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讀書筆記4篇

才智咖 人氣:2.01W

《人類簡史》是一部歷史學著作,主要介紹了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歷史。那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4篇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篇1

本書簡述了人類從動物通過不斷的進化演變,變成至今食物鏈最頂端的高階動物(上帝)的過程。通過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演繹出人類一步步的變化。其中,書中有幾個觀點,比較觸動人的思考:

1、關於人類體格的進化。

作者把採集狩獵階段人類的體格與農業社會階段相比較。由於農業耕作的需要,人類的體型與採集狩獵時期相比相對沒有那麼健壯及靈敏。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現代的科幻片中的畫面,試想隨著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體力等粗重活都由機器人所代勞,繁瑣的事情都由計算機來處理。人類只需開發和創造更多的程式及機器人即可。由此推導,將來人類的大腦將越來越發達,身體四肢將越來越羸弱。或許到了後期,人類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個大腦即可了。

2、關於信仰的力量。

人類從單個的個體到群體再到部落到現在變成了國家、社會。為了維繫社會秩序,產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當然還有信仰。若信仰缺失,人們就會失去精神上的約束,失去對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無限膨脹,就會做出許多傷害自然、傷害他人的事情。如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有酒駕、兒童拐賣以及當街砍殺等現象。當然,若信仰過分被強調或被利用,也會出現危機,如早前法國遭受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恐怖襲擊等。信仰是一把雙刃劍,必須使用得度才能國定家安。

3、關於虛構與想象。

書中有很多的觀點都會提到,制度是人虛構出來的、金錢是人虛構出來的、宗教信仰是人虛構出來的其實,除了我們的實體以外,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人虛構出來的,換句話說人類就是生活自己創造出來的想象之中。而如果這些“虛構”出來的東西都成為了我們共同認可的東西,或者說成為一個共同認可的“遊戲規則”,那這些虛構與想象就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巨大的約束和影響。但有時人類卻為了虛無縹緲的名利追逐,去傷害自然、傷害身邊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大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在在改造客觀環境的同時,為世界帶來了人類文明,也成為了全球的霸主。未來人類的腳步將如何在地球上繼續走下去,回頭想想,功績、名利、金錢真的這麼重要嗎?這些重要,或者只是我們覺得重要而已。

綜上所述,,智人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世界。如今,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是等待自然的篩選而滅亡還是進入一個新的進化階段?這都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這美麗的地球以及發揮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篇2

《人類簡史》是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當我看到讀者的感想,我不禁感嘆這本書在15年就已經流行開來了。好了,下面我來說一下我的感受。

這本書使我腦洞大開,在之前還有一本書令我腦洞大開那就是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用金融的角度分析了從古到今的戰爭,令我看的如痴如醉。

相同的在這本書中第一個腦洞就是:書中寫到我們的社會都是在努力讓人相信編織的一個巨大的無形的網,我想這個很可怕,想想也是我們為什麼是這種語言,怎麼會進化到現在的這種狀態,實際上智人(書中將人類進行了細化,最後延伸進化到最後的就是我們智人)在地球上也沒有生存很多年,我們卻在不斷的完善讓人們不斷的相信我們身邊都是真實可信的。

第二個就是對先前宗教理論的顛覆,現今社會發展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在先前人們不斷的用宗教思想來奴役和感化人們(我說這句話是因為我是一位無神論者),宗教可以說佔據了人們很大的思想空間和社會活動,在現在網路的迅猛發展Twrite、Facebook、微博、微信等等都使我們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和時間有了很大的縮短,宗教不在向以往那樣容易使人們變得很溫順很聽話,人們被各種思潮所充斥教化,使自己的內心不在那樣純淨而變得複雜多樣化。

在書中寫到先是農業制約了人類的發展,我感覺不盡然,我感覺是農業給了智人穩定,給了智人的發展空間。在現在我越來越感覺到就是人類的偉大,第一次工業革命—農業革命我還沒有什麼太大感觸,因為農業主要還是靠地球上的土地,靠天,人類只是改變了一些作物的高產高效,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但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的工業革命,智人進入了機械化程序,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了智人的偉大,簡單的機構另當別論主要是複雜的機器裝置。第三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更令人震驚,智人已經將虛擬的電和各種能量轉化為使用,不得不說人類的偉大。有時候我就在不斷的反思,誰是第一個改變歷史程序和推進社會進步發展的人,實在令人費解。

第三個就是短短半個世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速度實在太快,有些讓人邁不開步子。想一下在一百年之前我們還是民國,我們還處在舊社會,溫飽文明都不曾存在,在八九十年前我們全世界都在經歷全球範圍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現今的發展使我們認識到了自我的渺小,相信很難再有全球性的戰爭,主要是人們都有了人權之後不知道在位什麼為誰而戰。在四十年前我們剛剛進行了改革開放,可以說在四十年中我們的發展進步有目共睹,在之前給我感觸深的就是電視他使人類的生活進入了多元化,是智人的生活變得很精彩。

第四個就是在最後一個章節中寫到,人類正在努力通過自己改變全世界改變智人,身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冰箱,沒有冰箱的時候我們食物沒有辦法長時間儲存,在有了冰箱之後我們食物的保質期有了保證,還有空調,我們在讓環境適合我們,而不再是我們在不斷的適應亙古不變的環境。

第五就是現在人們有點與天鬥其樂無窮的感覺了,人們在不斷的打破和改變原來人們不敢想象甚至不可能改變的一些規律。

總之,通過人類發展史使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篇3

在閱讀這本書後,我發現本書和以前讀過的歷史書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適先生所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他的想法有些天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設又是在現有的證據上做出來的,也不能說他不對,能將歷史寫得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的書難怪可以獲得好評和眾人推薦。

本書最大的意義和價值不是給我們簡單介紹人類的歷史,而是作者從各類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觀念和深切的人文關懷以及對哲學和人類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認為過去的人類並不比現在的人類過得差,他們比現在的人類可選擇的食物種類更加豐盛,人也更為自由,平時通過採集和狩獵可獲得鍛鍊,也不易於感染群體性疾病。當人的負擔過少,慾望較少,人也會更加的快樂和容易滿足。

其次,他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農業革命是歷史上的最大騙局。表面上看,人類通過大面積耕種,大規模的生產,使得人口激增,並不斷髮展壯大,實際上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資源環境的破壞,各種政治權術以及殘酷的戰爭,最主要的是人類的自由被大大束縛於土地之上,芸芸眾生耗盡心血產出的糧食也提供給某些精英分子,而他們卻史上無名,為他人做嫁衣。

最後是他對於人類的未來之思考。人類無論處於哪個時代,都應該思考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之為人的基本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如果我們不能認清人之為人的特點,人類的獨特性,一旦我們發明出比我們更聰明的物種,我們該何去何從?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篇4

《人類簡史》是一部不長的書,卻按時間順序梳理了從智人出現到當今又到未來的人類發展全過程。書中確定了人類歷史的三個關鍵節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

認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萬到3萬年間,人類出現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能夠通過語言傳遞事實和資訊。認知革命以前,人類是靈長類動物的一種,與其它動物並無太大區別,風餐露宿,捕獵、採集為生,要躲避其它猛獸的襲擊。

認知革命以後,傳說、神話、神及宗教出現,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些虛擬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紐帶,協作和活動的範圍大幅擴張,部落的規模擴大、能力提升,開始成為自然界的主導力量,甚至具有滅絕其它物種的能力。認知革命以前人類只有生物學上的特徵,之後便產生了歷史學,有了文化意義上的人類歷史。

農業革命是指大約1萬年前,人類通過種植、馴養等方式,由捕獵、採集的遊牧生活轉向在定居在永久聚落裡。通過發展農業,人類獲取食物的來源更有保障,為養活更多的人創造了條件。人口大量增加,人類開始定居,農業社會形成。在這過程中,由於農業產品的差異,出現了商品交換;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出現了統治階層;進而出現了村鎮、城市和王國,也創造了更多充滿智慧的文化產物,金字塔、漢莫拉比法典、百家爭鳴……人類活動越來越複雜多樣,文字在記錄這些歷史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後人得以瞭解農業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關於農業社會,書中提出了兩個有趣的悖論。第一個是到底是小麥利用了人類,還是人類利用了小麥?農業社會以前,人類居無定所,小麥只是一種普通的野草。在小麥作為糧食的價值被發現後,人類開始大規模種植小麥,人類數量才得以大量增加。

伴隨這一過程的是小麥從普通作物一舉成為遍佈全球的主要作物,約佔據225萬平方公里。從生物角度看,一個物種繁衍的速度加快、規模擴大,則意味著這種物種在物競天擇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則瀕臨滅絕的物種則意味著物種的失敗。因此,人類大規模的小麥種植活動對人類的繁衍和發展的確有很大作用,但同時小麥自身也因此獲得了物種的大發展。我們可以說是人類利用小麥加快繁衍生息,但從小麥的角度來看,卻是小麥利用人類擴張到全球。這是個很新穎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個是人類大規模耕種到底增加了幸福,還是減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規模農業耕種使得人類擁有更多的糧食,免於飢餓的痛苦,也使人類得以定居並發展出商業和文化,無疑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大規模的農業耕種使得人類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縛了,不得不日復一日地面朝黃土背朝天進行農業生產,比遊牧採集為生的辛勞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看來,人類原本為了增加幸福而進行的農業活動,反而使得農民勞累不堪,難言幸福。這確是件弔詭的事情。

科學革命是近代以來,尤其是17、18世紀以來,伴隨著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大引擎,科學技術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使得人類逐漸發現世界、認識世界並征服世界。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基礎科學的發展,依賴於政府的大量投入。

近代歐洲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為科技的進步奠定了經濟基礎。對黃金的需求直接促成了新大陸的發現和航海技術的發展,帝國的支援和擴張需求為科技快速發展插上了翅膀,而國家間的戰爭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更是猛烈地推動科技前進。

科學、產業和軍事科技交融,從此世界急速發生改觀。科技如今不僅是價值創造的源泉,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類甚至可以通過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轉自然的力量。核武器的研製,原本是為了摧毀,如今卻因為對其的忌憚反而促成了各國間形成整體和平的良好局面,這也是科技帶來意料之外的一大好處。

當然,科技的負面作用也不容忽視: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降低了人們的幸福感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絡,資訊的泛濫增加了人們的焦慮和壓力,生態和環境日益脆弱,等等。無論如何,人類發展已經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生物工程、量子通訊……未來世界的模樣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單單是把人類歷史此般概述一遍,這本小書遠不能在2012年出版後的短短几年內風靡全球,為人津津樂道。書中闡述想象的世界的獨特視角,則是構成本書獨特魅力的另一絕妙之處。

本書關於想象構建人類活動的描述並非獨一無二。安德森早在1984年出版的《想象的共同體》中就闡述過最初民族和國家的形成過程中,由於地域的隔絕和交通的不便,跨地區的溝通聯絡很少,民族和國家的概念更多地存在於人類的想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