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歷史故事介紹

才智咖 人氣:3.13W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以下本站小編DL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中秋節的歷史故事介紹,供大家參考!

關於中秋節的歷史故事介紹

關於中秋節的歷史故事介紹

中秋的由來

中秋節是從哪時開始興起的?是怎麼由來的?中秋這天的習俗又有哪些?月餅是怎麼由來的?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包頭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的王龍教授。據王教授介紹,中秋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農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

“中秋”一詞始見於《周禮》,周時已有秋分祀月之說,秦漢前後有中秋敬老的活動,還賜以餈粑餅。賞月、祭月、敬老習俗匯合起來,經過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增益,就成了後世的中秋習俗。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有很多,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一直流傳在民間。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絡起來,極富浪漫色彩。中秋節正當秋分,太陽直射月亮朝地球的一面,秋高氣爽,明月當空,固有賞月與祭月之習俗。

採訪中,市民高先生告訴記者,每年中秋節當日,他們全家都會到奶奶家過節,在這天下午,家人就會在院內擺放好桌子,上面擺放各樣的水果和月餅,以此來祭月。“我從小就聽爺爺說,在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把月餅放在月亮下,若第二天發現月餅少了一塊,那就證明月亮上的神仙來到你家,會保佑你家平安的。現在長大了,我才明白,那都是爺爺給我編的故事,其實祭月只是一種習俗。”高先生說。

除了賞月、祭月習俗外,在中秋節這天還有燃燈、猜燈謎、吃月餅、飲酒等習俗,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他們中秋夜這天的習俗也會不同。無論是哪個地方的風俗,中秋節這天他們都會吃月餅的。在節日當天晚上,一家人會圍在一起切月餅吃,以此來象徵著中秋節的團圓。

月餅的由來

月餅是中秋當日必備的一種美食,它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月餅有多種叫法,小餅、團圓餅、胡餅等,是中秋節祭拜月神的供品,從古到今,這種做法一直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據王教授介紹,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殷、周時期,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它是我國月餅的“始祖”。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就叫“胡餅”。從唐代起,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時,心潮澎湃,隨口說出了“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

月餅有促圓滿、促團圓的寓意,然而經後期發展,月餅便成了文化的消費品,經商家大力度的包裝後,市民購買月餅時更多注重的是包裝,反而忽略了月餅文化的味道。

近日,記者在走訪月餅市場時發現,由於節儉風氣越刮越濃,一些高檔月餅禮盒已經銷聲匿跡,市場上佔主流的都是一些低端月餅禮盒,而散裝、現烤的月餅也成為市民的首選。

在一些超市和蛋糕店記者發現,過去那些高檔月餅的禮盒已經完全不見了蹤影,擺在月餅銷售區的多是普通檔次的月餅禮盒和鐵盒為主的月餅禮盒,這些低端普通的月餅已經佔據月了月餅市場的主要位置。據一蛋糕店的工作人員介紹,往年店裡最貴的月餅都在千元左右,最普通的月餅300元左右。如今月餅禮盒價錢下降不少,最貴的月餅禮盒賣到300元左右,而普通的月餅禮盒都在100元到200元之間。

採訪中,市民張賀成表示,買月餅主要是希望家人可以在這天聚到一起,能夠吃個團圓飯,對於月餅的包裝好看不好,價錢貴不貴是不會有人注重的。

關於中秋節的神話傳說

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玉兔入月宮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漫遊月宮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裡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