特別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裡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著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成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一切事務全部由父母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該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不願等待,不斷的催著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是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著象群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這裡我想到了曾經看到帶著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

我覺得成人真的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願意去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看來多看書真的還是有這個必要的。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三

《童年的祕密》有一段是這麼說的:“人們對兒童心靈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正因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當然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用錯了方法。這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裡蒙臺梭利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個性是學前教育工作者來說十分值得一看。

這本書裡的好的觀點是在太多,我此刻就講幾個對我感觸比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這是蒙臺梭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一點,我們知道,蜜蜂的幼蟲都要經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所有的雌幼蟲都可能成為蜂皇。但這個蜂群只選取一隻雌幼蟲作為蜂皇。工蜂為她準備一種稱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餵了這種極美的食物之後,這個被選中的雌幼蟲就成為這個蜜蜂群體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選她時,她已經年歲較大,就不可能成為一隻蜂皇,正因她已經不再會有貪婪的食慾,她的身體不可能再發展成一隻蜂皇。這些例子能夠使我們意識到兒童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兒童內含著生機勃勃的衝動力,由此使他產生驚人的舉動。不能跟隨這些衝動力,意味著他們軟弱和無活力。

然而當敏感期兒童的需要未得到滿足時,這是就會有一種外部表現,成人稱之為“發脾氣”。然而這真的是兒童的一種無理取鬧嗎?當然不是,是正因我們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兒童這種反應背後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發脾氣”的名稱。我們把任何沒有明顯動機的行為,任何固執或無理性的行為當做任性。我們也注意到某些發脾氣的方式會更加惡化。很多任性的行為只是人們過去錯誤地對待兒童並由此惡化而導致不正常的結果。跟敏感期的內部衝突有關的各種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樣是短暫易逝的。

因此,我們務必尋找兒童每種任性背後的原因,這完全是正因這些原因就是我們尚未知道的東西。一旦找到這些原因,就能使我們深入到兒童心靈的神祕幽深處,併為我們明白兒童及跟兒童和諧相處帶給了基礎。

一向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法則。因此,我們經常會阻止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們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刻內到達他的目的。於是,當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時候,他往往不能自己來完成,成人怕兒童打翻熱水,打翻杯子,於是,成人自己來代替孩子來快速地完成這些。他們可能會斥責兒童正因他們心疼那個被打碎的杯子,但是,如果是一位客人來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這個杯子,成人立刻會對客人說:“沒事,沒事,一個杯子值不了幾個錢的”在那裡,兒童的身份地位顯然被看輕了,沒有得到重視,同樣是人就是正因我年紀小就能夠有這麼大的差別嗎。

請把兒童當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兒童就應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在社會在生活的好處上,要做到兒童與成人的平等。

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讓我也意識到自己對待兒童那些錯誤的態度。書本上的每一句話我都覺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長,但是,這天,在此刻的這個社會,不會像蒙臺梭利那個時期那樣忽視兒童,而是有點溺愛兒童,但愛的方式還是不適用於兒童,用哪種方式才能真正瞭解兒童,才能使兒童更好地發展,還是我們要思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