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適合吃什麼菜

才智咖 人氣:8.35K

秋分顧名思義就是平分秋季,秋分節氣的養生需要特別注意飲食。那麼,我們來看看秋分養生吃什麼蔬菜。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秋分適合吃什麼菜,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秋分適合吃什麼菜

秋分適合吃什麼菜

1、菠菜

菠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蔬菜。菠菜中胡蘿蔔素的含量大大高於其他蔬菜,抗壞血酸雖低於辣椒卻高於西紅柿,菠菜所含的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是葉菜中最高的。豐富的核黃素,又有防止口角潰瘍、脣炎、舌炎、皮炎的作用。

2、菜花

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維生素A的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百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桔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醫素來有 “色白入肺”之說。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發季節,潔白的菜花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

3、胡蘿蔔

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胡蘿蔔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燉食能保持胡蘿蔔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蘿蔔素80%以上,而生食、涼拌,人體僅能吸收10%。

4、南瓜

南瓜富含碳水化合物、果膠,可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高手。南瓜裡豐富的果膠還能促進潰瘍的'部位癒合,“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鉛等重金屬物質,因而起到排毒的作用。南瓜中的甘露醇有通大便的作用,可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的危害;膳食纖維非常細軟,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同時還不傷胃黏膜。秋分是吃南瓜的黃金時節,它烹飪簡單,蒸食、煮粥或煲湯皆宜。

5、豆芽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鐵、磷、鈣等人體必需的元素,生芽後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質,而且增加了維生素B1、B2、B12和C的含量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其中含水量豐富的天門冬氨酸,能使機體大大減少乳酸的堆積,從而有利於消除疲勞。中醫認為,豆芽味甘性菠菜中胡蘿涼,有清熱解毒、利溼通下等作用。

6、黑木耳

木耳質地柔軟,口感細嫩,味道鮮美,風味特殊,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著名食用菌;可素可葷,不但為菜餚大添風采,而且能養血駐顏,祛病延年。現代營養學家盛讚黑木耳為“素中之葷”,其營養價值可與動物性食物相媲美。黑木耳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和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多種營養物質。其中,尤以鐵的含量特別豐富,被譽為食品中的“含鐵冠軍”。它還含有一種植物膠質,這是一種對人體特別有益的天然補劑。

7、山藥

山藥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脂肪、膽鹼、澱粉酶等成分,還含有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中醫認為,山藥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遺精、遺尿等症。秋分時節吃山藥可暖身養胃,不失為老少皆宜、價廉物美的滋補品。

8、紅薯

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祕十分有效。另外,紅薯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功能。

9、芹菜

芹菜性微寒,味甘苦,無毒,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鈣、磷、鐵等,葉莖中還含有藥效成分的芹菜苷、佛手苷內酯和揮發油等,由於它們的根、莖、葉和籽都可以當藥用,故有“廚房裡的藥物”、“藥芹”之稱。很多人在吃芹菜時,只取莖而丟棄了葉子的習慣並不科學。因為,在營養成分的對比之中,芹菜葉的含量要高過芹菜莖。而且在秋季蔬菜中,芹菜葉的維生素E和鎂、錳、銅、磷四種礦物質含量均居首位。國外曾有心血管專家研究指出,生嚼芹菜降壓作用好。

10、萵筍

萵筍肉質細嫩,生吃熱炒均相宜。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

萵筍中的含碘量高,這對人體的基礎代謝和體格發育,會產生有利影響。萵筍葉的營養遠遠高於萵筍莖,葉比其莖所含胡蘿蔔素高出72倍多,維生素B1是2倍,維生素B2是5倍,維生素C4是3倍,因此萵筍葉丟棄不吃,實在是太可惜了。此外,秋季愛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平咳。

秋分養生注意事項

首先,無病就不需要進補。如果無病隨意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傷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進補,養生專家稱,一些市民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就越能補益身體。其實,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進補,應該分清虛實。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將適得其反。

專家強調,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建議進補還需適量。“重藥物、輕食物”並不科學,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秋季到了,有關養生進補的事宜也該根據季節改變,尤其是注重身體健康的人群,更應根據季節改變及時作出調適。

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預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脣乾燥及乾咳、聲嘶、面板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TAGS: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