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會無期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才智咖 人氣:3.01W

看完某一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後會無期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後會無期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後會無期觀後感1

看完電影走出影院,“韓寒不過如此”的想法在腦海中浮現,這確實是一部公路電影,說走就走,走哪算哪,然而可能連韓寒自己也沒有給片子想好一個結尾,就這麼說完就完了。雖然影廳裡爆笑聲此起彼伏,但最初之印象除了幾首配樂和朴樹的那首《平凡之路》,其他難覓。

當夜失眠,輾轉反側間《後會無期》中的一幕幕一句句的在腦海中閃現,突然間,覺得韓寒一位聖人,他仿若是一個懸在我們每個人頭頂上的鏡頭,在俯視著這個社會,在窺探每一個人的人生。這部電影其實是韓寒用一種冷幽默似的在跟這個世界的一次談話,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人生,別人只能欣賞不能模仿。電影語言堪稱樸實無華,卻能把故事講得跌宕起伏,不時爆出的金句讓你瞬間消化,這其實就是韓寒的本事。

高中退學,然後能為知名作家,然後又是賽車手,再然後成為導演,韓寒成為80後的領袖,但他的人生獨一無二隻能被崇拜不能被模仿。兩個男人一條狗,一路向西,一段滑稽而又憂傷的旅程,兩位男主角經歷了友情、親情、愛情的困境與考驗。其中又有突如其來的岔路;有意想不到的轉折;還有充滿各種隱喻的臺詞,頗有幾分魔幻現實主義的意味。然而,身為80後領袖的韓寒或者也很無奈,他一方面厭倦了別人給貼他的標籤,所以告訴觀眾“心靈雞湯”都是騙子寫的;另一方面,他又忍不住通過電影中的人物講出自己的世界觀:你可以選擇做一隻從溫水中跳出來的青蛙,只是殘酷的現實往往會將你蓋住。這就是韓寒,他的電影如此他的文字一樣笑談中體味人生百味,調侃中讓你選擇一條專屬於自己的人生。

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電影的畫面也是典型的公路片的灰色,但只有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般的眼界才能理解這部電影理解韓寒的良苦用心。電影中住在東極島上的三個青年馬浩漢、江河和胡生,因為拆遷被迫離開,幹過多個職業卻一事無成的馬浩漢決定駕車完成跨越中國東西兩端的壯舉,順便送國小老師江河奔赴遙遠的西部邊陲赴任。在路上,他們遇到了各種人物——依然追求夢想的兒時夥伴、一見鍾情的姑娘蘇米變身詐騙團伙的骨幹、十年戀愛長跑的物件卻有另外一段身世、以情聖自居的搭車客竟然別有心機。

電影中的幾位主演都給觀眾帶來了顛覆性的演出,王珞丹出演的“仙人跳”集團的骨幹、陳柏霖成為了人生的一切都服從分配的教師、還有那個萌到令人癲狂的“馬達加斯加”,這是韓寒電影中的演員,也可能是他未來作品中的一個標誌,那就是“顛覆”。顛覆你以往的印象,顛覆你以為的思維,甚至能顛覆你的人生。作為處女作,導演韓寒的路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絕對比一些國產片要出色很多。

人生那就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演出,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演員,只不過,有的人順從自己,有的人取悅觀眾。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點一點扔,生活本來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後會無期觀後感2

等了半年多,我最後有機會在網上看到後會無期了。

韓寒作為我僅次於蔡智恆第二喜歡的作家,後會無期從宣傳片開始我就一向想看了。但是在國外什麼都好,就是這些個性想看的中國電影沒法在第一時間看。所以我等了又等,最後在去年冬天發現了網路上的高清版本,並藉著這個聖誕假期的時間足足看了3遍。

看完以後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很難形容我是覺得失望還是意猶未盡。總覺得該結束的故事都沒結束,但是他確確實實的就那麼結束了。周沫見了一面就沒了下文,劉鶯鶯見了一面就沒了下文,蘇米被帶走以後也沒音訊了,甚至連主角之一的浩漢都沒了下文。這可能是韓寒故意為了到達電影標題”後會無期“的效果吧。到時只有江河和開場就走丟的胡生起碼還有個圓滿的結局。

整個電影大致又4個片段組成,見周沫,見蘇米+丟胡生,見劉鶯鶯,見阿呂+丟車。1,3是計劃好的,2,4是偶然。大致的意思就是一場旅途會發生一些計劃內和計劃外的事,這也算正常。但是無論事計劃內還是外,在我看來發生和結束的都太過平凡,整個電影沒有一個高潮點。這就應是為了迎合片尾曲”平凡之路“的效果吧。

我個人認為電影有幾點不是太合理的地方。你破壞了人家旅館的窗戶怎樣還敢打電話回去找人。汽車加了柴油,以他加油的那個時長來看,基本是從底加到滿。哪那麼容易就清理乾淨繼續上路。

另外我還有幾點不明白的地方。胡生這個主角到底有什麼好處。他的旅行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最後衛星發射失敗是什麼意思?意思是阿呂這種行騙的行為永遠無法實現夢想?那最後衛星的碎片又有什麼好處?只是為了告訴到了國境線?

說失望是像我在上面說到的,沒有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故事,電影從始至終都很平凡。說意猶未盡是覺得雖然平凡,但是每個故事都蠻搞笑的,期望再多發生幾件。車就那麼被偷了,2人就那麼分開了,感覺有點可惜。能讓一個觀影人有這2中矛盾的評價,我覺得韓寒還是很不錯的。

從第一遍看這個電影我就在想劇中的韓寒把他自己對映到劇中的哪個主角身上呢?最後看了3遍才明白,這個電影中沒有韓寒。這只是他的一部新書,用另一種方式展現給讀者。而且跟他的生活毫無關係。韓寒從高中學習不好但卻文筆超長開始就一向過著不平凡的生活,到之後投身賽車和作為憤青的領導人,從來就是在焦點之下,與此電影截然相反。

個人很期盼韓寒的下一部電影,但是估計5年之內不會發生了。

後會無期觀後感3

忘記是在什麼歌裡聽到的這句歌詞:“每一個過客都值得被留戀”。

看完《後會無期》,之後感覺的感覺是,這片子太韓寒了。這部公路片講述的就是一次旅行,恰好我也如此旅行過一次,不是開車,是騎自行車。見過一些風景,遇到過一些人。那是兩年前的一場旅行,至今在我腦海中時而會清晰的顯現出那些過客清晰的身影,那些風景清晰的輪廓。那些過客至今依然被我留戀,但至今已老死不相往來,此生再難遇見他們,後會無期這個詞用到我的那場旅行中無比恰當。

幾年前看了《轉山》就特別想去騎行一次滇藏線,於是我就去了。但是看完《後會無期》之後更像是回望一遍過去,想起一些過客,一些路人,一些會後無期的人。整場電影充滿韓式幽默與韓式金句,幽默與金句也掩飾不了這部電影在我心中的悲傷,經歷過一場旅行之後,像是經歷了一遍人生,對於從未走出過一個小島的青年來說。

這電影,還讓我想起《山丘》“越過山丘,卻發現無人等候”。不知為何這樣一部歡樂的電影硬生生的被我看出了悲涼感。一場電影能改變什麼?好萊塢的電影主角通常會被改變成英雄,金庸的武俠主角通常會成為高手,但一場旅行確實改變不了什麼,青年還是那個青年,人生還是那個人生。旅行的意義在於,即便翻過山丘之後發現無人等候你也是翻過了,那些沒翻過山丘的人早就以為你發現金礦了,你說什麼都沒有他們都不會信。

回到電影本身,個人喜好來說,這算是我看過的唯一一部像樣點的公路片。在我看來公路片就該是如此,如果主角只有一個人或許就更棒了。以往的那些國產公路片,都太像電影了,真的。完全沒有生活感,看完也不過是一哭一笑或者無動於衷,再也沒有其他。《後會無期》像是一部偽紀錄片,但它又不是紀錄片,有情節,有內容,但又很生活,很真實,火候恰到好處,恰好能擊中你,不是特別痛,但也不是撓癢癢,恰到好處的力道。

或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解讀,恰好我經歷過一段旅行,遇到過一些後會無期的人,所以恰好就有了這樣的解讀。你要問我這部片子好不好,我只能說我覺得挺好,不負責推薦給誰,每個人的品味與閱歷不同,看待一個東西的角度不同,自然得出的'結論必然不同。

電影中一句話說: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聽到這句話似乎就立刻想到辭職去旅行,想要趁著短暫的生命,去友善的到處走走。但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衝動,即便是旅行,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要學電影,不要太荒誕。我前領導在我辭職談話時說:“工作也是修行”。

後會無期觀後感4

《後會無期》的“平凡之路”,第一耳就無法自拔,單曲迴圈。從旋律到歌詞,從海報到MV,一條條路交替更迭,駛向的是平凡之路。“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清晰的記得高中語文筆記裡面的摘抄,生如夏花時期的朴樹是那樣絢爛,轉而隱藏十年,絢爛至極選擇歸於平淡。這十年對平凡的感悟訴諸於一首平凡之路,韓寒的歌詞朴樹或許比他本身更懂其中的內涵與力量。

曾經擁有,曾經絢爛,最終平凡,那才是答案。平凡的誘惑力是曲折的,當初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沒有珍惜,直到走在追求不凡的路上將它一點點失去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我們一次重來的機會,我們的選擇是:手握平凡。

有些人一輩子平凡。這些人多是爺爺輩份的人,他們甘於平凡,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種、生活,用心守護著那一份原始的平凡。不曾被任何誘惑侵擾,那一份平凡就是最大的誘惑,日升而出,日落而歸。

有些人生來不凡,追求平凡。這些人要麼是神仙,要麼是富二代。電視劇裡面,神仙都渴望變成凡人,那樣就可以在凡間與愛人長相廝守。白娘子的心語是:“我願用我的超能力換一袋超能洗衣粉,超能女人用超能,許仙,脫下你的衣服”。富二代們渴望自己是普通人家的凡人,不必成為父母財富與權貴牢籠中的鳥人。

有些人生來平凡,追求不凡,最後又渴望平凡。生於尋常百姓家的我們小時候都曾自命不凡,追求人生的不平凡,因為在別人眼裡,那才是所謂的成功之路。等到大富大貴後,又回去尋找初心,想要回歸那一份平凡。

《變形計》中的窮苦孩子都走在追求不凡的路上,富人家的孩子在渴求那一份生活的平凡。像一道哲學辯證題。

無論從哪裡走向平凡,這條路都是曲折的,向前走,向前走,向前走,向前走。

後會無期觀後感5

昨晚和室友一起去看了《後會無期》。這是我第二次進電影院,第一次是和高中同學一起看的成龍電影,兩次都是別人請的。作為一個本身不怎麼愛看電影的人來說,寫影評是件很困難的事。更何況好多年沒讀書,文字水平早已呈幾何倍數下降到極限了。頂著劇透的板磚和跟風狗的名頭,還是想從個人非常不專業角度寫一點觀後感。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很多人覺得整個影片笑點十足,室友更是誇張地大笑到全影院都在看他,但我覺得這是一部非常嚴肅的文藝片。導演不愧是玩弄文字的高手,影片兼顧到了愛熱鬧的人和文藝青年的口味。比如,馮紹峰飾演的浩漢一邊很文藝地感慨“帶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別牽掛”一邊用火把點燃了那棟破房子,當三個人站在外面看著大火吞噬房子時,不知誰說了句“你把煤氣罐搬出來沒有”,浩漢似乎用一臉煞筆了的表情弱弱回了句“沒有”,然後聽見巨大的爆炸聲……

此外,導演用一種平緩的方式懶懶散散地為觀眾鋪設劇情時,卻始終有一根悲傷的線拴住觀眾。浩漢引以為傲的父親騙了他,從小暗戀甚至穿越大半個中國找到的女孩是同父異母的姊妹;江河頭次在賓館一見鍾情的蘇米是假裝妓女騙錢的騙子;遇到警察查房忙於逃跑的江河和浩漢把胡生給弄丟了;失魂落魄兩個男人在路上遇到相同境況並與之相談甚歡的摩托車手又在長長的荒山公路上騙走了他們的破車;甚至連那些美麗的愛情故事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隨著發射失敗的衛星一起墜落到沙漠裡。最後兩個人一條狗在衛星殘骸邊分道揚鑣,浩漢那句常掛在嘴邊的“這些年,我交了很多朋友”也變得辛酸。江河常說“我們的世界觀不同”,浩漢反駁“你都沒觀過世界,哪來的世界觀”,可浩漢的境遇最終又印證了電影裡另一句很經典的臺詞——聽過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影片裡給我印象比較深的一段是江河想告訴浩漢一個道理,於是給他做了個溫水煮青蛙的實驗。水溫高了,青蛙在掙扎,江河正想對浩漢說教,浩漢拿來鍋蓋嘭地一聲把鍋捂上了,說“這就是現實”。看到後面,笑點依舊存在,卻有什麼東西不一樣了,觀眾變成了青蛙,被導演用溫水煮了,於是笑出了淚,淚水泛著酸,無力而感傷。

虧得電影在上映前就公佈了朴樹相隔十年的力作《平凡之路》的MV,影片結束並且打出字幕時已經有一半觀眾離場,剩下的一半觀眾還是等到了最後幾分鐘的歌曲。事實再一次證明,作為一部文藝片的導演,韓寒愣是把文藝發揮到最後一秒,不能不算是誠意滿滿的良心之作,值回票價。不,比起最近幾部商業片、廣告片超高的票房,《後會無期》簡直可以算超值。

後會無期觀後感6

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宅女,看電一影從來都懶得去電一影院看,一般都是用電腦。但是今天為了年少時期的偶像——韓寒,還是去電一影院去看了《後會無期》,結果我發現我沒有白去。

我看電一影在感動的時候喜歡哭,但是在最近看的電一影裡,除了《中國合夥人》之外,就是為《後會無期》流過眼淚。

看過的朋友都說,這是一部喜劇電一影啊?對,確實是喜劇,笑點很足,但是有的很冷。具體怎麼個冷法我就不劇透了。

在電一影劇情包袱抖完之後總是透過來一絲悲涼和無奈,所以造就了我在電一影院頭一秒大笑後一秒又在大哭的怪像。

下面將從以下五個方面說一下我的觀後感。

一、在路上

哭的第一個地方是炸房子。

真的是像平凡之路所說的毀掉所有的一切,去走接下來的路。而接下來的路又通往何方呢?很多人都看過《在路上》吧,不過我知道這本書是從《血色浪漫》裡。鍾躍民也是喜歡這種“在路上”的感覺,彷彿可以永遠在海中游,在天上飛,沒有對岸,也不想上岸……其實就是一種感覺,當然敢這樣做的人肯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或者是輸得起的人。

二、目的地

人生有目標是好的,一直有目標則是充實的。但是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沒有目標的,我也一樣,曾經迷茫,也曾經經歷過類似車被偷,錢被”拿走“的經歷。當時很氣憤,但是回頭想想,那種經歷又何嘗不是一種財富呢?

也許所有人在年少輕狂時都想一直保持在路上的感覺,但迴歸現實才發現,平平淡淡才是真。也許甘於平凡,才是一種對偉大。不過自己過著怎樣的生活,只要問心無悔,就是對得起自己,被石頭絆了一下不要緊,只要下一步無視他繼續向前走就可以了……

三、汗水

那些想拼命證明給別人看的而別人並不想看的曾經,最終也許只說服了自己,不過這就夠了,因為那至少證明了那段時間的的汗水沒有白流。

努力不見得成功,因為所有的事都不可能是一種因素促成,單方面的努力只不過是必要條件,千萬別把它當做充分條件。

四、別離

在市裡培訓時聽盧珊姐說過,因為我們是一個學校的老鄉,所以他對我們說,四年大學的情誼很珍貴,因為一旦我們分離,就真的很難相聚。我想春兒,想所有的朋友,而且有的朋友在分離時還沒有來得及說聲再見就不再見面。這就是因為種種原因我們都沒有用力地道別,造成了今天的遺憾。

五、迴歸

每一個漂泊的人,在累了的時候都會迴歸平凡,老言古語說得好:平平淡淡才是真。而且做好一個平凡的人也不容易。