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書筆記2000字3篇

才智咖 人氣:6.41K

引導語: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滸傳》讀書筆記2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滸傳》讀書筆記2000字3篇

《水滸傳》讀書筆記2000字1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欺壓,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裡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說《水滸傳》裡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寫多少,那麼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彷彿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歎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於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於"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麼真的歷史。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鬥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麼怎麼會有100多好漢奮勇起義如果忠臣當道,那麼為什麼高逑會當宰相 如果國家太平,那麼金朝來幹嗎 如果軍隊豐足,那麼何必招安呢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

《水滸傳》讀書筆記2000字2

《水滸傳》通常被評價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小說。當然,小說中描寫的梁山泊的某些基本宗旨確與歷史上農民起義所提出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水滸傳》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是出於藝術虛構,可以說,除了“宋江”這個人名和反政府武裝活動的大框架外,它與歷史上宋江起義的事件沒有多少關係。

這部小說的基礎,主要是市井文藝“說話”,它在流行過程中,首先受到市民階層趣味的制約。而小說的作者羅貫中、施耐庵,也都曾在元后期東南最繁華的城市杭州生活,他們的加工,並未改變水滸故事原有的市井性質

所以,梁山英雄的成分,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卻幾乎沒有真正的農民;梁山英雄的個性,更多地反映著市民階層的人生嚮往。這些基本特點,是首先應該注意到的。

用封建統治者的眼光來衡量,梁山上的人們當然只能算是“盜賊流寇”之流。小說要公開歌頌這樣的“盜賊流寇”,併為社會所接受乃至喜愛,首先必須為他們的行為提出一種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合乎社會傳統觀念的解釋(哪怕這種解釋不可能圓滿和充分),賦予這些英雄好漢以一種為社會所普遍認可的道德品格,在這種總的前提之下,來描繪他們的反抗鬥爭。梁山泊一杆杏黃旗上寫著的“替天行道”的口號,和梁山議事大廳的匾額所標榜的“忠義”這一準則,就是作者為梁山事業所設立的道德前提。

在通常情況下,“天”這一居於人間權力之上的最高意志,總是被解釋為佑護朝廷的;“道”作為合理的政治原則與道德原則的抽象總和,也是為統治階級所專有。但另一方面,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向來也承認:當一個時代的政治情形發生嚴重問題時,政權本身的行為也可能是“違天逆道”的。

在這種情況下,由另一種力量出來“替天行道”,至少在表面的理論上可以說得通。而《水滸傳》正是通過大量揭露北宋末政治的普遍性的黑暗現象,證明了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忠義”是梁山好漢行事的基本道德準則,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它是傳統道德的範疇。尤其“忠”,首先和主要地表現為對皇帝與朝廷的忠誠,甚至梁山義軍的武裝反抗,攻城掠地,也被解釋為“忠”的表現——“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其實,梁山上不主張“忠”的也大有人在,像黑旋風李逵便動輒大喊“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只是這一種力量始終處在以宋江為代表的主“忠”力量的抑制下,而最終把梁山大軍引到了投降朝廷的道路。“忠”的道德信條既是作者無法跨越的界限,卻也是這部小說在封建時代能夠成立和流傳的保障。

“替天行道”和“忠義”的前提,為《水滸傳》蒙上一層社會所能夠接受的道德正義色彩。在這種前提下,確實包含了許多與正統觀念相一致的東西,不僅是對朝廷對皇帝的“忠”,諸如對清明政治的要求,以及對“姦夫”的仇恨,也莫不如此。但《水滸傳》並不因此而失去它的光彩。

它的前提其實是相當浮廓的、有時真有時假的,在這些前提下,同時也包含了許多與正統觀念完全不一致的東西。小說不僅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而且反映了民間、尤其是市井社會生氣勃勃的人生理想。

這部以北宋末年社會為歷史背景的小說所揭露的現象,實際在封建專制時代具有普遍意義。小說中第一個正式登場的人物是高俅,這個因善踢球而得到皇帝寵信的市井無賴,居然不到半年就升到殿帥府太尉的高位,從此連同他的“衙內”倚勢逞強,無惡不作。

在全書正文的開端,這樣寫寓有“亂自上作”的意味。不僅如此,作為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權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戩等一群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樑世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殘暴虐的地方官。

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於面的揭露,是隨著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在“替天行道”的堂皇大旗下,作者熱烈地肯定和讚美了被壓迫者的反抗和復仇行為。梁山好漢們並不是出於純粹的主持正義的目的而“替天行道”的,他們大多本身是社會“無道”的受害者。武松欲為兄伸冤,卻狀告無門,於是拔刃雪仇,繼而在受張都監陷害後,血濺鴛鴦樓。

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遇到絕境,終於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為了索回一隻他們射殺的老虎,被惡霸毛太公送進死牢,而引發了顧大嫂眾人劫獄反出登州……李逵雖然不斷被他的宋江“哥哥”所斥責,但作者畢竟還是讓他再三發出徹底推翻朝廷的吼聲。可以說,人民的反抗與復仇權力,從未像在《水滸傳》中那樣得到有力的伸張。

《水滸傳》讀書筆記2000字3

一不小心看完了《水滸傳》 。斷斷續續的看了三四個月,看完了之後,莫名的傷感,心裡很失落。

水滸內面的人物一個個重溫開來,都很悲慘。本來是在入世之初與官鬥,沒鬥過,全然被圍撲,被通緝,被隱藏,被躲避,被逼上梁山。後來,遇到及時雨宋公明,英雄大義,兄弟情深,全員在水泊梁山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快意恩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過得何其不快樂!後來宋江,吳用,公孫勝等大義凜然的為山寨著想,想出了一條出路:招安。山寨的轉折點即出現,人心在這個時候有短暫的觸動。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最初因官場深受其害而憤然慍怒,全然不想受朝廷限制,受那鳥安,然顧及兄弟情誼,領導人的領導,而忍氣吞聲,在山寨繼續為偉大的招安前行。後破大遼,徵方臘。破大遼一切順利,整體108好漢未受些許傷害。但是徵方臘,就是他們噩夢的開始。首先朝廷徵去了聖手,醫師等可用之才;後殘酷的徵方臘之戰,終將108將士所剩不下20%,兄弟慘烈去世程度可謂悽悽慘慘,慘慘悽悽。而後最終沒有逃脫奸臣的手掌,同時也很好的映證了中國的歷代現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單純的從故事中,有很多值得我去參考的東西。可是我不知道從何談起。先說說三個領導人吧。

首先要說的是水滸上的一把手,宋江,很有意思的一個人。從整篇中可以看出宋江這個人,兄弟情深,意氣風發,而且是個將才,在適當的小戰爭中,有適當的領導將才,並能獲勝,並能聽從軍師的意見。在整體的故事順序中,他在未上梁山之前就積累了名聲,並能以兄弟的情誼為第一考慮,可以想象,能把閻婆媳消滅而不暴露兄弟的行徑—在這當中,他積累了積聚兄弟的資本。小說在前段章節,有寫到與晁蓋相處的細節,晁蓋在彌留之際,並沒有把位置傳給梁山的二把手宋江,是因為他在設立山寨之初就沒有想到過去招安,而晁蓋知道一旦交與宋江,宋江會去招安,實現光宗耀祖的榮耀,可這不是晁蓋所需要的。再到後來,宋江從一個朝廷的小官到後來徵遼,徵方臘勝利後,這些只是滿足了宋江個人的一個仕途的榮耀,而犧牲了兄弟,說到底這也是受中國千年文化所影響,認為出師必須要名正言順,而且是他也姓宋,他沒有走過滅宋這個障礙。這當中也必須要提到吳用和公孫勝。吳用,智多星,為了山寨的前途而想到了招安這條路,同時也是一個冷血的人物,為了用計無所不用其極。徵方臘,死傷了十之七八的兄弟,整篇水滸沒有看到吳用一點傷感和愧疚,有的只是經常聽到他說一句話:大帥以大局為重,人各安天命,打仗總會死人。水滸的兄弟都在這種軍師之下,僅是充當了天上的一顆顆星星,耀眼閃過,留下一道美麗悽慘豔麗的燃燒燬滅弧線。而另一個人物就是公孫勝,他用神話哄騙的迷信方式,導演了一曲天降108星宿,讓108將軍心緊緊的圍在宋江的周圍,這當中的欺詐哄騙行徑應該有吳用參與。而公孫勝應該是算到招安最終會走向滅亡,在徵方臘之前,便直接深山修行,遠離宋江吳用,遠離朝廷,過上了神仙的日子。

迴歸到現實,諸如武松,魯智深,公孫勝,還有阮小七,浪子燕青,都是有相當的識時務功底的人,能了爭到未來將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武松被太乙劍削掉臂膀,應該是想到跟隨宋江無用,將來會死無全屍,便在寺廟出家,頤養天年,美其名曰守護智深和尚;魯智深擒得方臘,有驚無險,輕鬆自如,在杭州坐化,輕鬆走完人生;李俊後來出海,有可能到了今天的日本,當了國主,在與宋江分別之際是說:染病不宜行;而浪子燕青同時也力勸他的主公盧俊義捨棄面聖,可盧俊義相反沒有他的快活與灑脫,後被藥酒灌翻。有時候對待現實,進是一種態度,退更加是一種態度,而且是一種正確明知的態度。當在最輝煌的時候退出,將是一種灑脫與睿智的態度。

特別的,對現今的選擇企業,應該就是選擇人,選擇主帥,選擇軍師。當軍師在正確的大方向上如果有錯誤,對企業將是毀滅性的。特別對現今的中國企業,很多都是在單純的以賺錢為目的,當這樣的企業繼續向前走時,就會有危險,而且很危險。你上了這種船,只會迷茫,只會失去方向,最終在無形之中,你會翻船! 翻得一塌糊塗,最終要重來!

有人說過:宋之後,再無中華!當今官場,社會意識形態,與宋的價值取向有許多相似之處,或者說,繼續繼承了宋的形態。 在作者在心中,有個很有意思的角色,作者內心也許有種渴望,那就是李逵!小說的前,中部都有提到一個細節,李逵會若有若無的提示到,宋江做皇帝。也許這是小說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