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類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1.56W

學前教育類讀書筆記怎麼寫呢?以下內容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前教育類讀書筆記,希望能幫助到您!

學前教育類讀書筆記

  篇一:經典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後感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不論是父母和孩子圍坐在餐桌上共進晚餐,還是老師和學生相聚在窗明几淨的辦公室內促膝談心,這將是一幅多麼溫馨的畫卷。然而,我們並不常這樣表達,我們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我們許久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溫馨了。掩卷深思,作為一名未來的教師,我要學習的改變的還有很多很多。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分為十個章節,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闡述瞭如何實現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不論是教師還是父母,都希望每天會是平靜的一天,沒有叫嚷、爭辯、戰爭。可是儘管如此,生活中還是充滿了無休止的小麻煩、階段性的衝突,以及突如其來的危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教師亦或是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因為語言像刀能夠帶來痛苦,即使不是身體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會留下很多痛苦的傷痕。在溝通中發生的不幸,常常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識。與孩子溝通應該學會把孩子像客人一樣對待。

第一章分多個方面解釋了和孩子對話的這門有規則的獨特藝術。首先,孩子在交談時很少是無知的,他們的資訊裡經常有需要解讀的密碼。孩子們看似沒有完結的十萬個為什麼並不是單純的想獲得大量的知識,他們想要得到的是這個問題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所以同孩子溝通應該理解到孩子提出的簡單問題背後的真正用意。其次,與孩子溝通應做到換位思考,因為只有當孩子感到被理解時,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

由此,我想到我的中學時代老師通常對有情緒怒氣的學生的做法是:冷處理或者是立刻嚴厲的批評他。如果我作為老師不妨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我想這樣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是理解他的。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係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並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

除此之外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的是父母如何正確有效地與孩子溝通。這本書提出了這樣的命題:愛是需要技巧的。只擁有愛是不夠的,掌握大量的育兒常識也是不夠的,自以為有了愛和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實並不一定能使孩子

健康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技巧與知識是兩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醫生,僅有對患者的無限愛心和豐富的醫學知識是不能拿起手術刀為患者做手術的,誰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這個醫生缺少專業的技能訓練。父母就應該像一位受過技能訓練的外科醫生那樣,小心地、恰當地使用語言,用特別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交談。要知道語言就像刀,使用得當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會帶來精神上的極大痛苦,其破壞力甚至是致命的。遺憾的是,有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無所顧忌地使用著這把刀,傷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還在埋怨孩子無可救藥。

這本書雖然是介紹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但我覺得它同樣適用與教師和學生間的溝通。書中說到對於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我們應該給與指導而不是批評。因為或許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傷害到學生。所以,不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的學生,當他們表現出行為不當時,他們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指導性的幫助。

總之,老師與家長的語言具有培養、激發,或者威脅、毀壞的力量。當注意到孩子的努力,並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希望和信心。與此相反,會造成孩子的焦慮和反抗,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影響他一生。

倘若日後我成為教師,我會在教育學生中充分的運用教育的智慧,語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篇二: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

書名:《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

內容摘記:

1、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天性是非理性的,人的行為取決於無意識的需求和慾望;而行為主義者由於不研究人頭腦內部的事件,因而認為人是否具有理性無關緊要,在他們看來,只要對環境中各種刺激進行精心的安排,引出有機體的反應並加以及時的強化,就可以控制和塑造人的行為。

2、皮亞傑認為,人總是積極地、理性地試圖學習。他把兒童看作是積極的學習者,他們會主動地建構有關外部世界的知識。

3、他認為“發生認識論就是企圖根據認識的歷史、它的社會根源以及認識所依賴的概念與運算的心理起源,去解釋認識尤其是科學認識的一門學科”。也就是說,發生認識論研究人的認識發展,它要解決人(群體和個體)的智慧是通過何種機制,經歷怎樣的過程,怎樣從低階水平過渡到高階水平的這類問題。總之,發生認識論研究的主題是,認識是如何發生或起源的,以及認識是如何逐漸發展的。 4、皮亞傑關於兒童如何獲得新知識的觀點,通常被稱之為認知建構主義。他認為,人們通常是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人們需要親身探索和經歷事物的機會。

5、為什麼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呢?其理由是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事物如何運作的好奇心,即人具有一種探究世界的內部動機。

6、皮亞傑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就是通過同化和順應日益複雜的環境而達到平衡的過程。當個體面臨環境中新的刺激,總是先試圖去同化,如同化成功,便得到暫時的平衡;如原有圖式無法同化新刺激,個體便會做出順應,即調節原有的圖式甚至重建新圖式,以達到新的平衡狀態。

7、個體後天建構的圖式最初源於動作,這種主體和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構成了皮亞傑理論的核心。具體地說,主體主動地組織圖式去同化環境中新的資訊,如同化成功,圖式得到豐富;如同化失敗,則原有圖式得到改造或建構新的圖式。隨著同化和順應的進行,兒童的認知能力不斷得到發展。

8、在皮亞傑看來,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四類: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化。

9、教育的關鍵在於,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提出恰當、不超出兒童的同化能力,又能促進他們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富有啟迪作用的“適中問題”。

10、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化過程在認知發展中起關鍵作用。……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是智力發展的內在動力。 11、感知運動階段(0-2歲)的主要特徵是:兒童僅靠感知動作的手段來適應外部環境,並構築感知動作圖式。

12、處於感知運動階段的兒童,在認知上獲得兩大成就:主體與客體的分化及因果關係的初步形成。

13、處於前運算階段(2-7歲)的兒童,由於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使兒童逐漸用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開始出現表象或形象圖式。

14、在前概念或象徵性思維階段,兒童已能運用概念進行思維,但兒童運用的概念與成人運用的概念有著很大的差異。

15、在直覺思維階段,兒童思維的主要特徵是,他們的思維直接受到知覺到的事物表面顯著特徵的影響。

16、處於具體運算階段(7-11、12歲)的兒童的邏輯推理是具體的,不是形式的。他們只能對具體事物、具體情境進行思考,如果在純粹語言敘述的情況下進行推理,兒童就會感到困難。

篇三:教育類讀書筆記

愛 的 奉獻

——讀《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有感

寒假期間,我讀了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禮。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深深地被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大師的教育實踐所吸引。大師書中字裡行間充盈著的、流露溢位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音樂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

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感謝學校安排的這次讀書活動,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讓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榜樣,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為孩子健康成長,為教育事業發展而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愛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並讓這種愛在我所教的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我想,這就是愛的價值;這就使愛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