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人與自然,相聯相生

才智咖 人氣:2.14W

“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的重要節日,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它已發展成為全球宣傳環保公益行動的重要平臺。我國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二條也規定:每年6月5日為環境日。

201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人與自然,相聯相生

  201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人與自然,相聯相生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人與自然,相聯相生”,主辦國是加拿大。時光荏苒,歲月悠悠,過去的這些年中,100多個國家數百萬人蔘與其中,共同應對緊迫的環境問題。快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回顧一下已取得的標誌性成果。

  世界環境日:五十年來持續激勵環保行動

自1974年開始,世界環境日已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平臺,旨在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激勵人們採取行動應對一系列緊迫的環境問題,包括:海洋汙染、全球暖化、可持續消費、打擊野生動植物犯罪等等。時光荏苒,歲月悠悠,過去的這些年,已有數百萬人蔘與其中,幫助改變 民眾消費習慣,並推動政府在國家和國際層面完善環境政策。以下是多年來世界環境日達成的一些標誌性成果。

2013年至今

世界環境日在關注較小和欠已開發國家的同時,致力於處理更巨集大的問題:從可持續消費到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等等。自40多年前起,它已然成為一年一度激勵環保行動的國際平臺,在社交媒體上也備受關注。

保護犀牛和其他瀕危物種免受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威脅是2006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

2016年

在這一天,聯合國環境署啟動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數字媒體運動#為生命吶喊,成為聯合國打擊國際野生動植物犯罪的主要推動力。東道國安哥拉承諾抵制象牙貿易。中國作為非法野生動植物產品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隨後承諾關閉國內象牙市場。

2015年

“世界環境日”由義大利米蘭主辦,主題為“70億人,一個星球,關愛型消費”。這一主題成為20多個國家推特上最受歡迎的話題詞,人們在YouTube上釋出了500多個有關世界環境日的視訊,包括新聞短片、電視紀錄片、活動鏡頭、音樂視訊和動畫等。

2014年

2014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提高你的聲音,而不是海平面”,旨在提高民眾對於小島嶼國家所面臨的氣候變化威脅的相關認識。次年,小島嶼國家在巴黎氣候談判中達成協定,決心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1.5C以內。

2003-2012

2011年,世界各地註冊了4000多項活動;2012年,世界環境日網站獲得了超過425萬次瀏覽;阿拉伯世界和美國第一次主辦世界環境日;這一天直接引發人們接連三年對於氣候變化的持續關注。

2012年

自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又稱地球首腦會議)二十年前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後,2012年,巴西再次成為世界環境日的主辦國,而里約熱內盧成為第一個兩次舉辦世界環境日的城市。 “綠色經濟:你參與了嗎?”旨在宣傳聯合國環境署的綠色經濟倡議。世界環境日網站創下新紀錄,獲得超過425萬次瀏覽。

2011年

第一屆世界環境日挑戰賽中,演員唐·錢德爾(Don Cheadle)戰勝了超模吉賽爾·邦辰(Gisele Buendchen),吸引了更多的網路追隨者,失敗的一方被要求建一片森林。第二年,吉賽爾在里約熱內盧的格魯馬裡市政公園種下了第一批樹木,約五萬棵樹苗。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一屆世界環境日註冊了4000多個活動。

2010年

世界環境日的相關倡議為東道國盧安達的村莊籌集了超過85,000美元,用以實施大猩猩保護專案和太陽能照明。2010年同樣是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在世界環境日期間,環境署在全球發起網路徵名活動,為幾隻大猩猩起名字,希望突出體現他們的危險處境。

2007年

主題“冰川消融,後果堪憂”,這一年的世界環境日由挪威主辦,也是世界環境日連續第三年圍繞“氣候變化”設定主題。正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所指出的,氣候變暖目前已非常明確。希望人們對此予以關注。

2006年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生效十年後,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主辦了這一年的世界環境日。阿爾及利亞將主題定為“莫使旱地變為沙漠”,旨在提醒世人關注旱地承受的壓力。

2005年

世界環境日首次在北美舉行,舊金山圍繞“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舉辦了數百場活動。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 Gore)和舊金山前市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的積極參與起到了極大的'宣傳活動。同年,“京都議定書”生效。

2003年

阿拉伯世界第一次主辦世界環境日,官方慶祝活動在黎巴嫩貝魯特展開。 “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繫!”被確定為年度主題,以支援國際淡水年。

1993-2002年

佔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國家輪流主辦世界環境日,包括中國(兩次)、俄羅斯、日本和土耳其;活動逐步數字化。

氣候變化,包括海平面上升對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帶來的威脅,成為世界環境日關注度最高的主題。

2001年

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Kofi Annan)決定在世界環境日啟動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以前所未有的努力勘測地球健康狀況。國際慶祝活動相繼在義大利都靈、古巴哈瓦那、越南順化和肯亞內羅畢等城市展開,以貼合“世間萬物,生命之網”的主題。

2000年

聯合國環境署首次自現釋出世界環境日網站,建立起全球社群平臺,使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輕鬆地註冊活動。官方慶祝活動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展開,主題是“環境千年,行動起來”。各國元首隨後在世界環境日後的國際首腦會議中,達成了千年發展目標。

1998年

世界環境日第一次關注海洋生態系統面臨的威脅,以“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為主題,支援國際海洋年。莫斯科俄羅斯主辦了這一屆的世界環境日。

1996年

奈及利亞的活動家肯·薩羅維瓦死後(Ken Saro-Wiwa)在土耳其安卡拉舉行的世界環境日獲得了全球500強獎。隨著這一獎項的頒發,世界環境日將人與環境權利聯結在一起。

1995年

南非在納爾遜·曼德拉成為總統後的一年成為世界環境日主辦國。曼德拉出席慶典活動,成功將國際目光聚焦到環境主題上。就在一年前的同一天,這個“反種族隔離”領導人曾自豪地宣佈開普敦的“桌山”是“給地球的禮物”,並許諾南非將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1993年

中國北京舉辦了世界環境日官方活動,希冀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能提高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主題是“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迴圈”,2002年世界環境日由中國深圳市主辦。

1983-1992

隨著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重大新興問題的推進,世界環境日不斷打響知名度。官方慶祝活動開始在全球各地輪流開展。

前聯合國祕書長哈維爾·佩雷斯·德奎利亞爾(Javier Pérez de Cuéllar)在1986年世界環境日於紐約聯合國總部種下一棵樹。

1992年

世界環境日於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又成地球首腦會議)期間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各國就氣候變化、荒漠化和生物多樣性進行談判,制定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條約,確定當代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989年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成立一年後,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世界環境日慶祝活動迴應了全球對於氣候變暖活動的普遍擔憂。在隨後的世界環境日運動中,這一主題不斷被強調。

1988年

從泰國曼谷開始,主要慶祝活動開始在全球各地輪流開展。 在“布朗德蘭報告”闡述了其可持續發展藍圖一年後,世界環境日確定了“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的主題。

1987年

聯合國環境署在肯亞內羅畢總部通過向包括旺加里·馬塔伊(Wangari Maathai)在內的傑出環保領袖頒發首屆全球500強獎項,慶祝世界環境日。該獎項一直延續至2003年度,是世界環境日期間的重要環節。

1986年

“環境與和平”主題與國際和平年相吻合,反映出世界環境日日益擴大的影響力。政治和宗教領袖,包括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 Mitterand),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和烏干達總統(Yoweri Museveni)參加了“全球典禮”,通過種植樹木,強調衝突與環境破壞之間的聯絡。

1972 - 1982年

聯合國指定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兩年後,世界環境日首次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主題進行慶祝。

1981年

世界環境日活動關注有毒化學品如何影響地下水和食物鏈。次年,聯合國環境管理委員會通過了蒙得維的亞方案,將相關全球立法設定為優先領域,旨在出臺國際協定,儘快規範或消除一系列危險化學品和汙染物的使用。

1979年

主題“為了兒童的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配合國際兒童年的宣傳。這也是世界環境日第一次與聯合國指定的國際年遙相呼應,隨著環境問題逐步上升到全球議程之後,這一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

1977年

聯合國環境署利用這一天來強調臭氧層的重要性,讓人們瞭解臭氧層的當前狀況,世界環境日在這一關鍵環境問題上提前營造了關注的勢頭。十年後,世界簽訂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1974年

世界環境日首次以“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進行宣傳慶祝。

1972年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並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一天大會通過另一項重要決議。建立聯合國環境署。

  世界環境日曆年主題

2000年主題:環境千年,行動起來

2001年主題: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年主題: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年主題:水--二十億人生於它!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繫!

2004年主題: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2005年主題: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

2006年主題:莫使旱地變為沙漠

2007年主題:冰川消融,後果堪憂

2008年主題:促進低碳經濟

2009年主題:地球需要你: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化

2010年主題:多樣的物種,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來

2011年主題:森林:大自然為您效勞

2012年主題:綠色經濟:你參與了嗎?

2013年主題:思前,食後,厲行節約

2014年主題:提高你的呼聲,而不是海平面

2015年主題:促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2016年主題:改善環境質量 推動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