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伏灸時間表

才智咖 人氣:1.54W

三伏天艾灸的好處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夏天是做艾灸的好時機

2017年三伏灸時間表

  2017年三伏灸時間

7月2日—8月21日

伏前灸:2017年7月02日

初伏灸:2017年7月12日

中伏灸:2017年7月22日

末伏灸:2017年8月11日

伏後灸:2017年8月21日

  三伏灸需要堅持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堅持三個療程,也即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療。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鞏固療效。“三伏灸”中,“隔姜灸+貼藥”是最傳統療法。隔姜可使貼的藥容易滲透,激發穴位功效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療效。隔姜灸加藥貼一般需要30-4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精選的大老薑,要切成厚度相等的薑片。隔上薑片點燃艾灸,待灸燃盡再敷貼上藥,只有這樣才是正規定義的三伏灸。

一般情況下,成人貼1-3小時,兒童貼0.5-1小時,貼藥後面板有發熱感,灼痛感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溫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祛寒逐溼等作用,在 “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凍瘡、手足發涼、和女子宮寒、以及脾胃虛寒類疾病有顯著的療效。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一)孕婦禁用

(二)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感冒發熱等患者不宜用。

(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有面板過敏者慎用。

  三伏天灸注意事項

1、天灸藥物為芳香走竄的藥物,面板有色素沉著、潮紅、微癢、燒灼感、疼痛、輕度出水泡等表現屬於天灸療法的正常反應。如感到灼痛,可隨時撕除。去除貼藥後,如區域性出現水泡乃正常現象,輕者可自抹萬花油;若水泡潰破可自行塗安爾碘,結痂後待自然去痂,注意預防感染,若區域性反應嚴重者,請到醫院處理。治療當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宜用溫水洗澡。

2、感冒發燒者、患有惡性腫瘤、面板病、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適合進行天灸。孩子貼藥注意事項:一般來說,孩子的面板嬌嫩,最好3歲以上的孩子才來貼藥,孩子肌膚腠理疏鬆更容易吸收,因此貼藥的時間也只需要成人的1/4左右,如大人貼藥3~4小時,孩子一般只需要1/2~1小時即可。

3、因貼藥的藥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藥物,孕婦不可進行“天灸”。正處經期且月經量多者不適宜進行天灸,月經量少或者處於月經末期的經期女性,則可進行天灸。

4、天灸貼藥部位多在頸背部、腹部、腰部,衣服穿著建議寬鬆、深色為佳,女士建議不穿連衣裙。

5、三伏天灸期間多有高溫天氣,容易出汗,汗多時貼藥有可能沖淡藥物濃度,降低藥物藥效。

6、接受治療的當天,戒食易化膿食物,如牛肉、燒鵝、鴨、花生、芋頭、豆類等,避免生冷食物或者進食蝦、蟹。

7、治療也需要個“度”,貼藥並非越多越好。某些患者覺得藥物太少,要求每處穴位都貼。天灸療效與用藥量沒有特別的關係。也有某些患者抱著試試態度,只試一兩次是不能見到立竿見影效果的。

8、藥物現配現用。有些患者要求帶走天灸藥物回家給家人貼敷,此舉不可多取,芳香藥物揮發性較強,暴露在空氣太久容易導致有效成分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