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節內容手抄報

才智咖 人氣:2.49W

需要製作2017春節手抄報可是卻無從下手?下面2017春節內容手抄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春節內容手抄報

  

傳統文化春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節日,例如正月七年級過新年放鞭炮,元宵看花燈吃湯圓,端午划船吃粽子,中秋賞月吃月餅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這不,臨近春節了,小區、街上都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到處洋溢著過年的氣氛。商場裡放著愉悅的新年音樂,人山人海,大家都在購買年貨,熱鬧極了。

我們家也不例外,全家出動。奶奶忙著打掃衛生、擦窗戶、洗晒被子。爺爺忙於採購年貨,準備豐盛的食物,有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果品等等都是我們最愛吃的。爸爸媽媽給家裡每位成員購買了新衣服,過新年,穿新衣。我和姐姐則準備了新年小禮物打算送小表哥,大表姐。全家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真開心!

貼對聯也是我中國傳統的習俗。爺爺說我們的毛筆字寫得不錯,就把寫對聯的任務交給了我們,可把我們給得意的!我們可要好好表現表現哦!我們拿出對聯用的紅紙 ,一筆一畫很虔誠地把對子抄寫上去,感覺很神聖。看著我們寫的對聯:“三羊開泰日,萬事享通年”爺爺欣慰地笑了。這不,還拿到鄰居家去顯擺半天呢!我們最喜歡貼倒福,因為每次貼倒福時,我們總是問爺爺:“福字為什麼要倒貼呢?”爺爺意味深長地說:“福倒、福倒,福自然就到家了啊!” 春節也意味著給人們帶來美好的希望。 啊!羊年啊,你可要快快到來哦!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待著您的來臨了!

  

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 臘月23、24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春節習俗之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春節習俗之臘月27、28 洗浴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春節習俗之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過趕年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也叫“調年會”。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

春節習俗之臘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 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春節習俗之正與七年級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春節習俗之正月八年級

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八年級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春節習俗之正月九年級

燒門神紙

舊時九年級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四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七年級日為雞日,八年級日為狗日,九年級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七年級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被稱為“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這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七

人日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 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 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

  

春節禁忌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 start for a new year, so it is regarded as the omen of a year. People have many taboos during this period. Many bad words related to “death”, “broken”, “killing”, “ghost” and “illness” or “sickness” are forbidden during conversations. In some places, there are more specific details. They consider it unlucky if the barrel of rice is empty, because they think they will have nothing to eat in the next year. Taking medicine is forbidden on this day, otherwise, people will have sick for the whole year and take medicine constantly.

春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預示著一年的運氣,所以過年期間有很多禁忌,比如“死”“破”“殺”“鬼”“病”這類字眼是談話中要避免的。在某些地方還有一些特殊的禁忌,比如新年米缸空了不是好兆頭,因為這預示著新的一年將沒東西吃,春節那天也不能吃藥,這會預示著新的一年疾病產生,醫藥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