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迴歸20年經濟歷程

才智咖 人氣:1.11W

香港迴歸20年經濟歷程如何?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香港迴歸20年經濟歷程

 GDP——2016年生產總值達2.5萬億元(3,200億美元),較1997年累計名義增長81%;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33.9萬元,同期增幅為六成。

  財政儲備——財政儲備在2017年3月31日預計近10,000億元,較1997年3月底的3,707億元增長超過一倍。

  外匯儲備——截至2017年2月底,香港金融管理局管理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由1997年12月底的928億美元增至3,905億美元。

  貿易——2016年香港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貿易經濟體系。同年,香港的貨物貿易總額為75,966億元(9,787億美元),進口為40,084億元(5,164億美元),整體出口為35,882億元(4,623億美元)。

  資本——香港在金融效率、金融自由及集資金額的國際排名首屈一指。香港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資本市值總額約26萬億元(33,300億美元),每日平均總成交金額達600多億元。

  就業——勞工市場一直展現出抵禦外圍衝擊的韌力,並在過去六年大致保持穩定,維持全民就業。2016年總就業人數達380萬人的紀錄高位,較1997年增加約65萬。

香港經濟不俗的表現得到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近日釋出《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連續第二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此外,近20年來,香港在多種國際排名中都取得不錯成績。據統計,到2017年,香港已連續23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對本地企業實行稅率低且操作簡單的稅制,對許多進口產品免稅,成就了國際著名的自由港。香港健康的財政狀況、自由的貿易和金融、廉潔的政府、高效的監管等,都受到國際評比機構讚譽青睞。

作為香港迴歸20週年的親歷者,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用“不簡單”三個字來評價迴歸20年來香港的經濟表現。董建華說,香港迴歸之後,遭遇了金融風暴、SARS,影響了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後來經濟慢慢恢復,又重新發展起來,這一段過程不簡單。

背靠祖國 面向世界

擁抱國家,面向世界,這是香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堅持的原則。香港經濟的'不俗表現,與享有的“一國”和“兩制”雙重優勢分不開。

內地是香港第二大的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最大的出口市場,而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第二大貿易伙伴和內地企業首要的離岸人民幣樞紐及國際融資中心。

香港迴歸20年以來,與內地的經濟融合越趨緊密。2003年,內地與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促進兩地的經貿合作和發展。2015年,在CEPA框架下籤署的《服務貿易協議》,基本上實現兩地服務貿易自由化。

香港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促進和保護投資協議及民航運輸協議等,大力開拓新興市場,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最外向型的國際城市之一的地位。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樑振英對“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感觸非常深。樑振英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說,過去由於有“一國”之利、“兩制”之便,香港成為“超級聯絡人”,在貿易、資金等等方面,香港可以聯絡好國內國外,實現經濟更好發展。

抓住機遇 再創輝煌

對於香港經濟的成績,滿是欣喜。對於香港經濟的未來,還有更多期待。

如今,香港的經濟發展再迎新機遇。國家的“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都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十三五”規劃支援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的地位,加強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角色。

香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援,不但為香港開拓商機,也能為國家整體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為跨境合作,尤其是金融和法律服務提供嶄新機遇。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面對全球經濟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必須努力鞏固香港固有的競爭優勢,包括自由開放的市場原則、優良的法治傳統、高效的公營部門以及穩健的體制,同時積極開拓新市場和支援新產業發展,提升香港的長遠競爭力。

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林鄭月娥說,香港人很優秀,香港底子很好,只要團結一致,抓緊機遇,不難再創輝煌。

TAGS:香港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