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交流會發言稿範文

才智咖 人氣:1.17W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跟孔子學當老師》,這的確是一本適合我們廣大教師閱讀的優秀讀本。邊讀邊品味,它讓我走入了孔子的教學生活,彷彿親眼目睹了一個個感人至深且意味深長的孔門教育場景;它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孔子那一份宗教般虔誠、雋永的“教學之戀”。

有關讀書交流會發言稿範文

靜心感受孔子的教學之戀,留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授之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同樣,傳授給學生知識,不如傳授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

其實,孔子並沒有說過“授之以漁”的話,但是他的教學行為,可以讓我概括出,他是一位推崇“授之以漁”的教師。以教歷史為例,孔子教歷史時,不是教一堆毫無生命力的知識,而是將自己對於歷史的鑽研與理解教給學生,將自己的求學經驗教給學生。孔子一直提倡“學第一,教第二”。孔子自己愛學習,他把自己學習的體驗告訴學生,他的“學”被七十幾個學生欣賞,所以他很少教,學生卻學得很好。總之,孔子在教學時,將自己的“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使他們也能走上自己喜歡的為學之道。

這讓我很佩服,也深受啟發。平時上英語課,一節課學四、五個單詞,我拿著單詞卡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領讀,累得口乾舌燥,學生讀會了。可第二天一檢查,學生們又忘得一乾二淨,我於是就抱怨學生笨、懶。直到讀了這本書,我才領悟到都是自己的錯。一直以來我都是在教書本,把單詞的發音直接告訴學生,沒有教學生學習方法,學生也只是在死記硬背,沒有掌握方法,當然學得快忘得也快。找出問題所在後,我嘗試對學生授之以漁,因為一些簡單的音素學生已學習了,所以在教學時滲透一些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組織他們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討論看音標自學單詞,學生交流後,我適當地糾音指導。這樣嘗試幾次以後,效果十分明顯。我還通過競猜、唱歌謠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語法教學。

例如:在競猜活動中學習語法。在教學Therebe句式這一語法內容時,我準備一個裡面放有各種實物的MagicBox,讓學生從盒子裡抽出實物,然後表演動作,其他同學來猜測,運用句型“What’sinthebox?”Thereisa……earesome……ebox.”在這樣的競猜活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語法的結構和功能,學會了用所學內容表達意義,同時活動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在歌謠中學習語法。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在節奏鮮明、富於韻律感的歌謠中學習語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習情態動詞can及其句型Whatcanyoudo?Ican…時,教師可利用《兩隻老虎》的旋律編寫出下面的歌謠,讓學生兩兩對唱,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掌握。canyoudo?’sdancetogether.再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填詞,在吟唱這首歌謠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輕鬆地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句型、語法結構,還陶冶了情操。

這使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教學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把學法指導滲透於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再向“樂學”發展,顯得尤為迫切。

向深層次探究,更能體現孔子“授之以漁”這個教學習慣的,是他不僅僅教學生學習的經驗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人生體會與信仰交給學生。孔子如斯說,“大教教心”,就像真正的醫術可以醫心一樣,真正的教育亦是教心,即培養學生成為一名品質高尚的人。周勇先生認為,孔子對學生的.愛,盡在“授之以漁”。孔子是善於啟發學生的,孔子最重要的“漁”,就是一切教學努力最終都是為了學生“學會做人”,有一顆“仁心”。比如,他告訴學生,不要僅僅因為某個人說了幾句動聽的話,就認為他的人品好;當然,也不要因為某個人被大家認為是小人,而覺得他所說的一切都沒有意義。除此之外,孔子還會把自己的求學教訓教給學生,自己的憂愁或者悲傷、痛苦會在學生面前自然流露。這一切都證明並凸顯著“授之以漁”的教育力量。由此可見,“授之以漁”盡顯老師對學生的愛。孔子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讓自己的學生感念終身,尤其是子貢一類的學生,竟還在老師的墓地邊結廬守孝,陪伴老師,時間長達六年。

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又有幾時授給學生這樣的“漁”呢?現在,智育至上、考試至上、片面追求升學率之風愈演愈烈,導致了應試教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目標和最有力的指揮棒。課堂教學的難度、深度已經遠遠超出一般學生的承受能力,學生厭學、懼學已成為普遍的現象;學生除了分數以外,一無所有,有的是越來越淺薄、越來越蒼白的人格。殊不知,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堆機器;殊不知,我們老師是帶領孩子們探索世界的引路人,我們又為他們一生的成長和發展作了多少打算和準備?我們應該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到底向學生傳授了多少真正能觸及他們心靈的“漁”?要反思我們的教學內容是不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這也讓我明白了周勇教授這段話的含義:“學生能否感受到教師的愛,或者感受多少老師的愛,也只要回憶一下老師是否曾給自己傳授過‘漁’,傳授過什麼樣的‘漁’,反思一下,自己其實並沒有向學生傳授多少真正觸及他們心靈的漁,並因此讓他們強烈的感受到我們的愛,也就確實沒有多少理由抱怨學生離開自己的班級後,便把自己忘了。”

因此,我覺得短短的“授之以漁”四字其實應該是囊括了教師大愛與博愛的全部內涵,而並不僅僅是學習方法上的傳授。

這種認識讓也讓我對孔子的教學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要做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誨人不倦”的工作態度,更需要像孔子那樣“孜孜以求”、“學而不厭”的自我學習精神。事實上,也只有做到“學而不厭”,才可能真正做到“誨人不倦”,才能有魚可授,也才能有捕魚技巧可授。如果自身不注重知識的更新,那麼最終也只能弄一盤死“魚”給學生吃。因此,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才能不僅給學生帶來一盤鮮美的“魚”,還可以送給學生獨特的“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