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九一八紀念館有感

才智咖 人氣:1.85W

九一八,一個從小就開始銘記的日子,九一八,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時刻.以下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了參觀九一八紀念館有感,供大家參考!

參觀九一八紀念館有感

  篇一:參觀九一八紀念館有感

記得上次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時候還在上國小,記憶裡只剩下紀念館是大大的石雕日曆,及裡面的已進不清面容的蠟像。 2010年5月18日(中雨)隨著學生團日活動的開展, 我與學生一同走進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一同學習歷史,走進了那段中國的屈辱與抗爭史。(其實風雨交加也不能阻止當代90後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贊!)

現在的九一八紀念館已經在石雕日曆的後面了,很巨集偉,其的設計別有一番意義:從九一八事變的第一槍,到東北的淪陷,再到日本禽獸對中國人的屠殺和細菌試驗,整個展道呈下坡設計,越走越陰暗;然後從東北抗聯抗日,直至日本戰犯被審判,展道呈上坡設計,越走越明亮。在館內,我們見到了許多珍貴的圖片資料及文物,還有一些場景的重現。一張張讓人觸目驚心的圖片及一幕幕重現場景穿越時光隧道追溯歷史,讓人深思。

給我印象很深的有高科技仿製的瀋陽城牆,巨大的城牆上兩道裂縫十分醒目,象徵著當時的中國大地已經動盪撕裂,面臨像牆體一樣“倒塌”的危險。城門中的“老虎凳”也是給中國百姓用的刑拘,向我們展示著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城牆下是一組名為“流亡恨”的雕塑,雕塑中的老人、青年,用他們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默默地講訴著流亡的悽慘和對當時社會的怨恨!

接下來比較震憾的是從撫順萬人坑運過來的一片二三十米見方的萬人坑土壤,裡面有幾十具屍骨,運用高科技手法,描繪出當時的情景,抓捕、監禁、酷刑,建立山寨、斷絕聯絡,為了維護其野蠻的統治,日本帝國主義建立了一整套軍警憲特機構,製造出一起又一起血案,白色恐怖籠罩了這片黑土地。經濟搜刮、奴化教育,甚至是赤裸裸的屠殺———1932年9月16日,日偽以“通匪”罪名,對撫順平頂山村400多戶、3000多居民進行大屠殺!累累屍骨作證,劊子手的罪行罄竹難書。其中有兩具頭骨被小日本的槍支打的槍眼歷歷在目,隱隱感覺到當時屠殺現場的悲壯和悽慘。還有一對屍骨,是一個女子緊緊抱著她的孩子,被日本鬼子殘忍地活埋了,他們身上帶的手銬腳繚、懷錶雖然已經鏽跡斑斑,但到現在,仍然帶在他們身上,向我們訴說日本帝國主義的慘無人道……

再往前走,我們看到的是革命同志的鮮血喚起的不是消沉而是越發堅定的鬥爭。“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白樺林海里,莽莽雪原中,東北人民革命軍的戰士們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馬占山、趙一曼,這些英雄而傳奇的名字,代表了用鮮血寫成的中國抗戰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

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結尾,是關於原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撫順戰犯管理所,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中國人民將戰爭魔鬼改造成人,還看到了溥儀曾穿過的囚服。只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才能組織囚犯參觀東北製藥廠、遊西湖探風。我也深深為中國共產黨的仁慈所折服!

給我最深印象的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戰爭遺孤自發捐建的銅質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寫著“感謝中國養父母碑”, 雕塑中一對中國農民夫婦,領著一個日本男孩,母親慈愛地俯視著孩子,孩子依戀地仰望著母親。這是一幅流淌著中日兩國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實寫照———戰爭中的日本遺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國農民的照料,後來大都成為兩國友好的使者。回國後自發贈送了這塑雕像。

走出展廳,抬頭仰望“九一八歷史紀念館”感想頗深,雨還在下,天還在陰。我為生在和平年代感到幸福,為能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感到驕傲。中國選擇共產黨領導是歷史的需要,是時代的召喚。

災難和恥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從災難和恥辱中獲取教訓。我們絕不能忘記當年國土淪陷的'慘痛歷史,絕不能忘記國家落後分裂和對侵略者妥協退讓的沉痛教訓。強調牢記歷史,並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79年了,但那段血的歷史不容忘卻。九一八事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今天我們紀念那場事變,就是要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堅定意志,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警惕日本帝國主義思想再次生長。

  篇二:參觀九一八紀念館有感

排排的無辜者中彈倒下了,一隊隊的東北人被活埋了,一群群的中國人被砍頭了……鮮血,一股股地流出來,濺滿街頭,浸紅江水…那些慘不忍睹的圖片!那把軍刀上至今未乾的血跡!那些面帶崢嶸的頭骨……看一看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萬同胞陷於日寇鐵蹄的蹂躪之下。 那殷紅的中國人的熱血!誰能忘記呢?這就是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的慘象啊!悲劇已發生,歷史已過去了,作為一名有骨氣,有氣魄的中國人,都不應忘記那些慘不忍睹的鏡面,都不能忘記那些鮮血。那是無辜的中國人的鮮血,一個古老民族任憑日本鬼子屠殺的歷史恥辱,對億萬中國人來說,九.一八日本侵華那段歷史是心頭永遠揮之不去的創傷。

面對那慘痛的歷史,我們應該憤慨,應該激動,應該奮起,因為那是恥辱!那是血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然而,我們現在的許多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出現了偏差,他們懂外語,懂電腦,懂得一切時尚的玩意兒,卻偏偏不懂祖國的民族歷史,他們把廣告“九一八是開心的日子”、“鬼子進村”的樂曲視而不見,當作是時尚的現象。歷史是一面鏡子,現實是歷史的延續,數典忘祖的民族是很難有發展,很難有振興,雖然,我們並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但我們並不能忘記失去骨氣而沒有民族自尊的過去,我們並不想總翻舊帳,但我們並不能忘記歷史。特別是當日本一些軍國主義者陰魂不散,企圖篡改歷史的時候,我們應當更加警惕,“落後,就要捱打,貧窮就要受欺辱。”只要有骨氣,有氣魄的中國人就應該用他們聰明的智慧,勤勞的雙手去建設,去創造一個有氣魄的國家。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讓我們的腦海裡再回憶一下,那慘無人道的屠殺場面吧!不能忘記,這是我們的責任,因為忘記歷史,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著背叛。

  篇三:參觀九一八紀念館有感

當站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大門前時,我的心不知被怎樣一種情緒佔滿了。很難想象80年前這裡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如果沒有殘歷碑、沒有九一八紀念館的無聲傾訴,我不願相信、不願回憶那段悲慘的歷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日本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爭。

整個紀念館的設計,別有一番意義:從東北的淪陷到日本禽獸對中國人的屠殺和細菌試驗,整個展道呈下坡設計,越走越陰暗;然後從東北抗聯抗日,直至日本戰犯被審判,展道呈上坡設計,越走越明亮。在館內,我們見到了許多珍貴的圖片資料及文物,還有一些場景的重現。一張張讓人觸目驚心的圖片及一幕幕重現場景穿越時光隧道追溯歷史,讓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從撫順萬人坑運過來的一片二三十米見方的萬人坑土壤,裡面有幾十具屍骨,其中有兩具頭骨被小日本的槍支打的槍眼歷歷在目,隱隱感覺到當時屠殺現場的悲壯和悽慘。還有一對屍骨,是一男一女緊緊相依,被日本士兵殘忍地活埋,他們身上帶的手銬腳繚雖然已經鏽跡斑斑,但到現在,仍然帶在他們身上,向後人訴說日本人的慘無人道。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反抗,不屈的中國人民共產黨聯合抗日,雖然共產黨的武器沒有日本先進,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過共產黨員曾說過一句話“竹籤是用竹子做的,但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楊靖宇、趙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憑著這種意志、氣魄,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歷史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結尾,是關於原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撫順戰犯管理所,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中國人民將戰爭魔鬼改造成人。1956年6月21日,我國政府釋放第一批335名戰俘,悔恨的淚水顯示了人性的復歸。

“那是為了將來,只有種下諒解、寬容的種子,人們才能好好相處。”這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戰爭遺孤自發捐建的銅質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寫著“感謝中國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對中國農民夫婦,領著一個日本男孩,母親慈愛地俯視著孩子,孩子依戀地仰望著母親。這是一幅流淌著中日兩國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實寫照———戰爭中的日本遺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國農民的照料,後來大都成為兩國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廳,抬頭仰望“九·一八歷史紀念館”感想頗深,內心的憤怒已經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緒,已經難以控制,想著日本鬼子當年對中國人民的種種暴行,東北三省3000萬同胞身陷水深火熱之中,八十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淪喪在日軍的鐵蹄之下。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迴避這段侵華歷史,大家的心情沉重無比。在憤慨中,我們更加懷念先烈們,一個個先烈的名字湧上心頭,我們感激那些奮起反抗的人,我們紀念那些為國捐軀的人,在這張序列中,每一個人的名字都不僅僅代表他自己,每一個的名字後面都立著很多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代表著中國億萬兒女。感動,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迴盪,我相信只要我們中國人團結,便能夠戰勝一切,贏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