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活動發言稿(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1.9W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總不得不需要用到發言稿,發言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相信寫發言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書活動發言稿(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活動發言稿(精選5篇)

讀書活動發言稿1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哪?性別、性格和閱歷都有,但我認為最本質的差別在於思想差別,如態度、價值觀。這種差別雖然造就了百花齊放的精彩,但若差別過大就會造成個體行為上的分散和敵對,造成群體凝聚力的虛弱,執行力也大打折扣。只有思想一直,才能讓我們更團結、親密無間。

我經常看《新聞聯播》,這個節目很正統,經常聽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這句話被政治家們掛在嘴邊,這段時間我才煥然大悟,思想問題永遠是第一位的,對國家如此,對各種層次的集體和個人更如此。

新教育的口號就是這本書的名字“過一種幸福完整地教育生活”,第一次出現在管城區是在上年教師節的慶典上,就赫然印在舞臺下方的臺壁上。其實這句抽象的廣告或者說口號的背後站著的是共讀共寫共同生活這種具體可行的行動,也就是我們學校正在推進的晨誦午讀暮省、師生共讀、親子共讀以及現在我們進行的教師共讀和一會即將開始的部落格沙龍,共讀共寫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形成相互之間的共同語言,進而帶來親密無間的團結一致,那麼我們就可以凝心聚力做大事。

什麼是共同語言?我們一般的理解就是共同的興趣愛好,其實,共同語言的意義在於思想價值觀的近似。而現在談戀愛都講究有沒有共同語言,更何況一個個群體內部的成員之間呢?我每天下午第一節會和學生共讀《沒頭腦和不高興》,當我和學生一起穿透文字想故事更深處挺近時,我們能看到許多讓我都吃驚的風景,我們沉浸在這美好之中,在共同挖掘中,我們比照著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富含營養的故事情節,我和學生把各自的生活也扒拉了一遍,這兩個文學形象是那麼的生動、豐滿,我們在他們身上更深入地反思、認識了自己。只是我和學生共同的思想成長經歷,這也成就了我們之間擁有了一些共同語言和相似的價值觀。

共讀,不是教師給、學生接。教師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發現自我、實現自我。

關於這次讀書交流會,我真沒想到會開得這麼隆重而務實,形式化的東西沒能成為主流。以下是精彩瞬間:寫部落格的終極目標不是成為作家,而是“以寫代做”,做的精彩,活動精彩,才能寫得精彩。當把自己心中的感發凝結成文字固定下來的時候,你會敝帚自珍,因為那些漢字是從你的心裡流淌出來的東西,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運動讓人的身體舒展,寫博讓人的心靈舒暢。

讀書活動發言稿2

前幾天,我讀了特級教師賈志敏的訪談錄《擦亮語文的本色》,使我從各種“流行”中靜下心來,更加深入思考語文課究竟應該幹些什麼。

一篇簡單的課文,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加上簡單的課件,賈老師的兩節課80分鐘,包容了字詞句篇的理解,聽說讀寫的訓練,思維的引導,直至生命成長的引領。教師能夠舉重若輕,渾然天成,而這就是夢想中的語文課堂。賈老師說,語文,落實八個字:字詞句篇(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語文基本能力);這個過程是複雜的,所體現的是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即他對語言的敏感,對閱讀的積累,對文字的鑽研,等等。

賈志敏老師說,我們追求語文課堂的返璞歸真,語文的“璞”表現為真實,樸實,紮實。真實是教學本色,樸實教師的教風,紮實能讓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靜下心來好好讀書,讀書時語文課堂教學是主要手段。

高明的教師能變著法兒讓學生反覆讀書,還能讓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好的語文課體現在16個字: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也就是流暢,無痕。讀到這裡,我想到五月十四xx日我去淮安學習,能聽到的王文麗老師的課,就是這種感覺,樸實無華,紮實有效。當時剛看到聽課日程安排表,上面寫著:觀摩課《桂林山水》,2課時。那時心裡就想:這麼短小精緻的課文,語言優美,只要讓學生讀好背會就行了,老師竟然能講兩課時,有什麼內容可講啊!而事實上,上課效果卻令人稱道,令人感嘆。課堂正是落實了語文的八個字:字詞句篇,聽說讀寫。這個複雜過程同時折射出教師紮實的基本功。而我們自己,平時就沒有這麼紮實的語文課。尤其在我們學校,平時雜事比較多,課程開得全面,語文課時間都比較緊,最缺少的就是鞏固知識的時間。對一篇課文的教學,多數情況下我都是讓學生提前預習,把讀熟課文、學習字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三項都放在課前預習中完成,所以一篇課文的第一課時基本讓學生自學了,老師課堂上大多用一課時的時間指導學生品讀課文,領悟課文中心。

這是在學習濰坊日向國小的教學模式後調整的教學思路。把第一課時的內容儘量放給學生自學,我們覺得既鍛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節約了課堂時間,剩餘的時間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鞏固或讀課外書。所以我們也有一些困惑:古人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我們呼喚高效課堂,呼喚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甚至一個單元的文章一兩課時完成,一冊書一個月學完,留下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博覽群書。但是,像賈志敏老師《擦亮語文的本色》提到的語文教學應該落實的“八個字”,我們覺得也更為重要。可是我們如果把課都上成王文麗老師這樣的課,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不允許。這兩方面如何把握好這個“度”的問題,為“自主、高效、紮實”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就是我們學校當前應該討論解決的重點。

在此我想請老師們各抒己見,談談自己的看法,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找到最佳的方案。謝謝。

讀書活動發言稿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裡,我們迎來了我們學校第一屆讀書節。這屆讀書節的主題是:營造書香校園,奠基書香人生。也就是說,通過本次讀書節活動,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與書交友。在陶冶情操,滋潤心靈的讀書中,使我們更加關愛自然,關愛他人,關愛自己,把我校建設成一個充溢著濃濃書香的校園,讓書香伴隨我們成長的每一天。

書籍是文明的使者,是人類的.朋友,是精神與智慧的結晶。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書是人類智慧的源泉,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好朋友。書,打開了我們心靈的窗戶,讓我們擁有一雙通天的慧眼,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外的星體,看到昨天和明天。它使我們莊嚴地思考,它使我們的每一天都變得豐富而充實。生活裡沒有了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可以淨化心靈。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一本好書,一篇好的文章,一段精闢的語言,都可以陶冶我們的心靈,讀書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旅行。在書我們明白了真、善、美,假、惡、醜,知道了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讀書可以提高修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而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唯一的途徑就是閱讀。任何別的辦法都不能取代閱讀,無論是口授的課程,還是電影、電視。都沒有閱讀給我們帶來的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大。因為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讀書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以使自己人格高尚。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每一個國小生到國小畢業都要完成100萬字的閱讀量。如果我們不重視擴大課外閱讀,我們就達不到最低的讀書標準。我希望通過讀書活動,同學們閱讀更多的圖書,更加熱愛書並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為此,我代表全體老師給同學們提三點要求:

一、讀好一本書。每名同學最少選擇選一本適合自己的好書,認認真真把書讀完,讀懂讀透,不能走馬觀花,囫圇吞棗。

二、做好一件事。在閱讀的同時,手中要有一隻筆,邊讀邊記。做好讀書筆記,對於那些精彩的詞、句段要標出,要隨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讚美的、批評的、聯想到的以及產生的寫作衝動和靈感、堅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三、認識一個人。去認識書中人,認識作者。看看作者是誰,寫作背景如何,再讀讀序文,瞭解一下名家對該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評價,然後讀作品,用心感知作品的故事及人物的命運。要像繡花一樣去細讀文字,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寫人壯物的各種技巧,去領會作者的心聲。

老師們、同學們,書是一條船,它帶著我們在智慧之河裡航行!書是一隻鳥,它讓我們在天空中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書是一座橋,它引領我們通向成功之島!書是一盞燈,它帶著我們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捧起書本,潛心研讀。在至聖先師的光芒下茁壯成長,讓我們的校園溢滿書香,讓讀書成為我們終生的習慣!

讀書活動發言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石蘊玉而山明,水藏誅而川美”。書籍,取之山水,寄情人間。在這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日子裡,我們學校已飄來了溫馨書香。讓我們一起走進育才二小首屆讀書節活動吧!

書是五彩生活萬花筒,書是大千世界縮影,書是人類進步階梯。讀了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知心朋友,書像一位睿智老人,不斷啟迪我們,教給我們道理;又像是一位真誠朋友,跟我們面對面地交流,鼓舞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憧憬,並勇於追求。書,是感動,如泉;書,是回眸,如凝望。書籍是心靈深處湧動,讓你動容,讓你留戀,讓稚嫩心靈積澱思想與智慧!

同學們,著名思想家孔子從小就愛讀書,晚年時,他得到一部好書——《易經》,認真地讀了一遍又一遍,以至竹筒牛皮帶子都磨斷了好幾次。避雷針發明者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因為家境貧窮,10歲就輟學回家,幫父親照管生意。在閒暇時間裡,他把家裡藏書認真翻閱。12歲那年,他一邊當學徒,一邊自學,廣泛閱讀使他終於獲得成功。

毛主席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江西詩派”開山之祖,大詩人黃庭堅千年前說:“一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千年之後你我,為了面目不再可憎,願意手不釋卷,每日讀書嗎?

讓我們捧起書本,與書為友,與經典為友,讓我們靈動心自由地翱翔於“學海”、“書山”之間,當我們指間浸滿淡淡書墨香時,當琅琅讀書聲迴盪在我們校園上空時,我們相信我們心靈也會因此純潔高尚起來,我們校園也越發美麗!

學校將4月18日—4月29日確定為本學期讀書節。在這個最具芬芳氣息日子時,學校大隊部、教導處為大家設計了這樣五個主題活動:

1、“經典分享與書相約”——班級“好書推薦”黑板報展評每個班鼓勵同學們將自己所愛看書做成一張好書推薦卡,內容可以是對一本書作者、內容介結和推薦理由和自己閱讀時感受,也可以是推薦多本自喜愛書。推薦卡格式、形式可多樣,規格為A4紙大小。班級收集優秀“好書推薦卡”作品,以“經典分享與書相約”為主題出一期黑板報,主要內容就是學生製作“好書推薦卡”展示。學校將在4月22日下午到各班進行評比。

2、圖書超市活動

活動時間:4月22日

活動內容:學校號召孩子將自己看過好書帶到學校圖書超市,一、二年級在本班進行圖書超市活動,三-六年級分年級在戶外進行圖書超市活動,讓孩子們在圖書超市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圖書,在學校形成“好書都來讀,我來讀好書”讀書氛圍。

3、“讀經典共成長”經典誦讀活動

4月18日—4月29日早讀時間,各年級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為孩子選擇經典誦讀內容,營造校園經典誦讀良好氛圍,可以以年級為單位做到資源共享,合作共進。

4、“小手牽大手”親子讀書徵文活動

四—六年級學生積極撰寫“我與父母同讀一本書”親子讀書徵文,擇優參加學校評選活動,要求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內容殷實,感情真實。每班上交五份到大隊部進行評獎。

徵文上交時間:4月26日(第十週週二)

5、“快樂讀書大比拼”班級讀書活動。

各班制定讀書節活動方案,利用早讀、夕會課時間自行開展有創意班級讀書活動,營造班級濃郁讀書氛圍。

活動時間:4月18日—4月29日早讀、夕會時間

同學們,讀書吧!讓我們把讀書活動作為又一次全新耕耘與播種,讓我們徜徉書籍海洋!讓書香永遠在學校飄蕩!讓讀書生活,伴隨著我們成長每個腳步!

讀書活動發言稿5

朱永新曾在《新教育之夢》中提出:“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著學生的讀書方面,活動也層出不窮,精彩紛呈。比如有各種讀書節、讀書活動、“書香班級”評比等。今天我很榮幸地能坐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和我的同事們在讀書活動中所做的事情。

這兩年來,我做了“構建國小語文課本作家‘縱式接觸鏈’研究——國小生欣賞文學大家作品的實踐研究”。什麼是縱式接觸鏈呢?就是把國小一年級到六年級共十二冊的語文課本上出現的作家做一個統計,在學生課文的基礎上,選擇該作家適合國小生閱讀的書本或者文章進行補充,讓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了閱讀,或者對於一篇文章採用多種形式地閱讀與理解,增加閱讀的厚度,增大閱讀的範疇,拓寬閱讀的方式,提高閱讀的興趣,培養文學的素質。

(一)開展“文學時間”。

每個星期五中午是我班的“文學時間”,有時候是對本週作文的講評,有時候是讓學生介紹一些好書好作品。讓學生把這段時間裡看的好書推薦給班裡的學生。形式種多樣,有:細品、複述(或背誦)、介紹、評析等。還會讓學生寫讀後感,並且進行交流。當然,老師也要讀,也要寫,做到師生同步。

(二)開展“經典誦讀”。

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的活動,有一段時間我們主要誦讀的《弟子規》,一到六年級的學生都能誦讀。五年級時,我在體藝2+1時,曾組織過《論語》的誦讀與講解,學生很是喜歡。我也很好的利用起了《唐詩三百首》,每天放學時,學習委員會在黑板上抄寫一首古詩詞,學生會自覺抄寫在家校聯絡本上,回家進行背誦,第二天背給組長聽,組長做好統計。期末結束時,進行這些詩歌的檢測。在平時,我們還注重詩人的規劃,比如李白周、杜甫周、王維周等,一週一個詩人,當然有時候有可能是半個月一組,這對於學生了解詩人的詩歌特點是有幫助的。國小課本中,李白的詩出現過很多,據我統計,一上有《靜夜思》,二上有《贈汪倫》,二下有《望廬山瀑布》,三上有《望天門山》,四上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四下有《獨坐敬亭山》。一首比一首更深沉,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情感發展。

(三)“閱讀天地”上牆。

教室佈置很重要,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學生的。在班級裡有專門的版塊是“閱讀天地”,上面有一些欄目,設有“新書介紹”、“請您欣賞”、“作家軼事”、“人物介紹”等。這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接觸作家,接觸他們的作品。

(四)評選優秀讀書筆記。

當然首先教給了學生記讀書筆記的方法,每週檢查學生寫讀書筆記的情況,既查數量,也查質量,還可以分大組進行“評優”或“每週一星”等。把閱讀與欣賞的機會“還”給了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家作品,但並不是說這是放縱的,教師的檢查也是監督的方式。

(五)課本劇表演利用語文課或者班隊課,搞各種活動。

在上完《將相和》和《猴王出世》後,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課本劇的創作與表演。學生們自已製作道劇,自己排練節目,自己設計臺詞,然後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演,既鍛鍊了他們,又培養了他們的興趣,更是讓他們在創作、排練、表演等過程中,走進了文字,走近了作家,走進文學。效果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