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福利:上下班時間也給工資

才智咖 人氣:7.3K

住在大城市裡,尤其是那些擁堵嚴重的,上下班之路總是痛苦之旅,每天都要浪費N個小時在路上,不得不早出門、晚回家。

歐盟福利:上下班時間也給工資

如果你在歐盟,好訊息來了。據美國CNN報道,歐盟最高法院近日宣佈了一條新規定,員工在趕往不同上班地點、下班回家時所花費的時間,都要計入工作範疇,並付以相應的報酬。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水管工早上花了2個小時才到達第一個工作地點,那麼這2個小時都要計入當日勞動,趕往第二個工作地點的時間也算,回程也同理。

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在同一個地點辦公,這條規定對你是無效的。

顯然,這項規定尤其將對那些主要依賴流動勞動力的企業將產生重大影響。

歐盟最高法院解釋,如果將員工上下班路上耗費的時間排除在工作時間之外,就違背了保護員工健康與安全的目標。

附:

有統計顯示,歐盟人口約佔世界9%,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25%,而福利開支卻佔世界50%。很多人或許對歐洲的高福利頂禮膜拜,但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不僅成為歐洲難以承受之重,而且日益侵蝕著歐洲的競爭力,使其在全球政治和經濟舞臺上雄風不再。

從搖籃到墳墓,福利高的讓人“讚不絕口”

“在比利時,孩子只需要母親生下來,其他的事情都是政府管。”一位嫁到比利時的中國婦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比利時的高福利讚不絕口,“在懷孕第六個月就可以向政府申請生育金,第一個孩子可申請1064.79歐元,如果是雙胞胎,可申請兩份,第二個孩子可申請801.13歐元,如果再生,每個新生兒還可以得到801.13歐元。”

據悉,在比利時,孩子都由政府撫養。根據相關政策,每個孩子小的時候每月可從政府得到一筆牛奶金,從出生到18歲,政府每月還會支付一定的撫養金。18歲以後的成人如果還在讀書,或者沒有工作,每年只要提交相關證明材料,還可以從政府領取撫養金,直到25歲。比利時的中國小完全免費,不僅如此,每個學生每月還可以通過申請從政府得到一筆上學金。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比利時很多人在失業之後不僅不感到沮喪,反而還有一絲竊喜。一名30歲出頭的男子前幾年在布魯塞爾一家報社工作,去年報社裁人時他失去了工作,至今還在待業。“沒有了工作,雖然收入少點兒,但基本生活沒有問題,而且還有大把時間幹些自己想幹的事情。”他一臉輕鬆地對記者說。據他介紹,對於失業者,比利時政府一般每月會提供500到600歐元的失業金,大學本科學歷以上的失業者會得到更高的失業金。

在比利時,可以先看病後交錢,醫藥費可以報銷70%。買房可以貸款,不僅房貸利率超低,只有2%到3%,而且借貸手續3個工作日就可以完成。65歲是退休年齡,退休者每月至少可領取800歐元養老金,如果在工作時交納退休保險,還可以領取一筆不菲的退休金。一個人去世後,政府會支付一筆可觀的喪葬費。

“比利時是一個福利國家,其高福利制度把一個人的生老病死都給包了,人們基本上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所以大都是‘月光族’,幾乎把每個月的收入都花得精光。”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政治學系彼得·伯森斯教授對本報記者說,不過相比之下,比利時還不是歐洲福利水平最高的國家,歐洲福利水平最高的國家在北歐,比利時的福利水平和德國、法國、荷蘭等西歐國家基本持平,西歐國家的福利水平總體上比南歐國家要高一些。

福利制度風光不再,已步入“青銅時代”

何謂福利國家?儘管說法不一,但學界普遍認可的一個定義是,長期實行大規模社會福利和保障政策的國家可稱為福利國家。“福利國家的概念是歐洲社會創造的,一般是指為國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福利待遇的國家。福利國家也可以量化,即很多經濟學家定義的那樣,把國民生產總值20%及以上用於社會福利和教育的國家就是福利國家。”伯森斯向本報記者解釋道,歐盟人口占世界9%,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25%,而福利開支卻佔世界50%,因此歐盟多數國家是福利國家。

西班牙國家研究理事會下屬研究機構公共產品與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路易斯·莫里諾撰文指出,福利國家出現於二戰之後的西歐,英國於1948年率先建成福利國家,之後西歐各國紛紛效仿,再之後西歐國家的福利制度又受到歐洲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推崇。1945年到1975年這30年是歐洲福利制度的“黃金時代”,從戰爭創傷中恢復元氣的歐洲工業化國家經濟向好,通過稅收等途徑掌握了大量的社會財富,使政府有能力實行再分配和大規模的轉移支付。

“歐洲的福利制度雖然很誘人,但因為其不可持續性,在一陣風光之後便步入下行通道。” 莫里諾認為,1976至2007年是歐洲福利制度的“白銀時代”,該制度在繼續帶來積極效果的同時,其弊端和缺陷也日益顯現。“高福利是建立在高稅收之上的,如果沒有了高稅收,高福利便成為空中樓閣。高稅收導致富人和資本外逃,資本不足又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工人失業嚴重,從而導致更多的社會福利需求,結果政府不得不提高稅收以支撐福利開支。高稅收則進一步逼迫資本外逃,如此反覆,福利國家的經濟就陷到難以自拔的惡性迴圈之中。”

莫里諾在文章中重點指出,2008年之後,歐洲福利制度便一頭栽進“青銅時代”。“在‘白銀時代’,如果及時調整,歐洲福利制度還是有重新煥發生機的可能,但在‘青銅時代’,這一制度的所有弊端集中爆發,所以它距離壽終正寢不遠了。”網路雜誌《美國思想者》載文斷言,歐洲福利制度不僅是歐債危機的罪魁禍首,而且至今拖累歐元區經濟一蹶不振。“歐洲福利制度沒有未來,因為它是一朵惡之花,會從根本上侵蝕歐洲的競爭力。”

 面對選票政治,改革高福利難有作為

有分析指出,高福利嚴重拖累歐洲經濟發展,使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大受削弱。高福利忽視市場配置機制,片面強調提高勞動者保障水平,從而加重了歐洲企業社會稅費負擔,使其無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勝出。不少歐洲企業都將實業轉移到其他地方,也導致歐洲產業空心化,經濟難振。由於經濟不振,政府稅收越來越少,而要維持不降反增的福利支出規模,各國政府只能舉債度日,政府的債務規模越來越大。希臘債務危機正是歐洲不能承受之高福利的集中體現。

另外,由於大量資金被用於社會福利和消費,生產性投資和科研創新所需的資金卻十分匱乏,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目前歐盟研發投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不足2%,而美國則為2.6%,日本為3.4%。歐盟約有1/4的國小生閱讀能力弱,50%的人儘管接受過中等水平的教育但經常達不到就業要求。

本報記者前不久在希臘採訪時遇到一位失業者,他兩年前從一家外企失業,至今沒有工作。他對記者說:“我不是不願意工作,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沒找到一份薪水與我之前那份工作相當的工作。” 根據希臘的福利制度,一個失業人員領取失業金的多少取決於失業前的薪酬水平,故失業者寧可等待一份高薪工作,也不急著再就業。有分析認為,希臘的福利制度無形之中助長了失業延長和技能退化。

“高福利給歐洲帶來的最為負面的結果是在精神層面,剝奪了歐洲人的鬥志,讓他們意志消沉。”歐盟知名智庫布魯格經濟研究所所長宮塔姆·沃爾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現在看上去暮氣沉沉,這不僅僅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問題異常嚴峻,也與廣大年輕人好逸惡勞、缺乏進取精神有著密切關係。“我們必須調整我們的社會保障系統,以獎勤罰懶,而不是滋生懶漢。”

有分析認為,雖然歐洲很多人都充分意識到必須要改革現有高福利制度,但每當政府計劃削減福利支出時,利益集團和廣大民眾便會群起而反對。在選票政治的作用下,歐洲很少有政客敢在這個問題上大動干戈。目前來看,歐洲已經深陷“高福利、高失業、高債務和低增長”的泥潭而難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