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發言材料

才智咖 人氣:2.37W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是一項複雜而又細緻的藝術性工作,是一種塑造人的靈魂,雕塑人的感情與性格的活動。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說:班主任是學校最苦的工作崗位。“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也感觸頗深,有幾分勞累,也有幾許收穫。我咀嚼過失敗的苦澀,也品嚐過成功的甘甜。經歷過一次次心靈的歷程,我認為做班主任老師是不乏味的,沒有遺憾的,最充實的、完美的老師,在這平凡而繁瑣的工作中也蘊含著人生中的收穫與意義。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發言材料

今天,我很榮幸能站在這裡與各位同仁一起研討班主任工作,不過我也只能把我這幾年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認識和做法向大家彙報,以期和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一、愛學生,交知心

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愛是教育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愛,這種愛是深沉的,它蘊涵在我們為學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學生無時無刻不感受著這種愛的真誠。學生們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會在生活中,在學習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前進。在工作中,我時刻以一顆慈母般的心關愛著每一個學生;始終以期待的目光關注著每一個學生。既為學生取得好成績而感到高興,也能諒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失誤,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我既是他們學習上的好幫手,又是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二、律自己,樹榜樣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老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學生的品德具有定向作用。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學校裡,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教育的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範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懂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衛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和學生交知心朋友;要求學生學習要認真,我首先做到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隨手拾起地上的一個紙團、把講臺上的粉筆盒擺好,以飽滿的熱情出現在學生面前等等,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激勵著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比起那種厲聲的呵斥和強行的鎮壓,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範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健康發展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三、培班幹,促班風

良好的班風、班貌是一個班集體欣欣向榮的外在表現,而良好的班風班貌的形成,不僅需要班主任老師“勤看”、“勤訪”、“勤查”、“勤問”、“勤處理”,還特別需要組建一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認真負責、敢管敢做、有創新開拓意識的班委。我認為班隊幹部培養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鍛鍊學生,培養他們的能力,二是可以加強班風建設。可以說,學生在國小階段是最佳鍛鍊時機,國小階段時間長,機會多,從小鍛鍊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為他們在國中、高中、大學階段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有些教師和家長出於關心學生的良好願望,擔心學生當班幹部會影響學習,不願讓他們去幹,殊不知學生當班幹部不但不會影響成績,反而能促進其成績的提高,因為學生當幹部後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哪怕因工作而耽誤了一兩節課,他們也會自覺補上,而且怕成績不好被同學取笑,學習自然會更加努力。因此,我們的老師如果真的喜歡這個學生,認為他有能力,就應該讓他到班委、學生會去,並且支援他們的工作。

班集體的事務不可能全部都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來完成,學生參與程度越高,教師的`工作就越輕鬆。班隊幹部扮演的是小老師的角色,培養他們要做好“扶”與“放”,就是首先要教會他們工作方法,然後放權,樹立幹部的威信,讓全體學生都知道“幹部說的話就是老師說的話”,讓他們能管、敢管,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也有助於形成一個團結和諧的班集體。

四、視差異,不放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於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基礎不同等方面的影響,使學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的勤學守紀、有的厭學做壞事,作為老師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對於“問題學生”,要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對他們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不要在冬天裡砍倒一棵樹》:有一年冬天,一位父親需要一些柴火,他找到一棵枯枝敗葉的死樹,然後把它鋸倒了。到了春天,令他驚愕的是,樹幹周圍滿是綻放的新芽。對此,他不無感慨地說:“我原來以為它肯定死了,現在我卻看到這棵樹依然有著生命的活力。”於是,這位父親囑咐全家:“不要在冬天裡砍倒一棵樹,不要在情況不明時作出消極的結論。”想想我們的學生,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我們不能抱怨學生的無知和犯錯,孩子正因為需要教育才送到學校裡來的,犯錯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老師看到的問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之一,或者是孩子成長過程某個階段出現的問題。如果因此放棄,甚至是簡單地否定一個學生,就會像在冬天裡砍倒一棵樹,他會因此再也沒有“復活”的機會了!

我們班的 同學,虎頭虎腦。老師、家長都反映他是一個“調皮大王”。低年級時成績就很差,語數經常考不及格,剛到六年級時,考試成績總在30分左右。對於他的不良行為習慣更是一言難盡了:上課不遵守紀律,坐不了幾分鐘就動桌凳、搖頭晃腦,有時甚至還摔倒了;經常惹周圍的同學,影響別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課餘時間愛搞“惡作劇”,欺負其他同學;書寫很不認真,作業很髒;他母親說在家裡也是很調皮,很霸道……對這位學生我真是用盡了心思,想盡了各種辦法。雖然他的表現經常讓我失望,但我始終都沒有輕易放棄對他的教育。現在,他違反紀律的次數逐漸減少了,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經常考60多分,去年期末考試還考了78分。總結以前我對他的教育過程的點點滴滴,我覺得對這樣的學生,老師首先需要傾注愛心、關心和耐心。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多關心他的學習與生活,拉近與教師的距離。要耐心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急於求成,要時時關心、時時指點。其次,讓學生多進行一些動手操作、觀察思考、語言表達的活動。如在課堂上多提問、多指導、多板演等等,這樣都能有力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知識水平。第三,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及時鼓勵他的每一次良好表現,有進步時就給予肯定,讓他嚐到學習成功的甜頭。第四,老師多和家長聯絡,共同促進學生的轉化,耐心說服家長配合老師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家長多關心一下學生的學習和表現。當然,轉變行為偏差的學生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對待他們,不能指望通過一兩次談話,採取幾項措施,就能使他們發生根本的轉變。因此,教師要有特別的愛心、耐心、信心和恆心,作堅持不懈的努力,從而矯正學生的行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