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孤獨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5.82K

本週拜讀了蔣勳的《孤獨六講》的前兩講,頗有感觸,加上這周去看了臨床心理科,報告顯示我有中度抑鬱和中度焦慮,睡眠也要依靠藥物調節,雖然可能這個結果似乎和抑鬱更有關係,文章也似乎應該談的是抑鬱,但抑鬱是在大家的主觀意識裡屬於一種病症,而且談抑鬱一是我上升不到精神層面的高度抑或專業的角度讓讀者有所得,二是或多或少會傳遞給大家一些負面情緒,這並不是我要傳達的。我希望的是你始終冷靜自持,內心安然,心中自有一方天地。引用蔣勳老師的話“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希望你喜歡我對孤獨的理解。

談孤獨讀書筆記

 孤獨並非寂寞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使人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相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之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這個“獨”,李白也用過,在《月下獨酌》裡,他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他不需要別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才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到了頂峰,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擾,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

我想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寫小說很像參加一場長途馬拉松,你必須忍受孤獨,不,準確來說是享受心中的孤獨。其動機安安靜存在於自身內部,不應向外部尋求規則。村上春樹可以說是一位跑步小說家,常年跑步形成隱忍和永續性與他的作品互相契合又互相影響。為了寫作,他關掉了經營很好的店鋪,改掉了生活習慣,開始了長跑。在《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31歲的村上春樹不以獨處為苦,每天幾個小時和誰都不交談默默地寫小說,默默地跑步,只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享受獨處時精神的.放飛。

生命本質的孤獨

大一的時候,我很喜歡“人生在世三萬天,趣果有間,孤獨無解”這句話,但那時多少有一絲“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做作意味。直到我找了男朋友,雖然我很喜歡他,但是我發現他並不是我的soulmate,或許是男女思維方式的差異,來自火星的他和來自金星的我,大部分時間是不懂對方在想什麼的,我去找一個soulmate是不是他就能理解我的孤獨了,人人都會這樣想,但人世間能遇到自己soulmate的概率有多大呢?即使理解,他也未必能消除這種孤獨。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獨立,所以就會像莫言的現代詩說的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走不進去;因為有死角,孤獨就是一種本質的屬性;因為是一種自帶不可消除的屬性,所以希望你能懷有“你不懂我,我不怪你”的寬懷與豁達。記住,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死亡是生命本質的孤獨,無法克服的宿命。從《孤獨六講》這本書中得知,莊子也談死亡,他最喜歡的事就是凝視一個骷髏,最後他就枕著骷髏睡覺。睡著之後,骷髏就會對他說話,告訴他當年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這是莊子迷人的地方,他會與死亡對話。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夠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這樣的快樂是建立在直面孤獨,享受尊重孤獨的基礎上的。

 對孤獨的探討要回到自身

任何心靈的改造,到最後依舊是回覆自身的強大,這仍是孤獨。孤獨的探討一定要回到自身,因為孤獨感是一種道德意識,非得以檢查自身為起點。對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對自己的行為和反省才是。有讀者問慶山:怎樣面對孤獨? “獨自一人能平靜自如,進入人群則能保持內心寂靜。”

在讀周嘉寧的《一個人住的第三年》的時候,作者的車因為雪天路滑撞到了護欄,雖然心裡想著種種可怕的後果,喉嚨裡也只發出“哎呀”的聲音。沒有下車看車子的破損程度,給幾個還醒著的朋友打電話說了幾句睡眼惺忪的話,還是獨自一人開著燈都不會亮的車去了凌晨四點的超市買衛生棉。“就快好了,就快好了”,作者發現自己竟然開始和自己說話了,而且這並不是“哎呀”這樣簡單的象聲詞。這是作者一個人住的第三年。一個人生活,聽起來很孤獨,起初也確實孤獨,但熬過這段時間後,孤獨就會變為平靜,而作者也通過食物完成了自身的圓滿,一個人生活並不可怕,導致你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可怕的原因是你害怕一個人生活。

快樂都雷同,悲傷千萬種。自身的孤獨只有你自己才能將其渡到對岸,與其握手言和。

 寫在最後

或許我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傷口,我並不愛我自己,這是導致我有中度抑鬱的一部分原因。但願我們都能遵循內心的指引,知道如何度過指間如雨水般下落的時間,能夠擁抱孤獨,得見自己,照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