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日和冬至日有什麼區別

才智咖 人氣:3.17W

24節氣中壓軸節日大寒,顧名思義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有諺雲:“三九四九冰上走”。那麼同屬冬季中的節氣,冬至和大寒有什麼區別嗎?如果你也不太清楚的話,不妨隨小編一起看看下文。

大寒日和冬至日有什麼區別

解惑:

冬至日全年日照時間最短,夜最長的一天,而大寒日是全年最冷的一天。

冬至簡介: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如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緯2°33’)這天的白晝達11小時59分,海口市約為10小時55分,杭州市為10小時12分,北京約9小時20分,而號稱“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緯52°58‘)也僅有7小時34分。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曲阜、鄒城,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大寒簡介: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冬至習俗

南方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傳統的`祭天祀祖節日,是時年八節之一,民間在這天要酬神祭祖。有句俗話叫“冬節大如年,不返沒祖先”,外出的人,到冬至節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先。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祭典完畢之後,通常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許多地方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大寒習俗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年節恰在立春前後,大寒一到年味漸濃。大寒節氣由於近年,這節氣期間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這節氣期間,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臘味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作為年尾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雖是農閒時節,但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曆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臘味”、“趕婚”、“趁墟”、“洗浴”、“貼年紅”等。

“食糯”,就是大寒節氣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縱飲”,指放開宴樂,縱情飲酒。東漢蔡邕著作《獨斷》收錄有:“臘者,歲終大祭,縱吏人宴飲也”。

“除塵”,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牆,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進行,即“祭灶”日,除塵時要忌言語,講究“悶聲發財”。

“糊窗”,就是用新紙裱糊窗戶,“糊窗戶,換吉祥。”為了美觀,有的人家會剪一些吉祥圖案貼在窗戶上,故又稱“貼窗花”,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五進行。

“臘味”,“臘”的本義是“乾肉”,亦指肉類食物的處理方法,把肉類以鹽或醬醃漬後,再放於通風處風乾。關於“臘”,在《周易》與《周禮》中有“肉甫”和“臘味”的記載。這時節的天氣少雨乾燥,吹西北季候風,肉類不易變質且蚊蟲不多,最適合風乾製作臘味,故有“臘月”、“臘冬”等別稱。小寒、大寒所在的歲末十二月有多種稱呼,其中最為熟知的當屬“臘月”這一別稱。臘月已近年,民間有在臘月為過年臘制年餚的習俗活動。

“趕婚”,古說臘月底諸神上天“彙報一年工作情況”去了,這時的人間百無禁忌,趕在這時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農閒,所以舊時民間景象是“歲晏鄉村嫁娶忙”。

“趁墟”,購買日常用品,置辦年貨。墟期按約定俗成,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日。除十號外,天天都是墟日。舊時每逢墟日,無論是彎彎曲曲的小路,或是平整寬闊的大道,趁墟的人流絡澤不絕。

“洗浴”,與“除塵”有相同用意,是搞好個人衛生,寓意洗去一年煩惱和晦氣。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個髮、衝個涼,即老話所說的“有錢冇錢,洗淨過年”。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稱為貼年紅。貼年紅是傳統過年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大寒迎年”的風俗還有不少,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一些風俗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